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连接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2621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光纤连接工具(30)尺寸小、重量轻且可携带性优良,结构简单,可低成本地制造,在安装现场容易并牢靠地连接光纤,包括工具主体(31),用于通过将楔形件(39)配合到接合部件(4)的楔形插槽中,并通过握紧一对横跨接合部件(4)相互对立的左、右把握架(33、35)的操作来扩张光纤保持槽(8),还包括光纤插入引导装置(32),其被安装在所述工具主体(31)上,并通过一个沿着光纤保持槽(8)的中心轴线Y1方向延伸的纤芯引导槽(75),引导光纤芯(19)至光纤保持槽(8)的大致中心轴线。(*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纤连接夹具,更特别地,涉及一种改进,该改进使连接器的连接操作能够在光纤安装现场低成本地、容易地实施。<
技术介绍
>迄今,SC型光学连接器已被开发出来,用于构建光学通讯网络。这种SC型光学连接器具有作为基本构造的校准结构和双重装配结构,它们是通过一个氧化钴套筒获得的,该套筒甚至可在现场被组装,且这种光学连接器主要用于二氧化硅型单模光纤的单芯光缆的连接。近来,机械接合型连接器已被开发出来,它是对SC型光学连接器的改进。这种机械接合型连接器已被开发出来,是为了在保证与常规SC型光学连接器兼容的同时,以较低成本获得高密度装配。图40-43表示了一个常规的机械接合型连接器。在此示出的机械接合型连接器1在日本专利公开文件JP-A-11-160563中被揭示,其包括容纳有第一光纤2的套筒3、把握着该套筒3和从套筒3后端面伸出的第一光纤2的接合部件4、以及覆盖着接合部件4外周边的基本上呈筒形的连接器护套23。使第二光纤20在有覆层的光纤19的末端部分裸露,第二光纤20通过接合部件4的后端被插入接合部件4中,且第一光纤2和第二光纤20在接合部件4内紧靠,从而将第二光纤20连接到第一光纤2。连接器护套23包括覆盖着接合部件4前端部分外周边的前端护套17,和覆盖着接合部件4后端部分外周边的后端护套18。通过使保持片部分18a(形成在其中一个护套的一端部上)接合到形成在另一个护套一端部上的接合孔17a中,从而使前端护套17和后端护套18连接在一起。螺旋弹簧16被设置在连接器护套23之内,并将容纳在连接器护套23之内的接合部件4紧靠在位于前端护套17前端部分上的一个定位壁面17b上,从而固定了接合部件。如图41和42中所示,接合部件4包括基体部件5、叠加在基体部件5上的盖子部件6,以及第一和第二夹持部件14和15,夹持部件14和15夹紧并牢固地握住叠加的基体部件5和盖子部件6,使它们互相密切接触。光纤保持槽8被形成在基体部件5的一个表面上,上述第一光纤2和第二光纤20被插入到该保持槽8中,盖子部件6被叠加到基体部件5上。光纤保持槽8为一个具有V形横截面的槽,该槽的宽度、深度等的确定使插入到该槽的光纤被握持在该槽的内表面与盖子部件6的表面之间。套筒把握部分7被形成在基体部件5的前端,该套筒把握部分7用于支持着从前面插入到基体部件5中的套筒3的外周边。装配该机械接合型连接器1的工序如下所述套筒3被预先插入到前端护套17中。然后,如图41和42中所示,套筒3被以这样一种方式插入到基体部件5中,即使得从套筒3末端伸出的第一光纤2位于光纤保持槽8的前半部分,从而盖子部件6被叠加到基体部件5上。然后,基体部件5和盖子部件6通过第一和第二夹持部件14和15固定并握持,使它们互相密切接触,这样就完成了接合部件4。然后,螺旋弹簧16和后端护套18被安装到接合部件4的后端部分,且后端护套18和前端护套17被互相接合和固定在一起,这样就提供了如图40和43中所示的完整形式。第二光纤20至机械接合型连接器1的连接是在光纤安装现场等地点,利用专门的光纤连接夹具来实施的。楔形插槽4a和4b被形成在接合部件4的基体部件5和盖子部件6的侧面上,用于反抗第一和第二夹持部件14和15的压紧力,使基体部件5和盖子部件6密切接触的表面相互分开,而连接器护套23具有开口15a和15b,楔形插槽4a和4b通过该开口被暴露。具有专门用途的光纤连接夹具具有楔形件21,该楔形件21被配合到接合部件4的楔形插槽4a和4b中,以在互相密切接触的基体部件5和盖子部件6之间形成一个缝隙,如图44(a)和(b)所示,以使第二光纤20可被容易地插入到接合部件4的光纤保持槽8中(参见,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JP-A-9-96735(专利文献2)JP-A-2002-71999借助于具有专门用途的光纤连接夹具,在接合部件4的基体部件5和盖子部件6之间形成一个缝隙,在此情况下,在有覆层的光纤19的末端部分处裸露的第二光纤20被从接合部件4的后端插入到光纤保持槽8中,且第一光纤2和第二光纤20在光纤保持槽8内紧靠。然后,当楔形件21被分别从楔形插槽4a和4b中撤出时,第一光纤2和第二光纤20被把握在基体部件5和盖子部件6之间,并被固定于其上,而它们的端面互相紧靠,从而第一光纤2和第二光纤20被连接到一起。然而,在以上专利文献1的光纤连接夹具中,该楔形件和用于通过操作一杠杆来推进和撤出该楔形件的楔式驱动机构被设置在一桌面型基座上,用于支持和固定该接合部件,从而该夹具具有较大尺寸和重量,因而携带该夹具很困难。此外,该夹具存在一个问题,即它不能在安装现场等地用一只手容易地被操作,其在安装现场很差的可操作性以及该夹具的高成本已经成为机械接合型连接器本身需求不旺的一个原因。关于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共同的一个问题是,未提供任何导向部件,用于在将光纤插入到光纤保持槽中时,将光纤的中心轴线精确定位到接合部件的光纤保持槽的中心轴线,而在用户借助于眼睛确认该操作时,必须将此二者的中心轴线手工地互相对齐,因而遇到一个操作效率低的问题。此外,当进行该插入操作时,若光纤的中心轴线被布置成未与光纤保持槽的中心轴线对齐,则担心光纤末端撞击光纤保持槽开口的边缘,致使光纤末端遭到破碎等。当光纤末端被如此破碎时,有必要进行修复操作,其中破碎的光纤末端部分被去除,且光纤末端被修整。这成为更加降低操作效率的一个原因。本专利技术是针对以上问题而产生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尺寸小、重量轻且便于携带的光纤连接夹具,此外,结构简单,且可被低成本地生产,并且在将光纤插入到光纤保持槽中时,使光纤被容易和牢靠地插入到接合部件的光纤保持槽中,而无需向操作者施加对齐或其它负担,并且获得优良的现场安装可操作性,因而可望增加对机械接合型连接器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以下-的构造来解决以上问题。1.一种光纤连接夹具,用于将有覆层的光纤插入到接合部件中的光纤保持槽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具有楔形件的夹具主体,所述楔形件借助于握紧操作而被推进,并被配合到位于所述接合部件中的楔形插槽中以强制地扩张所述光纤保持槽,所述夹具还包括光纤插入引导装置,所述引导装置被安装在所述夹具主体上,并借助于有覆层的光纤引导槽,大体上引导所述有覆层的光纤至所述光纤保持槽的中心轴线。2.一种根据1的光纤连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主体包括一对前、后楔形件,所述楔形件分别相应于分别形成在所述接合部件前、后端部分中的光纤保持槽而设置,还包括一对前、后拆分把握架,所述拆分把握架被沿前后方向相互分离,从而使每个所述楔形件可通过握紧操作而被独立地强制推入所述楔形插槽中。3.一种根据以上1或2的光纤连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插入引导装置具有所述有覆层的光纤引导槽,所述光纤引导槽沿所述光纤保持槽中心轴线方向距离所述接合部件的所述光纤保持槽的一个开口端一个预定距离,且所述有覆层的光纤在所述有覆层的光纤引导槽上滑动,从而使一根在所述有覆层的光纤的末端部分处裸露的光纤被插入和引导至所述光纤保持槽中。4.一种根据1-3任意之一的光纤连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纤连接夹具,用于将有覆层的光纤插入到接合部件中的光纤保持槽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具有楔形件的夹具主体,所述楔形件借助于握紧操作而被推进,并被配合到位于所述接合部件中的楔形插槽中以强制地扩张所述光纤保持槽,所述夹具还包括光 纤插入引导装置,所述引导装置被安装在所述夹具主体上,并借助于有覆层的光纤引导槽,大体上引导所述有覆层的光纤至所述光纤保持槽的中心轴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间敏彦长谷川昌弘金原秀幸高桥秀典中垣功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