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覆铜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425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抗震覆铜板,包括基层、粘合层、铜箔层、散热层和减震缓冲层,基层由电子级玻纤布和复合树脂组成,粘合层包括第一粘合层和第二粘合层,第一粘合层位于基层与铜箔层之间,铜箔层顶部设有第一防水绝缘层,基层底部设有第二防水绝缘层,散热层包括第一散热层和第二散热层,第一散热层位于第二防水绝缘层与减震缓冲层之间,第二散热层位于减震缓冲层底部,第二粘合层位于减震缓冲层与散热层之间,减震缓冲层中部设有若干个减震孔,减震孔内部设有竖杆,竖杆中部设有限位块和弹簧,弹簧位于第一散热层和限位块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减震缓冲层缓冲覆铜板受到的冲击,从而实现减震作用,避免覆铜板内部遭到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震覆铜板
本技术涉及覆铜板
,具体是一种抗震覆铜板。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元器件的发展,覆铜板作为各种电子元器件的主要载体与电路信号传输的枢纽,覆铜板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线路板已经成为电子信息产品最重要的部分,线路板的质量好坏与可靠性水平决定了整机设备的质量与可靠性,而覆铜板是线路板的基本材料。覆铜板通过加工固定孔后,通过螺钉固定在设备的壳体内,受到震动或冲击时容易造成覆铜板内部损坏,导致覆铜板报废。因此设计一种抗震覆铜板解决上述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抗震覆铜板通过减震缓冲层缓冲覆铜板受到的冲击,从而实现减震作用,避免覆铜板内部遭到损坏。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震覆铜板,包括基层、粘合层、铜箔层、散热层和减震缓冲层。基层由电子级玻纤布和复合树脂组成,粘合层包括第一粘合层和第二粘合层,第一粘合层位于基层与铜箔层之间,铜箔层顶部设有第一防水绝缘层,基层底部设有第二防水绝缘层,散热层包括第一散热层和第二散热层,第一散热层位于第二防水绝缘层底部与减震缓冲层顶部之间,第二散热层位于减震缓冲层底部,第二粘合层位于减震缓冲层与散热层之间,散热层中部设有若干个散热孔,减震缓冲层中部设有若干个减震孔,减震孔内部设有竖杆,竖杆顶部和底部均位于散热孔内部,竖杆设有限位块,竖杆中部套有弹簧,弹簧位于第一散热层和限位块之间。进一步设置,前述的复合树脂由间苯二酚-甲醛型环氧树脂、含磷酚醛树脂、乙烯基三胺固化剂、BDMA促进剂、石棉纤维、氢氧化镁阻燃剂和二缩水甘油醚混合制成,且复合树脂中各成分质量占比分别为:间苯二酚-甲醛型环氧树脂15~30%;含磷酚醛树脂10~25%;乙烯基三胺固化剂3~5%;BDMA促进剂0.1~0.5%;石棉纤维15~30%;氢氧化镁阻燃剂2~5%;二缩水甘油醚10~15%。如此设置,间苯二酚-甲醛型环氧树脂和含磷酚醛树脂混合后具有优良的耐热性、阻燃性、耐腐蚀性和电绝缘性;乙烯基三胺固化剂用于固化酚醛间苯二酚-甲醛型环氧树脂和含磷酚醛树脂;BDMA促进剂用于提高固化反应速率;石棉纤维能够增加基层的韧性和耐冲击性;氢氧化镁阻燃剂具有抑制分解和冷却的作用,且分解生成的氧化镁是良好的耐火材料,能够提高复合树脂的抗火性能;二缩水甘油醚用于稀释间苯二酚-甲醛型环氧树脂和含磷酚醛树脂,改善树脂渗透性,则复合树脂不易分解,具备优良的耐热性、耐腐蚀性、抗火性、阻燃性和渗透性。进一步设置,前述的粘合层由双酚A型环氧树脂、异氰酸酯、氧化铝、AEP固化剂和促进剂M混合制成,且粘合层中各成分质量占比分别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30~45%;异氰酸酯10~25%;氧化铝10~20%;AEP固化剂6~9%;促进剂M5~7%。如此设置,双酚A型环氧树脂对金属的黏着力很强,有很强的耐化学腐蚀性,力学强度很高,电绝缘性好;异氰酸酯能够提高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抗水性;氧化铝能够将基层热量快速传送至铜箔层,避免覆铜板因电路发热而导致损坏,则粘合层能够增加基层与铜箔层之间的结合强度,防止受热冲击时基层与铜箔层之间产生分层,从而影响覆铜板的可靠性,还能防水和快速导热。进一步设置,前述的第一防水绝缘层和第二防水绝缘层均由导热硅胶制成。如此设置,导热硅胶具有良好的粘接性、导热性、耐老化性、防潮性、抗震性和电绝缘性,则第一防水绝缘层能够防止接触铜箔层时触电,还能防止铜箔层进水,同时快速将铜箔层的热量导出并散热;第二防水绝缘层能够防止基层与散热层电连接,导致触电,还能防止基层进水,同时快速将基层的热量导出并散热。进一步设置,前述的散热层由铝合金制成。如此设置,铝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则散热层能将第二防水绝缘层和减震缓冲层的热量快速导出并散热。进一步设置,前述的减震缓冲层材料采用异戊橡胶制成。如此设置,异戊橡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弹性、耐磨性和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可以抗震,缓冲覆铜片所受冲击。进一步设置,前述的竖杆材料采用乙丙橡胶。如此设置,乙丙橡胶具有突出的耐老化性、电绝缘性、化学稳定性和耐磨性,防止挤压减震缓冲层时,竖杆顶部与第二防水绝缘层多次接触后产生损坏。进一步设置,前述的限位块截面呈圆形,且限位块直径大于散热孔孔径。如此设置,限位块底部与第二散热层顶部接触,防止竖杆从散热孔中滑出。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抗震覆铜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抗震覆铜板采用第一防水绝缘层防止接触铜箔层时触电,还能防止铜箔层进水,同时快速将铜箔层的热量导出并散热;采用第二防水绝缘层防止基层与散热层电连接,导致触电,还能防止基层进水,同时快速将基层的热量导出并散热;采用散热层将第二防水绝缘层和减震缓冲层的热量快速导出并散热;采用减震缓冲层缓冲覆铜片所受冲击力,从而实现减震作用,避免覆铜板内部遭到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1、基层,21、第一粘合层,22、第二粘合层,3、铜箔层,41、第一防水绝缘层,42、第二防水绝缘层,51、第一散热层,52、第二散热层,53、散热孔,6、减震缓冲层,61、减震孔,62、竖杆,621、限位块,63、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所示,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优选一实施例的一种抗震覆铜板,包括基层1、粘合层、铜箔层3、散热层和减震缓冲层6。基层1作为覆铜板的芯板,由电子级玻纤布浸泡复合树脂制成。复合树脂由间苯二酚-甲醛型环氧树脂、含磷酚醛树脂、乙烯基三胺固化剂、BDMA促进剂、石棉纤维、氢氧化镁阻燃剂和二缩水甘油醚混合制成。复合树脂中各成分质量占比分别为:间苯二酚-甲醛型环氧树脂15~30%;含磷酚醛树脂10~25%;乙烯基三胺固化剂3~5%;BDMA促进剂0.1~0.5%;石棉纤维15~30%;氢氧化镁阻燃剂2~5%;二缩水甘油醚10~15%。间苯二酚-甲醛型环氧树脂和含磷酚醛树脂混合后具有优良的耐热性、阻燃性、耐腐蚀性和电绝缘性;乙烯基三胺固化剂用于固化酚醛间苯二酚-甲醛型环氧树脂和含磷酚醛树脂;BDMA促进剂用于提高固化反应速率;石棉纤维能够增加基层1的韧性和耐冲击性;氢氧化镁阻燃剂具有抑制分解和冷却的作用,且分解生成的氧化镁是良好的耐火材料,能够提高复合树脂的抗火性能;二缩水甘油醚用于稀释间苯二酚-甲醛型环氧树脂和含磷酚醛树脂,改善树脂渗透性。则复合树脂不易分解,具备优良的耐热性、耐腐蚀性、抗火性、阻燃性和渗透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震覆铜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粘合层、铜箔层、散热层和减震缓冲层,基层由电子级玻纤布和复合树脂组成,粘合层包括第一粘合层和第二粘合层,第一粘合层位于基层与铜箔层之间,铜箔层顶部设有第一防水绝缘层,基层底部设有第二防水绝缘层,散热层包括第一散热层和第二散热层,第一散热层位于第二防水绝缘层底部与减震缓冲层顶部之间,第二散热层位于减震缓冲层底部,第二粘合层位于减震缓冲层与散热层之间,散热层中部设有若干个散热孔,减震缓冲层中部设有若干个减震孔,减震孔内部设有竖杆,竖杆顶部和底部均位于散热孔内部,竖杆设有限位块,竖杆中部套有弹簧,弹簧位于第一散热层和限位块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覆铜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粘合层、铜箔层、散热层和减震缓冲层,基层由电子级玻纤布和复合树脂组成,粘合层包括第一粘合层和第二粘合层,第一粘合层位于基层与铜箔层之间,铜箔层顶部设有第一防水绝缘层,基层底部设有第二防水绝缘层,散热层包括第一散热层和第二散热层,第一散热层位于第二防水绝缘层底部与减震缓冲层顶部之间,第二散热层位于减震缓冲层底部,第二粘合层位于减震缓冲层与散热层之间,散热层中部设有若干个散热孔,减震缓冲层中部设有若干个减震孔,减震孔内部设有竖杆,竖杆顶部和底部均位于散热孔内部,竖杆设有限位块,竖杆中部套有弹簧,弹簧位于第一散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龙华杨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英勒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