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取水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源地应急取水装置。包括上浮管和下浮管,所述上浮管的顶部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的内部设有第一气泵,所述第一气囊的上端设有第一进气软管,所述上浮管内部设有滑槽,所述下浮管上方设有固定连接的滑块,所述滑块和滑槽之间滑动连接,所述下浮管的上端设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内部设有第二气泵,所述下浮管的表面均匀设有抽水时的进水孔,所述下浮管的底部设有第三气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突发情况下,造成水源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或是水源较为浑浊时,本装置可以对水源地水源进行分层取水,取出相对洁净的水源,保证用水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源地应急取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取水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源地应急取水装置。
技术介绍
城市水资源持续有效与安全环保的供给,是城市人口生存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然而许多水源地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使得水源的稳定供给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具体来说,如位于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流域的城市,因其城市供水一般采用从江河里面抽取源水,再对源水进行一定的处理,达到可饮用的标准。常态情况下这种取水供水的方式比较稳定,但有时会遇到突发情况,比如上游或者支流突发事故造成源水被一定程度的污染,或者是突发洪水,导致源水比较浑浊,此时由于取水装置在江河中的安装的位置固定,即使所取到的源水经过后续处理,也难以达到较好的供水标准,如近年发生在松花江流域水污染事件对哈尔滨等沿江流域的居民生活用水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由此可见,为了保障人们的用水安全,准备应急水源或者是在水源地提供应急的取水装置变得非常的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水源地应急取水装置,用以解在突发情况下,对特定水源地,如水库进行应急取水的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上浮管和下浮管,所述上浮管的顶部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的内部设有第一气泵,所述第一气囊的上端设有第一进气软管,所述上浮管内部设有滑槽,所述下浮管上方设有固定连接的滑块,所述滑块和滑槽之间滑动连接,所述下浮管的上端设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内部设有第二气泵,所述下浮管的表面均匀设有抽水时的进水孔,所述下浮管的底部设有第三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三气囊之间设有第二进气软管,所述第二进气软管将第一气囊和第三气囊之间连通,所述下浮管的底端与抽水泵相连接,所述抽水泵的下方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和水源处理装置的进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均与第一进气软管连接。本技术的操作原理如下:当江河水源质量变差时,需要对水库等备用水源地进行应急取水,取水时,需要取水库上层的水,这是因为水库下层的水沉积有大量的腐殖质,腐殖质分解后导致水质变差,取水时,插上本装置的电源,控制第一气泵的进气量,使第一气囊充气,充气的气囊具有浮力,在浮力的作用下,带动本装置向上浮动,浮动到相对洁净的水源高度时,就可以打开水泵进行取水,取水完成时,打开第二气泵,此时第二气囊充气,带动下浮管向上移动,将下浮管收缩进上浮管的内部,减小本装置体积的同时,还避免下浮管上的进水孔,长期暴露在外,导致容易被堵塞的情况,然后使第一囊不断泄气,本装置在自重的作用下将会沉入水库的深处,这既保护了取水装置,又减小了对水库库面的影响。进一步,所述第一进气软管的上部设有浮漂,所述浮漂可以使第一进气软管的上部悬浮在水面上,且浮漂上方的第一进气软管始终位于水面之上,其有益之处在于:浮漂使气管的上端悬浮在水面之上保证气管吸气通畅。进一步,所述第三气囊与下浮管外侧的固定环相连接,所述固定环将下浮管包覆其中,且可在再下浮管上自由移动,其有益之处在于:固定环自由移动,第三气囊在充气的时候,水的浮力带动固定环向上移动。进一步,所述固定环为金属环,所述固定环的内侧周向设有软毛刷,其有益之处在于:设置在内部的软毛刷,在气囊充气时,固定环向上移动,位于固定环内侧的软毛刷,将会对下浮管表面吸附的杂质进行清扫。进一步,所述下浮管的外侧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为不锈钢过滤网,其有益之处在于:不锈钢过滤网可以阻止细小的泥沙和其余杂质,被抽水泵抽出到水源处理装置内,进一步提高所抽取水源的清洁程度。进一步,所述出水管为内部缠绕有金属线的蛇形软管,其有益之处在于:缠绕有金属线的蛇形软管经久耐用。进一步,所述第三气囊的表面上用于第三气囊缓慢排气道排气孔,其有益之处在于:排气孔将第三气囊内部的气体缓慢排出,失去浮力,固定环将会在自重的作用下,沿着下浮管在下移动,移动时其内部的软毛刷将会对下浮管表面进行二次清扫。进一步,所述上浮管外壁设有对水压进行监测的压力膜片,其有益之处在于:压力膜片可以将所监测到的压力传输到控制室的处理器上,处理器将压力换算为水位的高度进行显示,控制第一气囊的充气量,就能对本装置的高度进行控制,使该装置能悬浮在所需要的高度。进一步,所述第一进气软管的顶端设防止雨水进入的弧形盖,其有益之处在于:阻止雨水从第一进气软管进入第一气囊内,影响气泵的正常工作。进一步,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底部为平面,上端为弧形面,其有益之处在于:底部平面上端弧形面的设计可以增大其充气时的浮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内部剖视图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下浮管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弧形盖1、第一进气软管2、第一气囊3、上浮管4、第二气囊5、下浮管6、进水孔7、第三气囊8、清扫软毛9、抽水泵10、出水管11、第二进气软管12、第二气泵13、滑槽14、第一气泵15、滑块16。需要提前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如图1所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水源地应急取水装置,它具体包括装置上部的第一气囊3,第一气囊3的材质优选为弹性效果好、耐压强度大的橡胶气囊,该第一气囊3的底面为弧形面,上部为弧形面,采用这样的设计可以增大第一气囊3充气时的浮力,使本装置能够更好的上浮,在第一气囊3的顶端设置有第一进气软管2,第一进气软管2的底端设置有浮漂,浮漂使第一气囊3始终悬浮在水面上,使气泵工作使得进气更加的通畅,在第一进气软管2的顶端设置有弧形盖1,弧形盖1可以阻止雨水的进入,同时不影响第一进气软管2的进气,保证气泵的工作环境。在第一气囊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气泵15,该气泵和第一进气软管2相连,给第一气囊3充气,在第一气囊3的下端设置有上浮管4,在上浮管4的内部设有滑槽14,滑槽14和下浮管6上端两侧的滑块16之间滑动连接,下浮管6的顶端设有第二气囊5,第二气囊5的内部设有第二气泵13,第二气泵13给第二气囊5充气,使下浮管6可以向上浮管4的内部上方运动,使下浮管6收缩进上浮管4的内部,减小本装置在不工作时的体积,降低其在水中的接触面积,使本装置在水中的摇晃程度更小。且在下浮管6的外侧壁上均匀设置有进水孔7。在下浮管6的外壁设有起清扫作用的第三气囊8,第三气囊8固定在固定环的外侧,固定环的内侧设有清扫软毛9,第三气囊8和第一气囊3之间采用第二进气软管12相连接,第一气泵15对第一气囊3充气时,第三气囊8也会进行充气,充气时第三气囊8具有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源地应急取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浮管和下浮管,所述上浮管的顶部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的内部设有第一气泵,所述第一气囊的上端设有第一进气软管,所述上浮管内部设有滑槽,所述下浮管上方设有固定连接的滑块,所述滑块和滑槽之间滑动连接,所述下浮管的上端设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内部设有第二气泵,所述下浮管的表面均匀设有抽水时的进水孔,所述下浮管的底部设有第三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三气囊之间设有第二进气软管,所述第二进气软管将第一气囊和第三气囊之间连通,所述下浮管的底端与抽水泵相连接,所述抽水泵的下方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和水源处理装置的进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均与第一进气软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源地应急取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浮管和下浮管,所述上浮管的顶部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的内部设有第一气泵,所述第一气囊的上端设有第一进气软管,所述上浮管内部设有滑槽,所述下浮管上方设有固定连接的滑块,所述滑块和滑槽之间滑动连接,所述下浮管的上端设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内部设有第二气泵,所述下浮管的表面均匀设有抽水时的进水孔,所述下浮管的底部设有第三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三气囊之间设有第二进气软管,所述第二进气软管将第一气囊和第三气囊之间连通,所述下浮管的底端与抽水泵相连接,所述抽水泵的下方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和水源处理装置的进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均与第一进气软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源地应急取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软管的上部设有浮漂,所述浮漂可以使第一进气软管的上部悬浮在水面上,且浮漂上方的第一进气软管始终位于水面之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源地应急取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气囊与下浮管外侧的固定环相连接,所述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莉,刘涛,曾庆武,郑如彬,庞子山,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