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滑雪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3579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滑雪服,属于服装领域,包括滑雪服主体、衣袖、帽子,所述衣袖袖口位置设置有袖口防雪装置,所述袖口防雪装置包括第一夹持层、第二夹持层,所述第一夹持层位于第二夹持层的外侧,所述第一夹持层与第二夹持层相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传动膨胀结构增强第一夹持层与滑雪手套之间的连接紧密性,减小摔倒后雪从手腕位置处钻进衣袖里的现象,同时利用第二夹持层形成二次防护,使得即使雪进入,也只会停留在第一夹持层与滑雪手套之间,从而保证分体式滑雪服的实用性。

A new type of ski s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滑雪服
本技术公开一种新型滑雪服,属于服装领域。
技术介绍
滑雪运动作为一项国际体育运动比赛项目,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在冬季选择旅游滑雪的人群越来越多。目前较为常见的滑雪服主要包括分体式和连体式,分体式的滑雪服运动时束缚力小,做伸展运动较为轻便。但是在滑雪时难免会摔倒,而穿着分体式的滑雪服,容易在摔倒后雪从手腕位置处钻进服装里,虽然人们一般会穿着滑雪手套,但是为了保证滑雪服的保暖性,滑雪服一般较为宽大,造成滑雪手套与滑雪服之间还是存在间隙,使得摔倒后雪还是容易从滑雪手套与滑雪服之间进入,进而造成降低分体式滑雪服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滑雪服,利用传动膨胀结构增强第一夹持层与滑雪手套之间的连接紧密性,减小摔倒后雪从手腕位置处钻进衣袖里的现象,同时利用第二夹持层形成二次防护,使得即使雪进入,也只会停留在第一夹持层与滑雪手套之间,从而保证分体式滑雪服的实用性。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新型滑雪服,包括滑雪服主体、衣袖、帽子,所述衣袖袖口位置设置有袖口防雪装置,所述袖口防雪装置包括第一夹持层、第二夹持层,所述第一夹持层位于第二夹持层的外侧,所述第一夹持层与第二夹持层相贴合,所述第一夹持层与第二夹持层均与衣袖缝合连接,所述第一夹持层与第二夹持层之间设置有传动膨胀结构,所述传动膨胀结构一端位于第一夹持层内部,另一端位于第二夹持层内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夹持层向外翻折,然后再带上滑雪手套,并且滑雪手套包覆在第二夹持层的外侧,再将滑雪手套收紧,使得滑雪手套挤压的传动膨胀结构位于第二夹持层的一端,进而传动膨胀结构位于第一夹持层的一端发生膨胀,然后再将第一夹持层翻折回来覆盖在滑雪手套上,由于第一夹持层内部发生膨胀,增强第一夹持层与滑雪手套之间的连接紧密性,减小摔倒后雪从手腕位置处钻进衣袖里的现象,同时利用第二夹持层形成二次防护,使得即使雪进入,也只会停留在第一夹持层与滑雪手套之间,从而保证分体式滑雪服的实用性。优选的,所述传动膨胀结构包括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导流管,所述第一气囊位于第二夹持层内部,所述第二气囊位于第一夹持层内部,所述第一气囊通过导流管与第二气囊相导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导流管之间的配合,实现传动膨胀结构增强第一夹持层与滑雪手套之间连接紧密性的效果。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层的外侧设置有束缚结构,所述束缚结构包括束缚层、拉链,所述束缚层为弧形结构,所述束缚层位于第一夹持层远离第二夹持层的一侧,所述束缚层相互靠近的两端通过拉链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束缚层、拉链之间的配合,进一步增强第一夹持层与滑雪手套之间连接紧密性。优选的,所述拉链采用闭口式拉链,所述拉链的后码位于拉链靠近衣袖的一端,拉链的前码位于拉链远离衣袖的一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闭口式拉链使得束缚层对第一夹持层施压时,可以让气体流向第一夹持层远离衣袖的一端。优选的,所述束缚层采用锦纶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锦纶具有耐磨性高,并且当拉伸至3-6%时,弹性回复率可达100%;利用耐磨性高的特点减小外界对束缚层的磨损,提高束缚层的使用寿命,并且利用弹性回复率保证束缚层对第一夹持层的束缚效果。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层与第二夹持层均采用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具有良好的弹性,具有高度弹性,能够拉长6~7倍,避免传动膨胀结构位于第一夹持层的一端发生膨胀时,传动膨胀结构对传动膨胀结构内部结构造成破坏。优选的,所述第二夹持层的内部设置有保暖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保暖层提高袖口防雪装置的保暖性。优选的,所述保暖层采用羊毛纤维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羊毛纤维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保暖性,提高保暖层的使用舒适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传动膨胀结构增强第一夹持层与滑雪手套之间的连接紧密性,减小摔倒后雪从手腕位置处钻进衣袖里的现象,同时利用第二夹持层形成二次防护,使得即使雪进入,也只会停留在第一夹持层与滑雪手套之间,从而保证分体式滑雪服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滑雪服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滑雪服的整体结构;图2为图1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袖口防雪装置的整体结构和拉链的位置;图3为本技术袖口防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主要用于表现袖口防雪装置的内部结构;图4为本技术袖口防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主要用于表现袖口防雪装置的内部结构。附图标记:1、袖口防雪装置;2、滑雪服主体;3、衣袖;4、帽子;5、拉链;6、第一夹持层;7、第二夹持层;8、保暖层;9、第二气囊;10、第一气囊;11、导流管;12、束缚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新型滑雪服,包括滑雪服主体2、衣袖3、帽子4,衣袖3袖口位置设置有袖口防雪装置1,袖口防雪装置1包括第一夹持层6、第二夹持层7,第一夹持层6位于第二夹持层7的外侧,第一夹持层6与第二夹持层7均与衣袖3缝合连接,并且第一夹持层6与第二夹持层7相贴合,从而人们在带滑雪手套时,先将第一夹持层6向上翻折,使得第一夹持层6与衣袖3相贴合,进而第二夹持层7暴露在外界,然后再将滑雪手套戴上并且包覆在第二夹持层7的外侧,然后收紧滑雪手套使得固定滑雪手套的位置,而第一夹持层6与第二夹持层7之间设置有传动膨胀结构,传动膨胀结构包括第一气囊10、第二气囊9、导流管11,第一气囊10位于第二夹持层7内部,使得滑雪手套挤压第一气囊10,第一气囊10通过导流管11与第二气囊9相导通,第一气囊10内部气体导向第二气囊9,第二气囊9位于第一夹持层6内部,使得第二气囊9发生膨胀同时带动第一夹持层6发生膨胀,然后人们再将第一夹持层6反向翻折使得第一夹持层6覆盖在滑雪手套上,由于滑雪手套嵌入第一夹持层6与第二夹持层7之间,并且第一夹持层6发生膨胀,进一步减小第一夹持层6与第二夹持层7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夹持层6覆盖在滑雪手套上时对滑雪手套形成束缚效果,减小第一夹持层6与滑雪手套之间的间隙,减小摔倒后雪从手腕位置处钻进衣袖3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滑雪服,其特征在于,包括滑雪服主体(2)、衣袖(3)、帽子(4),所述衣袖(3)袖口位置设置有袖口防雪装置(1),所述袖口防雪装置(1)包括第一夹持层(6)、第二夹持层(7),所述第一夹持层(6)位于第二夹持层(7)的外侧,所述第一夹持层(6)与第二夹持层(7)相贴合,所述第一夹持层(6)与第二夹持层(7)均与衣袖(3)缝合连接,所述第一夹持层(6)与第二夹持层(7)之间设置有传动膨胀结构,所述传动膨胀结构一端位于第一夹持层(6)内部,另一端位于第二夹持层(7)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滑雪服,其特征在于,包括滑雪服主体(2)、衣袖(3)、帽子(4),所述衣袖(3)袖口位置设置有袖口防雪装置(1),所述袖口防雪装置(1)包括第一夹持层(6)、第二夹持层(7),所述第一夹持层(6)位于第二夹持层(7)的外侧,所述第一夹持层(6)与第二夹持层(7)相贴合,所述第一夹持层(6)与第二夹持层(7)均与衣袖(3)缝合连接,所述第一夹持层(6)与第二夹持层(7)之间设置有传动膨胀结构,所述传动膨胀结构一端位于第一夹持层(6)内部,另一端位于第二夹持层(7)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滑雪服,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膨胀结构包括第一气囊(10)、第二气囊(9)、导流管(11),所述第一气囊(10)位于第二夹持层(7)内部,所述第二气囊(9)位于第一夹持层(6)内部,所述第一气囊(10)通过导流管(11)与第二气囊(9)相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滑雪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层(6)的外侧设置有束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岱恒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晋江康雅鞋服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