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经络、驱寒湿外用药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1528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经络、驱寒湿外用药酒,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黄芪2‑5份,桑枝3‑7份,红花1‑3份,穿山甲1‑3份,三七2‑5份,蛇根木20‑25份,生川乌18‑28份,全竭2‑5份,双面针15‑23份,当归2‑5份,生南星18‑24份,川芎4‑8份,生草乌18‑23份,断肠草18‑23份,威灵仙1‑4份,铁牛入石13‑21份,拓树根16‑24份,干姜1‑3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药物组分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其药效优于单味药物的效果,将中药作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它可以更好地实现药力渗透,使药物经过的部位被吸收,更有效地发挥药理。更加广泛的适应通经络,祛瘀血,行气血,风湿热痹,四肢关节疼痛,驱寒祛湿等功效,对经络不通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经络、驱寒湿外用药酒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用药酒,具体涉及一种通经络、驱寒湿外用药酒。
技术介绍
经络筋骨酸痛多由血瘀寒湿引起反射区酸痛,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药酒能促进血液循环,把血瘀祛除,能达到酸痛祛除的效果,加快刺缴穴位,反射区域及经络,消肿止痛,达到从体内及原病灶之处排出瘀血的效果。中医认为自然界中气候潮湿,湿邪过重伤阳气,积劳,冷热积伤等稳藏于体内。而现代人们缺少运动,经常久坐玩电脑,熬夜,吃生冷食物,空调直吹,易致湿气、瘀血等疾病。其实这些病在临床上,一般口服中药,饮食调护,但中药疗程长,味不适口,不易坚持,且价格高昂易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其次采用食调保护,如意米,赤小豆,冬瓜,绿豆等相对季节性较大,也难坚持,效果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经络、驱寒湿外用药酒,无需口服,无副作用,疗效快,治愈率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通经络、驱寒湿外用药酒,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黄芪2-5份,桑枝3-7份,红花1-3份,穿山甲1-3份,三七2-5份,蛇根木20-25份,生川乌18-28份,全竭2-5份,双面针15-23份,当归2-5份,生南星18-24份,川芎4-8份,生草乌18-23份,断肠草18-23份,威灵仙1-4份,铁牛入石13-21份,拓树根16-24份,干姜1-3份。优选的,所述通经络、驱寒湿外用药酒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黄芪3-5份,桑枝5-7份,红花1-2份,穿山甲1-2份,三七2-4份,蛇根木20-22份,生川乌18-21份,全竭2-4份,双面针18-21份,当归3-5份,生南星18-21份,川芎5-8份,生草乌18-21份,断肠草18-21份,威灵仙2-4份,铁牛入石17-20份,拓树根18-20份,干姜2-3份。最佳的,黄芪4份,桑枝6份,红花2份,穿山甲2份,三七3份,蛇根木21份,生川乌20份,全竭3份,双面针20份,当归4份,生南星20份,川芎7份,生草乌20份,断肠草20份,威灵仙3份,铁牛入石18份,拓树根19份,干姜2份。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可以采用中药的常规制备方法来制备。而将上述各中药原料制成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优选的生产方法是:S1.按重量份数称取上述各药物分别粉碎并过筛,成80目的粉末;S2.将S1所得各粉末状药物混合配制,并均匀搅拌;S3.采用紫外线对S2所得混合药物进行高温消毒后,放置于50°的酒中泡制六个月,装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药物组分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其药效优于单味药物的效果,将中药作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它可以更好地实现药力渗透,使药物经过的部位被吸收,更有效地发挥药理。更加广泛的适应通经络,祛瘀血,行气血,风湿热痹,四肢关节疼痛,驱寒祛湿等功效。对经络不通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通经络、驱寒湿外用药酒,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黄芪4份,桑枝6份,红花2份,穿山甲2份,三七3份,蛇根木21份,生川乌20份,全竭3份,双面针20份,当归4份,生南星20份,川芎7份,生草乌20份,断肠草20份,威灵仙3份,铁牛入石18份,拓树根19份,干姜2份。按重量份数称取上述各药物分别粉碎并过筛,成80目的粉末;然后将各粉末状药物混合配制,并均匀搅拌;采用紫外线对混合药物进行高温消毒后,放置于50°的酒中泡制六个月,装瓶即可。实施例2一种通经络、驱寒湿外用药酒,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黄芪2份,桑枝3份,红花1份,穿山甲1份,三七2份,蛇根木20份,生川乌18份,全竭2份,双面针15份,当归2份,生南星18份,川芎4份,生草乌18份,断肠草18份,威灵仙1份,铁牛入石13份,拓树根16份,干姜1份。按重量份数称取上述各药物分别粉碎并过筛,成80目的粉末;然后将各粉末状药物混合配制,并均匀搅拌;采用紫外线对混合药物进行高温消毒后,放置于50°的酒中泡制六个月,装瓶即可。实施例3一种通经络、驱寒湿外用药酒,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黄芪5份,桑枝7份,红花3份,穿山甲3份,三七5份,蛇根木25份,生川乌28份,全竭5份,双面针23份,当归5份,生南星24份,川芎8份,生草乌23份,断肠草23份,威灵仙4份,铁牛入石21份,拓树根24份,干姜3份。按重量份数称取上述各药物分别粉碎并过筛,成80目的粉末;然后将各粉末状药物混合配制,并均匀搅拌;采用紫外线对混合药物进行高温消毒后,放置于50°的酒中泡制六个月,装瓶即可。试验例1为表明本专利技术外用药酒对驱寒祛湿,促进血液循环,手脚酸痛具有明显效果,本专利技术应用于150例寒湿气重、手脚酸痛临床实验病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90例,其年龄均在20-80岁之间,经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外用药酒进行治疗后,总的一次根治除疾率可达95%以上,有效率100%。典型病例:1、杜某雄,男,49岁,手腕酸痛,经本专利技术外用药酒擦拭、按摩一个月治愈。2、庄某君,女,26岁,脚膝酸痛,经本专利技术外用药酒擦拭,按摩一个月治愈,能屈能伸,挥如自然。3、陈某鸿,男,68,脚足平扳能行走,凹凸路面行跌倒,经本专利技术外用药酒擦拭、按摩,二个月能正常走路。4、陈某冷,女,47岁,左脚足车祸,车辆压醒,经医院治疗半年酸痛,后经本专利技术外用药酒擦拭,一个月治愈,行动自然。5、陈某生,男,32岁,车祸后四肢、腰背、项酸痛。经本专利技术外用药酒擦拭,三个月正常。试验例2为表明本专利技术外用药酒对血瘀酸痛具有明显效果,本专利技术应用于120例血瘀酸痛临床实验病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80例,其年龄均在20-50岁之间。实验方法:将上述120例分为三组,每组40人,第一组采用其他药酒擦拭,第二组采用市场上购买的药贴,第三组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外用药酒擦拭;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每组均进行三个疗程。其结果如下:表一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人数404040未愈32282有效81020痊愈0218有效率20%30%95%由表一结果可知,本专利技术对血瘀酸痛、风寒湿痹、四肢疼痛等症有效律达到95%,与采用其他药酒擦拭及市场上购买的药贴相比,高出几倍,其效果极佳。以上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和修饰,均落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经络、驱寒湿外用药酒,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黄芪2-5份,桑枝3-7份,红花1-3份,穿山甲1-3份,三七2-5份,蛇根木20-25份,生川乌18-28份,全竭2-5份,双面针15-23份,当归2-5份,生南星18-24份,川芎4-8份,生草乌18-23份,断肠草18-23份,威灵仙1-4份,铁牛入石13-21份,拓树根16-24份,干姜1-3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经络、驱寒湿外用药酒,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黄芪2-5份,桑枝3-7份,红花1-3份,穿山甲1-3份,三七2-5份,蛇根木20-25份,生川乌18-28份,全竭2-5份,双面针15-23份,当归2-5份,生南星18-24份,川芎4-8份,生草乌18-23份,断肠草18-23份,威灵仙1-4份,铁牛入石13-21份,拓树根16-24份,干姜1-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经络、驱寒湿外用药酒,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黄芪3-5份,桑枝5-7份,红花1-2份,穿山甲1-2份,三七2-4份,蛇根木20-22份,生川乌18-21份,全竭2-4份,双面针18-21份,当归3-5份,生南星18-21份,川芎5-8份,生草乌18-21份,断肠草18-21份,威灵仙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勉芝陈思延陈思旭郑斌郑康强郑康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泽平华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