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地锁融合的充电桩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1944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与地锁融合的充电桩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充电桩领域。包括充电部分和受电部分,充电部分包括外筒,外筒内配合升降杆,升降杆内嵌装油缸,油缸倒立设置,油缸活塞杆下端固定在外筒底部,油缸活塞杆与外筒轴向平行,外筒高度小于电动汽车的离地间隙,升降杆上端面上并排设置两个沉孔,沉孔内配合插杆,插杆上套有扭簧,扭簧一端固定在插杆上。地锁和充电桩一体设计,地锁自动进行解锁和上锁,可以进行自动充电,驾驶员无需下车操作,使用十分方便,提高车主的用车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与地锁融合的充电桩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与地锁融合的充电桩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充电桩领域。
技术介绍
车位地锁是一种安装在地面上的机械装置,防止别人抢占车位,所以称为地锁,也叫车位锁。由于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这种交通工具越来越普遍的被使用,近几年,汽车的大量增加导致车位的急剧短缺,使得车位的价位上升的同时,在一些免费泊车的小区或者停车场就会出现抢车位的情况;有些车主就花钱租车位,保证属于自己的车位不至于没地方停车。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电动汽车车主的停车位通常都设置有地锁和充电桩,在进入车位并为汽车充电时,通常是先下车将地锁解锁,然后上车停车入库,然后再使用充电枪进行充电,十分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与地锁融合的充电桩及其使用方法,地锁和充电桩一体设计,地锁自动进行解锁和上锁,可以进行自动充电,驾驶员无需下车操作,使用十分方便,提高车主的用车体验。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与地锁融合的充电桩,包括充电部分和受电部分,充电部分包括外筒,外筒内配合升降杆,升降杆内嵌装油缸,油缸倒立设置,油缸活塞杆下端固定在外筒底部,油缸活塞杆与外筒轴向平行,外筒高度小于电动汽车的离地间隙,升降杆上端面上并排设置两个沉孔,沉孔内配合插杆,插杆上套有扭簧,扭簧一端固定在插杆上,一端固定在沉孔内壁上,插杆上端固定接触片,接触片向外倾斜,两个接触片均为金属材质,两金属片通过导线连接充电桩,升降杆上部前侧面上设置车牌识别模块,车牌识别模块与油缸连接控制系统;受电部分包括两轨片,两轨片呈长条板状,两轨片尾端均铰接在车辆尾部,两轨片前端向中间靠拢并通过弹性绳固定连接,两轨片呈敞开式,其尾端的间距大于两插杆的间距,轨片为金属材质并具有弹性,两轨片前端分别通过拉簧与车辆底盘固定连接,两轨片前端的间距小于两插杆的间距,两轨片分别连接电动汽车的充电系统的两极。工作原理及过程:自然状态下,油缸的活塞杆伸长,升降杆与外筒的整体高度大于电动汽车的离地间隙。电动汽车倒车入库,车牌识别模块识别出出牌后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油缸的活塞杆收缩,升降杆下降,直至接触片的高度与轨片的高度对应。电动汽车持续倒车,两接触片进入两轨片之间的区域,并且其中一个接触片首选与其对应的轨片接触。随着电动汽车的倒车,首先与轨片率先接触的插杆会迫使该侧轨片向该方向偏移,此时该轨片会通过弹性绳拉动另一个轨片向中间移动,使得使得另一个轨片也与对应侧的接触片接触。两轨片前端的间距小于两插杆的间距,并且轨片具有弹性,两接触片会分别与对应的轨片挤紧接触,进而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由于两轨片呈敞开式,其尾端的间距大于两插杆的间距,这样即便是每次停车时,电动汽车的停车位置有小的变化,两接触片都能进入两轨片之间的区域。接触片向外倾斜,在接触片与轨片接触时,轨片会迫使接触片转动,从而接触片在扭簧的弹力下与轨片贴合,这样可以增大接触片与轨片的接触面积,降低电阻。汽车驶出时,轨片与接触片脱离,接触片在扭簧弹力作用下复位,停止充电,车牌识别模块再次识别到车牌,车牌识别模块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油缸的活塞伸长,升降杆被顶起,起到地锁作用,防止其他车辆停入。拉簧拉着轨片复位。在升降杆上设置滑槽,滑槽垂直汽车的行进方向,滑槽内两端分别设置两滑块,两滑块之间通过弹簧连接,两滑块上均固定毛刷,毛刷的刷毛朝外,两毛刷的间距不小于两插杆的间距,两毛刷的高度与接触片的高度对应。车辆在恶劣路况行驶,轨片表面会附着很多尘土。当电动汽车停车入库时,毛刷的刷毛会首先接触轨片,对轨片表面进行摩擦清洁,将灰尘刷下,避免灰尘影响接触片与轨片接触,影响导电效率。弹簧可以使得毛刷与轨片紧贴,提高清洁效果。升降杆上固定拨片,拨片长度不小于两插杆的间距,拨片具有弹性,拨片在滑槽前部并且与滑槽平行,轨片下边缘均布小齿,拨片顶端的高度介于小齿的齿底和齿顶之间。拨片与小齿接触时,小齿会拨动拨片,同时由于轨片具有弹性,轨片本身也会震动,将附着在其上的泥土掸掉。一开始拨片并不与小齿接触,随着电动汽车的移动,拨片会与小齿接触,并且由于拨片顶端的高度介于小齿的齿底和齿顶之间,拨片会顺利卡入小齿之间。在车位前部地面上设置若干按钮开关,按钮开关连接控制系统。汽车倒车入位时压到按钮开关,按钮开关将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车牌识别模块开启。汽车出库时,汽车再次压到按钮开关,按钮开关再次将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车牌识别模块关闭。这样可以在需要时才开启车牌识别模块,降低能耗。充电桩后方设置挡块,汽车后轮被挡块阻挡时,接触片未到达轨片前端。这样可以防止倒车过度导致接触片超出轨片前端。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与地锁融合的充电桩及其使用方法,随着电动汽车的倒车,首先与轨片率先接触的插杆会迫使该侧轨片向该方向偏移,此时该轨片会通过弹性绳拉动另一个轨片向中间移动,使得使得另一个轨片也与对应侧的接触片接触。两轨片前端的间距小于两插杆的间距,并且轨片具有弹性,两接触片会分别与对应的轨片挤紧接触,进而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由于两轨片呈敞开式,其尾端的间距大于两插杆的间距,这样即便是每次停车时,电动汽车的停车位置有小的变化,两接触片都能进入两轨片之间的区域。接触片向外倾斜,在接触片与轨片接触时,轨片会迫使接触片转动,从而接触片在扭簧的弹力下与轨片贴合,这样可以增大接触片与轨片的接触面积,降低电阻。汽车驶出时,轨片与接触片脱离,接触片在扭簧弹力作用下复位,停止充电,车牌识别模块再次识别到车牌,车牌识别模块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油缸的活塞伸长,升降杆被顶起,起到地锁作用,防止其他车辆停入。拉簧拉着轨片复位。地锁和充电桩一体设计,地锁自动进行解锁和上锁,可以进行自动充电,驾驶员无需下车操作,使用十分方便,提高车主的用车体验。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A部分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B部分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仰视图;图5是图3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图中:1、电动汽车;2、挡块;3、拉簧;4、轨片;5、小齿;6、按钮开关;7、车牌识别模块;8、拨片;9、毛刷;10、插杆;11、接触片;12、沉孔;13、扭簧;14、油缸;15、充电桩;16、外筒;17、弹性绳;18、升降杆;19、滑槽;20、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与地锁融合的充电桩,包括充电部分和受电部分,充电部分包括外筒16,外筒16内配合升降杆18,升降杆18内嵌装油缸14,油缸14倒立设置,油缸14活塞杆下端固定在外筒16底部,油缸14活塞杆与外筒16轴向平行,外筒16高度小于电动汽车1的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与地锁融合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部分和受电部分,充电部分包括外筒(16),外筒(16)内配合升降杆(18),升降杆(18)内嵌装油缸(14),油缸(14)倒立设置,油缸(14)活塞杆下端固定在外筒(16)底部,油缸(14)活塞杆与外筒(16)轴向平行,外筒(16)高度小于电动汽车(1)的离地间隙,升降杆(18)上端面上并排设置两个沉孔(12),沉孔(12)内配合插杆(10),插杆(10)上套有扭簧(13),扭簧(13)一端固定在插杆(10)上,一端固定在沉孔(12)内壁上,插杆(10)上端固定接触片(11),接触片(11)向外倾斜,两个接触片(11)均为金属材质,两金属片通过导线连接充电桩(15),升降杆(18)上部前侧面上设置车牌识别模块(7),车牌识别模块(7)与油缸(14)连接控制系统;/n受电部分包括两轨片(4),两轨片(4)呈长条板状,两轨片(4)尾端均铰接在车辆尾部,两轨片(4)前端向中间靠拢并通过弹性绳(17)固定连接,两轨片(4)呈敞开式,其尾端的间距大于两插杆(10)的间距,轨片(4)为金属材质并具有弹性,两轨片(4)前端分别通过拉簧(3)与车辆底盘固定连接,两轨片(4)前端的间距小于两插杆(10)的间距,两轨片(4)分别连接电动汽车(1)的充电系统的两极;/n在升降杆(18)上设置滑槽(19),滑槽(19)垂直汽车的行进方向,滑槽(19)内两端分别设置两滑块,两滑块之间通过弹簧(20)连接,两滑块上均固定毛刷(9),毛刷(9)的刷毛朝外,两毛刷(9)的间距不小于两插杆(10)的间距,两毛刷(9)的高度与接触片(11)的高度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地锁融合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部分和受电部分,充电部分包括外筒(16),外筒(16)内配合升降杆(18),升降杆(18)内嵌装油缸(14),油缸(14)倒立设置,油缸(14)活塞杆下端固定在外筒(16)底部,油缸(14)活塞杆与外筒(16)轴向平行,外筒(16)高度小于电动汽车(1)的离地间隙,升降杆(18)上端面上并排设置两个沉孔(12),沉孔(12)内配合插杆(10),插杆(10)上套有扭簧(13),扭簧(13)一端固定在插杆(10)上,一端固定在沉孔(12)内壁上,插杆(10)上端固定接触片(11),接触片(11)向外倾斜,两个接触片(11)均为金属材质,两金属片通过导线连接充电桩(15),升降杆(18)上部前侧面上设置车牌识别模块(7),车牌识别模块(7)与油缸(14)连接控制系统;
受电部分包括两轨片(4),两轨片(4)呈长条板状,两轨片(4)尾端均铰接在车辆尾部,两轨片(4)前端向中间靠拢并通过弹性绳(17)固定连接,两轨片(4)呈敞开式,其尾端的间距大于两插杆(10)的间距,轨片(4)为金属材质并具有弹性,两轨片(4)前端分别通过拉簧(3)与车辆底盘固定连接,两轨片(4)前端的间距小于两插杆(10)的间距,两轨片(4)分别连接电动汽车(1)的充电系统的两极;
在升降杆(18)上设置滑槽(19),滑槽(19)垂直汽车的行进方向,滑槽(19)内两端分别设置两滑块,两滑块之间通过弹簧(20)连接,两滑块上均固定毛刷(9),毛刷(9)的刷毛朝外,两毛刷(9)的间距不小于两插杆(10)的间距,两毛刷(9)的高度与接触片(11)的高度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地锁融合的充电桩的使用方法:
一、自然状态下,油缸(14)的活塞杆伸长,升降杆(18)与外筒(16)的整体高度大于电动汽车(1)的离地间隙;
二、电动汽车(1)倒车入库,车牌识别模块(7)识别出出牌后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油缸(14)的活塞杆收缩,升降杆(18)下降,直至接触片(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飞李万忠韦志强吴志钦倪文强田耕李诗白池哲刘春伟郑昌志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安澜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