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包带盖水口修补灌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1721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包带盖水口修补灌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中钢包带盖水口修补灌砂装置包括横跨设置在钢包车上方的平台,以设置在所述平台上的第一支架和第一卷扬装置,所述平台上开设有位于包盖上的圆柱孔正上方的工作孔,所述第一卷扬装置的钢丝绳经过安装在第一支架上的定滑轮后连接第一漏斗,第一漏斗的下口固接有位于工作孔上方的第一导管。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卷扬装置带动第一漏斗和第一导管移动,实现料袋的准确投放,完成对水口的修补,通过第二卷扬装置带动第二漏斗和第二导管移动,实现灌砂作业,将砂料灌至水口,方便钢水卸料时将水口捅开,避免发生粘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包带盖水口修补灌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冶金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钢包带盖水口修补灌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在钢铁冶炼企业,为了降低炼钢运营成本,减少钢包烘烤煤气,降低电耗,节省修包费用,提高产品质量,对钢包运行实施全程加盖节能改造。钢包全程加盖投入运行后,当钢包从连铸下线进入热修区维修时,由于钢包带盖作业维修,包盖上只有三个小圆柱孔,以前钢包不带盖,维修人员无法采用钢包不带盖时所采用的直接向钢包底部扔修补料和砂袋对水口进行修补、灌砂的方式,加盖后维修人员无法通过包盖上的三个小圆柱孔实现水口修补和灌砂,造成钢包水口修补和灌砂非常困难,严重影响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钢包带盖水口修补灌砂装置,解决了钢包带盖作业所造成的水口修补、灌砂困难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钢包带盖水口修补灌砂装置,包括横跨设置在钢包车上方的平台,以设置在所述平台上的第一支架和第一卷扬装置,所述平台上开设有位于包盖上的圆柱孔正上方的工作孔,所述第一卷扬装置的钢丝绳经过安装在第一支架上的定滑轮后连接第一漏斗,第一漏斗的下口固接有位于工作孔上方的第一导管。本方案通过将平台横跨设置,提高了修补灌砂作业时的稳定性,避免与钢包车移动轨道干涉;通过设置第一漏斗,方便投放料袋,通过设置第一卷扬装置,方便移动第一导管,操作更方便,通过设置的工作孔,给料袋提供下落通道,满足修补要求。作为优化,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与平台固接的立柱和沿水平方向转动设置在立柱上的旋转支架。本优化方案的第一支架结构,通过设置旋转支架,方便横向移动第一导管,满足更多操作要求,避免影响灌砂作业;旋转支架的转动可以手动驱动,也可通过电机驱动,具体结构可采用现有技术实现。作为优化,平台上还设有第二支架和第二卷扬装置,所述第二卷扬装置的钢丝绳经过安装在第二支架上的定滑轮后连接第二漏斗,第二漏斗的下口固接有位于工作孔上方的第二导管。本优化方案通过设置第二卷扬装置,实现第二导管和第二漏斗的上下移动,并且在钢丝绳处于松散状态时,方便第二导管的横向移动;通过设置的第二漏斗,方便投入砂料,利用第二导管给砂料的下落提供导向,实现准确灌砂。作为优化,第二支架上的定滑轮在高度方向上高于第一支架上的定滑轮。本优化方案将第二支架上的定滑轮设置为高于第一支架上的定滑轮,减小了直径较大的第一导管长度,节省材料,减轻了设备重量,而且在横向移动导管位置时更加方便省力。作为优化,第二支架上的定滑轮和第一支架上的定滑轮均为沿横向设置的两个,第一卷扬装置和第二卷扬装置的卷筒均安装在平台上。本优化方案定滑轮数量的设置,减小了钢丝绳包角,传动更省力,将第一卷扬装置和第二卷扬装置的卷筒均安装在平台上,降低了重心,有利于提高装置整体的稳定性。作为优化,第一漏斗的上口设有沿径向延伸的挂绳,挂绳上勾挂有与第一卷扬装置的钢丝绳连接的挂钩。本优化方案通过在第一漏斗上口设置挂绳,在钢丝绳上设置挂钩,结构简单,而且方便卷扬装置与第一漏斗连接。本方案还提供一种钢包带盖水口修补灌砂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钢包车移至平台下方,并使钢包车包盖上的圆柱孔分别位于平台上的工作孔正下方;2、转动旋转支架至第一导管位于其中一工作孔的上方,启动第一卷扬装置,使第一导管在自重作用下落至平台,然后将盛有高温耐材的料袋放入第一漏斗,料袋向下依次经第一导管、工作孔和圆柱孔后落至钢包底部对应水口;然后移动第一导管,使第一导管分别与其它工作孔对应,并分别在第一导管与工作孔对应时从第一漏斗放入盛有高温耐材的料袋;3、转动旋转支架至第一导管离开工作孔的上方,启动第二卷扬装置,使第二导管下落,并依次穿过工作孔和包盖圆柱孔后伸至钢包底部对应水口,将砂料灌入第二漏斗,砂料沿第二导管进入钢包底部对应水口;然后通过第二卷扬装置将第二导管向上抽出,依次进行钢包底部其余水口的灌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第一卷扬装置带动第一漏斗和第一导管移动,实现料袋的准确投放,完成对水口的修补,通过第二卷扬装置带动第二漏斗和第二导管移动,实现灌砂作业,将砂料灌至水口,方便钢水卸料时将水口捅开,避免发生粘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钢包带盖水口修补灌砂装置结构主视图;图2为图1中A-A视图;图中所示:1、平台,2、立柱,3、旋转支架,4、定滑轮,5、第一漏斗,6、第一导管,7、第一卷扬装置,8、第三工作孔,9、第一工作孔,10、第二工作孔,11、第二导管,12、第二漏斗,13、定滑轮,14、第二卷扬装置的钢丝绳,15、第二支架,16、第二卷扬装置,17、包盖,18、钢包,19、钢包车,20、第一圆柱孔,21、第二圆柱孔,22、第三圆柱孔。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如图1所示一种钢包带盖水口修补灌砂装置,包括横跨设置在钢包车19上方的平台1,以设置在所述平台上的第一支架和第一卷扬装置7,钢包车的包盖17上开设有三个圆柱孔,三个圆柱孔分别为第一圆柱孔20、第二圆柱孔21和第三圆柱孔22。平台1上开设有位于包盖上的圆柱孔正上方的工作孔,三个工作孔分别为位于第一圆柱孔正上方的第一工作孔9、第二工作孔10和第三工作孔8。第一卷扬装置的钢丝绳经过安装在第一支架上的定滑轮4后连接第一漏斗5,第一漏斗的上口设有沿径向延伸的挂绳,挂绳上勾挂有与第一卷扬装置的钢丝绳连接的挂钩,第一漏斗5的下口焊接有位于工作孔上方的第一导管6,第一卷扬装置的卷筒安装在平台上。第一支架包括与平台1固接的立柱2和沿水平方向转动设置在立柱上的旋转支架3,旋转支架3上设有沿横向布置的两个定滑轮,旋转支架3可绕立柱转动180度。平台上还设有第二支架15和第二卷扬装置16,第二卷扬装置的卷筒安装在平台上,第二卷扬装置的钢丝绳14经过安装在第二支架上的定滑轮13后连接第二漏斗12,第二漏斗12的下口焊接有位于工作孔上方的第二导管11,第二漏斗的上口也设有沿径向延伸的挂绳,挂绳上勾挂有与第二卷扬装置的钢丝绳连接的挂钩。第二支架上的定滑轮为沿横向布置的两个,且第二支架上的定滑轮在高度方向上高于第一支架上的定滑轮。第一导管的直径大于第二导管的直径,第一导管用于给料袋提供导向通道,第二导管用于给砂料提供导向通道。第二导管11可以插入平台上的工作孔、穿过包盖17上的圆柱孔,然后插入钢包18底部的三个对应水口内。修补钢包18底部的水口时,通过旋转支架3将第一导管6旋转至工作孔上方,通过第一卷扬装置将第一导管6下降至平台上的三个工作孔上方;摆动第一导管6使其下口正对平台1上的工作孔。将装有高温耐材的修补料袋放入第一漏斗5内,修补料袋沿第一导管6穿过平台1上的工作孔,再穿过包盖17上的圆柱孔掉落入钢包18底部的三个对应水口内。钢包18水口修补完毕,通过第一卷扬装置将第一导管升起,转动旋转支架3将第一导管旋转至工作孔一侧,以便于钢包水口灌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包带盖水口修补灌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跨设置在钢包车(19)上方的平台(1),以设置在所述平台上的第一支架和第一卷扬装置(7),所述平台上开设有位于包盖上的圆柱孔正上方的工作孔,所述第一卷扬装置的钢丝绳经过安装在第一支架上的定滑轮(4)后连接第一漏斗(5),第一漏斗(5)的下口固接有位于工作孔上方的第一导管(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包带盖水口修补灌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跨设置在钢包车(19)上方的平台(1),以设置在所述平台上的第一支架和第一卷扬装置(7),所述平台上开设有位于包盖上的圆柱孔正上方的工作孔,所述第一卷扬装置的钢丝绳经过安装在第一支架上的定滑轮(4)后连接第一漏斗(5),第一漏斗(5)的下口固接有位于工作孔上方的第一导管(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包带盖水口修补灌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与平台(1)固接的立柱(2)和沿水平方向转动设置在立柱上的旋转支架(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包带盖水口修补灌砂装置,其特征在于:平台上还设有第二支架(15)和第二卷扬装置(16),所述第二卷扬装置的钢丝绳(14)经过安装在第二支架上的定滑轮(13)后连接第二漏斗(12),第二漏斗(12)的下口固接有位于工作孔上方的第二导管(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包带盖水口修补灌砂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架上的定滑轮在高度方向上高于第一支架上的定滑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包带盖水口修补灌砂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架上的定滑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景泉侯风岭张行高明刘兴菊张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