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混合输送装置和静态混合方法及其应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1595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混合装置领域,公开了一种静态混合输送装置。该装置包括输送管以及设置于所述输送管一端的第一物料入口(1)和第二物料入口(2),其中,所述输送管包括沿输送方向连通设置的第一方向流道(3)和第二方向流道(5),所述第一方向流道(3)通过流道连接部(4)与所述第二方向流道(5)连通;在垂直于输送方向的平面上,所述第一方向流道(3)的长度为宽度的3倍以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静态混合输送装置不需要借助搅拌或喷射器等机械电气设备即能快速完成两种物料的快速混合,提高了混合的效率,并且降低了投资成本及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静态混合输送装置和静态混合方法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合装置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静态混合输送装置和静态混合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硫酸烷基化工艺是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理想工艺,其通过浓硫酸作为催化剂,使丁烯与异丁烷反应,生成以三甲基戊烷为主要成分的高辛烷值汽油。该工艺的缺点在于会产生大量的废酸,需要用等量的碱液中和处理方可进入下一步废液处理。目前行业内最新的硫酸烷基化工艺采用酸碱中和池作为废酸的收纳、中和容器,该方式的问题在于在面对大量废酸和等量碱液时,需要配置大功率的搅拌器或者液下喷射器强化传质及酸碱混合,能耗高且混合效果差,当工艺参数波动时,废酸来料量大,常常超过处理负荷,影响正常生产。现有技术中尚无实用的用于废酸和碱液混合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废酸和碱液难以快速混合的问题,提供一种静态混合输送装置和静态混合方法及其应用,该静态混合输送装置不需要借助搅拌或喷射器等机械电气设备即能快速完成两种物料的快速混合,提高了混合的效率,并且降低了投资成本及运行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静态混合输送装置,该装置包括输送管以及设置于所述输送管一端的第一物料入口和第二物料入口,其中,所述输送管包括沿输送方向连通设置的第一方向流道和第二方向流道,所述第一方向流道通过流道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方向流道连通;在垂直于输送方向的平面上,所述第一方向流道的长度为宽度的3倍以上,且所述第二方向流道的长度为宽度的3倍以上;所述第一方向流道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流道的长度方向为第二方向时,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为60°-90°。优选地,在垂直于输送方向的平面上,所述第一方向流道的长度为宽度的4-6倍,且所述第二方向流道的长度为宽度的4-6倍。优选地,在垂直于输送方向的平面上,所述第一方向流道和所述第二方向流道的截面各自独立地为矩形、椭圆形和圆角矩形中的任意一种。优选地,所述第一方向流道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流道的长度方向为第二方向时,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为80°-90°。优选地,所述输送管中第一方向流道和第二方向流道的总数为3-7个。优选地,所述静态混合输送装置以所述输送方向斜向下的方式设置。优选地,所述输送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60°。优选地,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一方向流道与所述第二方向流道的长度比为1:0.5-2。优选地,所述流道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方向流道的长度比为1:0.5-2。优选地,所述输送管以所述输送方向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静态混合方法,该方法采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静态混合输送装置进行,将第一物料从第一物料入口导入静态混合输送装置,同时将第二物料从第二物料入口导入静态混合输送装置,使得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沿输送方向流动的同时进行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混合。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上述本专利技术的静态混合输送装置或者静态混合方法在酸碱中和反应中的应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静态混合输送装置通过将多级相互交错设置的流道连接,在流体平稳流动过程中,通过流道的角度变化,借助入口压力和重力使流体的流动角度及流动形态发生快速变化,从而达到迅速充分混合不同种流体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静态混合输送装置不需要借助搅拌或喷射器等机械电气设备即能快速完成两种物料的快速混合,提高了混合的效率,并且降低了投资成本及运行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静态混合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利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静态混合输送装置进行两种物料混合效果的结果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物料入口2、第二物料入口3、第一方向流道4、流道连接部5、第二方向流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静态混合输送装置,如图1-2所示,该装置包括输送管以及设置于所述输送管一端的第一物料入口1和第二物料入口2,其中,所述输送管包括沿输送方向连通设置的第一方向流道3和第二方向流道5,所述第一方向流道3通过流道连接部4与所述第二方向流道5连通;在垂直于输送方向的平面上,所述第一方向流道3的长度为宽度的3倍以上,且所述第二方向流道5的长度为宽度的3倍以上;所述第一方向流道3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流道5的长度方向为第二方向时,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为60°-90°。在本专利技术的静态混合输送装置,在垂直于输送方向的平面上的“长度”为第一方向流道3或者第二方向流道5在该平面内的截面形状的长度,在垂直于输送方向的平面上的“宽度”为在垂直于上述“长度”方向上截面形状的宽度。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输送方向指的是利用该静态混合输送装置输送液体时的流动方向。图1示出了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的情况,此时,所述输送方向即为图1中的X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即为图1中的Y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即为图1中的Z方向。所述第一方向流道3的长度为该第一方向流道3在Y方向的长度,所述第一方向流道3的宽度为该第一方向流道3在Z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二方向流道5的长度为该第二方向流道5在Z方向的长度,所述第二方向流道5的宽度为该第二方向流道5在Y方向的宽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静态混合输送装置,通过将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送入装置中后,通过流道内部的角度变化,借助重力和将送入流道时的压力,使得两种物料在流动过程中的流动角度和流动形态发生快速变化,从而达到将两种物料充分混合的目的。混合输送完成后,从设置于所述流道另一端的物料出口将混合物料排出即可。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所述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均为流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静态混合输送装置,为了提高输送过程中的混合效率,需要适当设置第一方向流道3和第二方向流道5的形状,优选地,在垂直于输送方向的平面上,所述第一方向流道3的长度为宽度的4-6倍,更优选为4.5-5.5倍,且所述第二方向流道5的长度为宽度的4-6倍,更优选为4.5-5.5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静态混合输送装置,所述第一方向流道3和所述第二方向流道5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地,在垂直于输送方向的平面上,所述第一方向流道3和所述第二方向流道5的截面各自独立地为矩形、椭圆形和圆角矩形中的任意一种。更优选地,所述第一方向流道3和所述第二方向流道5均为柱状。例如,如图1所示的静态混合输送装置中,在垂直于输送方向的平面上,所述第一方向流道3和所述第二方向流道5的截面均为矩形。另外,所述第一方向流道3和所述第二方向流道5的形状优选均为沿输送方向设置的筒状,更优选为长方体筒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静态混合输送装置,所述流道连接部4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达到连接所述第一方向流道3与所述第二方向流道5的目的即可。例如,其形状可以为圆弧放样连接、平面放样连接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态混合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输送管以及设置于所述输送管一端的第一物料入口(1)和第二物料入口(2),/n其中,所述输送管包括沿输送方向连通设置的第一方向流道(3)和第二方向流道(5),所述第一方向流道(3)通过流道连接部(4)与所述第二方向流道(5)连通;/n在垂直于输送方向的平面上,所述第一方向流道(3)的长度为宽度的3倍以上,且所述第二方向流道(5)的长度为宽度的3倍以上;/n所述第一方向流道(3)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流道(5)的长度方向为第二方向时,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为60°-9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态混合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输送管以及设置于所述输送管一端的第一物料入口(1)和第二物料入口(2),
其中,所述输送管包括沿输送方向连通设置的第一方向流道(3)和第二方向流道(5),所述第一方向流道(3)通过流道连接部(4)与所述第二方向流道(5)连通;
在垂直于输送方向的平面上,所述第一方向流道(3)的长度为宽度的3倍以上,且所述第二方向流道(5)的长度为宽度的3倍以上;
所述第一方向流道(3)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流道(5)的长度方向为第二方向时,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为60°-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态混合输送装置,其中,在垂直于输送方向的平面上,所述第一方向流道(3)的长度为宽度的4-6倍,且所述第二方向流道(5)的长度为宽度的4-6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态混合输送装置,其中,在垂直于输送方向的平面上,所述第一方向流道(3)和所述第二方向流道(5)的截面各自独立地为矩形、椭圆形和圆角矩形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态混合输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流道(3)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流道(5)的长度方向为第二方向时,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为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轶王振刚张晨张帆贾学五刘静如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