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4399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后视镜,包括后视镜壳体、镜子和用于将镜子压紧的框架,所述后视镜壳体开口的内壁面向内凸出形成一与镜子相匹配的开口,开口的内壁面沿着内壁面向内凸出形成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镜子设置于开口中,镜子与第二固定部之间设有与框架相同的第一橡胶圈,框架设置于镜子前方,并将镜子压紧于第二固定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镜子通过框架压紧的方式固定,而框架则能通过合页打开,因此对镜子的安装和拆卸较为简单,且通过第一、第二橡胶圈能有效使镜子的表面和背面都具有缓冲效果,降低了破碎的概率,同时通过弹簧能将镜子推出,方便了将镜子取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后视镜
本技术涉及后视镜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后视镜。
技术介绍
后视镜是驾驶员坐在驾驶室座位上直接获取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等外部信息的工具。为了驾驶员操作方便,防止行车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各国均规定了汽车上必须安装后视镜,且所有后视镜都必须能调整方向。目前,后视镜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因各种原因而破碎,一旦破碎后就需要对对其进行更换,但是现在的后视镜更换较为麻烦,且镜子后面缓冲机构,造成损坏的几率大大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后视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汽车后视镜,包括后视镜壳体、镜子和用于将镜子压紧的框架,所述后视镜壳体开口的内壁面向内凸出形成一与镜子相匹配的开口,开口沿着内壁面向内凸出形成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的高度高于第二固定部,镜子设置于开口中,镜子的外圈与开口的内壁面相触,镜子与第二固定部之间设有与框架相同的第一橡胶圈,第一橡胶圈一端与第二固定部相抵,另一端与镜子的背面相抵,框架设置于镜子前方,并将镜子压紧于第二固定部上,框架上端和下端均向外凸出形成一延伸部,上端的延伸部通过合页安装于后视镜壳体的顶部,下端的延伸部通过手拧螺栓固定于后视镜壳体的底部。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框架的形状与镜子的形状相同,框架中间中空设置,框架朝向镜子的一端面上设有一个以上的定位孔,镜子正对于定位孔处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中粘连固定有管道,第一橡胶圈正对于第一通孔处均设有第二通孔,第二固定部正对于第二通孔处安装有定位杆,定位杆一端均穿过第二、第一通孔插入相对应的定位孔中,定位杆位于框架和镜子中间的一段上均套有第二橡胶圈,第二橡胶圈的两端分别与镜子和框架相抵。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固定部朝向镜子的一端面上安装有一个以上的弹簧,弹簧一端均与第一橡胶圈相抵。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定位杆和管道之间过盈连接,管道均由硬橡胶材料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镜子通过框架压紧的方式固定,而框架则能通过合页打开,因此对镜子的安装和拆卸较为简单,且通过第一、第二橡胶圈能有效使镜子的表面和背面都具有缓冲效果,降低了破碎的概率,同时通过弹簧能将镜子推出,方便了将镜子取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中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镜子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后视镜,包括后视镜壳体1、镜子8和用于将镜子8压紧的框架7,所述后视镜壳体1开口的内壁面向内凸出形成一与镜子8相匹配的开口,开口沿着内壁面向内凸出形成第一固定部2和第二固定部12,第一固定部2的高度高于第二固定部12,镜子8设置于开口中,镜子8的外圈与开口的内壁面相触,镜子8与第二固定部12之间设有与框架相同的第一橡胶圈4,第一橡胶圈4一端与第二固定部12相抵,另一端与镜子8的背面相抵,框架7设置于镜子8前方,并将镜子8压紧于第二固定部12上,框架7上端和下端均向外凸出形成一延伸部6,上端的延伸部6通过合页安装于后视镜壳体1的顶部,下端的延伸部通过手拧螺栓9固定于后视镜壳体1的底部。本实施例中,框架7的形状与镜子8的形状相同,框架7中间中空设置,框架7朝向镜子8的一端面上设有一个以上的定位孔,镜子8正对于定位孔处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中粘连固定有管道10,第一橡胶圈4正对于第一通孔处均设有第二通孔,第二固定部12正对于第二通孔处安装有定位杆5,定位杆5一端均穿过第二、第一通孔插入相对应的定位孔中,定位杆5位于框架7和镜子8中间的一段上均套有第二橡胶圈11,第二橡胶圈11的两端分别与镜子8和框架7相抵。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2朝向镜子8的一端面上安装有一个以上的弹簧3,弹簧3一端均与第一橡胶圈4相抵,由于受到框架的挤压,因此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本实施例中,定位杆5和管道10之间过盈连接,管道10均由硬橡胶材料制成,增加了对镜子的定位效果,避免了镜子的晃动。拆卸时,拧出手拧螺栓,使框架能以合页为中心的向外打开,在框架打开后,弹簧会失去来着框架的挤压,因此弹簧会反弹,通过弹簧的反弹能将第一橡胶圈、镜子和第二橡胶圈都向外外界推出,因此只要在外界接住就行,大大的方便了拆卸,无需使用到吸盘直接的吸附工件取出镜子。安装时,通过管道将镜子套在定位杆上,并将框架盖上就行,通过框架的挤压能有效的将镜子压紧于第一、第二橡胶圈之间,通过橡胶圈的弹性能有效的对镜子启动缓冲作用,在受到轻微的撞击时,能挤压橡胶圈,因此降低了镜子破碎的概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视镜壳体(1)、镜子(8)和用于将镜子(8)压紧的框架(7),所述后视镜壳体(1)开口的内壁面向内凸出形成一与镜子(8)相匹配的开口,开口沿着内壁面向内凸出形成第一固定部(2)和第二固定部(12),第一固定部(2)的高度高于第二固定部(12),镜子(8)设置于开口中,镜子(8)的外圈与开口的内壁面相触,镜子(8)与第二固定部(12)之间设有与框架相同的第一橡胶圈(4),第一橡胶圈(4)一端与第二固定部(12)相抵,另一端与镜子(8)的背面相抵,框架(7)设置于镜子(8)前方,并将镜子(8)压紧于第二固定部(12)上,框架(7)上端和下端均向外凸出形成一延伸部(6),上端的延伸部(6)通过合页安装于后视镜壳体(1)的顶部,下端的延伸部通过手拧螺栓(9)固定于后视镜壳体(1)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视镜壳体(1)、镜子(8)和用于将镜子(8)压紧的框架(7),所述后视镜壳体(1)开口的内壁面向内凸出形成一与镜子(8)相匹配的开口,开口沿着内壁面向内凸出形成第一固定部(2)和第二固定部(12),第一固定部(2)的高度高于第二固定部(12),镜子(8)设置于开口中,镜子(8)的外圈与开口的内壁面相触,镜子(8)与第二固定部(12)之间设有与框架相同的第一橡胶圈(4),第一橡胶圈(4)一端与第二固定部(12)相抵,另一端与镜子(8)的背面相抵,框架(7)设置于镜子(8)前方,并将镜子(8)压紧于第二固定部(12)上,框架(7)上端和下端均向外凸出形成一延伸部(6),上端的延伸部(6)通过合页安装于后视镜壳体(1)的顶部,下端的延伸部通过手拧螺栓(9)固定于后视镜壳体(1)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框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曲乐乐杨林杨超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