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细菌和细胞直接作用及间接作用的培养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0972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实现细菌和细胞直接作用及间接作用的培养皿,包括培养皿、第一分隔片和第二分隔片,所述培养皿的内部设有第一分隔片和第二分隔片,所述第一分隔片和第二分隔片为十字交叉结构,所述第一分隔片和第二分隔片的两端设有第一培养部分、第二培养部分、第三培养部分和第四培养部分,所述培养皿的顶部经过螺纹连接有培养皿盖,涉及细胞培养技术领域,不仅可以在一个培养皿内完成细菌培养、活化细菌、加入活菌干预、加入细菌代谢产物干预等所有实验,而且可以对细菌对细胞的直接作用及间接作用同时评估,并且对现有培养皿进行改良,分隔培养,效果好,方便分类观察不同细菌培养的状态,具有经济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实现细菌和细胞直接作用及间接作用的培养皿
本技术涉及细胞培养
,具体为一种可实现细菌和细胞直接作用及间接作用的培养皿。
技术介绍
菌群在人体的健康及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细菌可以黏附宿主细胞直接发挥作用,另一方面细菌可以产生代谢产物间接对细胞尤其是远器官靶细胞发挥作用。现有研究从培养细菌、活化细菌、活菌干预细胞、细菌代谢产物干预细胞需要在不同的耗材中实现,且无法实现细菌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同时研究,不能分隔培养,不便观察细菌培养状态,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实现细菌和细胞直接作用及间接作用的培养皿,解决了现有研究从培养细菌、活化细菌、活菌干预细胞、细菌代谢产物干预细胞需要在不同的耗材中实现,且无法实现细菌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同时研究,不能分隔培养,不便观察细菌培养状态,成本高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实现细菌和细胞直接作用及间接作用的培养皿,包括培养皿、第一分隔片和第二分隔片,所述培养皿的内部设有第一分隔片和第二分隔片,所述第一分隔片和第二分隔片为十字交叉结构,所述第一分隔片和第二分隔片的两端设有第一培养部分、第二培养部分、第三培养部分和第四培养部分,所述培养皿的顶部经过螺纹连接有培养皿盖。优选的,所述第一分隔片与第二分隔片的直径与所述培养皿的内径大小相等。优选的,所述第三培养部分与第四培养部分之间设有方形滤膜,所述方形滤膜位于第一分隔片上。优选的,所述第一分隔片的高度为第二分隔片的两倍。优选的,所述培养皿盖的内侧外端分布有螺纹槽,所述培养皿的顶部外端分布有螺纹槽。优选的,所述培养皿盖的内侧端镶嵌有密封圈。(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实现细菌和细胞直接作用及间接作用的培养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可实现细菌和细胞直接作用及间接作用的培养皿,不仅可以在一个培养皿内完成细菌培养、活化细菌、活菌对细胞的作用、细菌代谢产物对细胞的作用等所有实验,而且可以对细菌对细胞的直接作用及间接作用同时评估,并且对现有培养皿进行改良,分隔培养,效果好,方便分类观察不同细菌培养的状态,具有经济方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培养皿盖结构示意图。图中,培养皿1、第一分隔片2、第二分隔片3、第一培养部分4、第二培养部分5、第三培养部分6、第四培养部分7、方形滤膜8、培养皿盖9、密封圈10、螺纹槽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实现细菌和细胞直接作用及间接作用的培养皿,包括培养皿1、第一分隔片2和第二分隔片3,所述培养皿1的内部设有第一分隔片2和第二分隔片3,所述第一分隔片2和第二分隔片3为十字交叉结构,所述第一分隔片2和第二分隔片3的两端设有第一培养部分4、第二培养部分5、第三培养部分6和第四培养部分7,所述培养皿1的顶部经过螺纹连接有培养皿盖9。所述第一分隔片2与第二分隔片3的直径与所述培养皿1的内径大小相等,方便密封隔挡。所述第三培养部分6与第四培养部分7之间设有方形滤膜8,所述方形滤膜8位于第一分隔片2上,可高效的通过代谢产物,过滤细菌。所述第一分隔片2的高度为第二分隔片3的两倍,方便细菌培养。所述培养皿盖9的内侧外端分布有螺纹槽11,所述培养皿1的顶部外端分布有螺纹槽11,便于转动打开关闭。所述培养皿盖9的内侧端镶嵌有密封圈10,密封性能高,避免漏液。工作原理:方法1:在培养皿1中倒入灭菌后适宜的培养基,冷凝后接种活菌在适当的条件下培养,菌落生长后,在第二培养部分5中加入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从1中挑取适宜数量的单菌落至第二培养部分5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三培养部分6和第四培养部分7中接种适宜数量的细胞进行培养或放入已有适宜数量细胞的玻片,从第二分隔片3中取适宜的含菌培养基,第三培养部分6和第四培养部分7之间为不同过滤效率的方形滤膜8,可以允许代谢产物通过而细菌不能通过,在第三培养部分6中可以研究菌是否黏附细胞,而在第四培养部分7中可以观察产物对细胞的作用;方法2:在培养皿1内的第一培养部分4和第二培养部分5中倒入适宜的培养基,冷凝后在第一培养部分4中接种活菌在适当的条件下培养,菌落生长后,在第二培养部分5中培养基上接种适宜数量的菌落,在第三培养部分6和第四培养部分7中接种适宜数量的细胞进行培养或放入已有适宜数量细胞的玻片,直接加细胞培养基超过第二培养部分5和第三培养部分6之间的第二分隔片3,让细菌完全浸泡于培养基内,在第三培养部分6和第四培养部分7格内研究细菌对细胞的作用。培养皿内可完成研究培养细菌、活化细菌、活菌干预、细菌代谢产物干预等所有实验,而且可以对细菌对细胞的直接作用及间接作用同时评估。本技术的培养皿1、第一分隔片2、第二分隔片3、第一培养部分4、第二培养部分5、第三培养部分6、第四培养部分7、方形滤膜8、培养皿盖9、密封圈10、螺纹槽11,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培养皿既有研究从培养细菌、活化细菌、加入菌群、加入代谢产物需要在不同的耗材中实现,且无法实现细菌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同时研究,不能分隔培养,不便观察细菌培养状态,成本高,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不仅可以在一个培养皿内完成细菌培养、活化细菌、加入活菌干预、加入细菌代谢产物干预,而且可以对细菌对细胞的直接作用及间接作用同时评估,并且对现有培养皿进行改良,分隔培养,效果好,方便分类观察不同细菌培养的状态,具有经济方便的优点。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实现细菌和细胞直接作用及间接作用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皿(1)、第一分隔片(2)和第二分隔片(3),所述培养皿(1)的内部设有第一分隔片(2)和第二分隔片(3),所述第一分隔片(2)和第二分隔片(3)为十字交叉结构,所述第一分隔片(2)和第二分隔片(3)的两端设有第一培养部分(4)、第二培养部分(5)、第三培养部分(6)和第四培养部分(7),所述培养皿(1)的顶部经过螺纹连接有培养皿盖(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细菌和细胞直接作用及间接作用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皿(1)、第一分隔片(2)和第二分隔片(3),所述培养皿(1)的内部设有第一分隔片(2)和第二分隔片(3),所述第一分隔片(2)和第二分隔片(3)为十字交叉结构,所述第一分隔片(2)和第二分隔片(3)的两端设有第一培养部分(4)、第二培养部分(5)、第三培养部分(6)和第四培养部分(7),所述培养皿(1)的顶部经过螺纹连接有培养皿盖(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细菌和细胞直接作用及间接作用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片(2)与第二分隔片(3)的直径与所述培养皿(1)的内径大小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细菌和细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升校董丽娜刘月王灿王亚荣杨卓杨凡佩程婷张荷艺申怡林申熙林王俊平李小峰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医纽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张升校董丽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