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和城市建筑垃圾处理再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21846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泥和城市建筑垃圾处理再利用系统,用于对市政污泥、管道污泥、河道淤泥及城市建筑垃圾进行处理后制砖,包括:污泥预处理系统、污泥晾晒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系统、物料存储系统、混合破碎系统、制砖系统及余热回收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城市污泥、管道污泥、河道淤泥及城市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理,通过资源化途径实现再生利用,进行制砖,达到资源回用、综合治理、节能环保的目的,具有较高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和城市建筑垃圾处理再利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污泥、管道污泥、河道淤泥、城市建筑垃圾的处理再利用领域,特别提供一种污泥和城市建筑垃圾处理再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污泥及城市建筑垃圾等各类污染物产生量不断增加。现阶段污泥处理方式主要为卫生填埋和土地利用,两者均会产生生态环境污染,若污泥处理不完善,污泥中有效成分不能被充分利用,还会导致土地盐害、烧苗和病虫害等问题,市政污泥和管道污泥在很多地区反而成为了一种污染源。因此,如何能实现市政污泥、管道污泥、河道淤泥及城市建筑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是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和城市建筑垃圾处理再利用系统,通过对城市污泥、管道污泥、河道淤泥及城市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理,通过资源化途径实现再生利用,进行制砖,达到资源回用、综合治理、节能环保的目的,具有较高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泥和城市建筑垃圾处理再利用系统,用于对市政污泥1、管道污泥2、河道淤泥3及城市建筑垃圾4进行处理后制砖,包括:污泥预处理系统5、污泥晾晒系统6、污水处理系统7、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系统8、物料存储系统9、混合破碎系统10、制砖系统11及余热回收系统12;所述市政污泥1、管道污泥2及河道淤泥3通过卸料口进入污泥预处理系统5,所述污泥预处理系统5通过传送皮带与污泥晾晒系统6连接,所述城市建筑垃圾4通过卸料口进入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系统8,所述污泥预处理系统5、污泥晾晒系统6及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系统8通过排水管道与污水处理系统7连接,所述污水处理系统7通过供水管道与制砖系统11连接,实现中水回用,节约能源;所述污泥晾晒系统6及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系统8通过传送皮带与物料存储系统9连接,所述物料存储系统9通过传送皮带与混合破碎系统10连接,所述混合破碎系统10通过传送皮带与制砖系统11连接,经过制砖工艺生产成品烧结砖13;所述制砖系统11通过烟气热量回收管道与余热回收系统12连接,所述余热回收系统12通过管道分别与污泥预处理系统5及污泥晾晒系统6连接,将烧砖的余热进行回收,用于生产,整个系统实现了固废、废水、废气、废热等资源的回收再利用,高效环保节能。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将城市废弃污泥和城市建筑垃圾通过污泥预处理系统、污泥晾晒系统和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系统进行不同工序的处理,分别形成40%含水率污泥和骨料作为再生资源用于制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后形成中水资源,也用于制砖;制砖过程中产生高温烟气余热,回收后应用于污泥预处理系统和污泥晾晒系统中用热工艺段。本专利技术循环利用固废资源、污水资源、废气废热资源,不仅达到了节能环保目的,同时带来经济效益。1、污泥预处理系统:利用加热破壁、压滤机等处理方法可以把80%含水率的污泥处理到含水率60%。2、固废资源再利用:污泥及建筑垃圾为一级资源,通过污泥预处理系统、污泥晾晒系统和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系统形成再生资源,并成为制砖的原料。3、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处理的污水主要包括污泥预处理系统、污泥晾晒系统中污泥自身脱下的污水以及该系统车间清洁污水,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产生的中水可作为制砖用水,形成大系统内部用水循环、零排放。4、余热回收系统:砖窑烧砖过程中产生高温热量,将该热量通过余热锅炉进行提取,通过管道输送至污泥预处理系统和污泥晾晒系统中,应用于的热解、烘干、晾晒等大量用热工艺,形成大系统内部热量平衡。5、经济型:处理污泥属于环保项目,而且可以烧制成品砖,即是环保产业,也会带来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流程图;图中:1、市政污泥;2、管道污泥;3、河道淤泥;4、城市建筑垃圾;5、污泥预处理系统;6、污泥晾晒系统;7、污水处理系统;8、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系统;9、物料存储系统;10、混合破碎系统;11、制砖系统;12、余热回收系统;13、烧结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污泥和城市建筑垃圾处理再利用系统,用于对市政污泥1、管道污泥2、河道淤泥3及城市建筑垃圾4进行处理后制砖,包括:污泥预处理系统5、污泥晾晒系统6、污水处理系统7、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系统8、物料存储系统9、混合破碎系统10、制砖系统11及余热回收系统12。市政污泥1、管道污泥2及河道淤泥3通过卸料口进入污泥预处理系统5,污泥预处理系统5通过传送皮带与污泥晾晒系统6连接,城市建筑垃圾4通过卸料口进入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系统8,污泥预处理系统5、污泥晾晒系统6及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系统8通过排水管道与污水处理系统7连接,污水处理系统7通过供水管道与制砖系统11连接,实现中水回用,节约能源;污泥晾晒系统6及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系统8通过传送皮带与物料存储系统9连接,物料存储系统9通过传送皮带与混合破碎系统10连接,混合破碎系统10通过传送皮带与制砖系统11连接,经过制砖工艺生产成品烧结砖13;制砖系统11通过烟气热量回收管道与余热回收系统12连接,余热回收系统12通过管道分别与污泥预处理系统5及污泥晾晒系统6连接,将烧砖的余热进行回收,用于生产,整个系统实现了固废、废水、废气、废热等资源的回收再利用,高效环保节能。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工艺流程如下:首先80%含水率的市政污泥1、管道污泥2、河道淤泥3通过下料口进入污泥预处理系统5进行高温破壁、脱水处理等工序,产生60%含水率的污泥和污水;污水排入污水处理系统7进行净化处理,而含水率60%的污泥通过传送皮带送至污泥晾晒系统6进行摊铺、翻抛、晾晒等工序,使污泥含水率降至40%,并通过传送带送至物料存储系统9进行分类存放;在晾晒过程中蒸发的气体通过除臭塔处理达到环保要求后排出,整个过程产生的污水也排入污水处理系统7进行净化处理;城市建筑垃圾4通过下料口进入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系统8进行水选、破碎处理,产生的颗粒骨料通过传送带进入物料存储系统9进行分类存放,建筑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排入污水处理系统7进行净化处理;物料存储系统9中的物料通过传送带进入混合破碎系统10进行二次破碎、配比、陈化等工序,达到制砖原料标准后,通过传送带运至制砖系统11烧制成烧结砖13;制砖过程中需要的水资源则采用污水处理系统7处理的中水;制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通过余热回收系统12进行回收,并应用于污泥预处理系统5和污泥晾晒系统6中的热解、烘干、晾晒等大量用热工艺;整体工艺流程把城市污泥与建筑垃圾处理后制砖,实现了固废、废水、废气、废热等资源的回收再利用,高效节能,绿色环保,带来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泥和城市建筑垃圾处理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和城市建筑垃圾处理再利用系统用于对市政污泥(1)、管道污泥(2)、河道淤泥(3)及城市建筑垃圾(4)进行处理后制砖,包括:污泥预处理系统(5)、污泥晾晒系统(6)、污水处理系统(7)、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系统(8)、物料存储系统(9)、混合破碎系统(10)、制砖系统(11)及余热回收系统(12);所述市政污泥(1)、管道污泥(2)及河道淤泥(3)通过卸料口进入污泥预处理系统(5),所述污泥预处理系统(5)通过传送皮带与污泥晾晒系统(6)连接,所述城市建筑垃圾(4)通过卸料口进入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系统(8),所述污泥预处理系统(5)、污泥晾晒系统(6)及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系统(8)通过排水管道与污水处理系统(7)连接,所述污水处理系统(7)通过供水管道与制砖系统(11)连接;所述污泥晾晒系统(6)及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系统(8)通过传送皮带与物料存储系统(9)连接,所述物料存储系统(9)通过传送皮带与混合破碎系统(10)连接,所述混合破碎系统(10)通过传送皮带与制砖系统(11)连接;所述制砖系统(11)通过烟气热量回收管道与余热回收系统(12)连接,所述余热回收系统(12)通过管道分别与污泥预处理系统(5)及污泥晾晒系统(6)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和城市建筑垃圾处理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和城市建筑垃圾处理再利用系统用于对市政污泥(1)、管道污泥(2)、河道淤泥(3)及城市建筑垃圾(4)进行处理后制砖,包括:污泥预处理系统(5)、污泥晾晒系统(6)、污水处理系统(7)、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系统(8)、物料存储系统(9)、混合破碎系统(10)、制砖系统(11)及余热回收系统(12);所述市政污泥(1)、管道污泥(2)及河道淤泥(3)通过卸料口进入污泥预处理系统(5),所述污泥预处理系统(5)通过传送皮带与污泥晾晒系统(6)连接,所述城市建筑垃圾(4)通过卸料口进入城市建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伟钧都沈健徐斌韬郭雁斌郭蓉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中城城市矿产资源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中建能源管理辽宁有限公司董伟钧都沈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