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成型的刀头组件及显微剪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3669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7:11
一种一次成型刀头组件及显微剪刀,包括有第一刀头、第二刀头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刀头与第二刀头之间且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刀头与所述第二刀头相互啮合,所述第一刀头与所述第二刀头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刀头的切削端或第二刀头的切削端还设置有刀尖部,该一次成型刀头组件能够实现可以一次成形制备血管侧瘘口,减少手术操作步骤和时间,避免多次剪切血管,侧瘘口局部光滑、边缘整齐、能够有效减少血管组织和血管下组织损伤,降低术后血管栓塞和痉挛的几率,很好提高了手术效果,结构简单易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次成型的刀头组件及显微剪刀
本技术涉及显微剪刀领域,尤其是一种一次成型的刀头组件及显微剪刀。
技术介绍
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衰竭患者维持血液透析的血管途径,内瘘质量对透析的效果和患者长期存活有重要影响。自从1966年Brescia等首次将桡动脉与头静脉在皮下吻合成功建立动静脉内瘘以来,对于各种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压病肾动脉硬化、肾功能衰竭、多囊肾、红斑狼疮性肾病等各种疾病导致的肾部功能损害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来说,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已经成为治疗首选。目前国内外动静脉内瘘成形有多种手术方式,其中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目前仍是国内是动静脉内瘘术的首选手术方式。国内目前制做血管侧瘘口时常采用的手术方法是游离血管,用显微缝线悬吊起动脉侧壁,使用普通显微剪刀制造侧瘘口,但现有的显微弯剪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由于现有显微剪刀的剪刀头弧度不足,多是直型和半月型,不能一次成形制备血管侧瘘口(弯月形、椭圆形、半圆、圆形),目前的显微弯剪只能通过多次修剪来实现,但多次的修剪加重血管吻合口损伤,导致局部不光滑、边缘不整齐和组织挫伤,增加术后血管栓塞和痉挛的几率。2.由于现有的显微弯剪剪刀头与手柄的角度是通过多次剪切制造侧瘘口的设计,需通过切割血管下组织来分离较长的血管长度,便于将血管提起到一定高度,再进行剪切血管(因为需要持笔式操作显微剪,术者的手需要放在手术台上以保持操作稳定)。术中需以缝线穿透血管再牵拉提起血管,血管的牵拉和分离均容易导致血管损伤,增加痉挛和术后栓塞的几率。显微弯剪正确的握持方法为持笔式,因显微弯剪握持柄和剪刀头之间的夹角过大,需提起血管至较高的高度,加重了血管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一次成型的刀头组件,该一次成型的刀头组件,能够实现可以一次成形制备血管侧瘘口,减少手术操作步骤和时间,避免多次剪切血管,侧瘘口局部光滑、边缘整齐、能够有效减少血管组织和血管下组织损伤,降低术后血管栓塞和痉挛的几率,很好提高了手术效果,结构简单易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一次成型刀头组件,包括有第一刀头、第二刀头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刀头与第二刀头之间且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刀头与所述第二刀头相互啮合,所述第一刀头与所述第二刀头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刀头的切削端或第二刀头的切削端还设置有刀尖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刀头包括有第一固定座和第一切削面,所述第一切削面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所述第一切削面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刃口。进一步的,所述刀尖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切削面的切削端,所述第一刃口设置于所述刀尖部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刀头包括有第二固定座和第二切削面,所述第二切削面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座上,所述第二切削面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刃口。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切削面和所述第二切削面均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一切削面与所述第二切削面之间相互啮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切削面和所述第二切削面均呈圆角梯形设置,所述第一切削面与所述第二切削面之间相互啮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刀头与所述第二刀头之间啮合时的切削宽度Ld为2-7mm。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刀头与所述第二刀头之间啮合时的切削深度Lj为0.5mm-1mm。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包括有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与所述第二驱动杆之间相互交叉设置且两者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刀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刀头固定连接。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微剪刀,包括有刀柄和上述一次成型刀头组件,所述刀柄固定于所述一次成型刀头的一端且用于控制所述一次成型刀头的开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由于第一刀头或第二刀头的切削端设置有刀尖部,从而使得刀头组件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可起到对易滑动的血管进行先定位防滑再逐步切割的作用,同时配合第一刀头和第二刀头之间的相对啮合,使得刀头组件在使用的过程当中不仅能够实现可以一次成形制备血管侧瘘口,减少手术操作步骤和时间,同时还避免多次剪切血管,侧瘘口局部光滑、边缘整齐、能够有效减少血管组织和血管下组织损伤,降低术后血管栓塞和痉挛的几率,很好提高了手术效果,结构简单易行。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实施例一中一种一次成型刀头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中第一刀头和第二刀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一中第一刀头和第二刀头的后视图。图4是实施例一中第一刀头和第二刀头相互咬合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二中第一刀头和第二刀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二中第一刀头和第二刀头相互咬合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三中一种显微剪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包括有:第一刀头1、第一固定座11、第一切削面12、第一刃口13、第二刀头2、第二固定座21、第二切削面22、第二刃口23、驱动件3、第一驱动杆31、第二驱动杆32、轴承33、刀尖部4、血管5、刀柄6。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一次成型刀头组件,包括有第一刀头1、第二刀头2和驱动件3,所述驱动件3固定于所述第一刀头1与第二刀头2之间且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刀头1与所述第二刀头2相互啮合,所述第一刀头1的切削端与所述第二刀头2的的切削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刀头1的切削端或第二刀头2的切削端还设置有刀尖部4,由于第一刀头1或第二刀头2的切削端设置有刀尖部4,从而使得刀头组件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对易滑动的血管5进行先定位防滑再逐步切割的作用,同时配合第一刀头1和第二刀头2之间的相对啮合设置,使得刀头组件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只需要捏动驱动件靠近以带动第一刀头1和第二刀头2相向运动,从而,实现可以一次成形制备血管5侧瘘口,不仅减少手术操作步骤和时间,同时还避免多次剪切血管5,侧瘘口局部光滑、边缘整齐、能够有效减少血管5组织和血管5下组织损伤,降低术后血管5栓塞和痉挛的几率,很好提高了手术效果,结构简单易行。如图2-3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刀头1包括有第一固定座11和第一切削面12,所述第一切削面12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座11上,所述第一切削面12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座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刃口13,进一步的,所述刀尖部4设置于所述第一切削面12的切削端,所述第一刃口13设置于所述刀尖部4上。如图2-3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刀头2包括有第二固定座21和第二切削面22,所述第二切削面22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座21上,所述第二切削面22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座1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刃口23,所述第一切削面12和第二切削面22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刃口13和第二刃口23相对设置。由于刀尖部4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次成型刀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刀头、第二刀头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刀头与第二刀头之间且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刀头与所述第二刀头相互啮合,所述第一刀头与所述第二刀头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刀头的切削端或第二刀头的切削端还设置有刀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成型刀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刀头、第二刀头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刀头与第二刀头之间且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刀头与所述第二刀头相互啮合,所述第一刀头与所述第二刀头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刀头的切削端或第二刀头的切削端还设置有刀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成型刀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刀头包括有第一固定座和第一切削面,所述第一切削面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所述第一切削面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刃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次成型刀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尖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切削面的切削端,所述第一刃口设置于所述刀尖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一次成型刀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刀头包括有第二固定座和第二切削面,所述第二切削面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座上,所述第二切削面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刃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一次成型刀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削面和所述第二切削面均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一切削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记乐胡志奇罗心芮高峻青苗勇张家盛刘志华詹晓欢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