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油菜免耕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1330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稻田油菜免耕种植方法,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所述种植方法在水稻收割时留茬高度≥50cm,并在油菜播种后进行灭茬覆田。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水稻收割时采用高留茬的方式进行收割,提高了收割效率,缩短了收割时间,使水稻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收割完成,减少了由于不能及时收割而造成减产的概率;同时减少了收割机的磨损和能耗,还减少了水稻收割过程中产生的水稻秸秆量,减少了水稻秸秆处理的成本;在油菜播种后直接进行灭茬覆田,在油菜种上形成一层秸秆层,减少杂草生长,无需另外覆土、覆草、覆薄膜;同时,由于秸秆层的保湿、透气作用,使油菜种子在发芽、扎根过程中保持湿度和透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田油菜免耕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
,特别涉及一种稻田油菜免耕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促进土壤熟化、改善土质,农业耕种过程中,常采用水稻和油菜轮作的方式种植。在水稻收割时,为了便于田间操作和秸秆处理,目前常采用低留茬的收割方式,即水稻秸秆留茬不超过30cm。然后再在播种油菜之前进行灭茬、翻耕等处理。但低留茬的收割方式,收割速度较慢、收割机磨损高、能耗高;同时收割得到的秸秆量大,农民也难以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水稻收割时因为低留茬导致的收割速度慢、收割机磨损高、能耗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稻田油菜免耕种植方法。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稻田油菜免耕种植方法,水稻收割时留茬高度≥50cm,并在油菜播种后进行灭茬覆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稻收割时采用高留茬的方式进行收割,提高了收割效率,缩短了收割时间,使水稻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收割完成,减少了由于不能及时收割而造成减产的概率;同时减少了收割机的磨损和能耗,还减少了水稻收割过程中产生的水稻秸秆量,减少了水稻秸秆处理的成本;在油菜播种后直接进行灭茬覆田,在油菜种上形成一层秸秆层,减少杂草生长,无需另外覆土、覆草、覆薄膜;同时,由于秸秆层的保湿、透气作用,使油菜种子在发芽、扎根过程中保持湿度和透气性。免耕的效果或原理建议补充阐述优选地,所述水稻收割时留茬高度不高于65cm。避免稻田内留茬过高,还田的稻茬量过大,导致稻茬层过厚,影响油菜幼苗的成长。r>进一步地,灭茬覆田后形成的稻茬层的厚度≤3cm,所述稻茬层的厚度不易过厚,影响油菜幼苗的成长。进一步地,所述水稻收割后,稻田开沟排湿,然后晒田3~7d后再进行油菜播种。潮湿的水稻秸秆含水量较大,且表面有很多微生物,直接还田,容易导致土壤湿度过大、透气性较差,而且容易导致油菜种子的芽或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坏死、烂根的情况,影响油菜的出苗率,同时也回增加油菜病虫害的几率。进一步地,所述灭茬时,稻茬被粉碎成≤3cm的碎段后均匀还田。进一步地,所述开沟排湿包括开挖排水沟、落水沟和造肥墒井,用于排水、落水、灌水和肥料就近配制,避免田间积水,影响油菜涨势。特别是在油菜发芽、出苗的阶段,由于天气炎热,降雨量可能较大,因此需要快速落水、排水,避免稻田积水。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沟呈“井”字型分布,相邻排水沟之间的间距为2.5~4m;所述稻田每隔8~10m开挖落水沟;所述排水沟和落水沟的深度比为1:2.5~4;在稻田的四个角造肥墒井。所述排水沟的深度较浅,便于油菜苗中的积水的快速排出,并减少土壤冲刷严重;同时在灌水过程中,也可以减少灌水过程中的用水量,实现快速灌溉。同时排水沟和落水沟的落差较大,实现稻田积水的快速回落,避免积水严重。优选地,所述排水沟的深度为15~25cm;所述落水沟的深度为50~80cm。进一步地,所述油菜播种中播种的为包衣油菜种,其播种方式为撒播。进一步地,所述包衣油菜种采用晒种、浸种后的油菜种包衣晒干得到;所述油菜种通过质量比为3~4:1的稠泥和细沙包衣。进一步地,所述稻田油菜免耕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水稻收割留茬,留茬高度≥50cm;然后开沟排湿,并晒田3~7d;S2:播种:将油菜种在光照下晾晒2~5h,然后在35~50℃条件下浸种30min,用稠泥和细沙进行包衣,晾干,得到包衣油菜种;然后撒播;并在播种时均匀撒施底肥,每亩施复合肥30~45kg;S3:灭茬,并使用灭茬机将稻茬粉碎为≤3cm的碎段,并均匀还田,覆盖在撒播的包衣油菜种和底肥上。进一步地,所述复合肥中,氮元素含量为12~17%,磷元素含量为5.5~6.8%、钾元素11.5~13%。复合肥中氮磷钾养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适宜,油菜生长状态更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稻田油菜免耕种植方法,在所述水稻收割时采用高留茬的方式进行收割,提高了收割效率,缩短了收割时间,使水稻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收割完成,减少了由于不能及时收割而造成减产的概率;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稻田油菜免耕种植方法,减少了收割机的磨损和能耗,还减少了水稻收割过程中产生的水稻秸秆量,减少了水稻秸秆处理的成本;在油菜播种后直接进行灭茬覆田,在油菜种上形成一层秸秆层,减少杂草生长,无需另外覆土、覆草、覆薄膜;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稻田油菜免耕种植方法,由于秸秆层的保湿、透气作用,使油菜种子在发芽、扎根过程中保持湿度和透气性。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稻田油菜免耕种植方法,本申请公开的种植方法在水稻收割后,需要先经过晒田,再播种灭茬,避免潮湿的水稻秸秆直接还田,容易导致土壤湿度过大、透气性较差,进而导致油菜种子的芽或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坏死、烂根的情况,影响油菜的出苗率,同时也回增加油菜病虫害的几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水稻油菜轮种的地方,水稻收割之时,农民为了方便后续种植耕作,常常要求收割机留茬越短越好;但留茬越短,收割机在收割过程中磨损、耗能就越大,而且收割速度也就越慢;同时一次性产生的水稻秸秆的量非常大,难以处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技术人在本申请中提出了一种稻田油菜免耕种植方法,在水稻收割时留茬高度≥50cm,并在油菜播种后进行灭茬覆田。优选地,所述水稻收割时的留茬高度为50~65cm,便于控制水稻覆田的厚度,避免覆田的水稻秸秆厚度太厚,影响油菜的出苗率。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稻秸秆灭茬覆田为粉碎成段覆田一次完成,便于稻茬还田时容易铺撒均匀。优选地,所述水稻秸秆灭茬覆田时被粉碎为≤3cm的碎段,更优选地,稻茬被粉碎为2~3cm的碎段后覆田。在一些实施例中,灭茬覆田后形成的稻茬层的厚度≤3cm,所述稻茬层的厚度不易过厚,影响油菜幼苗的成长。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沟排湿包括开挖排水沟、落水沟和造肥墒井,用于排水、落水、灌水和肥料就近配制,避免田间积水,影响油菜涨势。特别是在油菜发芽、出苗的阶段,由于天气炎热,降雨量可能较大,因此需要快速落水、排水,避免稻田积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沟呈“井”字型分布,相邻排水沟之间的间距为2.5~4m;所述稻田每隔8~10m开挖落水沟;所述排水沟和落水沟的深度比为1:2.5~4;在稻田的四个角造肥墒井。优选地,所述排水沟的深度为15~25cm;所述落水沟的深度为50~80cm。所述排水沟的深度较浅,便于油菜苗中的积水的快速排出,并减少土壤冲刷严重;同时在灌水过程中,也可以减少灌水过程中的用水量,实现快速灌溉。同时排水沟和落水沟的落差较大,实现稻田积水的快速回落,避免积水严重。所述稻田油菜免耕种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水稻收割留茬,留茬高度≥50cm;然后开沟排湿,并晒田3~7d;...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稻田油菜免耕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水稻收割时留茬高度≥50cm,并在油菜播种后进行灭茬覆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田油菜免耕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水稻收割时留茬高度≥50cm,并在油菜播种后进行灭茬覆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油菜免耕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茬时,稻茬被粉碎成≤3cm的碎段后均匀还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稻田油菜免耕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灭茬覆田后形成的稻茬层的厚度≤3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油菜免耕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收割后,稻田开沟排湿,然后晒田3~7d后再进行油菜播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稻田油菜免耕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沟排湿包括开挖排水沟、落水沟和造肥墒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稻田油菜免耕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呈“井”字型分布,相邻排水沟之间的间距为2.5~4m;所述稻田每隔8~10m开挖落水沟;所述排水沟和落水沟的深度比为1:2.5~4;在稻田的四个角造肥墒井。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油菜免耕种植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上岐左尚兵陈蓉周先赞周晓东周尚辉陈应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科乐油菜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