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接防水防尘接头及快接防水防尘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3315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接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接防水防尘接头及快接防水防尘连接结构,包括壳体以及快接防水防尘接头;所述壳体设有通孔;所述快接防水防尘接头包括杆部;所述杆部的一端设有渐变部、收缩部以及限位部;所述快接防水防尘接头还包括活动套设于杆部的弹性件;所述杆部、渐变部以及收缩部穿过壳体后,套设于杆部的弹性件经过渐变部后套设于收缩部外;所述弹性件与限位部配合将壳体与快接防水防尘接头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杆部、渐变部、收缩部以及限位部,使得快接防水防尘接头与电器件的壳体之间的连接无需侧面开槽,防水防尘效果好,并且无需设置螺母以及螺栓,安装快速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接防水防尘接头及快接防水防尘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接头
,具体涉及一种快接防水防尘接头及快接防水防尘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施工要求以及地形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电器件需要在潮湿的环境中工作,这就要求电源产品具有防水特点,而当电器件需要将内部的电路与外部的电源或者元件进行连接的时候,需要用到连接接头。传统的连接接头与电器件的壳体的连接方式有两种;一种方式是在电器件的壳体设置通孔后,再在壳体侧面设置与通孔连通的开槽,该方式的优点是接头可以从壳体侧面的开槽进入通孔,方便安装,缺点是由于开槽的存在导致防水防尘效果差;另一种方式是使用螺纹固紧方式安装,需要在通孔上设置螺母以及螺栓等部件,优点是防水防尘效果好,缺点是制造复杂,并且在小空间位置安装非常麻烦,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及时间,不便于自动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快接防水防尘接头及快接防水防尘连接结构,能够快速安装连接并且能够防水以及防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快接防水防尘接头,包括杆部;所述杆部的一端设有渐变部;所述渐变部远离杆部的一端设有收缩部;所述收缩部远离渐变部的一端设有限位部;所述快接防水防尘接头还包括活动套设于杆部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在杆部、渐变部以及收缩部穿过壳体后套设于收缩部外。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杆部为圆柱状;所述渐变部为圆台状;所述收缩部为圆柱状;所述渐变部的顶面与杆部连接;所述渐变部的底面与收缩部连接;所述渐变部的底面的半径大于渐变部的顶面的半径;所述收缩部的半径大于杆部的半径;所述收缩部的半径小于渐变部的底面的半径。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杆部的半径与渐变部的顶面的半径相同。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部为圆柱状;所述限位部的半径大于渐变部的底面的半径。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部在与收缩部的连接处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半径与渐变部的底面的半径相同。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杆部远离渐变部的一端设有连接头;所述杆部、渐变部、收缩部以及限位部之间设有中空的通道;所述通道内设有导线;所述导线的一端与连接头连接;所述导线的另一端突伸出限位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件为硅胶圈或者橡胶圈。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件的厚度小于收缩部的高度。一种快接防水防尘连接结构,包括壳体以及快接防水防尘接头;所述壳体设有通孔;所述快接防水防尘接头包括杆部;所述杆部的一端设有渐变部;所述渐变部远离杆部的一端设有收缩部;所述收缩部远离渐变部的一端设有限位部;所述快接防水防尘接头还包括活动套设于杆部的弹性件;所述杆部、渐变部以及收缩部活动穿设于通孔;所述杆部、渐变部以及收缩部穿过壳体后,套设于杆部的弹性件经过渐变部后套设于收缩部外;所述弹性件与限位部配合将壳体与快接防水防尘接头固定。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杆部为圆柱状;所述渐变部为圆台状;所述收缩部为圆柱状;所述通孔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限位部为圆柱状;所述渐变部的顶面与杆部连接;所述渐变部的底面与收缩部连接;所述渐变部的底面的半径大于渐变部的顶面的半径;所述收缩部的半径大于杆部的半径;所述收缩部的半径小于渐变部的底面的半径;所述杆部的半径与渐变部的顶面的半径相同;所述限位部的半径大于渐变部的底面的半径;所述通孔的半径大于渐变部的底面的半径;所述通孔的半径小于限位部的半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杆部、渐变部、收缩部以及限位部,使得快接防水防尘接头与电器件的壳体之间的连接无需侧面开槽,防水防尘效果好,并且无需设置螺母以及螺栓,安装快速方便;从而便于自动化安装。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快接防水防尘接头与壳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快接防水防尘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快接防水防尘接头与壳体连接前的截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杆部、渐变部、收缩部以及弹性件穿过壳体时的截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弹性件向下移动时防水接头与壳体配合的截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快接防水防尘接头与壳体连接后的截面图;其中:1、杆部;2、渐变部;3、收缩部;4、限位部;5、弹性件;6、限位块;7、连接头;8、导线;9、壳体;91、通孔。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由图1至图6可知,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快接防水防尘接头,包括杆部1;所述杆部1的一端设有渐变部2;所述渐变部2远离杆部1的一端设有收缩部3;所述收缩部3远离渐变部2的一端设有限位部4;所述快接防水防尘接头还包括活动套设于杆部1的弹性件5;所述弹性件5在杆部1、渐变部2以及收缩部3穿过壳体9后套设于收缩部3外。具体地,本实施例所述的快接防水防尘接头,在快接防水防尘接头与电器件的壳体9连接之前,弹性件5能够上下活动套设于杆部1上,当需要将快接防水防尘接头与电器件的壳体9进行连接固定的时候,将杆部1从电器件的壳体9的底部,如图3所示,沿着通孔91向上移动,直到杆部1、渐变部2以及收缩部3穿过电器件的壳体9的通孔91,此时限位部4与壳体9的底部抵靠,然后如图4所示向下推动弹性件5,弹性件5经过渐变部2后发生弹性形变半径逐渐变大,如图5所示弹性件5继续向下移动,当到达收缩部3的位置的时候,弹性件5复位的作用,从而能够紧密地套设在收缩部3外如图6所示,通过弹性件5与限位部4的作用,使得快接防水防尘接头与电器件的壳体9连接稳固,并且弹性件5由于张力的作用,使得快接防水防尘接头与通孔91的连接处密封,从而起到密封的作用,从而能够防水以及防尘;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杆部1、渐变部2、收缩部3以及限位部4,使得快接防水防尘接头与电器件的壳体9之间的连接无需侧面开槽,防水防尘效果好,并且无需设置螺母以及螺栓,安装快速方便;从而便于自动化安装。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快接防水防尘接头,所述杆部1为圆柱状;所述渐变部2为圆台状;所述收缩部3为圆柱状;所述渐变部2的顶面与杆部1连接;所述渐变部2的底面与收缩部3连接;所述渐变部2的底面的半径大于渐变部2的顶面的半径;所述收缩部3的半径大于杆部1的半径;所述收缩部3的半径小于渐变部2的底面的半径。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快接防水防尘接头,所述杆部1的半径与渐变部2的顶面的半径相同。具体地,圆台状的渐变部2、圆柱状的杆部1以及圆柱状的收缩部3便于与电器件的壳体9进行安装连接;其中,杆部1的半径与渐变部2的顶面的半径相同,使得向下推动弹性件5的时候,弹性件5的半径能够随圆台状的渐变部2逐渐变大,便于弹性件5向下移动,当弹性件5的半径移动到渐变部2的底部到达杆部1的时候,弹性件5由于复位的作用从而进行收缩,而因为收缩部3的半径大于杆部1的半径,故弹性件5能够紧密地套设在收缩部3的外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接防水防尘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杆部(1);所述杆部(1)的一端设有渐变部(2);所述渐变部(2)远离杆部(1)的一端设有收缩部(3);所述收缩部(3)远离渐变部(2)的一端设有限位部(4);所述快接防水防尘接头还包括活动套设于杆部(1)的弹性件(5);所述弹性件(5)在杆部(1)、渐变部(2)以及收缩部(3)穿过壳体(9)后套设于收缩部(3)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接防水防尘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杆部(1);所述杆部(1)的一端设有渐变部(2);所述渐变部(2)远离杆部(1)的一端设有收缩部(3);所述收缩部(3)远离渐变部(2)的一端设有限位部(4);所述快接防水防尘接头还包括活动套设于杆部(1)的弹性件(5);所述弹性件(5)在杆部(1)、渐变部(2)以及收缩部(3)穿过壳体(9)后套设于收缩部(3)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接防水防尘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1)为圆柱状;所述渐变部(2)为圆台状;所述收缩部(3)为圆柱状;
所述渐变部(2)的顶面与杆部(1)连接;所述渐变部(2)的底面与收缩部(3)连接;所述渐变部(2)的底面的半径大于渐变部(2)的顶面的半径;所述收缩部(3)的半径大于杆部(1)的半径;所述收缩部(3)的半径小于渐变部(2)的底面的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接防水防尘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1)的半径与渐变部(2)的顶面的半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接防水防尘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4)为圆柱状;所述限位部(4)的半径大于渐变部(2)的底面的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接防水防尘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4)在与收缩部(3)的连接处设有限位块(6);所述限位块(6)的半径与渐变部(2)的底面的半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接防水防尘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1)远离渐变部(2)的一端设有连接头(7);所述杆部(1)、渐变部(2)、收缩部(3)以及限位部(4)之间设有中空的通道;所述通道内设有导线(8);所述导线(8)的一端与连接头(7)连接;所述导线(8)的另一端突伸出限位部(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防政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中工通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