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抗式低压浪涌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3260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感抗式低压电浪涌保护装置,包括两个U形的导体,每个导体弧形侧壁的外侧均设有永磁铁,导体外侧壁上覆盖有绝缘层,永磁铁位于绝缘层内;使用时,两个导体连接成管状的导体管。或者,包括空心管制成的U形的导体,该导体的内孔中穿入预置导线,U形的导体的外侧分别设有一个永磁铁,U形的导体的两侧壁之间设有永磁铁;该U形的导体和预置导线均封装于绝缘体内,预置导线两端伸出绝缘体外,形成两个元件接脚。该保护装置可以在民电线路中与现有技术中的浪涌保护器联合使用,增加一级浪涌保护,会更有效安全,输出电压更稳定。常态工作时感抗电阻很小,尤其适合低压、信号电路使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感抗式低压浪涌保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基本电器元件
,涉及一种电浪涌保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感抗式低压电浪涌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电浪涌是电器、电路中最常见的电学现象,几乎无所不在。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决定了用电器的整体使用寿命,而电子元器件的损坏,往往不是长时间工作造成的,更主要的原因是电浪涌的反复冲击。这个问题在很多中、低压用电器中,最为普遍。电浪涌是指沿导体传输的电流、电压或功率的瞬态波。电浪涌的来源有:1)雷击引起的浪涌。当发生雷击时,通讯电路会产生感应,形成浪涌电压或电流;2)系统应用中负载的切换及短路故障引起电浪涌;3)其他设备频繁开关机引起的浪涌电压。4)电路自身形成电感电涌。5)特殊情况下的电信号输出;6)静电放电。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防浪涌措施:1)利用传统的防雷元器件组合成的用于防雷电的防浪涌电路,例如TVS管(瞬态抑制二极管)、气体放电管,PTC(热敏电阻)等。2)用于防高压的耦合电路。3)用于低压电路的防浪涌电路限流稳压。现有技术中防电浪涌装置的针对性非常强,不同的电压范围,不同的浪涌现象,必须设置不同的防浪涌装置,这些装置中防浪涌效果好的,电路复杂;电路简单的,效果较差。另外,很多电子电路当中,电浪涌现象明显存在,随时发生,频次很高,但只要在电子元器件能够耐受的范围内,直接被忽略了,或者加个抑制二极管、压敏电阻元件分压、放电防护,实际使用中效果并不理想,不能实现极限电压内的实时浪涌防护,大大缩短了用电器的使用寿命。扼流线圈的常态工作感抗电阻较大,高频信号很难通过,限制了扼流线圈的使用范围。附加防浪涌电路,电路变得相对复杂,得不偿失。广义上,瞬间停电,也是一种电浪涌,也会对很多电子元器件造成伤害,理想状态应该是工作中,电压变化曲线平滑,停电时,经过适当降压后,再停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路简单的感抗式低压电浪涌保护装置,超压保护的同时,实现极限电压内的实时浪涌防护,延长用电器的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感抗式低压电浪涌保护装置,包括U形的第一导体和U形的第二导体,第一导体弧形侧壁的外侧设有第一永磁铁,第一导体的外侧壁上覆盖有第一绝缘层,第一永磁铁位于第一绝缘层内;第二导体弧形侧壁的外侧设有第二永磁铁,第二导体的外侧壁上覆盖有第二绝缘层,第二永磁铁位于第二绝缘层内;使用时,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连接成管状的导体管。或者,一种感抗式低压电浪涌保护装置,包括并排依次设置的第三永磁铁、第四永磁铁、第五永磁铁以及U形的第三导体,第三导体为空心管,第三导体内孔中穿入预置导线,第三永磁铁和第五永磁铁位于第三导体的外侧,第四永磁铁位于第三导体两个侧壁之间;第三永磁铁、第四永磁铁、第五永磁铁、第三导体和预置导线均封装于绝缘体内,预置导线的两端均伸出绝缘体外,形成两个元件接脚。本专利技术电浪涌保护装置具有如下优点:1)可以在民电线路中与现有技术中的浪涌保护器联合使用,增加一级浪涌保护,会更有效安全,输出电压更稳定。2)在对电流、电压稳定性要求较高,稳压电路系统容易烧毁、最常见的节能灯和led灯的电路中附加本专利技术保护装置,可以大幅提升使用寿命。3)汽车电路中电浪涌现象明显且频繁,严重影响空调、音响等车载设备,缩短电器使用寿命。在车载蓄电池正负极之间并联电容器的稳压方法,会使车载蓄电池快速老化中毒。在用电器前加电阻的方法,又会使用电器正常工作电压偏低。给用电器加装直流稳压电路,太过复杂,甚至稳压电路常被烧毁。由于汽车电路是单线制(负极搭铁),而直流稳压电路需要同时接入正、负极电源,才能实现有效稳压,在汽车用电器前加装稳压电路,需要先隔离用电器(脱离搭铁线路)另外加装供电线路,是一个很麻烦的过程。本专利技术保护装置能够实现单一导线抗浪涌功能,可以直接加装在汽车用电器供电线路(正电线路)前端,甚至不需要断开原有汽车线路安装。本专利技术保护装置可以几近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汽车电路稳压系统:TVS瞬态抑制二极管、串连电阻、低压防浪涌电路、等。共同存在过压断电的问题,就是在电压超过限定范围时,用断电的方式保护用电器。汽车供电电压最低可以低于5V(电池老化、启动时),而局部高压可能超过100V(局部静电放电),防浪涌电路很难限定设置保护的电压范围,这种情况下,浪涌保护电路会经常出现间断供电,车载音响杂音、USB无法识别、蓝牙断联、导航死机、等问题。汽车修理时很常见的现象:单独检测用电设备,一切正常,安装后,问题依然存在,有人采用隔离浪涌保护电路(短路跨越)方法,问题暂时消失,但不久,用电器烧毁。事实上,用瞬时断电的方式保护用电器,也仍然是对用电器的一次电冲击。单独加装可以独立蓄能的稳压电路,又不现实。本专利技术保护装置可以做到防止电浪涌同时不间断供电,即使在汽车熄火停电时,也能保证逐步降压后停电。同时,本专利技术利用电涡流原理工作,有一定的蓄能作用,对于局部静电放电产生的高压,可以吸收后逐步释放,完全不会影响车载用电器。4)可以制作成独立的电子元件串连在低压电子电路当中,能够达到很好的稳压抗浪涌效果,可在电路中任意串接使用,普遍适用中低压电路设计中,不分压,无震荡,反应快,消除电路内存在的浪涌,及杂波效应。5)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大可小、可以在不改变原有电路的基础上直接安装使用(第一种实施例)。6)本专利技术保护装置设计结构简单,没有敏感或过于精密的结构及部件,也没有容易老化失效等问题的材料要求,即使在非正常状态下(高电压,大电流,高频次电浪涌冲击等),仍然可以正常工作,工作稳定,可靠,几乎没有老化、失效、过载、烧毁等问题。7)本专利技术保护装置的工作过程,是在一个自身独立的电磁场环境下进行的,基本没有外泄电磁场,也不受外界电磁场干扰;并且,只需单一电路导线片段,即可发挥作用,没有电流方向的极性要求(正、反接,都可以),因此,在整体电器电路中,只表现为片段导线内的电阻,随电浪涌的产生而随时变化。连续串接,仅相当于增加电阻,可以实现叠加效果,没有多级冲突问题。8)常态工作时感抗电阻很小,尤其适合低压、信号电路使用。9)型号要求宽泛。不同的条件下,防浪涌电压要求不同,本专利技术保护装置即使在不同型号之间,不同电压要求下,都能工作,可以近似型号替换。10)没有类似气体放电管等放电效应,不会产生外泄电磁信号,不会影响周边电器工作。11)不需要接地放电,也不会在电路内产生蓄积电压,精密电子电路当中也适宜使用。12)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不需要特殊、难得、贵重原材料;不需要精密复杂加工工艺。13)采用单通路设计,与电容器联合使用,也不会产生震荡回波。这是因为电感线圈在自身磁场消退的时候,会在自身电路线圈内产生新的感生电流,这部分电量,会存储在与之并联的电容器中,随后电容器放电,重新给电感线圈充电,如此往复,如果不加干预,这个过程会持续很长时间,在电路当中,很容易形成持续不断电震荡回波。而本专利技术保护装置中,由于永磁铁的存在,会阻滞、消弭这个震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感抗式低压电浪涌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U形的第一导体(1)和U形的第二导体(4),第一导体(1)弧形侧壁的外侧设有第一永磁铁(3),第一导体(1)的外侧壁上覆盖有第一绝缘层(2),第一永磁铁(3)位于第一绝缘层(2)内;第二导体(4)弧形侧壁的外侧设有第二永磁铁(6),第二导体(4)的外侧壁上覆盖有第二绝缘层(5),第二永磁铁(6)位于第二绝缘层(5)内;使用时,第一导体(1)和第二导体(4)连接成管状的导体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抗式低压电浪涌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U形的第一导体(1)和U形的第二导体(4),第一导体(1)弧形侧壁的外侧设有第一永磁铁(3),第一导体(1)的外侧壁上覆盖有第一绝缘层(2),第一永磁铁(3)位于第一绝缘层(2)内;第二导体(4)弧形侧壁的外侧设有第二永磁铁(6),第二导体(4)的外侧壁上覆盖有第二绝缘层(5),第二永磁铁(6)位于第二绝缘层(5)内;使用时,第一导体(1)和第二导体(4)连接成管状的导体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抗式低压电浪涌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导体(1)和第二导体(4)上均设有可扣合的子母扣,且该子母扣露出绝缘层外,使用时,第一导体(1)和第二导体(4)通过子母扣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抗式低压电浪涌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导体(1)和第二导体(4)均采用非铁磁性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渭刘术李高宇雷声郭小锋张凌青姚晓莉林鹏朱敬涛于贵潘博张兴李丽李廷山高旭赵峥李军宏王志科袁枫沙浩魏晋文魏晋武马赟福强彦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