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连周霞专利>正文

一种清淤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1089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清淤船,包括船体,还包括升降机构,船体顶部一侧与储淤箱底部固定连接,储淤箱正面开设有排水孔,吸水管与升降机构连接,升降机构包括转动杆、第一轴承、扇叶、连动杆、第一转盘、履带、第二转盘、螺纹套管、第二轴承、螺纹杆、连接杆、连接块和固定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打开水泵抽取水,水流通过吸淤管吸入吸水管,在通过滤网过滤水流里的淤泥杂质使其进入储淤箱中,水流带动扇叶转动,从而带动转动杆与第一转盘转动,第一转盘通过履带带动第二转盘与螺纹套管转动,致使螺纹杆与吸淤管下移至挡板接触水底,因可升降吸淤管的设置使清淤船吃水较浅,达到了可以有效清洁水位较浅区域的淤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清淤船
本技术涉及水利
,具体为一种清淤船。
技术介绍
在山塘或小型水库因落叶堆积和生活污水排放的原因致使水底淤泥堆积,造成储水量降低和水质被污染等问题,在对山塘或小型水库进行清淤工作时因无法驶入大型清淤船多采用抽水在使用人力清淤,浪费人力物力且浪费水资源,而使用一些小型清淤船时,因小型清淤船抽淤管长度固定使小型清淤船吃水较深,致使吸淤管无法吸取水位较浅区域的淤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清淤船,该一种清淤船,解决了现有清淤船抽淤管道长度固定,不能有效清除水位较浅区域淤泥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清淤船,包括船体,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船体顶部一侧与储淤箱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储淤箱正面开设有排水孔,所述储淤箱顶部一侧与水泵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水泵一侧与吸水管一端固定连通,所述吸水管另一端贯穿船体并延伸至船体底部,所述水泵另一侧与排水管固定连通,所述吸水管底部通过进淤管与储淤箱固定连通,所述吸水管远离储淤箱的一端底部开设有导通口,所述导通口的内壁与密封圈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圈内部贯穿有吸淤管并与吸淤管活动连接;所述吸水管与升降机构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转动杆、第一轴承、扇叶、连动杆、第一转盘、履带、第二转盘、螺纹套管、第二轴承、螺纹杆、连接杆、连接块、固定柱、限位板和方块;所述吸淤管内壁顶部与连接杆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另一侧与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顶部与螺纹杆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外表面与螺纹套管内壁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套管外表面底部与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套管通过第二轴承与吸水管活动连接,所述螺纹套管外表面顶部与第二转盘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盘通过履带与第一转盘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盘内圈与转动杆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与第一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贯穿吸水管并与吸水管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底部与扇叶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顶部与连动杆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吸水管顶部远离第一转盘的一端与固定柱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顶部靠近第一转盘的一侧与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通过中部设置的槽口与方块活动连接,所述方块底部与螺纹杆顶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半圆形固定块、轨道槽、挡杆和卡块;所述水泵顶部靠近第一转盘的一侧与半圆形固定块底部固定连接,半圆形固定块靠近第一转盘的一侧开设有轨道槽,所述半圆形固定块通过轨道槽与挡杆活动连接,所述挡杆正面固定连接有卡块。优选的,所述吸水管内壁上位于水泵与进淤管中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滤网。优选的,所述吸淤管底部一侧与支撑杆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底部与挡板顶部一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挡杆的长度大于连动杆底部距水泵顶部的高度。优选的,所述扇叶位于吸水管内水泵与滤网的中间。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清淤船。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一种清淤船,通过打开水泵抽取水,水流通过吸淤管吸入吸水管,在通过滤网过滤水流里的淤泥杂质使其进入储淤箱中,水流带动扇叶转动,从而带动转动杆与第一转盘转动,第一转盘通过履带带动第二转盘与螺纹套管转动,致使螺纹杆与吸淤管下移至挡板接触水底,从而吸取水底的淤泥,因可升降吸淤管的设置使清淤船吃水较浅,达到了可以有效清洁水位较浅区域的淤泥。(2)、该一种清淤船,当水流带动扇叶转动致使吸淤管下移抽取淤泥时,通过半圆形固定块转动挡杆,致使挡杆上设置的卡块卡住连动杆,从而使转动杆与扇叶不能转动,使吸淤管不能下移,从而吸取不同深度的淤泥。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B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半圆形固定块、轨道槽、挡杆和卡块的俯视图。图中:1船体、2储淤箱、3排水孔、4水泵、5吸水管、6排水管、7吸淤管、8密封圈、9支撑杆、10挡板、11进淤管、12滤网、13升降机构、131转动杆、132第一轴承、133扇叶、134连动杆、135半圆形固定块、136轨道槽、137挡杆、138卡块、139第一转盘、1310履带、1311第二转盘、1312螺纹套管、1313第二轴承、1314螺纹杆、1315连接杆、1316连接块、1317固定柱、1318限位板、1319方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清淤船,包括船体1,还包括升降机构13;船体1顶部一侧与储淤箱2底部固定连接,储淤箱2正面开设有排水孔3,储淤箱2顶部一侧与水泵4底部固定连接,水泵4一侧与吸水管5一端固定连通,吸水管5另一端贯穿船体1并延伸至船体1底部,水泵4另一侧与排水管6固定连通,吸水管5底部通过进淤管11与储淤箱2固定连通,吸水管5内壁上位于水泵4与进淤管11中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滤网12,通过滤网12的设置防止淤泥被吸入水泵4中,使淤泥进入储淤箱2中,吸水管5远离储淤箱2的一端底部开设有导通口,导通口的内壁与密封圈8固定连接,密封圈8内部贯穿有吸淤管7并与吸淤管7活动连接,吸淤管7底部一侧与支撑杆9顶部固定连接,支撑杆9底部与挡板10顶部一侧固定连接,通过支撑杆9与挡板10的设置防止吸淤管7下移使吸淤管7插入淤泥中从而堵死;吸水管5与升降机构13连接,升降机构13包括转动杆131、第一轴承132、扇叶133、连动杆134、第一转盘139、履带1310、第二转盘1311、螺纹套管1312、第二轴承1313、螺纹杆1314、连接杆1315、连接块1316、固定柱1317、限位板1318和方块1319;吸淤管7内壁顶部与连接杆1315一侧固定连接,连接杆1315另一侧与连接块1316固定连接,连接块1316顶部与螺纹杆1314底部固定连接,螺纹杆1314外表面与螺纹套管1312内壁螺纹连接,螺纹套管1312外表面底部与第二轴承1313的内圈固定连接,螺纹套管1312通过第二轴承1313与吸水管5活动连接,螺纹套管1312外表面顶部与第二转盘1311内圈固定连接,第二转盘1311通过履带1310与第一转盘139传动连接,第一转盘139内圈与转动杆131外表面固定连接,转动杆131与第一轴承132固定连接,第一轴承132贯穿吸水管5并与吸水管5固定连接,转动杆131底部与扇叶133顶部固定连接,扇叶133位于吸水管5内水泵4与滤网12的中间,从而防止淤泥或水流中的杂质缠绕扇叶133,使扇叶133卡死,转动杆131顶部与连动杆134底部一侧固定连接,吸水管5顶部远离第一转盘139的一端与固定柱1317底部固定连接,固定柱1317顶部靠近第一转盘139的一侧与限位板1318固定连接,限位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清淤船,包括船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机构(13);/n所述船体(1)顶部一侧与储淤箱(2)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储淤箱(2)正面开设有排水孔(3),所述储淤箱(2)顶部一侧与水泵(4)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水泵(4)一侧与吸水管(5)一端固定连通,所述吸水管(5)另一端贯穿船体(1)并延伸至船体(1)底部,所述水泵(4)另一侧与排水管(6)固定连通,所述吸水管(5)底部通过进淤管(11)与储淤箱(2)固定连通,所述吸水管(5)远离储淤箱(2)的一端底部开设有导通口,所述导通口的内壁与密封圈(8)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圈(8)内部贯穿有吸淤管(7)并与吸淤管(7)活动连接;/n所述吸水管(5)与升降机构(13)连接,所述升降机构(13)包括转动杆(131)、第一轴承(132)、扇叶(133)、连动杆(134)、第一转盘(139)、履带(1310)、第二转盘(1311)、螺纹套管(1312)、第二轴承(1313)、螺纹杆(1314)、连接杆(1315)、连接块(1316)、固定柱(1317)、限位板(1318)和方块(1319);/n所述吸淤管(7)内壁顶部与连接杆(1315)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315)另一侧与连接块(1316)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1316)顶部与螺纹杆(1314)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1314)外表面与螺纹套管(1312)内壁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套管(1312)外表面底部与第二轴承(1313)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套管(1312)通过第二轴承(1313)与吸水管(5)活动连接,所述螺纹套管(1312)外表面顶部与第二转盘(1311)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盘(1311)通过履带(1310)与第一转盘(139)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盘(139)内圈与转动杆(131)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131)与第一轴承(13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132)贯穿吸水管(5)并与吸水管(5)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131)底部与扇叶(133)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131)顶部与连动杆(134)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吸水管(5)顶部远离第一转盘(139)的一端与固定柱(1317)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1317)顶部靠近第一转盘(139)的一侧与限位板(1318)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1318)通过中部设置的槽口与方块(1319)活动连接,所述方块(1319)底部与螺纹杆(1314)顶部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淤船,包括船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机构(13);
所述船体(1)顶部一侧与储淤箱(2)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储淤箱(2)正面开设有排水孔(3),所述储淤箱(2)顶部一侧与水泵(4)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水泵(4)一侧与吸水管(5)一端固定连通,所述吸水管(5)另一端贯穿船体(1)并延伸至船体(1)底部,所述水泵(4)另一侧与排水管(6)固定连通,所述吸水管(5)底部通过进淤管(11)与储淤箱(2)固定连通,所述吸水管(5)远离储淤箱(2)的一端底部开设有导通口,所述导通口的内壁与密封圈(8)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圈(8)内部贯穿有吸淤管(7)并与吸淤管(7)活动连接;
所述吸水管(5)与升降机构(13)连接,所述升降机构(13)包括转动杆(131)、第一轴承(132)、扇叶(133)、连动杆(134)、第一转盘(139)、履带(1310)、第二转盘(1311)、螺纹套管(1312)、第二轴承(1313)、螺纹杆(1314)、连接杆(1315)、连接块(1316)、固定柱(1317)、限位板(1318)和方块(1319);
所述吸淤管(7)内壁顶部与连接杆(1315)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315)另一侧与连接块(1316)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1316)顶部与螺纹杆(1314)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1314)外表面与螺纹套管(1312)内壁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套管(1312)外表面底部与第二轴承(1313)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套管(1312)通过第二轴承(1313)与吸水管(5)活动连接,所述螺纹套管(1312)外表面顶部与第二转盘(1311)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盘(1311)通过履带(1310)与第一转盘(139)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盘(139)内圈与转动杆(131)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131)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周霞
申请(专利权)人:连周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