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2487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包括柱体和底部,底部的地面还包括两条同心设置的环形凸条;其整体由柱形笼和环形笼连接成一体之后,灌注混凝土后凝结成型;所述柱形笼的外侧连接有五根注浆管,所述注浆管连接有注浆机械。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及其施工方法,该方法适用性广、施工速度快、质量可靠,能消除孔底沉渣的不良影响,通过该方法制作的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提高了桩端的承压面积,提高了钻孔灌注桩的桩端承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钻孔灌注桩
,尤其涉及一种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工程中一般把桩径大于或等于0.8m的钻孔灌注桩定义为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大直径基桩以其适用性广、施工速度快、质量可靠、承载能力强等优点成为城市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公路与铁路桥梁、港口码头工程等领域中越来越重要的一种基础形式。由于大直径桩设计承载大并隐蔽于地下,所以严格控制桩基施工质量、确保单桩极限承载力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至关重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队伍的素质、技术水平和施工工艺的限制,对于成孔后就地灌注混凝土的灌注桩来说,由于清孔不彻底或孔底沉渣不易清理干净,桩底极易形成沉渣。桩底沉渣对单桩的竖向承载力影响较大,桩底沉渣厚度越大,桩端持力层的承载力越小,单桩的竖向承载力亦越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及其施工方法,该方法适用性广、施工速度快、质量可靠,能消除孔底沉渣的不良影响,通过该方法制作的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提高了桩端的承压面积,提高了钻孔灌注桩的桩端承载力。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包括柱体和底部,底部的地面还包括两条同心设置的环形凸条;其整体由柱形笼和环形笼连接成一体之后,灌注混凝土后凝结成型;所述柱形笼的外侧连接有五根注浆管,所述注浆管连接有注浆机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柱形笼包括至少六根数值的钢柱和若干根水平布置的环梁,所述钢柱围成圆柱体的直径最少为80cm,所述环梁的数量由柱形笼的高度确定,每根环梁的间距不大于50cm;所述钢柱和所述环梁之间通过金属丝进行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环形笼分为若干个扇形笼,所述扇形笼数量等同于所述钢柱数量;所述环形笼的外径不大于所述柱形笼外径的两倍,所述环形笼的内径不小于柱形笼的外径;所述扇形笼外部的金属支架和内部支撑用的金属杆,所述环形笼和所述柱形笼由金属丝进行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注浆管通过金属丝进行连接至环梁外侧,所述注浆管的顶部高度高于所述钢柱,其中四根注浆管的端部设置有注浆阀。一种上述的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确定施工地点和完成方案设计;步骤二,定点钻孔,转孔完成后,扩大孔底直径,扩孔后,开挖两道环槽;步骤三,吊机将扇形笼吊入钻孔内,并放入扩孔部;步骤四,安排工人下钻孔内,将各个扇形笼用金属丝绑扎成一体,形成环形笼,完工后,工人出孔;步骤五,吊入柱形笼;步骤六,安排工人下钻孔内,将柱形笼和环形笼用金属丝绑扎成一体;步骤七,吊入注浆管,工人将注浆管连接至柱形笼钢柱的外侧壁上,每拉升工人上移一段距离,工人都进行一次注浆管和钢柱的连接工作,在注浆管突出钻孔的顶端设置注浆阀;步骤八,对钻孔进行灌注混凝土,形成大直径灌装柱;步骤九,在混凝土凝结后,对注浆管进行清水清洗,同步进行水泥浆的配置工作;步骤十,将水泥浆从注浆管顶部灌入,灌注的同时,对注浆管内部进行增压;步骤十一,水泥浆灌注完成后,拆下注浆阀,待水泥浆凝结,成桩。在步骤四至步骤七中,下孔工人身着防护服,并且腰部连接拉绳,拉绳另一端连接提拉机械,提拉机械设置有支架,该支架架设于钻孔上方;每完成一个步骤或者定时地将工人拉离钻孔内。在步骤七中,注浆管和钢柱采用焊接或者丝扣的方式进行连接。步骤十中,注浆管注浆压力为2MPa。步骤九中,水泥浆采用P.O42.5级硅酸盐水泥,浆液水灰比为0.6,搅拌时间不少于2min。成桩后,将注浆管的露出地面端部采用堵头进行密封封堵。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及其施工方法,该方法适用性广、施工速度快、质量可靠,能消除孔底沉渣的不良影响,通过该方法制作的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提高了桩端的承压面积,提高了钻孔灌注桩的桩端承载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论述,显然,在结合附图进行描述的技术方案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所示实施例得到其它的实施例及其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需要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在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内。如图1所示,一种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确定施工地点和完成方案设计;步骤二,定点钻孔,转孔完成后,扩大孔底直径,扩孔后,开挖两道环槽;步骤三,吊机将扇形笼吊入钻孔内,并放入扩孔部;步骤四,安排工人下钻孔内,将各个扇形笼用金属丝绑扎成一体,形成环形笼,完工后,工人出孔;步骤五,吊入柱形笼;步骤六,安排工人下钻孔内,将柱形笼和环形笼用金属丝绑扎成一体;步骤七,吊入注浆管,工人将注浆管连接至柱形笼钢柱的外侧壁上,每拉升工人上移一段距离,工人都进行一次注浆管和钢柱的连接工作,在注浆管突出钻孔的顶端设置注浆阀;步骤八,对钻孔进行灌注混凝土,形成大直径灌装柱;步骤九,在混凝土凝结后,对注浆管进行清水清洗,同步进行水泥浆的配置工作;步骤十,将水泥浆从注浆管顶部灌入,灌注的同时,对注浆管内部进行增压;步骤十一,水泥浆灌注完成后,拆下注浆阀,待水泥浆凝结,成桩。在步骤四至步骤七中,下孔工人身着防护服,并且腰部连接拉绳,拉绳另一端连接提拉机械,提拉机械设置有支架,该支架架设于钻孔上方;每完成一个步骤或者定时地将工人拉离钻孔内。在步骤七中,注浆管和钢柱采用焊接或者丝扣的方式进行连接。步骤十中,注浆管注浆压力为2MPa。步骤九中,水泥浆采用P.O42.5级硅酸盐水泥,浆液水灰比为0.6,搅拌时间不少于2min。成桩后,将注浆管的露出地面端部采用堵头进行密封封堵。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种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技术方案,该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包括柱体和底部,底部的地面还包括两条同心设置的环形凸条;其整体由柱形笼和环形笼连接成一体之后,灌注混凝土后凝结成型;所述柱形笼的外侧连接有五根注浆管,所述注浆管连接有注浆机械。所述柱形笼包括至少六根数值的钢柱和若干根水平布置的环梁,所述钢柱围成圆柱体的直径最少为80cm,所述环梁的数量由柱形笼的高度确定,每根环梁的间距不大于50cm;所述钢柱和所述环梁之间通过金属丝进行连接。所述环形笼分为若干个扇形笼,所述扇形笼数量等同于所述钢柱数量;所述环形笼的外径不大于所述柱形笼外径的两倍,所述环形笼的内径不小于柱形笼的外径;所述扇形笼外部的金属支架和内部支撑用的金属杆,所述环形笼和所述柱形笼由金属丝进行连接。所述注浆管通过金属丝进行连接至环梁外侧,所述注浆管的顶部高度高于所述钢柱,其中四根注浆管的端部设置有注浆阀。本专利技术在钻孔灌注桩成桩之后,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柱体和底部,底部的地面还包括两条同心设置的环形凸条;其整体由柱形笼和环形笼连接成一体之后,灌注混凝土后凝结成型;所述柱形笼的外侧连接有五根注浆管,所述注浆管连接有注浆机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柱体和底部,底部的地面还包括两条同心设置的环形凸条;其整体由柱形笼和环形笼连接成一体之后,灌注混凝土后凝结成型;所述柱形笼的外侧连接有五根注浆管,所述注浆管连接有注浆机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笼包括至少六根数值的钢柱和若干根水平布置的环梁,所述钢柱围成圆柱体的直径最少为80cm,所述环梁的数量由柱形笼的高度确定,每根环梁的间距不大于50cm;所述钢柱和所述环梁之间通过金属丝进行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笼分为若干个扇形笼,所述扇形笼数量等同于所述钢柱数量;所述环形笼的外径不大于所述柱形笼外径的两倍,所述环形笼的内径不小于柱形笼的外径;所述扇形笼外部的金属支架和内部支撑用的金属杆,所述环形笼和所述柱形笼由金属丝进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通过金属丝进行连接至环梁外侧,所述注浆管的顶部高度高于所述钢柱,其中四根注浆管的端部设置有注浆阀。


5.一种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确定施工地点和完成方案设计;步骤二,定点钻孔,转孔完成后,扩大孔底直径,扩孔后,开挖两道环槽;步骤三,吊机将扇形笼吊入钻孔内,并放入扩孔部;步骤四,安排工人下钻孔内,将各个扇形笼用金属丝绑扎成一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旭东陈美娟周嵩李泽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正岩土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