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后机身翻转装配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0671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装配工装技术领域的一种无人机后机身翻转装配工装,包括有支座,所述支座为U型座,所述支座的两竖板之间的上部转动连接有翻转框架,所述支座的左侧竖板外侧安装有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的输出端连接翻转框架的左侧转动连接轴,所述翻转框架的前后侧边上安装有框定位器,所述框定位器有多组,所述框定位器分布在翻转框架的上下侧,前后相对的所述框定位器之间安装有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翻转机构实现机身装配过程的反复翻转,使用外形卡板保障机身蒙皮的外轮廓度,使用定位器对飞机框以及舵轴进行定位,为方便机身下架,采用滑动机构对主框进行定位,使得机身装配更加省力省时,提保证了机身装配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后机身翻转装配工装
本技术涉及装配工装
,具体为一种无人机后机身翻转装配工装。
技术介绍
在飞机装配领域,后机身装配一直都是难点,根据机型的不同,难易程度也不同,某型飞机为无人飞机,全钛合金结构,其后机身空间封闭,且对内部结构位置精度要求较高,对蒙皮外轮廓精度要求也很高,在后机身装配过程中需要对机身进行反复翻转。无人机后机身长为桶形结构,只有前后开口可通往机身内部,这使得装配过程很难定位机身内部的框结构,而且机身内部的框为整体框,体型较大,这令装配过程难上加难。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无人机后机身翻转装配工装,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后机身翻转装配工装,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后机身翻转装配工装,包括有支座,所述支座为U型座,所述支座的两竖板之间的上部转动连接有翻转框架,所述支座的左侧竖板外侧安装有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的输出端连接翻转框架的左侧转动连接轴,所述翻转框架的前后侧边上安装有框定位器,所述框定位器有多组,所述框定位器分布在翻转框架的上下侧,前后相对的所述框定位器之间安装有卡板,所述翻转框架的顶端左侧设置有主框滑动定位器。优选的,所述主框滑动定位器包括有滑动连接件、支撑架、支臂、第一定位板件和第二定位板件,所述支撑架的左右两端连接有滑动连接件,所述支臂固接在支撑架的前端中部,所述支臂为左右对称的两组,所述支臂的前端固接有第一定位板件,所述第二定位板件固接在支臂的前端中心,所述第二定位板件位于两个支臂的中部。优选的,所述翻转框架的顶端左侧对应滑动连接件设置有滑轨。优选的,所述翻转框架的内框右侧设有舵机定位器组件。优选的,所述卡板上安装有侧边梁孔定位器、侧边蒙皮定位器、中部梁孔定位器、水平测量打点器和检验组件,所述侧边梁孔定位器安装在卡板两侧,所述中部梁孔定位器位于卡板中部,所述水平测量打点器和检验组件分布在卡板两侧,所述侧边蒙皮定位器连接在上下侧的卡板之间。优选的,所述翻转机构采用内齿轮回转支承。优选的,所述卡板其材质为系超硬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使用翻转机构实现机身装配过程的反复翻转,使用外形卡板保障机身蒙皮的外轮廓度,使用定位器对飞机框以及舵轴进行定位,为方便机身下架,采用滑动机构对主框进行定位,使得机身装配更加省力省时,提保证了机身装配的精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结构三维图;图2为本技术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左视图;图5为本技术A-A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支座、翻转机构以及翻转框架三维图;图7为本技术卡板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主框滑动定位器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舵机定位器组件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侧边梁孔定位器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侧边蒙皮定位器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中部梁孔定位器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支座,2-翻转机构,3-翻转框架,4-卡板,5-框定位器,6-主框滑动定位器,7-舵机定位器组件,8-侧边梁孔定位器,9-侧边蒙皮定位器,11-中部梁孔定位器,12-检验组件,31-滑轨,61-滑动连接件,62-支撑架,63-支臂,64-第一定位板件,65-第二定位板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后机身翻转装配工装,包括有支座1,支座1为U型座,支座1的两竖板之间的上部转动连接有翻转框架3,支座1的左侧竖板外侧安装有翻转机构2,翻转机构2的输出端连接翻转框架3的左侧转动连接轴,翻转框架3的前后侧边上安装有框定位器5,框定位器5有多组,框定位器5分布在翻转框架3的上下侧,前后相对的框定位器5之间安装有卡板4,翻转框架3的顶端左侧设置有主框滑动定位器6。进一步的,主框滑动定位器6包括有滑动连接件61、支撑架62、支臂63、第一定位板件64和第二定位板件65,支撑架62的左右两端连接有滑动连接件61,支臂63固接在支撑架62的前端中部,支臂63为左右对称的两组,支臂63的前端固接有第一定位板件64,第二定位板件65固接在支臂63的前端中心,第二定位板件65位于两个支臂63的中部。进一步的,翻转框架3的顶端左侧对应滑动连接件61设置有滑轨31。进一步的,翻转框架3的内框右侧设有舵机定位器组件7,通过其舵轴进行定位。进一步的,卡板4上安装有侧边梁孔定位器8、侧边蒙皮定位器9、中部梁孔定位器10、水平测量打点器11和检验组件12,侧边梁孔定位器8安装在卡板4两侧,中部梁孔定位器10位于卡板4中部,水平测量打点器11和检验组件12分布在卡板4两侧,侧边蒙皮定位器9连接在上下侧的卡板4之间。进一步的,翻转机构2采用内齿轮回转支承以满足翻转大扭矩要求。进一步的,卡板4其材质为7系超硬铝,以减轻自身结构重量、满足所需强度要求。工作原理:支座1固定在地面不动,翻转框架3和翻转框架3上的所有零件都由翻转机构2控制在装配过程需要翻转时进行翻转;装配时先用框定位器5、主框滑动定位器6定位好后机身上所有的框结构,在通过拆装卡板4装配蒙皮类零件,再由卡板4定位蒙皮外形,拆卸框定位器5将机身装配成半封闭结构,装配更多蒙皮使整个机身结构稳固,将所有机身零件装配好后滑开主框滑动定位器6,拆除一侧卡板4,让机身顺利下架。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技术进一步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进一步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机后机身翻转装配工装,包括有支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为U型座,所述支座(1)的两竖板之间的上部转动连接有翻转框架(3),所述支座(1)的左侧竖板外侧安装有翻转机构(2),所述翻转机构(2)的输出端连接翻转框架(3)的左侧转动连接轴,所述翻转框架(3)的前后侧边上安装有框定位器(5),所述框定位器(5)有多组,所述框定位器(5)分布在翻转框架(3)的上下侧,前后相对的所述框定位器(5)之间安装有卡板(4),所述翻转框架(3)的顶端左侧设置有主框滑动定位器(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后机身翻转装配工装,包括有支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为U型座,所述支座(1)的两竖板之间的上部转动连接有翻转框架(3),所述支座(1)的左侧竖板外侧安装有翻转机构(2),所述翻转机构(2)的输出端连接翻转框架(3)的左侧转动连接轴,所述翻转框架(3)的前后侧边上安装有框定位器(5),所述框定位器(5)有多组,所述框定位器(5)分布在翻转框架(3)的上下侧,前后相对的所述框定位器(5)之间安装有卡板(4),所述翻转框架(3)的顶端左侧设置有主框滑动定位器(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后机身翻转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滑动定位器(6)包括有滑动连接件(61)、支撑架(62)、支臂(63)、第一定位板件(64)和第二定位板件(65),所述支撑架(62)的左右两端连接有滑动连接件(61),所述支臂(63)固接在支撑架(62)的前端中部,所述支臂(63)为左右对称的两组,所述支臂(63)的前端固接有第一定位板件(64),所述第二定位板件(65)固接在支臂(63)的前端中心,所述第二定位板件(65)位于两个支臂(63)的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中华李宝刚张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东友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