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化设备后炉口保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0945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化设备后炉口保温装置,所述保温装置为两端贯通的中空结构,所述保温装置设置于玻璃加热炉和玻璃冷却平风栅之间,包括保温箱和翻转器,所述保温箱为两端贯通的中空结构,所述保温箱的一端嵌入所述玻璃加热炉并与所述玻璃加热炉的出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保温箱的另一端和所述玻璃冷却平风栅的入口连接;所述翻转器的一端与所述保温箱的盖体的一端铰接,所述保温箱的盖体的另一端通过铰链与所述玻璃加热炉的外壁铰接。所述钢化设备后炉口保温装置具有保温作用,因此待加工玻璃在玻璃加热炉加热时,无需考虑散热问题,从而不必把温度加热到超出所需要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变短,高效节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化设备后炉口保温装置
本技术涉及玻璃钢化
,特别是一种钢化设备后炉口保温装置。
技术介绍
玻璃物理钢化法的原理就是把玻璃加热到适宜温度后迅速冷却,使玻璃表面急剧收缩,产生压应力,而玻璃中层冷却较慢,还来不及收缩,故形成张应力,使玻璃获得较高的强度。一般来说冷却强度越高,则玻璃强度越大。为了提高冷却强度,就要确保进入冷却室前玻璃的温度要足够高。但现阶段的玻璃钢化装置,玻璃从玻璃加热炉体过渡到冷却室时,会损失不少热量。厂家为了达到同等的冷却强度,就需要更高的加热温度,增加了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一种钢化设备后炉口保温装置使玻璃加热炉的加热时间变短,高效节能。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钢化设备后炉口保温装置,所述保温装置为两端贯通的中空结构,所述保温装置设置于玻璃加热炉和玻璃冷却平风栅之间,包括保温箱和翻转器,所述保温箱为两端贯通的中空结构,所述保温箱的一端嵌入所述玻璃加热炉并与所述玻璃加热炉的出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保温箱的另一端和所述玻璃冷却平风栅的入口连接;所述翻转器的一端与所述保温箱的盖体的一端铰接,所述保温箱的盖体的另一端通过铰链与所述玻璃加热炉的外壁铰接。优选地,所述保温装置还包括第一保温体和第二保温体,所述第一保温体覆盖所述保温箱的盖体,所述第二保温体覆盖所述保温箱的箱体。优选地,所述保温装置还包括第三保温体;所述保温箱的箱体的入口设有嵌入部,所述嵌入部为两端贯通的中空结构;所述第三保温体覆盖于所述嵌入部的外壁,所述第三保温体的外壁设有卡扣,所述保温箱的嵌入部嵌入所述玻璃加热炉的出口,并通过所述第三保温体的外壁的卡扣与所述玻璃加热炉的出口卡接。优选地,所述翻转器包括气缸、摆臂、传动轴和连杆;所述气缸设于所述玻璃加热炉的顶部,所述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摆臂的主动摆臂端连接,所述摆臂的中部通过所述传动轴与所述玻璃加热炉的顶部连接,所述摆臂的被动摆臂端与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保温箱的盖体的一端铰接。优选地,所述玻璃加热炉的顶部设有支架,所述气缸安装于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玻璃加热炉的顶部之间设有隔热棉。优选地,所述保温装置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保温箱的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玻璃加热炉的外壁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保温箱的内壁设有加热装置。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设有多组发热丝,所述发热丝通电时发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所述钢化设备后炉口保温装置具有保温作用,所述保温箱衔接于所述玻璃加热炉和所述玻璃冷却平风栅之间,由于钢化玻璃的制作需要加热后进入所述玻璃冷却平风栅的待加工玻璃与所述玻璃冷却平风栅内部之间有固定的温度差,所述保温箱使玻璃加热炉的炉口温度接近炉内温度,减少了出炉到玻璃冷却平风栅这段距离所述待加工玻璃的散热。因此待加工玻璃在玻璃加热炉加热时,无需考虑散热问题,从而不必把温度加热到超出所需要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变短,高效节能。工作时,由于所述保温箱的一端嵌入所述玻璃加热炉,并与所述玻璃加热炉的出口的内壁固定连接,连接处位于所述玻璃加热炉的内部,从而被所述玻璃加热炉内部的热量包围,连接处内外的温差不至于过大,不会造成从连接处泄漏热量的现象。所述翻转器带动所述保温箱的盖体以所述铰链为轴心翻转,所述保温箱的盖体翻转离开所述保温箱的上表面后,有利于检修人员对所述保温箱进行检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虚线圈A圈出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其中:1玻璃加热炉;2玻璃冷却平风栅;31保温箱;32第一保温体;33第二保温体;34第三保温体;35加热装置;36嵌入部;37翻转器;38支撑杆;371气缸;372摆臂;373传动轴;374连杆;375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和2所示,一种钢化设备后炉口保温装置,所述保温装置为两端贯通的中空结构,所述保温装置设置于玻璃加热炉1和玻璃冷却平风栅2之间,包括保温箱31和翻转器37,所述保温箱31为两端贯通的中空结构,所述保温箱31的一端嵌入所述玻璃加热炉1并与所述玻璃加热炉1的出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保温箱31的另一端和所述玻璃冷却平风栅2的入口连接;所述翻转器37的一端与所述保温箱31的盖体的一端铰接,所述保温箱31的盖体的另一端通过铰链与所述玻璃加热炉1的外壁铰接。所述钢化设备后炉口保温装置具有保温作用,所述保温箱31衔接于所述玻璃加热炉1和所述玻璃冷却平风栅2之间,由于钢化玻璃的制作需要加热后进入所述玻璃冷却平风栅2的所述待加工玻璃与所述玻璃冷却平风栅2内部之间有固定的温度差,所述保温箱31使玻璃加热炉1的炉口温度接近炉内温度,减少了出炉到玻璃冷却平风栅2这段距离所述待加工玻璃的散热。因此待加工玻璃在玻璃加热炉加热时,无需考虑散热问题,从而不必把温度加热到超出所需要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变短,高效节能。工作时,由于所述保温箱31的一端嵌入所述玻璃加热炉1,并与所述玻璃加热炉1的出口的内壁固定连接,连接处位于所述玻璃加热炉1的内部,从而被所述玻璃加热炉1内部的热量包围,连接处内外的温差不至于过大,不会造成从连接处泄漏热量的现象。所述保温体翻转模器37带动所述保温箱31的盖体以所述铰链为轴心翻转,所述保温箱31的盖体翻转离开所述保温箱31的上表面后,有利于检修人员对所述保温箱31进行检修。优选地,所述保温装置还包括第一保温体32和第二保温体33,所述第一保温体32覆盖所述保温箱31的盖体,所述第二保温体33覆盖所述保温箱31的箱体。生产时,所述待加工玻璃经过所述玻璃加热炉1的出口后,进入所述保温箱31保温过渡,然后再从所述玻璃冷却平风栅2的入口进入所述玻璃冷却平风栅2;所述待加工玻璃经过所述保温箱31时,在所述保温箱31表面覆盖有第一保温体32和第二保温体33,能降低保温箱31内的温度损失。优选地,所述保温装置还包括第三保温体34;所述保温箱31的箱体的入口设有嵌入部36,所述嵌入部36为两端贯通的中空结构;所述第三保温体34覆盖于所述嵌入部36的外壁,所述第三保温体34的外壁设有卡扣,所述保温箱31的嵌入部36嵌入所述玻璃加热炉1的出口,并通过所述第三保温体34的外壁的卡扣与所述玻璃加热炉1的出口卡接。所述保温箱31通过嵌入部36嵌入所述玻璃加热炉1,并通过设于所述第三保温体34的外壁的卡扣与所述玻璃加热炉1的出口固定,从而使所述保温装置固定于所述玻璃加热炉1的出口,不容易掉落。所述待加工玻璃经过所述保温箱31的嵌入部36,由于所述嵌入部36与所述保温箱31的内部连通,通道呈直线,运送轨迹无需拐弯,可以避免所述待加工玻璃与保温箱31的内壁碰撞。由于所述第三保温体34覆盖于所述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化设备后炉口保温装置,所述保温装置为两端贯通的中空结构,所述保温装置设置于玻璃加热炉和玻璃冷却平风栅之间,其特征在于:/n包括保温箱和翻转器,所述保温箱为两端贯通的中空结构,所述保温箱的一端嵌入所述玻璃加热炉并与所述玻璃加热炉的出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保温箱的另一端和所述玻璃冷却平风栅的入口连接;/n所述翻转器的一端与所述保温箱的盖体的一端铰接,所述保温箱的盖体的另一端通过铰链与所述玻璃加热炉的外壁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化设备后炉口保温装置,所述保温装置为两端贯通的中空结构,所述保温装置设置于玻璃加热炉和玻璃冷却平风栅之间,其特征在于:
包括保温箱和翻转器,所述保温箱为两端贯通的中空结构,所述保温箱的一端嵌入所述玻璃加热炉并与所述玻璃加热炉的出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保温箱的另一端和所述玻璃冷却平风栅的入口连接;
所述翻转器的一端与所述保温箱的盖体的一端铰接,所述保温箱的盖体的另一端通过铰链与所述玻璃加热炉的外壁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钢化设备后炉口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保温体和第二保温体,所述第一保温体覆盖所述保温箱的盖体,所述第二保温体覆盖所述保温箱的箱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钢化设备后炉口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三保温体;
所述保温箱的箱体的入口设有嵌入部,所述嵌入部为两端贯通的中空结构;
所述第三保温体覆盖于所述嵌入部的外壁,所述第三保温体的外壁设有卡扣,所述保温箱的嵌入部嵌入所述玻璃加热炉的出口,并通过所述第三保温体的外壁的卡扣与所述玻璃加热炉的出口卡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娟黄亮东龙文黎海源
申请(专利权)人:索奥斯广东玻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