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银离子抗菌无纺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0514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银离子抗菌无纺布,包括对称设置的无纺布,还包括银离子层,所述银离子层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抗菌布,两个所述无纺布分别固定连接在抗菌布远离银离子层的侧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的延长了无纺布上抗菌成分的释放时间,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无纺布的使用寿命,而且便于无纺布的捆绑固定,给使用者带来了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银离子抗菌无纺布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纺布,具体是一种银离子抗菌无纺布。
技术介绍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是新一代环保材料,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应用。例如其在面膜、纸尿布、卫生巾、护垫、湿巾、创可贴、口罩、食品包装袋等产品上都有广泛的应用;这些应用场景都需要无纺布具备抗菌杀菌的能力,而目前都是在无纺布中增加银离子实现抗菌杀菌功能。目前比较常见的面膜布多为无纺布面膜、蚕丝面膜和纯棉面膜和天丝面膜,上述无纺布通常用于面膜布本体的制作,面膜布就是面膜精华物质的载体,可以直接敷在面部。现有的抗菌无纺布一般透气性较为突出,从而抗菌时间较为短暂,需要定期对无纺布进行更换,从而降低了无纺布的使用寿命,从而给使用者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银离子抗菌无纺布,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银离子抗菌无纺布,包括对称设置的无纺布,还包括银离子层,所述银离子层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抗菌布,两个所述无纺布分别固定连接在抗菌布远离银离子层的侧壁上。优选的,所述抗菌布与银离子层之间固定连接有隔膜。优选的,所述隔膜、抗菌布以及无纺布上均等距开设有渗透孔,所述隔膜、抗菌布以及无纺布上的渗透孔均交错设置。优选的,所述无纺布上设置有多个固定条,所述多个固定条相会垂直,且无纺布、抗菌布、隔膜以及银离子层均通过固定条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银离子层的中间部位通过固定条固定连接有连接带,且连接带的两端部延伸至银离子层的外侧。优选的,所述银离子层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带的两端部贯穿通孔并延伸至银离子层的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无纺布上设置抗菌布,便于增强无纺布的抗菌效果,通过在抗菌布的一侧设置银离子层,便于进一步的提高无纺布的抗菌效果,通过在银离子层与抗菌布之间设置隔膜,便于阻隔抗菌布与银离子层相互接触,通过在隔膜、抗菌布以及无纺布上设置渗透孔,便于银离子层的抗菌成分通过渗透孔,经隔膜、抗菌布释放至渗透至无纺布内,从而提高了无纺布的抗菌时间,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无纺布的使用寿命,尤其在用于面膜布的使用中,会增加面膜布的抗菌效果;通过在银离子层设置连接带,便于并与无纺布的捆绑与固定,便于面膜布的固定热敷;这种银离子抗菌无纺布不仅能够有效的延长了无纺布上抗菌成分的释放时间,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无纺布的使用寿命,而且便于无纺布的捆绑固定,给使用者带来了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正面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无纺布、2银离子层、3抗菌布、4隔膜、5渗透孔、6固定条、7连接带、8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银离子抗菌无纺布,包括对称设置的无纺布1,还包括银离子层2,银离子层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抗菌布3,两个无纺布1分别固定连接在抗菌布3远离银离子层2的侧壁上。抗菌布3与银离子层2之间固定连接有隔膜4,所说隔膜4的材质为炭纤维材质,便于抗菌布3固定连接在银离子层2上。隔膜4、抗菌布3以及无纺布1上均等距开设有渗透孔5,隔膜4、抗菌布3以及无纺布1上的渗透孔5均交错设置,便于隔膜4抗菌布2以及无纺布1的相互渗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无纺布1的抗菌效果。无纺布1上设置有多个固定条6,多个固定条6相会垂直,且无纺布1、抗菌布3、隔膜4以及银离子层2均通过固定条6固定连接,便于无纺布1、抗菌布3、隔膜4以及银离子层2之间的相互固定,且固定条6由粘胶凝结或固定棉绳固定形成。银离子层2的中间部位通过固定条6固定连接有连接带7,且连接带7的两端部延伸至银离子层2的外侧,便于无纺布1的使用与捆绑,给适应者带来了便捷。银离子层2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8,连接带7的两端部贯穿通孔8并延伸至银离子层2的两侧,便于连接带7延伸至银离子层2的外侧。本技术在使用时,将无纺布与使用者面部相接触,而抗菌布3上的抗菌成分会渗透至无纺布1上,从而使得无纺布1达到抗菌效果,同时银离子层2内的抗菌成分经渗透孔5缓慢释放并渗透至无纺布1内,而隔膜4能够对银离子层2进行阻隔,从而延长了银离子层2释放渗透的时间,从而提高了无纺布1的抗菌时间,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无纺布1的使用寿命;当需要对无纺布1进行捆绑时,可通过连接带7进行捆绑固定,给使用者带来了便捷;当需要对无纺布进行裁切时,可延经固定带6由两侧向中间裁切,同时避免将连接带7裁断,当无纺布1裁切完毕后,可将裁切废气无纺布1向一侧拉动,使得连接带7经废弃无纺布1中抽出,从而便于连接带7的继续使用,而固定带6不仅能够便于1无纺布、2银离子层、3抗菌布、4隔膜之间的相互固定,而且使得1无纺布、2银离子层、3抗菌布、4隔膜未设置有固定带的部位相互分离,从而增加了无纺布1的透气性,给使用者带来了便捷。在本技术中所描述的“固定连接”表示相互连接的两部件之间是固定在一起,一般是通过焊接、螺钉或胶粘等方式固定在一起;“转动连接”是指两部件连接在一起并能相对运动。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故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申请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各种等同变换,均为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银离子抗菌无纺布,包括对称设置的无纺布(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银离子层(2),所述银离子层(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抗菌布(3),两个所述无纺布(1)分别固定连接在抗菌布(3)远离银离子层(2)的侧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银离子抗菌无纺布,包括对称设置的无纺布(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银离子层(2),所述银离子层(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抗菌布(3),两个所述无纺布(1)分别固定连接在抗菌布(3)远离银离子层(2)的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银离子抗菌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布(3)与银离子层(2)之间固定连接有隔膜(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银离子抗菌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4)、抗菌布(3)以及无纺布(1)上均等距开设有渗透孔(5),所述隔膜(4)、抗菌布(3)以及无纺布(1)上的渗透孔(5)均交错设置。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照福王勇刘秋香廖爱芬陈清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宇然膜丽无纺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