转塔组件和破拆消防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44502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塔组件和破拆消防车,其中,转塔组件包括:基座,基座上设有第一滑动部,第一滑动部沿基座长度方向设置;转塔结构,转塔结构包括第二滑动部,第二滑动部与第一滑动部滑动连接;驱动部,驱动部与转塔结构相连,用于驱动转塔结构沿第一滑动部滑动;基座上设有阻挡结构,阻挡结构能够限制第二滑动部向远离第一滑动部的方向移动和/或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阻挡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转塔结构出现侧翻,提高了安全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塔组件和破拆消防车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涉及特种车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塔组件和一种破拆消防车。
技术介绍
现有的破拆消防车,可以通过转塔的移动增大破拆或救援的工作范围,但是转塔在移动过程中,由于没有任何防侧翻的措施,因此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塔组件。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转塔组件的破拆消防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塔组件,包括:基座,基座上设有第一滑动部,第一滑动部沿基座长度方向设置;转塔结构,转塔结构包括第二滑动部,第二滑动部与第一滑动部滑动连接;驱动部,驱动部与转塔结构相连,用于驱动转塔结构沿第一滑动部滑动;基座上设有阻挡结构,阻挡结构能够限制第二滑动部向远离第一滑动部的方向移动和/或转动。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转塔组件的实施例,转塔组件包括基座和转塔结构。其中,基座上设有第一滑动部,转塔结构包括第二滑动部,由于第二滑动部与第一滑动部两者滑动连接,因此第二滑动部能够沿第一滑动部进行滑动,进而转塔结构与基座之间可以发生相对的位置变化。进行破拆或者救援工作时,先将基座进行固定,通过改变转塔结构的位置,可以增大破拆或者救援的工作范围,在基座不动、节臂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将工作范围拓展到更远的地方。相对于转塔结构与基座之间不能发生相对位置变化的方式而言,转塔结构与基座通过第二滑动部与第一滑动部实现滑动连接,工作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减少调换基座位置的次数,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地,第一滑动部沿基座长度方向设置,因而第二滑动部及转塔结构的移动范围能够最大化设置。进一步地,驱动部与转塔结构相连,通过驱动部可以带动转塔结构沿第一滑动部滑动,即驱动部可以为第二滑动部沿第一滑动部的滑动提供动力。此外,阻挡结构设置在基座上,阻挡结构可以限制第二滑动部向远离第一滑动部的方向移动和/或转动,可以理解为,阻挡结构能够使第二滑动部只有一个自由度,且这个自由度为第二滑动部沿第一滑动部的轴线方向的移动自由度。进而转塔结构与基座发生相对位置变化时,阻挡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转塔结构出现侧翻,提高了安全系数。进一步地,第一滑动部可以是滑轨,第二滑动部可以是设有滑槽的滑块,通过滑槽与滑轨的配合实现滑块与滑轨的滑动连接;又或者,第一滑动部可以是基座上开设的滑槽,第二滑动部可以是转塔结构中的滑块,滑块卡入到滑槽内且滑块与滑槽相互配合,从而实现转塔结构与基座的相对位置变化,第一滑动部与第二滑动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设置。具体地,当第一滑动部为两条滑轨时,驱动部可以设置在两条滑轨之间,由于第二滑动部与两条滑轨是滑动连接的,因此驱动部处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在进行破拆工作时,驱动部不会直接暴露在粉尘较多的环境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驱动部的清洁性以及使用寿命。驱动部可以提供动力使第二滑动部能够沿第一滑动部进行滑动。具体地,驱动部提供动力的方式可以采用液压缸或者丝杆传动,又或者是齿轮齿条传动。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阻挡结构包括:连接部,设于基座上;限位部,与连接部相连,且限位部与基座之间形成间隙,至少部分第二滑动部设于间隙内。在该技术方案中,阻挡结构包括连接部和与连接部相连的限位部,其中,连接部设于基座上,限位部与基座之间形成间隙,可以理解为,限位部与基座之间不接触。此外,至少部分第二滑动部设于间隙内,即第二滑动部中至少有一部分处在限位部与基座之间,第二滑动部与基座上的第一滑动部是滑动连接,限位部不会干扰第二滑动部沿第一滑动部进行滑动,但可以阻止第二滑动部向远离第一滑动部的方向运动。进一步地,在进行破拆或救援工作时,转塔结构与基座通过第二滑动部与第一滑动部实现滑动连接,若转塔结构在位置变化过程中有侧翻的趋势,此时第二滑动部会与限位部相抵,从而限位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转塔结构出现侧翻。进一步地,阻挡结构中的连接部与限位部可以组成L型结构,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设置。进一步地,限位部与处在限位部和基座之间的部分第二滑动部相互靠近但不接触,因此,限位部不会增加第二滑动部滑动时的阻尼。更进一步地,第二滑动部可以为台阶结构,限位部靠近基座的侧壁与第二滑动部中位置较低的台阶面相互靠近,此时限位部与基座之间距离不会很大,即连接部的高度不会很高,从而节省了材料且不会占用很大的空间。进一步地,阻挡结构与基座一体成型。即限位部、连接部与基座一体成型,相对于后加工的方式而言,连接强度更高,转塔结构出现侧翻时,限位部能够承受更大的来自第二滑动部的压力,安全系数更高。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止挡部,设于第一滑动部的端部,止挡部用于限制第二滑动部相对于第一滑动部的滑动距离。在该技术方案中,止挡部设置在第一滑动部的端部,可以在第一滑动部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止挡部,通过设置止挡部可以限制第一滑动部相对于第一滑动部的滑动距离,防止第二滑动部脱离第一滑动部并向远离第一滑动部的方向运动,提高了转塔组件在工作时的安全系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滑动部包括滑轨,第二滑动部上设有配合槽,所述配合槽与所述滑轨配合实现滑动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滑轨与滑槽的配合可以实现第一滑动部与第二滑动部的滑动连接,滑轨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进一步地,第一滑动部可以由基座的表面凸起形成,从而第一滑动部与基座是一体成型的,相对于后加工的方式而言,第一滑动部与基座之间的连接强度更高,第二滑动部通过配合槽与第一滑动部进行滑动时会更加平稳。进一步地,第一滑动部可以由基座的表面向上凸起形成,相对于第一滑动部设置在基座的侧面或者底部的方式,这种方式中基座还能对转塔结构起到支撑的作用,若第一滑动部设置在基座的侧面,第一滑动部会收到来自转塔结构的剪力,容易损坏。进一步地,第一滑动部靠近第二滑动部的部分可以呈T型,第二滑动部中的配合槽也同样呈T型,配合槽与第一滑动部配合,从而第二滑动部与第一滑动部实现滑动连接,由于配合槽与第一滑动部均呈T型,因此第二滑动部只能沿第一滑动部进行滑动,其他方向的运动会受到限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转塔结构出现侧翻。当然,第一滑动部与配合槽还可以是其他形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滑轨的数量为两个,两条滑轨平行间隔设置,第二滑动部上设有两个与滑轨对应设置的配合槽。在该技术方案中,滑轨设有两个,相对于一条滑轨而言,两条滑轨能够使第二滑动部与第一滑动部之间的滑动更加平稳;相对于多条滑轨而言,设置两条滑轨能够降低成本。通过设置与滑轨对应的配合槽,可以确保第二滑动部沿第一滑动部进行滑动时的稳定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驱动部包括:电机,设于第二滑动部底部靠近第一滑动部位置;齿轮,设于电机的输出轴上;齿条,沿第一滑动部长度方向设于第一滑动部靠近齿轮的一侧,齿轮与齿条啮合传动。在该技术方案中,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塔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座(110),所述基座(110)上设有第一滑动部(120),所述第一滑动部(120)沿所述基座(110)长度方向设置;/n转塔结构(130),所述转塔结构(130)包括第二滑动部(131),所述第二滑动部(131)与所述第一滑动部(120)滑动连接;/n驱动部(140),所述驱动部(140)与所述转塔结构(130)相连,用于驱动所述转塔结构(130)沿所述第一滑动部(120)滑动;/n其中,所述基座(110)上设有阻挡结构(150),所述阻挡结构(150)能够限制所述第二滑动部(131)向远离所述第一滑动部(120)的方向移动和/或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塔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10),所述基座(110)上设有第一滑动部(120),所述第一滑动部(120)沿所述基座(110)长度方向设置;
转塔结构(130),所述转塔结构(130)包括第二滑动部(131),所述第二滑动部(131)与所述第一滑动部(120)滑动连接;
驱动部(140),所述驱动部(140)与所述转塔结构(130)相连,用于驱动所述转塔结构(130)沿所述第一滑动部(120)滑动;
其中,所述基座(110)上设有阻挡结构(150),所述阻挡结构(150)能够限制所述第二滑动部(131)向远离所述第一滑动部(120)的方向移动和/或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塔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结构(150)包括:
连接部(151),设于所述基座(110)上;
限位部(152),与所述连接部(151)相连,且所述限位部(152)与所述基座(110)之间形成间隙(153),
其中,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滑动部(131)设于所述间隙(153)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塔组件(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止挡部(160),设于所述第一滑动部(120)的端部,所述止挡部(160)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滑动部(131)相对于所述第一滑动部(120)的滑动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塔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滑动部(120)包括滑轨(121),所述第二滑动部(131)上设有配合槽(132),所述配合槽(132)与所述滑轨(121)配合实现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塔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轨(121)的数量为两个,两条所述滑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耿肖俏伟王莹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