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2644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即使在从管中排出的机油的流速变高的情况下,向供应孔供应的机油供应量减少的情况也受到抑制。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使机油从管(66)向间隔壁(56)的壁面(56a)排出,进而,以包围排出位置(68)的周围的方式设置堵截肋(82),因此,从管(66)向间隔壁(56)的壁面(56a)的排出位置(68)排出的机油向排出位置(68)的周围飞溅,并且,与堵截肋(82)碰撞,由此使流速降低。从而,由于在第一肋(78)及第二肋(79)流动的机油的流速降低,因此,在第一肋78及第二肋79处的机油的液流脱离目标油流的情况受到抑制。从而,可以抑制向机油供应孔(70)供应的机油供应量减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特别是,涉及消除机油供应不足的技术。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所述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配备有压送从机械式的油泵2排出的机油的管3,被形成为将从管3排出的机油送往轴承支承部41的供应孔41a。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47732号公报但是,在由于空间的制约而不能将管的排出口直接通向供应孔的情况下,考虑在壳体上设置将机油向供应孔引导的导向部,从管向该导向部排出机油。但是,在机械式油泵的高速旋转时,若管内的压力上升且从管排出的机油的流速变高,则存在着机油飞溅,或者,导向部处的机油液流从目标液流脱离,向供应孔供应的机油供应量变少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以上述情况为背景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所述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即使在从管中排出的机油的流速变高的情况下,向供应孔供应的机油供应量减少的情况也受到抑制。解决课题的手段作为第一个专利技术的主旨,(a)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配备有: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用于向需要润滑的部位供应机油的机油供应孔;机械式油泵,所述机械式油泵汲取贮存在所述壳体内的机油;以及管,所述管压送从所述机械式油泵排出的机油,所述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形成为将从所述管排出的机油送往所述机油供应孔,其特征在于,(b)使从所述管排出的机油的排出方向为朝向所述壳体的内侧侧壁面的方向,所述内侧侧壁面的从所述管排出机油的排出位置位于比所述机油供应孔靠上方处,并且,(c)在所述内侧侧壁面,将从所述管排出的机油向所述机油供应孔引导的导向部被设置于比所述排出位置靠下方处,并且,在所述排出位置的周围设有堵截从所述排出位置飞溅的机油的液流的堵截部。另外,作为第二个专利技术的主旨,在第一个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侧侧壁面形成有阶梯部,以便与所述堵截部一起包围所述排出位置。另外,作为第三个专利技术的主旨,在第一个专利技术或者第二个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式油泵将与驱动轮连动的旋转构件作为旋转驱动源而被旋转驱动。另外,作为第四个专利技术的主旨,在第一个专利技术至第三个专利技术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需要润滑的部位是嵌入安装于形成有所述机油供应孔的圆筒状的构件的内周部的轴承。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第一个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由于从管向壳体的内侧侧壁面排出机油,进而,设置堵截部以包围排出位置的周围,因此,从管向内侧侧壁面的排出位置排出的机油向排出位置的周围飞溅,并且,与堵截部碰撞,由此使流速降低。由此,由于在导向部流动的机油的流速降低,因此,导向部处的机油的液流脱离目标液流的情况得到抑制。从而,能够抑制向机油供应孔供应的机油供应量减少的情况。另外,根据第二个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由于在内侧侧壁面形成有阶梯部,以便与堵截部一起包围排出位置,因此,通过向排出位置排出的机油与由阶梯部形成的壁面碰撞,也使得流速降低。另外,根据第三个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由于机械式油泵被与驱动轮连动的旋转构件旋转驱动,因此,从管中排出的机油的流速也与车速成比例地变高。对此,由于即使在从管中排出的机油的流速变快的情况下,通过机油碰撞堵截部,也使得流速降低,因此,使得在导向部流动的机油的流速降低。从而,抑制导向部处的机油的液流脱离目标液流。另外,根据第四个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通过将流入机油供应孔的机油供应给嵌入安装于圆筒状的构件的内周部的轴承,能够有效地对轴承进行润滑。附图说明图1是概略地表示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车辆的结构的架构图。图2是从齿轮室侧观察图1的车桥壳的图。图3是将图2的机油供应孔周边放大了的图。图4是示意地表示使机油从管向车桥壳的间隔壁排出时的机油的液流的图。图5是示意地表示通过图4的阶梯部与肋之间的间隙而向下方移动了的机油直到流入机油供应孔的液流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在下面的实施例中,附图被适当地简化或者变形,各部分的尺寸比及形状等并不一定被准确地绘出。【实施例】图1是概略地表示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车辆8(下面,称作车辆8)的结构的架构图。车辆8在发动机12与左右一对驱动轮14l、14r(在不加区分的情况下,称作驱动轮14)之间配备有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10(下面,称作动力传递装置10)。动力传递装置10适合用于FF(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形式的混合动力车辆。动力传递装置10是混合动力形式的动力传递装置,将从作为行驶用驱动力源的发动机12及第二电动机MG2输出的动力经由差速装置20及左右一对车轴22l、22r等传递给左右一对驱动轮14l、14r。如图1所示,动力传递装置10构成为包括:能够以第一轴线CL1为中心旋转地配置的输入轴23;配置在输入轴23的外周侧的行星齿轮装置24、第一电动机MG1以及输出齿轮26;能够以第二轴线CL2为中心旋转地配置的动力传递轴34;与动力传递轴34同轴地配置的第二电动机MG2;设置于动力传递轴34的减速齿轮36;能够以第三轴线CL3为中心旋转地配置的副轴32;设置于副轴32的反转齿轮28及差速主动齿轮30;以及能够以第四轴线CL4为中心旋转地配置的差速装置20及车轴22l、22r。这些各个旋转构件均被收容于作为非旋转构件的壳体40的内部。另外,第一轴线CL1~第四轴线CL4均为与车辆8的车辆宽度方向平行地配置的旋转轴线。第一电动机MG1及第二电动机MG2是具备作为由电能产生机械的动力的发动机的功能以及作为由机械的动力产生电能的发电机的功能之中的至少一个功能的电动机,优选地,是选择性地作为发动机或者发电机来工作的电动发电机。第一电动机MG1具有用于承受发动机12的反作用力的发电机的功能、以及使处于运转停止中的发动机12旋转驱动的电动机(马达)的功能。另外,第二电动机MG2具备作为行驶用的驱动力源而输出动力的作为行驶用电动机发挥功能的电动机功能、以及通过由来自于驱动轮14侧的反驱动力进行再生而产生电能的发电机功能。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动力与转矩及驱动力同义。输入轴23经由发动机12的曲轴12a及图中未示出的减震器等能够进行动力传递地连接于发动机12。输入轴23经由轴承18等由壳体40能够旋转地支承。行星齿轮装置24以第一轴线CL1为中心配置,是具有太阳齿轮S、行星齿轮架CA以及齿圈R的单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装置(差动机构)。行星齿轮装置24作为将发动机12的动力分配给第一电动机MG1及输出齿轮26的动力分配机构起作用。行星齿轮装置24的太阳齿轮S能够进行动力传递地连接于第一电动机MG1,行星齿轮架CA经由输入轴23及曲轴12a能够进行动力传递地连接于发动机12,齿圈R能够进行动力传递地连接于输出齿轮26。另外,齿圈R及输出齿轮26由将这些齿轮一体成形的复合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10),配备有:壳体(40),所述壳体(40)设置有用于向需要润滑的部位(62a)供应机油的机油供应孔(70);机械式油泵(P1),所述机械式油泵(P1)汲取贮存在所述壳体(40)内的机油;以及管(66),所述管(66)压送从所述机械式油泵(P1)排出的机油,所述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10)形成为将从所述管(66)排出的机油送往所述机油供应孔(70),其特征在于,/n使从所述管(66)排出的机油的排出方向为朝向所述壳体(40)的内侧侧壁面(56a)的方向,所述内侧侧壁面(56a)的从所述管(66)排出机油的排出位置(68)位于比所述机油供应孔(70)靠上方处,并且,/n在所述内侧侧壁面(56a),将从所述管(66)排出的机油向所述机油供应孔(70)引导的导向部(78、79)被设置于比所述排出位置(68)靠下方处,并且,在所述排出位置(68)的周围设有堵截从所述排出位置(68)飞溅的机油的液流的堵截部(82)。/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12 JP 2019-1099161.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10),配备有:壳体(40),所述壳体(40)设置有用于向需要润滑的部位(62a)供应机油的机油供应孔(70);机械式油泵(P1),所述机械式油泵(P1)汲取贮存在所述壳体(40)内的机油;以及管(66),所述管(66)压送从所述机械式油泵(P1)排出的机油,所述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10)形成为将从所述管(66)排出的机油送往所述机油供应孔(70),其特征在于,
使从所述管(66)排出的机油的排出方向为朝向所述壳体(40)的内侧侧壁面(56a)的方向,所述内侧侧壁面(56a)的从所述管(66)排出机油的排出位置(68)位于比所述机油供应孔(70)靠上方处,并且,
在所述内侧侧壁面(56a),将从所述管(66)排出的机油向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井政宪末永真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