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0943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干燥装置,包括:筒体,其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物料从进料口进入筒体内,从出料口排出;螺旋杆,其至少部分转动地设置于筒体内,用于将物料由进料口输送至出料口,螺旋杆沿其轴向设置有输气孔;真空泵和换热管,真空泵通过换热管连接于筒体,用于对筒体内抽真空,以使物料内的水分蒸发,真空泵的排气口与输气孔连通,换热管用于使水蒸气升温。该干燥装置可以使污泥在低温条件下干燥,能够有效利用环境中的热量和回收干燥过程中的气化潜热,大大节约了干燥过程中能耗,有效降低物料干燥处理的成本,干燥装置采用螺旋杆能够实现连续化运行,同时增加蒸汽与物料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燥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泥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干燥装置。
技术介绍
污泥作为污水处理的主要副产物,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同时含有病菌、重金属、致癌物质等潜在的有毒有害成分,并且有难闻的恶臭。污泥已经成为污水处理过程中最主要的二次污染源,对于污泥的处理处置成为研究的焦点。污泥处理前的含水率很高,一般在99%左右,通过浓缩和机械脱水处理后,污泥含水率可以降到60%-85%之间。目前对污泥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热解等,所有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方式都要求污泥有较低的含水率,而传统的机械脱水无法满足进一步处理的需要,必须采用干燥的方式来降低污泥的含水率,达到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的要求。污泥的干燥是利用外界热量将污泥中的水分蒸发出去,污泥干燥技术可以分为两类:直接干燥和间接干燥。直接干燥是指热介质与污泥直接接触,典型的直接干燥式的干燥器主要有旋转闪蒸干燥器、气流干燥器、流化床干燥器、带式干燥器等。间接干燥技术中,热介质不直接与污泥相接触,而是通过热交换器将热传递给湿污泥,使污泥中的水分得以蒸发,热介质不会受到污泥的污染。间接干燥类型的干燥器主要有回转窑干燥器、圆盘式干燥器、桨叶式干燥器、耙式干燥器等。水在蒸发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气化潜热,传统的干燥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热量,因此,干燥是一种成本很高的处理方式。发展低污染、低能耗的新型污泥干燥设备成为污泥处理中的关键问题,也是实现全球节能减排目标,构筑低碳和谐环境的重要一环。因此,亟需一种干燥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燥装置,其可以使污泥在低温条件下干燥,能够有效利用环境中的热量和回收干燥过程中的气化潜热,大大节约了干燥过程中能耗,有效降低物料干燥处理的成本,且提高换热效率。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干燥装置,包括:筒体,其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物料从所述进料口进入所述筒体内,从所述出料口排出;螺旋杆,其至少部分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筒体内,用于将所述物料由所述进料口输送至所述出料口,所述螺旋杆沿其轴向设置有输气孔;真空泵和换热管,所述真空泵通过所述换热管连接于所述筒体,用于对所述筒体内抽真空,以使所述物料内的水分蒸发,所述真空泵的排气口与所述输气孔连通,所述换热管用于使水蒸气升温。优选地,所述筒体和所述螺旋杆倾斜设置,且所述进料口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出料口一端的高度。优选地,所述换热管上设置有若干个换热翅片。优选地,还包括进口旋转接头和出口旋转接头,二者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螺旋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端的高度,所述进口旋转接头连接于所述真空泵的出气口。优选地,还包括水环真空泵,其连接于所述出口旋转接头。优选地,还包括排水管和蓄水罐,所述排水管连接于所述进口旋转接头的底部,所述蓄水罐连接于所述排水管。优选地,所述筒体上设置有蒸汽出口管,所述筒体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孔,均连接于所述蒸汽出口管,所述换热管连接于所述蒸汽出口管。优选地,还包括机架和驱动件,所述筒体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螺旋杆的一端设置有驱动轮,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驱动轮传动设置,驱动所述螺旋杆转动。优选地,所述螺旋杆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进料口上设置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底部设置有旋转密封阀;所述出料口设置有旋转出料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物料从进料口进入到筒体内,由螺旋杆从进料口处输送至出料口处。在输送的过程中,真空泵会对筒体内抽真空,使筒体内的气压降低,降低水的沸点,使之低于环境温度。由于气压较低,物料在被输送的过程中,物料会不断翻转,并且内部的水分会不断的蒸发,水蒸气进入到换热管内,进行换热,使水蒸气的温度升至环境温度,然后进入到真空泵内,并输至输入孔内。输气孔内的水蒸气在水气孔内会发生冷凝,水蒸气冷凝释放的热量会加热螺旋杆,会加热筒体内的物料,使物料内的水分加快蒸发。该干燥装置采用真空泵和筒体配合可以使污泥在低温条件下干燥,能够有效利用环境中的热量和回收干燥过程中的气化潜热,大大节约了干燥过程中能耗,有效降低物料干燥处理的成本,干燥装置采用螺旋杆能够实现连续化运行,同时增加蒸汽与物料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且该干燥装置采用间接加热的方式,污泥中的水分冷凝后收集,有效避免对外界环境的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干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筒体;11、进料口;111、旋转密封阀;12、出料口;121、旋转出料阀;13、蒸汽出口管;14、出气孔;2、螺旋杆;21、输气孔;22、轴承;3、真空泵;4、换热管;41、换热翅片;51、进口旋转接头;52、出口旋转接头;6、水环真空泵;71、排水管;72、蓄水罐;73、水泵;8、机架;81、轴承座;9、进料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筒体(1),其设置有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物料从所述进料口(11)进入所述筒体(1)内,并从所述出料口(12)排出;/n螺旋杆(2),其至少部分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筒体(1)内,用于将所述物料由所述进料口(11)输送至所述出料口(12),所述螺旋杆(2)沿其轴向设置有输气孔(21);/n真空泵(3)和换热管(4),所述真空泵(3)通过所述换热管(4)连接于所述筒体(1),用于对所述筒体(1)内抽真空,以使所述物料内的水分蒸发,所述真空泵(3)的排气口与所述输气孔(21)连通,所述换热管(4)用于使水蒸气升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1),其设置有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物料从所述进料口(11)进入所述筒体(1)内,并从所述出料口(12)排出;
螺旋杆(2),其至少部分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筒体(1)内,用于将所述物料由所述进料口(11)输送至所述出料口(12),所述螺旋杆(2)沿其轴向设置有输气孔(21);
真空泵(3)和换热管(4),所述真空泵(3)通过所述换热管(4)连接于所述筒体(1),用于对所述筒体(1)内抽真空,以使所述物料内的水分蒸发,所述真空泵(3)的排气口与所述输气孔(21)连通,所述换热管(4)用于使水蒸气升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和所述螺旋杆(2)倾斜设置,且所述进料口(11)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出料口(12)一端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4)上设置有若干个换热翅片(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口旋转接头(51)和出口旋转接头(52),二者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螺旋杆(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端的高度,所述进口旋转接头(51)连接于所述真空泵(3)的出气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英宝姜营王超王彦丽李彬彬周玉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