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母线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3327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水母线槽,包括槽体和设置在所述槽体顶部的槽盖,所述槽盖包括第一主斜坡和第二主斜坡,所述槽盖上设置有若干个漏水孔,在所述槽体的侧壁中设置有流道、若干个进水孔和若干个出水孔,所述进水孔的底端与所述流道相通、顶端与所述槽体的顶面相通,所述出水孔的顶端与所述流道相通、底端与所述槽体的底面相通,所述漏水孔与所述进水孔一一对应,且所述漏水孔与对应的所述进水孔相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水母线槽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和散热性能,在保证母线槽防水的基础上,提高了母线槽的散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母线槽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器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水母线槽。
技术介绍
母线槽系统是一个高效输送电流的配电装置,尤其适应了越来越高的建筑物和大规模工厂经济合理配线的需要。现代高层建筑和大型的车间需要巨大的电能,而面对这庞大负荷所需成百上千安培的强大电流就要选用安全可靠的传导设备,母线系统便是很好的选择。母线槽的防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一旦母线槽中渗水,会造成短路引发电路系统的故障,引发严重的后果,而由于母线槽之间的集束布置通常会产生较大的热量,母线槽的散热问题也是一直以来困扰母线槽研发人员的一个大难题,如果母线槽不具备必要的散热性能,一旦母线槽中的连接导电排所产生的高温不能及时散去,就很可能带来防火安全隐患。目前现有技术中提供的防水母线槽采用聚酯浇筑,虽然解决了防水问题,而浇筑成的母线槽散热性能较差,容易损坏造成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母线槽,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保证母线槽防水的基础上,提高母线槽的散热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水母线槽,包括槽体和设置在所述槽体顶部的槽盖,所述槽盖包括第一主斜坡和第二主斜坡,所述槽盖上设置有若干个漏水孔,在所述槽体的侧壁中设置有流道、若干个进水孔和若干个出水孔,所述进水孔的底端与所述流道相通、顶端与所述槽体的顶面相通,所述出水孔的顶端与所述流道相通、底端与所述槽体的底面相通,所述漏水孔与所述进水孔一一对应,且所述漏水孔与对应的所述进水孔相通。优选的,所述槽盖的底端对应任意一个所述漏水孔均设置有一个入水管,所述入水管为刚性管,且所述入水管插设在对应的所述进水孔中。优选的,所述入水管与对应的所述进水孔之间密封连接,所述入水管的外壁与对应的所述进水孔的内壁之间夹设有密封橡胶圈。优选的,所述漏水孔位于所述槽体的侧壁的正上方,且所述第一主斜坡和所述第二主斜坡均由朝所述漏水孔向下倾斜。优选的,所述槽盖上还设置有两个外檐,一个所述外檐与所述第一主斜坡之间形成有第一沟槽,另一个所述外檐与所述第二主斜坡之间形成有第二沟槽;所述漏水孔分布在所述第一沟槽和所述第二沟槽中。优选的,所述外檐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斜坡。优选的,所述第一主斜坡的坡面和所述第二主斜坡的坡面上设置有若干个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与所述漏水孔一一对应,所述集水槽一端位于所述槽盖的顶端、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漏水孔连通,所述集水槽的槽宽由所述槽盖的顶端至所述漏水孔的方向逐渐减小。优选的,所述第一主斜坡和所述第二主斜坡一体成型,所述第一主斜坡和所述第二主斜坡关于所述槽体的中心面对称。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防水母线槽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和散热性能,在保证母线槽防水的基础上,提高了母线槽的散热性能。本专利技术防水母线槽中槽盖上的水能够通过漏水孔流向槽体侧壁的流道中,而流道很长,具有很多弯折,水在流道中充分流动将母线槽中的热量带走一部分,最终经出水孔流出,既实现了防水,也提高了母线槽的散热效果;当槽盖上没有水时,母线槽周围的空气能够在流道中流动,将母线槽中的热量带走,同样能够提高散热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防水母线槽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防水母线槽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1、槽体;2、槽盖;201、漏水孔;202、外檐;203、第一主斜坡;204、第二主斜坡;3、母线;4、流道;401、进水孔;402、出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母线槽,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保证母线槽防水的基础上,提高母线槽的散热性能。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水母线槽,包括槽体1、母线3和设置在槽体1顶部的槽盖2,母线3穿设在槽体1中。其中,槽盖2包括第一主斜坡203、第二主斜坡204和两个外檐202,第一主斜坡203和第二主斜坡204一体成型,第一主斜坡203和第二主斜坡204关于槽体1的中心面对称,每个外檐202均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斜坡,一个外檐202与第一主斜坡203之间形成有第一沟槽,另一个外檐202与第二主斜坡204之间形成有第二沟槽;槽盖2上设置有若干个漏水孔201,漏水孔201分布在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中。漏水孔201位于槽体1的侧壁的正上方,且第一主斜坡203和第二主斜坡204均由朝漏水孔201向下倾斜。在槽体1的侧壁中设置有流道4、若干个进水孔401和若干个出水孔402,进水孔401的底端与流道4相通、顶端与槽体1的顶面相通,出水孔402的顶端与流道4相通、底端与槽体1的底面相通,漏水孔201与进水孔401一一对应,且漏水孔201与对应的进水孔401相通。槽盖2的底端对应任意一个漏水孔201均设置有一个入水管,入水管为刚性管,且入水管插设在对应的进水孔401中。入水管与对应的进水孔401之间密封连接,入水管的外壁与对应的进水孔401的内壁之间夹设有密封橡胶圈。本实施例防水母线槽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槽盖2上遭遇落水时,落在槽盖2上的水能够通过漏水孔201流向槽体1侧壁的流道4中,而流道4具有很多弯折,流道4的总长度很长,故水能够在流道4中充分流动从而充分进行换热,最终经出水孔402流出,并将母线3槽中的热量带走一部分,既实现了防水,也提高了母线3槽的散热效果;当槽盖2上没有水时,母线3槽周围的空气能够在流道4中流动,将母线3槽中的热量带走,同样能够提高散热效果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水母线槽,本实施例防水母线槽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提供的防水母线槽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一主斜坡203的坡面和第二主斜坡204的坡面上设置有若干个集水槽,集水槽与漏水孔201一一对应,集水槽一端位于槽盖2的顶端、另一端与对应的漏水孔201连通,集水槽的槽宽由槽盖2的顶端至漏水孔201的方向逐渐减小。集水槽的设置能够方便槽盖2上的水能够集流至漏液孔中,继而流入流道4中,方便了槽盖2上水的收集。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母线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和设置在所述槽体顶部的槽盖,所述槽盖包括第一主斜坡和第二主斜坡,所述槽盖上设置有若干个漏水孔,在所述槽体的侧壁中设置有流道、若干个进水孔和若干个出水孔,所述进水孔的底端与所述流道相通、顶端与所述槽体的顶面相通,所述出水孔的顶端与所述流道相通、底端与所述槽体的底面相通,所述漏水孔与所述进水孔一一对应,且所述漏水孔与对应的所述进水孔相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母线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和设置在所述槽体顶部的槽盖,所述槽盖包括第一主斜坡和第二主斜坡,所述槽盖上设置有若干个漏水孔,在所述槽体的侧壁中设置有流道、若干个进水孔和若干个出水孔,所述进水孔的底端与所述流道相通、顶端与所述槽体的顶面相通,所述出水孔的顶端与所述流道相通、底端与所述槽体的底面相通,所述漏水孔与所述进水孔一一对应,且所述漏水孔与对应的所述进水孔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盖的底端对应任意一个所述漏水孔均设置有一个入水管,所述入水管为刚性管,且所述入水管插设在对应的所述进水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管与对应的所述进水孔之间密封连接,所述入水管的外壁与对应的所述进水孔的内壁之间夹设有密封橡胶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水孔位于所述槽体的侧壁的正上方,且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英男曹雪乾曹幸钊刘晓龙曹士强张秀丽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欧姆陇母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