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岩溶空腔的锚拉抗滑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1079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00
一种适用于岩溶空腔的锚拉抗滑桩,包括抗滑桩和预应力锚杆,所述抗滑桩包括上部桩体和下部桩体,抗滑桩向下延伸至滑坡面的潜在滑移面下方的桩孔内,所述下部桩体的截面尺寸大于上部桩体的截面尺寸;所述抗滑桩的上部桩体上设置有预留通孔,预应力锚杆穿设于上部桩体的预留通孔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当土压力作用于抗滑桩时,下部桩体起到类似扩大头的作用,利用抗滑桩桩身扩大头提高抗滑桩抗滑力,防止或控制作用于抗滑桩的滑坡推力陡增;预应力锚杆选用常规的预应力锚杆,与抗滑桩控制防护坡面的位移,进一步提高抗滑桩抗拔力,具有施工简单且经济性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岩溶空腔的锚拉抗滑桩
本技术涉及桩基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岩溶空腔的锚拉抗滑桩。
技术介绍
岩溶是水对可溶岩的化学溶解作用和机械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引起的各种现象与形态的总称,我国的岩溶地区分布广泛,岩溶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地下水空间分布不均匀,溶洞分布复杂隐蔽,在边坡与基坑等工程建设时,施工难度大,容易发生施工事故,造成设计、建设成本大大增加,因此给岩溶地区边坡与基坑等工程的加固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针对岩溶地区边坡与基坑等工程的加固通常采用的措施有锚杆支护和钢管桩加固。锚杆支护是在需要加固的坡面或者基坑侧面钻孔,植入锚杆,然后进行灌浆封锚后达成与土体或岩体补强效果,锚杆根据是否施加预应力又可分为预应力锚杆和非预应力锚杆。预应力锚杆施工工艺简单,用料较少,施工速度快,且加固效果更佳,因此广泛应用于边坡与基坑的加固。但是在具有连通孔道的岩溶地区,预应力锚杆支护灌浆过程中容易造成漏浆与塌孔,加固效果不好,造成经济上的损失。钢管桩加固技术是在边坡脚位置钻孔放置钢管,通过高压注浆或者灌注混凝土封孔形成灌注桩,然后在顶部用横梁连接形成排桩,能有效地限制坡脚的位移,这种技术形成的排桩整体性强,但是抗拔性还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岩溶地区桩基加固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岩溶空腔的锚拉抗滑桩,根据岩溶地区的溶洞分布广泛得地质特点,进一步改善现有锚拉抗滑桩,提高其抗滑能力。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岩溶空腔的锚拉抗滑桩,包括抗滑桩和预应力锚杆,所述抗滑桩包括上部桩体和下部桩体,抗滑桩向下延伸至滑坡面的潜在滑移面下方的桩孔内,所述下部桩体的截面尺寸大于上部桩体的截面尺寸;所述抗滑桩的上部桩体上设置有预留通孔,预应力锚杆穿设于上部桩体的预留通孔上。按上述方案,所述上部桩体设置成圆形,下部桩体设置为方型,下部桩体的方型尺寸大于上部桩体的直径。按上述方案,所述上部桩体采用钢管桩。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桩孔内设有抗滑桩,桩底存在溶洞时,溶洞下部的抗滑桩桩身即下部桩体设置成方型,方型尺寸大于上部桩体直径,当土压力作用于抗滑桩时,下部桩体起到类似扩大头的作用,利用抗滑桩桩身扩大头提高抗滑桩抗滑力,防止或控制作用于抗滑桩的滑坡推力陡增;预应力锚杆选用常规的预应力锚杆,与抗滑桩控制防护坡面的位移,进一步提高抗滑桩抗拔力。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根据岩溶地区的溶洞分布广泛得地质特点,锚拉抗滑桩是一种受弯、受剪结构,主要承受弯矩和剪力,结合锚杆支护和钢管桩加固的措施优点,下部方型桩身可以承受更大的弯矩和剪力,进一步改善现有锚拉抗滑桩,提高其抗滑能力,从而达到防止或控制作用于抗滑桩的滑坡推力陡增的技术目的,并具有施工简单且经济性好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适用于岩溶空腔的锚拉抗滑桩的施工示意图;图2是图1中抗滑桩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滑坡面;2、潜在滑移面;3、螺母;4、承压板;5、锚墩;6、上部桩体;7、下部桩体;8、溶洞;9、锚固段钻孔;10、锚杆注浆体;11、锚杆;12、岩溶地基;13、自由段钻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参照图1~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岩溶空腔的锚拉抗滑桩,包括抗滑桩和预应力锚杆,抗滑桩包括上部桩体6和下部桩体7,抗滑桩向下延伸至滑坡面1的潜在滑移面2下方的桩孔内,上部桩体6设置成圆形、采用钢管桩,下部桩体7设置为方型(整体呈上圆下方结构),下部桩体7的方型尺寸大于上部桩体6的直径;抗滑桩的上部桩体6上设置有预留通孔,预应力锚杆穿设于上部桩体6的预留通孔上。预应力锚杆选用常规的预应力锚杆,包括锚拉结构成孔、锚杆11和锚具,锚拉结构成孔包括自由段钻孔和锚固段钻孔,锚杆11和注浆管安放在自由段钻孔13和锚固段钻孔9的设定位置处,通过注浆管向锚固段钻孔9内注入砂浆,直至注满形成锚杆注浆体10;锚具安装在抗滑桩桩顶预留通孔的外侧孔口处,锚具包括螺母3、承压板4和锚墩5。步骤一:抗滑桩施工:1)桩孔成孔:按照设计的桩位和桩孔尺寸等要求在岩溶地基12开挖横截面为圆形的桩孔,并根据地质情况进行桩孔护壁施工;与透水层对应位置的桩孔尺寸略大于上部与桩体6对应位置的桩孔尺寸;2)土工膜铺装:在位于桩孔以内透水层顶面铺装土工膜;土工膜的作用是隔断透水层和桩身,防止在桩身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因水泥浆渗入透水层而降低透水层的透水性;3)钢筋笼安装:在位于桩孔区域内安装钢筋笼;钢筋笼可以先预制后吊装,也可以在现场制作,溶洞8以下钢筋笼外覆一层柔性土工布;4)混凝土灌注:在位于桩孔内自下向上灌注混凝土,直至设计的桩顶位置,下部桩体在土工布的限制下形成方型桩身7。步骤二:预应力锚杆施工1)锚拉结构成孔施工:按照设计的锚拉结构位置、长度、直径要求,用地质钻机施工锚拉结构钻孔,钻孔深度略大于设计的自由段钻孔和锚固段钻孔的长度之和;2)清孔:用高压空气或水清除自由段钻孔和锚固段钻孔内的杂物;3)安装锚杆:把预先制作好的锚杆11和注浆管安放在自由段钻孔13和锚固段钻孔9的设定位置处;4)灌注砂浆:通过注浆管向锚固段钻孔9内注入砂浆,直至注满形成锚杆注浆体10;5)安装锚具:在抗滑桩桩顶预留通孔的外侧孔口处安装锚具,包括螺母3、承压板4和锚墩5;6)张拉锁定:当自由段钻孔13和锚固段钻孔9内的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并具备张拉条件时,通过锚杆张拉设备张拉锚杆11,待张拉荷载达到预定值后锁定。前述对本技术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技术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技术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技术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岩溶空腔的锚拉抗滑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抗滑桩和预应力锚杆,所述抗滑桩包括上部桩体和下部桩体,抗滑桩向下延伸至滑坡面的潜在滑移面下方的桩孔内,所述下部桩体的截面尺寸大于上部桩体的截面尺寸;所述抗滑桩的上部桩体上设置有预留通孔,预应力锚杆穿设于上部桩体的预留通孔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岩溶空腔的锚拉抗滑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抗滑桩和预应力锚杆,所述抗滑桩包括上部桩体和下部桩体,抗滑桩向下延伸至滑坡面的潜在滑移面下方的桩孔内,所述下部桩体的截面尺寸大于上部桩体的截面尺寸;所述抗滑桩的上部桩体上设置有预留通孔,预应力锚杆穿设于上部桩体的预留通孔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健雪张福友陆志宇张搏王林均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民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