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2529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断路器,包括控制模块、L极断路器和N极断路器,L极断路器和N极断路器的静触头组件设有用于与动触头组件接触配合的静触头部,在合闸状态下,N极断路器中静触头部的电流走向与动触头组件的电流走向产生一相吸的力,而L极断路器中静触头部的电流走向与动触头组件的电流走向产生一相斥的力;断路器分闸时,相较于L极断路器,N极断路器中静触头组件与动触头组件因同向电流的吸合作用具有一定的延迟断开,因此产生的电弧很小,可以省去N极断路器的灭弧室结构,空出的部分可以更合理的布局其他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断路器
本技术涉及断路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紧凑的断路器。
技术介绍
漏电断路器广泛使用在工业、商业、民用住宅等领域,当线路出现漏电时,能够在规定的极短时间内迅速切断故障电源,保护人身及用电设备的安全。现有技术中,为避免断路器中静触头组件和与动触头组件分闸时产生电弧,一般都会设置灭弧室,如申请号为201420836890.5公开的1P+N一体式断路器以及申请号为201820808612.7公开的漏电保护断路器等所示,使得断路器内结构复杂,整体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断路器,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断路器,包括控制模块、L极断路器和N极断路器,所述L极断路器和N极断路器均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静触头组件和动触头组件,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L极断路器和N极断路器的动触头组件联动设置,以进行分/合闸动作,所述静触头组件设有用于与动触头组件接触配合的静触头部,在合闸状态下,N极断路器中静触头部的电流走向与动触头组件的电流走向产生一相吸的力,而L极断路器中静触头部的电流走向与动触头组件的电流走向产生一相斥的力。断路器分闸时,相较于L极断路器,N极断路器中静触头组件与动触头组件因电流产生的吸合力的作用,使得N极断路器中静触头组件与动触头组件具有一定的延迟断开,电流主要从L极断路器内断开,在N极断路器中分闸产生的电弧很小,因此,完全可以省去N极断路器的灭弧室和引弧板的结构,空出的部分可以更合理的布局其他器件,进而简化N极断路器内的器件排布结构,使得整体断路器体积可以设置的更小。进一步的,作为实现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动触头组件设有与静触头部配合的动触头部以及连接有软连接的接线端,所述N极断路器中静触头部向上延伸设置,N极断路器的动触头组件的动触头部位于接线端的下方;而所述L极断路器中静触头部向下延伸设置,L极断路器的动触头组件的动触头部位于接线端的下方;使得在合闸状态下,N极断路器中静触头部与动触头组件具有产生吸力的同向电流;而L极断路器中静触头部与动触头组件具有产生斥力的反向电流。进一步的,为使得N极断路器中分闸产生的电弧更小,在分闸状态下,N极断路器中静触头部与动触头组件之间的间距小于L极断路器中静触头部与动触头组件之间的间距。在合闸时,N极断路器中静触头部与动触头组件能够先闭合接触,并在继续合闸的过程中进一步的靠近,超程更大。分闸时,N极断路器中静触头组件与动触头组件因电流产生的吸合力的作用以及具有更大的超程结构的情况下,使得N极断路器中静触头组件与动触头组件延迟断开时间更长,N极断路器中分闸产生的电弧更小,更安全。进一步的,还包括漏电脱扣机构,所述漏电脱扣机构包括零序电流互感器、漏电线路板以及与动触头组件配合的脱扣装置;连接L极断路器的动触头组件的软连接和连接N极断路器的动触头组件的软连接均穿过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内,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连接漏电线路板,所述漏电线路板连接脱扣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漏电线路板设置于所述N极断路器的壳体内,以充分利用N极断路器的壳体内的空间。进一步的,所述N极断路器的壳体和L极断路器的壳体设有相贯通的安装开口,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安装于所述安装开口上。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开口位于动触头组件和出线端之间。进一步的,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还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进一步的,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是由二组重叠设置的零序电流互感单元组成,其中一个零序电流互感单元连接所述漏电线路板,另一个零序电流互感单元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为智能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控制线路板和分合闸驱动装置,所述控制模块的壳体、L极断路器的壳体和N极断路器的壳体并排设置,还包括一驱动转轴,所述驱动转轴贯穿三个壳体,所述分合闸驱动装置驱动连接所述驱动转轴,所述驱动转轴分别与L极断路器和N极断路器的动触头组件联动设置,所述控制线路板连接所述分合闸驱动装置。进一步的,所述L极断路器和N极断路器的静触头组件均具有一导电板,所述静触头部形成于该导电板上,所述导电板上串接有一锰铜片,且在位于锰铜片的两端分别形成引脚,并通过引脚连接控制模块。进一步的,所述N极断路器还设有漏电测试组件,所述漏电测试组件包括包括导电件、导电弹性件和测试按钮,所述导电件连接所述N极断路器的动触头组件,并延伸有不随N极断路器的动触头组件动作的固定支臂,所述导电弹性件设置于N极断路器的壳体内并连接L相电源,所述测试按钮设置于N极断路器的壳体上,所述导电弹性件延伸有抵触于测试按钮上的弹性支臂,所述测试按钮的按压能够带动导电弹性件的弹性支臂移动至与导电件的固定支臂接触,且导电弹性件的弹性支臂在失去测试按钮的按压力时能够在自身弹性恢复作用下复位至脱离所述导电件的固定支臂。进一步的,所述N极断路器的壳体设有一铰接轴,所述N极断路器的动触头组件铰接于铰接轴上,所述导电件为扭簧,所述扭簧套接于铰接轴上,其第一支臂连接所述N极断路器的动触头组件,其第二支臂向外延伸并被定位限制,进而形成所述固定支臂。通过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N极断路器中静触头部的电流走向与动触头组件的电流走向产生一相吸的力,而L极断路器中静触头部的电流走向与动触头组件的电流走向产生一相斥的力;断路器分闸时,相较于L极断路器,N极断路器中静触头组件与动触头组件因电流产生的吸合力的作用,使得N极断路器中静触头组件与动触头组件具有一定的延迟断开,电流主要从L极断路器内断开,在N极断路器中分闸产生的电弧很小,因此,完全可以省去N极断路器的灭弧室以及引弧板的结构,空出的部分可以更合理的布局其他器件,进而简化N极断路器内的器件排布结构,使得整体断路器体积可以设置的更小。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实施例中断路器的外观示意图;图2所示为实施例中断路器的L极断路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实施例中电断路器的N极断路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实施例中N极断路器的静触头组件和动触头组件在合闸状态下的连接示意图;图5所示为实施例中N极断路器的静触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实施例中动触头组件与零序电流互感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为实施例中N极断路器的内部部分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为实施例中断路器的智能控制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9所示为实施例中断路器中L极和N极之间的超程差的示意图;图10所示为实施例中N极断路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11所示为实施例中L极断路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12所示为实施例中智能控制模块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断路器,包括控制模块、L极断路器和N极断路器,所述L极断路器和N极断路器均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静触头组件和动触头组件,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L极断路器和N极断路器的动触头组件联动设置,以进行分/合闸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组件设有用于与动触头组件接触配合的静触头部,在合闸状态下,N极断路器中静触头部的电流走向与动触头组件的电流走向产生一相吸的力,而L极断路器中静触头部的电流走向与动触头组件的电流走向产生一相斥的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路器,包括控制模块、L极断路器和N极断路器,所述L极断路器和N极断路器均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静触头组件和动触头组件,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L极断路器和N极断路器的动触头组件联动设置,以进行分/合闸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组件设有用于与动触头组件接触配合的静触头部,在合闸状态下,N极断路器中静触头部的电流走向与动触头组件的电流走向产生一相吸的力,而L极断路器中静触头部的电流走向与动触头组件的电流走向产生一相斥的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组件设有与静触头部配合的动触头部以及连接有软连接的接线端,所述N极断路器中静触头部向上延伸设置,N极断路器的动触头组件的动触头部位于接线端的下方;而所述L极断路器中静触头部向下延伸设置,L极断路器的动触头组件的动触头部位于接线端的下方;使得在合闸状态下,N极断路器中静触头部与动触头组件具有产生吸力的同向电流;而L极断路器中静触头部与动触头组件具有产生斥力的反向电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在分闸状态下,N极断路器中静触头部与动触头组件之间的间距小于L极断路器中静触头部与动触头组件之间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漏电脱扣机构,所述漏电脱扣机构包括零序电流互感器、漏电线路板以及与动触头组件配合的脱扣装置;连接L极断路器的动触头组件的软连接和连接N极断路器的动触头组件的软连接均穿过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内,所述零序电流互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克均李佳诺邹小勇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