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马氏体系不锈钢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本申请基于2018年5月11日申请的日本申请号2018-92136号,在此引用其记载内容。
本公开涉及马氏体系不锈钢。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高强度且具有高耐腐蚀性的马氏体系不锈钢(例如,专利文献1、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3349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4420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马氏体系不锈钢例如在硫酸、硝酸等强酸存在的气氛等严酷的腐蚀环境下使用时,耐腐蚀性不充分。因此,期望具有高强度且在严酷的腐蚀环境下也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的马氏体系不锈钢。本专利技术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来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提供马氏体系不锈钢。该马氏体系不锈钢含有0.20质量%≤C≤0.60质量%、0.10质量%≤N≤0.50质量%、14.00质量%≤Cr≤17.00质量%、1.00质量%≤Mo≤3.00质量%、0.20质量%≤V≤0.40质量%、Si≤0.30质量%、Mn≤0.80质量%、P≤0.040质量%、S≤0.040质量%、Cu≤0.25质量%、Ni≤0.20质量%,剩余部分由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根据该方式的马氏体系不锈钢,具有高强度且在严酷的腐蚀环境下也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附图说明关于本公开的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参照附图并通过下述详细的记述,变得更加明确。其附图是,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马氏体系不锈钢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截面图,图2是说明金属碳化物、金属氮化物及金属碳氮化物的长度L的测定方法的图,图3是说明金属碳化物、金属氮化物、金属碳氮化物中的任一个以上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组的长度LX的测定方法的图,图4是说明表示3个化合物相邻的情况的化合物组的长度LX的测定方法的图,图5是表示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成分量等的图。具体实施方式A.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马氏体系不锈钢含有以下元素,剩余部分由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在本说明书中,马氏体系不锈钢表示在常温(25℃)下含有50质量%以上的马氏体的不锈钢。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马氏体系不锈钢所含有的元素进行说明。(1)0.20质量%≤C≤0.60质量%C在实现高硬度方面非常有效,马氏体系不锈钢含有0.20质量%以上的C。但是,C的含量超过0.60质量%时,助长凝固中的成分偏析。作为其结果,在硫酸、硝酸等强酸存在的气氛等严酷的腐蚀环境下使用时,耐腐蚀性降低。因此,C的含量为0.20质量%以上且0.60质量%以下。需要说明的是,从实现高硬度的观点出发,C的含量优选为0.30质量%以上。另一方面,从确保耐腐蚀性的观点出发,C的含量优选为0.50质量%以下。(2)0.10质量%≤N≤0.50质量%N具有极高的固溶强化能力,并且对耐腐蚀性有效,因此马氏体系不锈钢含有0.10质量%以上的N。但是,在N的含量超过0.50质量%的情况下,与C同样地助长凝固中的成分偏析。作为其结果,在硫酸、硝酸等强酸存在的气氛等严酷的腐蚀环境下使用时,耐腐蚀性降低。因此,N的含量为0.10质量%以上且0.50质量%以下。需要说明的是,从实现高硬度的观点出发,N的含量优选为0.2质量%以上。另一方面,从提高耐腐蚀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40质量%以下。(3)0.30质量%≤C+N≤0.80质量%从提高耐腐蚀性且实现高硬度的观点出发,C与N的含量之和特别优选为0.3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0.80质量%以下。(4)14.00质量%≤Cr≤17.00质量%Cr具有使N的溶解度增加的效果,因此从提高硬度及耐腐蚀性的观点出发,马氏体系不锈钢含有14.00质量%以上的Cr。但是,Cr是铁素体相稳定化元素,因此助长δ铁素体的生成,招致强度降低、延展韧性的降低,因此将Cr的含量的上限设为17.00质量%。因此,Cr的含量为14.00质量%以上且17.00质量%以下。需要说明的是,从提高硬度及耐腐蚀性的观点出发,Cr的含量优选为15.00质量%以上。另一方面,从抑制残留奥氏体量过剩的观点出发,Cr的含量优选为16.00质量%以下。(5)1.00质量%≤Mo≤3.00质量%,Mo具有使N的溶解度增加的效果,因此从提高硬度及耐腐蚀性的观点出发,马氏体系不锈钢含有1.00质量%以上的Mo。但是,Mo的含量超过3.00质量%时,难以确保奥氏体相。因此,Mo的含量为1.00质量%以上且3.00质量%以下。需要说明的是,从提高硬度及耐腐蚀性的观点出发,Mo的含量优选为1.50质量%以上。另一方面,从确保奥氏体相的观点出发,Mo的含量优选为2.50质量%以下。(6)0.20质量%≤V≤0.40质量%V通过与C和N结合来提高硬度。因此,马氏体系不锈钢含有0.2质量%以上的V。但是,在V的含量超过0.40质量%的情况下,通过在马氏体系不锈钢中残留大量的碳化物、氮化物,耐腐蚀性降低。因此,V的含量为0.20质量%以上且0.40质量%以下。需要说明的是,从提高硬度的观点出发,V的含量优选为0.25质量%以上。另一方面,从抑制碳化物、氮化物的残留的观点出发,V的含量优选为0.35质量%以下。(7)Si≤0.30质量%Si具有抑制氧化物、氮化物的生成的功能。但是,若Si的含量过剩,则使韧性及延展性降低。因此,马氏体系不锈钢中的Si的含量为0.30质量%以下。(8)Mn≤0.80质量%Mn对于增加N的固溶量是有效的。但是,若Mn的含量过剩,则硬度降低。因此,马氏体系不锈钢中的Mn的含量为0.80质量%以下。(9)P≤0.040质量%、S≤0.040质量%P及S具有使韧性及延展性降低的功能。另一方面,必要以上的P以及S的减少会导致成本上升。因此,在马氏体系不锈钢中,P的含量为0.040质量%以下,S的含量为0.040质量%以下。(10)Cu≤0.25质量%、Ni≤0.20质量%Cu及Ni是奥氏体生成元素,但如果含量过剩,则具有使残留奥氏体量增大的功能。因此,在马氏体系不锈钢中,Cu的含量为0.25质量%以下,Ni的含量为0.20质量%以下。Cu的含量优选为0.1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5质量%以下。本实施方式的马氏体系不锈钢中,金属碳化物、金属氮化物、金属碳氮化物中的任一个以上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组的长度为80μm以下。该化合物组的周边区域与其他区域相比,金属浓度变小。作为其结果,该化合物组的周边区域在例如硫酸、硝酸等强酸产生的气氛等严酷的腐蚀环境下进行耐腐蚀。因此,该化合物组的长度越短越优选,本实施方式的马氏体系不锈钢的化合物群的长度为0μm以上且80μm以下。化合物组的长度优选为70μm以下,更优选为6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μm以下。在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马氏体系不锈钢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截面图中,被边界线封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氏体系不锈钢,其包含/n0.20质量%≤C≤0.60质量%、/n0.10质量%≤N≤0.50质量%、/n14.00质量%≤Cr≤17.00质量%、/n1.00质量%≤Mo≤3.00质量%、/n0.20质量%≤V≤0.40质量%、/nSi≤0.30质量%、/nMn≤0.80质量%、/nP≤0.040质量%、/nS≤0.040质量%、/nCu≤0.25质量%、/nNi≤0.20质量%,/n剩余部分由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n金属碳化物、金属氮化物、金属碳氮化物中的任一个以上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组的长度为80μm以下。/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511 JP 2018-0921361.一种马氏体系不锈钢,其包含
0.20质量%≤C≤0.60质量%、
0.10质量%≤N≤0.50质量%、
14.00质量%≤Cr≤17.00质量%、
1.00质量%≤Mo≤3.00质量%、
0.20质量%≤V≤0.40质量%、
Si≤0.30质量%、
Mn≤0.80质量%、
P≤0.040质量%、
S≤0.040质量%、
Cu≤0.25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阪本未来,谷村圭宏,草野茂之,加藤典嗣,加藤祐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