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柱之间连接结构,包括:柱;多个柱脚,多个所述柱脚分别设置在所述柱的两端;梁,所述梁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相邻的所述柱,所述梁设置有连接孔;多个所述柱脚设置有所述连接孔,通过连接件穿过所述梁上匹配的所述连接孔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组合柱之间连接结构,现场施工简单,无现场焊接,拆装低损耗可循环重复利用,无建筑垃圾产生且满足环保要求,可灵活组合、拆分搭建成满足多种功能需求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柱之间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房屋建造
,特别涉及一种组合柱之间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钢结构建筑基本是柱贯通,梁与梁连接基本是在柱位置通过与柱的连接实现整体框架结构,梁基本都是整根结构,对纵向附加力的抵抗性也较差,并且此类结构无法预知横梁长度尺寸,因此使工厂加工的效率降低,无法批量化预制生产,部品部件的工业化程度低。大多数钢结构建筑基本是通过焊接来完成各个组件之间的连接,操作繁琐,费时费力,还会产生很多建筑垃圾,浪费材料和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柱之间连接结构以解决低层钢结构无法做到容易拆卸的技术问题。(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组合柱之间连接结构,包括:柱;多个柱脚,多个所述柱脚分别设置在所述柱的两端;梁,所述梁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相邻的所述柱,所述梁设置有连接孔;多个所述柱脚设置有所述连接孔,通过连接件穿过所述梁上匹配的所述连接孔进行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柱脚上,并设置有第一固定孔。进一步地,还包括:钢柱系杆,所述钢柱系杆一端连接到所述柱的上方所述柱脚,另一端连接到相邻的所述柱的下方所述柱脚。进一步地,所述钢柱系杆的端点设置有第二固定孔,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将所述加强板与所述钢柱系杆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还包括:多个阻尼板,多个所述阻尼板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所述柱之间与所述柱连接,多个所述阻尼板上下分布。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所述阻尼板中间留有缝隙,并在所述缝隙处设置有凸出部,相邻的两个所述阻尼板的所述凸出部分别连接到不同的两个所述柱上。进一步地,还包括:阻尼器,所述阻尼器设置在所述缝隙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阻尼板的所述凸出部上;进一步地,所述柱还包括:翼缘板,所述翼缘板竖向设置在所述柱的一边,用于固定所述阻尼板。进一步地,所述柱还包括:所述阻尼板和所述翼缘板均设置有连接孔,所述阻尼板通过连接件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翼缘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钢柱系杆包括:花兰螺丝,所述花兰螺丝用于调节所述钢柱系杆长度。(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组合柱之间连接结构,现场施工简单,无现场焊接,拆装低损耗可循环重复利用,无建筑垃圾产生且满足环保要求,可灵活组合、拆分搭建成满足多种功能需求的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组合柱之间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组合柱之间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组合柱之间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第四实施方式的组合柱之间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柱;11:翼缘板;2:柱脚;3:梁;31:连接孔;4:加强板;41:第一固定孔;5:钢柱系杆;51:第二固定孔;52:花篮螺丝;6:阻尼板;61:凸出部;7:阻尼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层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是按比例绘制的,其中为了清楚的目的,放大了某些细节,并且可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图1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组合柱之间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组合柱1之间连接结构,包括:柱1;多个柱脚2,多个柱脚2分别设置在柱1的两端;梁3,梁3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相邻的柱1,梁3设置有连接孔31;多个柱脚2设置有连接孔31,通过连接件穿过梁3上匹配的连接孔31进行连接。本技术提供的组合柱之间连接结构,现场施工简单,无现场焊接,拆装低损耗可循环重复利用,无建筑垃圾产生且满足环保要求,可灵活组合、拆分搭建成满足多种功能需求的空间。可选的,组合柱之间连接结构还包括:加强板4,加强板4设置在柱脚2上,并设置有第一固定孔41。图2是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组合柱之间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组合柱之间连接结构还包括:钢柱系杆5,钢柱系杆5一端连接到柱1的上方柱脚2,另一端连接到相邻的柱1的下方柱脚2。可选的,钢柱系杆5的端点设置有第二固定孔51,连接件穿过第一固定孔41和第二固定孔51将加强板4与钢柱系杆5连接在一起。图3是根据本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组合柱之间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本技术第三实施方式中,组合柱之间连接结构还包括:多个阻尼板6,多个阻尼板6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柱1之间与柱1连接,多个阻尼板6上下分布。可选的,相邻的两个阻尼板6中间留有缝隙,并在缝隙处设置有凸出部61,相邻的两个阻尼板6的凸出部61分别连接到不同的两个柱1上。可选的,组合柱之间连接结构还包括:阻尼器7,阻尼器7设置在缝隙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阻尼板6的凸出部61上;可选的,柱1还包括:翼缘板11,翼缘板11竖向设置在柱1的一边,用于固定阻尼板6。可选的,柱1还包括:阻尼板6和翼缘板11均设置有连接孔31,阻尼板6通过连接件穿过连接孔31与翼缘板11连接。可选的,钢柱系杆5包括:花篮螺丝52,花篮螺丝52用于调节钢柱系杆5长度。图4是根据本技术第四实施方式的组合柱之间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本技术第四实施方式中,两个没有梁3连接的多个柱1,两个上柱脚2或下柱脚2之间设置连接板,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41,用于连接钢柱系杆5。可选的,连接板中的第一固定孔41连接靠近柱脚2一边;可选的,钢柱系杆5一端与连接板中的第一固定孔41连接,另一端连接相邻柱1的柱脚2。本技术主要以低层钢结构体系为核心,提供一种可标准化、工业化批量生产的工业化组合柱,将两根柱通过连接板连接在一起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柱之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柱(1);/n多个柱脚(2),多个所述柱脚(2)分别设置在所述柱(1)的两端;/n梁(3),所述梁(3)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相邻的所述柱(1),所述梁(3)设置有连接孔(31);/n多个所述柱脚(2)设置有所述连接孔(31),通过连接件穿过所述梁(3)上匹配的所述连接孔(31)进行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柱之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柱(1);
多个柱脚(2),多个所述柱脚(2)分别设置在所述柱(1)的两端;
梁(3),所述梁(3)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相邻的所述柱(1),所述梁(3)设置有连接孔(31);
多个所述柱脚(2)设置有所述连接孔(31),通过连接件穿过所述梁(3)上匹配的所述连接孔(31)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柱之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强板(4),所述加强板(4)设置在所述柱脚(2)上,并设置有第一固定孔(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柱之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钢柱系杆(5),所述钢柱系杆(5)一端连接到所述柱(1)的上方所述柱脚(2),另一端连接到相邻的所述柱(1)的下方所述柱脚(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柱之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柱系杆(5)的端点设置有第二固定孔(51),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41)和所述第二固定孔(51)将所述加强板(4)与所述钢柱系杆(5)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柱之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阻尼板(6),多个所述阻尼板(6)设置在两个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斌,林立东,余伶俐,王晓冬,庄善相,李震,李安明,练炳军,
申请(专利权)人:汉尔姆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