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床的电控箱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2966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床的电控箱连接结构,属于机床技术领域。它解决了解决现有的操作人员调节电控箱不方便的问题。本机床的电控箱连接结构,包括位于机床外的电控箱、固定在机床上的底座和一端与底座水平转动连接的连接管一,本电控箱连接结构还包括一端与电控箱连接的连接管二,连接管一的另一端与连接管二的另一端水平转动连接,连接管一和连接管二均水平设置。本机床的电控箱连接结构能增加了电控箱的角度和位置的调节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床的电控箱连接结构
本技术属于机床
,涉及一种机床的电控箱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机床上通常是设置有电控箱,电控箱分为固定式或落地式,大多数是直接固定安装在机床的一侧,导致了电控箱的位置不能调节,从而不能根据操作者的位置对其进行适应性的调整,而现有的机床基本是朝向大型重型化发展,其工作台也相应的增长增宽,因此造成了人员在调试好电控箱之后还需要回到操作领域,对操作人员带来了不便。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人们研发出了各种各样的电控箱连接结构:如中国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号:201020666545.3)公开了一种机床控制柜的安装结构,控制柜的上方设置横杆,横杆的中部通过铰接装置铰接于支座上,形成可上下摆动的杠杆,支座可转动的安装在机床上,横杆的一端通过吊臂连接控制柜,横杆的另一端安装有用以平衡的配重。上述结构是直接将控制柜通过吊臂和铰接装置连接在机床上的,方便了操作人员的查看和操作,但是在对控制柜的位置进行调节时,会受到配重的影响,导致控制柜在调节过程中,会由于配重的影响而出现摆动的现象,需要通过调整锁紧螺母的旋紧程度对其进行调整,从而影响了操作人员对控制柜的实际位置调节,需要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较高,且控制柜的上下位置的调节需要调整配重的重量才能进行调节,从而导致了控制柜的调节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机床的电控箱连接结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现有的操作人员调节电控箱不方便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机床的电控箱连接结构,包括位于机床外的电控箱、固定在机床上的底座和一端与底座水平转动连接的连接管一,其特征在于,本电控箱连接结构还包括一端与电控箱连接的连接管二,所述连接管一的另一端与连接管二的另一端水平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管一和连接管二均水平设置。工作原理:连接管一和连接管二均水平设置,通过将连接管一与底座转动连接,此时连接管一能沿着底座横向水平转动,而连接管二能相对连接管一转动,连接管二的另一端沿着连接管一的另一端横向水平转动,连接管二上连接有电控箱,连接管二能带动电控箱一起转动,能调节电控箱与机床之间的距离,当连接管一和连接管二连成一条线时,电控箱距离机床最远,从而能进一步的增加电控箱的转动范围,采用两个水平转动连接的方式,使得连接管二的调节不影响连接管一的位置设置,连接管一和连接管二的调节是独立完成的,并且连接管一和连接管二的位置设置,能起到对电控箱最大的调节范围,并能保证电控箱与机床之间的距离为安全距离,并不需要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调节水平,只需要将连接管一和连接管二移动至相应的位置即可,并且连接管一在转动调节过程中也能带动连接管二和电控箱转动,从而进一步的能增大电控箱的调节范围,提升了电控箱调节位置的便捷性,进一步的增加了电控箱的角度和位置的调节范围。在上述的机床的电控箱连接结构中,所述连接管一的另一端上设有铰接件一,所述连接管二的另一端上设有与铰接件一相铰接的铰接件二,所述铰接件一上设置有抵靠面一,所述连接管二上设有与抵靠面一相贴合的抵靠面二。抵靠面一和抵靠面二的设置,使得连接管一和连接管二的转动是沿着抵靠面一和抵靠面二转动的,能使电控箱在调节过程中不会发生晃动,调节时是面与面的接触,从而能进一步的提升了电控箱调整的稳定性。在上述的机床的电控箱连接结构中,所述铰接件一和铰接件二上均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边沿为弧形。凸起部的设置,能增强铰接件一和铰接件二的结构强度,其边沿为弧形的设置,避免使用者在使用时将手划伤,提高了电控箱连接结构的安装稳定性和调节稳定性。在上述的机床的电控箱连接结构中,所述连接管一和连接管二均为方管。该结构的设置,使得连接管一和连接管二在相对转动时,连接管一不会相对铰接件一转动,连接管二不会相对铰接件二转动,进一步的提升了电控箱调节位置的便捷性。在上述的机床的电控箱连接结构中,本电控箱连接结构还包括竖直设置的连接管三,所述电控箱通过连接管三与连接管二连接,所述连接管三和连接管二垂直设置。连接管三的设置,能增加电控箱与机床之间的距离,在实际的调节过程中,能调节电控箱与机床之间的距离,从而能保证操作人员操作的安全性。在上述的机床的电控箱连接结构中,本电控箱连接结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具有两个插口,所述连接管二嵌入其中一个插口内,所述连接管三嵌入另一个插口内。该结构的设置,使得连接管三和连接管二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稳定,并且方便电控箱连接结构的拆装,进一步的提升了电控箱连接结构的装卸效率。在上述的机床的电控箱连接结构中,所述电控箱上连接有两个拉杆,两个拉杆分别位于电控箱的两侧,所述拉杆与电控箱之间具有间隙。该结构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可手拉拉杆带动电控箱移动即可,进一步的提升了电控箱调节的便捷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机床的电控箱连接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两个转动连接的方式,使得连接管二的调节不影响连接管一的位置设置,连接管一和连接管二的调节是独立完成的,并且连接管一在转动调节过程中也能带动连接管二和电控箱转动,从而进一步的能增大电控箱的调节范围。2、通过将连接管一和连接管二设置成方管,连接管一不会相对铰接件一转动,连接管二不会相对铰接件二转动,进一步的提升了电控箱调节位置的便捷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机床的电控箱连接结构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机床的电控箱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床;11、底座;2、电控箱;3、连接管一;31、铰接件一;32、抵靠面一;4、连接管二;41、铰接件二;42、抵靠面二;5、凸起部;6、连接管三;7、连接件;71、插口;8、拉杆;81、间隙;9、连接管四;10、空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机床的电控箱连接结构,包括位于机床1外的电控箱2、固定在机床1上的底座11和一端与底座11水平转动连接的连接管一3。具体的说,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电控箱连接结构还包括一端与电控箱2连接的连接管二4,连接管一3的另一端与连接管二4的另一端水平转动连接,连接管一3和连接管二4均水平设置。工作原理:连接管一3和连接管二4均水平设置,通过将连接管一3与底座11转动连接,此时连接管一3能沿着底座11横向水平转动,连接管二4的另一端沿着连接管一3的另一端横向水平转动,而连接管二4能相对连接管一3转动,连接管二4上连接有电控箱2,连接管二4能带动一起电控箱2转动,能调节电控箱2与机床1之间的距离,当连接管一3和连接管二4连成一条线时,电控箱2距离机床1最远,从而能进一步的增加电控箱2的转动范围,采用两个转动连接的方式,使得连接管二4的调节不影响连接管一3的位置设置,连接管一3和连接管二4的调节是独立完成的,并且连接管一3和连接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床的电控箱连接结构,包括位于机床(1)外的电控箱(2)、固定在机床(1)上的底座(11)和一端与底座(11)水平转动连接的连接管一(3),其特征在于,本电控箱连接结构还包括一端与电控箱(2)连接的连接管二(4),所述连接管一(3)的另一端与连接管二(4)的另一端水平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管一(3)和连接管二(4)均水平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床的电控箱连接结构,包括位于机床(1)外的电控箱(2)、固定在机床(1)上的底座(11)和一端与底座(11)水平转动连接的连接管一(3),其特征在于,本电控箱连接结构还包括一端与电控箱(2)连接的连接管二(4),所述连接管一(3)的另一端与连接管二(4)的另一端水平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管一(3)和连接管二(4)均水平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的电控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一(3)的另一端上设有铰接件一(31),所述连接管二(4)的另一端上设有与铰接件一(31)相铰接的铰接件二(41),所述铰接件一(31)上设置有抵靠面一(32),所述连接管二(4)上设有与抵靠面一(32)相贴合的抵靠面二(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床的电控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件一(31)和铰接件二(41)上均设有凸起部(5),所述凸起部(5)的边沿为弧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法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双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