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娟玲专利>正文

一种水体悬浮物与颗粒沉淀清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215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体悬浮物与颗粒沉淀清除装置,属于水体清洁技术领域,通过在吸附半球内部填充层叠设置的外吸附层、粘结纤维和内吸附层,有效进行多层过滤吸附,而在蓄气管在设置蓄气填充层,当水体通过透水孔导入至蓄气管内后,泡腾片遇水溶解并产生大量气泡,而金属泡沫层更有利于对气泡起到相互碰撞作用,气泡透过金属泡沫层、防水透气膜并导入至吸附半球内,一方面有利于对水体起到一定的冲击作用,提高对水体悬浮物的吸附效果,另一方面大量的气体压入吸附半球内,有利于将吸附半球内的水体向吸附半球外部压出,此外,当蓄气管的水量逐渐增多后,会带动整个装置缓缓下移,故而适应具有一定深度的水体悬浮物的吸附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体悬浮物与颗粒沉淀清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体清洁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水体悬浮物与颗粒沉淀清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河道污染的现象非常普遍,被污染的河道水体污浊、黑臭,造成藻类的疯长、水体中悬浮物的泛滥,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和沿岸居民生活、身体健康。一般水体悬浮物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有机物、微生物等。悬浮物是造成水浑浊的主要原因,使水质恶化,悬浮物在水环境中广泛存在,覆盖面积广。目前,悬浮物常用清除方法多采用砂滤、筛网滤、平面滤网等传统式过滤,同时,根据实际需求,在捞取过滤的过程中,可向水体中投入絮凝剂,以实现悬浮物的絮凝沉淀,以便于更好的对悬浮物进行清理。但是由于覆盖面积广,存在于水体的深度不一,单靠人工进行手动过筛清洁能耗大,操作麻烦,费时费工等问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环保护水要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水体悬浮物与颗粒沉淀清除装置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体悬浮物与颗粒沉淀清除装置,通过在吸附半球内部填充层叠设置的外吸附层、粘结纤维和内吸附层,有效进行多层过滤吸附,而在蓄气管在设置蓄气填充层,当水体通过透水孔导入至蓄气管内后,泡腾片遇水溶解并产生大量气泡,而金属泡沫层更有利于对气泡起到相互碰撞作用,气泡透过金属泡沫层、防水透气膜并导入至吸附半球内,一方面有利于对水体起到一定的冲击作用,提高对水体悬浮物的吸附效果,另一方面大量的气体压入吸附半球内,有利于将吸附半球内的水体向吸附半球外部压出,此外,当蓄气管的水量逐渐增多后,会带动整个装置缓缓下移,故而适应具有一定深度的水体悬浮物的吸附清理。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水体悬浮物与颗粒沉淀清除装置,包括吸附半球和固定连接于蓄气管顶端的蓄气管,所述吸附半球的底端连接有底盘,所述蓄气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浮板,所述浮板的顶端连接有半浮球,所述吸附半球的四周侧壁上均开设有,所述底盘的底端开设有单向出水口,所述蓄气管的底端贯穿吸附半球的顶部并延伸其内部,所述底盘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蓄气管底端套设衔接的外吸附层,所述外吸附层的内端套设有内吸附层,所述外吸附层和内吸附层均为椭形结构,所述内吸附层与外吸附层之间设有颗粒附着层,所述单向出水口设置于内吸附层的底端,所述蓄气管的内部设有蓄气填充层,所述蓄气管的顶端开设有透水孔,所述蓄气填充层包括填充于蓄气管内部的金属泡沫层,所述金属泡沫层上附着粘结有多个泡腾片,所述蓄气管的底端设有位于蓄气填充层下方的防水透气膜和破膜锥,所述破膜锥位于防水透气膜的下方,所述破膜锥位于颗粒附着层以及内吸附层的的上方。进一步的,所述外吸附层包括固定连接于底盘上端的外镂空吸附网,所述外镂空吸附网的内侧包覆有内颗粒附着网,所述内颗粒附着网上附着连接有多个水解絮凝囊,当水体通过多个进入至吸附半球内部,依次透过外镂空吸附网、内颗粒附着网以及内吸附层进行过滤吸附并从单向出水口处导出,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而嵌设于内颗粒附着网上的多个水解絮凝囊遇水溶解后对悬浮颗粒物起到一定的絮凝作用。进一步的,所述水解絮凝囊包括粘结于内颗粒附着网上的外包衣和填充于外包衣内的絮凝剂,所述外包衣由水溶性材料制成,絮凝剂可现有现有技术中的粉剂,在水解絮凝囊遇水溶解后,其内部的粉剂溢出并与水融合后对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进行絮凝。进一步的,所述颗粒附着层为连接于内吸附层和内颗粒附着网之间的多个粘结纤维,所述粘结纤维上设置纤维捕捉触角,多层粘结纤维所形成的颗粒吸附层,有利于对水体中的悬浮物以及从内颗粒附着网内溢出的絮凝剂起到一定的附着作用,能够加快两者之间的絮凝效果,提供有个反应空间,从而更有利于内吸附层对颗粒物进行吸附。进一步的,所述内吸附层为中空活性炭层,所述外镂空吸附网为中空陶瓷颗粒层,所述内颗粒附着网为硅胶粘结层。进一步的,所述破膜锥包括滑动连接于蓄气管内壁上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锥头,所述锥头位于防水透气膜的下方,当吸附半球内的外吸附层和内吸附层达到一定的吸附饱和后,吸附半球内部的水压逐渐增强,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向上推动破膜锥,破膜锥向上运动后刺穿防水透气膜,此时,蓄气管内所存留的水体穿过内吸附层并从单向出水口处导出,而此时吸附半球内残余水体中的悬浮物则会被金属泡沫层进行吸附,以提高整体吸附效果。进一步的,所述蓄气管的底端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通过多个拉伸弹簧与限位块的底端相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单向出水口以及透水孔处均安装有水路单向阀,且透水孔处还嵌设安装有密制拦截网。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通过通过在吸附半球内部填充层叠设置的外吸附层、粘结纤维和内吸附层,有效进行多层过滤吸附,而在蓄气管在设置蓄气填充层,当水体通过透水孔导入至蓄气管内后,泡腾片遇水溶解并产生大量气泡,而金属泡沫层更有利于对气泡起到相互碰撞作用,气泡透过金属泡沫层、防水透气膜并导入至吸附半球内,一方面有利于对水体起到一定的冲击作用,提高对水体悬浮物的吸附效果,另一方面大量的气体压入吸附半球内,有利于将吸附半球内的水体向外部压出,此外,当蓄气管的水量逐渐增多后,会带动整个装置缓缓下移,故而适应具有一定深度的水体悬浮物的吸附清理。(2)外吸附层包括固定连接于底盘上端的外镂空吸附网,外镂空吸附网的内侧包覆有内颗粒附着网,内颗粒附着网上附着连接有多个水解絮凝囊,当水体通过多个进入至吸附半球内部,依次透过外镂空吸附网、内颗粒附着网以及内吸附层进行过滤吸附并从单向出水口处导出,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而嵌设于内颗粒附着网上的多个水解絮凝囊遇水溶解后对悬浮颗粒物起到一定的絮凝作用。(3)水解絮凝囊包括粘结于内颗粒附着网上的外包衣和填充于外包衣内的絮凝剂,外包衣由水溶性材料制成,絮凝剂可现有现有技术中的粉剂,在水解絮凝囊遇水溶解后,其内部的粉剂溢出并与水融合后对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进行絮凝。(4)颗粒附着层为连接于内吸附层和内颗粒附着网之间的多个粘结纤维,粘结纤维上设置纤维捕捉触角,多层粘结纤维所形成的颗粒吸附层,有利于对水体中的悬浮物以及从内颗粒附着网内溢出的絮凝剂起到一定的附着作用,能够加快两者之间的絮凝效果,提供有个反应空间,从而更有利于内吸附层对颗粒物进行吸附。(5)破膜锥包括滑动连接于蓄气管内壁上的限位块,限位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锥头,锥头位于防水透气膜的下方,蓄气管的底端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限位环通过多个拉伸弹簧与限位块的底端相固定连接,当吸附半球内的外吸附层和内吸附层达到一定的吸附饱和后,吸附半球内部的水压逐渐增强,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向上推动破膜锥,破膜锥向上运动后刺穿防水透气膜,此时,蓄气管内所存留的水体穿过内吸附层并从单向出水口处导出,而此时吸附半球内残余水体中的悬浮物则会被金属泡沫层进行吸附,以提高整体吸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立体剖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体悬浮物与颗粒沉淀清除装置,包括吸附半球(1)和固定连接于蓄气管(2)顶端的蓄气管(2),所述吸附半球(1)的底端连接有底盘(3),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气管(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浮板(4),所述浮板(4)的顶端连接有半浮球(5),所述吸附半球(1)的四周侧壁上均开设有(201),所述底盘(3)的底端开设有单向出水口(301),所述蓄气管(2)的底端贯穿吸附半球(1)的顶部并延伸其内部,所述底盘(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蓄气管(2)底端套设衔接的外吸附层(7),所述外吸附层(7)的内端套设有内吸附层(8),所述外吸附层(7)和内吸附层(8)均为椭形结构,所述内吸附层(8)与外吸附层(7)之间设有颗粒附着层,所述单向出水口(301)设置于内吸附层(8)的底端;/n所述蓄气管(2)的内部设有蓄气填充层,所述蓄气管(2)的顶端开设有透水孔,所述蓄气填充层包括填充于蓄气管(2)内部的金属泡沫层(9),所述金属泡沫层(9)上附着粘结有多个泡腾片(10),所述蓄气管(2)的底端设有位于蓄气填充层下方的防水透气膜(11)和破膜锥(12),所述破膜锥(12)位于防水透气膜(11)的下方,所述破膜锥(12)位于颗粒附着层以及内吸附层(8)的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体悬浮物与颗粒沉淀清除装置,包括吸附半球(1)和固定连接于蓄气管(2)顶端的蓄气管(2),所述吸附半球(1)的底端连接有底盘(3),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气管(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浮板(4),所述浮板(4)的顶端连接有半浮球(5),所述吸附半球(1)的四周侧壁上均开设有(201),所述底盘(3)的底端开设有单向出水口(301),所述蓄气管(2)的底端贯穿吸附半球(1)的顶部并延伸其内部,所述底盘(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蓄气管(2)底端套设衔接的外吸附层(7),所述外吸附层(7)的内端套设有内吸附层(8),所述外吸附层(7)和内吸附层(8)均为椭形结构,所述内吸附层(8)与外吸附层(7)之间设有颗粒附着层,所述单向出水口(301)设置于内吸附层(8)的底端;
所述蓄气管(2)的内部设有蓄气填充层,所述蓄气管(2)的顶端开设有透水孔,所述蓄气填充层包括填充于蓄气管(2)内部的金属泡沫层(9),所述金属泡沫层(9)上附着粘结有多个泡腾片(10),所述蓄气管(2)的底端设有位于蓄气填充层下方的防水透气膜(11)和破膜锥(12),所述破膜锥(12)位于防水透气膜(11)的下方,所述破膜锥(12)位于颗粒附着层以及内吸附层(8)的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悬浮物与颗粒沉淀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吸附层(7)包括固定连接于底盘(3)上端的外镂空吸附网(701),所述外镂空吸附网(701)的内侧包覆有内颗粒附着网(702),所述内颗粒附着网(702)上附着连接有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娟玲
申请(专利权)人:黄娟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