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夹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0340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液夹钳,属气动夹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缸盖、气动活塞、气缸、钳身、液压活塞、螺塞等,通过螺纹连接使各零件连接固定为一体,利用气动活塞杆挤压密闭液压腔中的液压油使之加压,再利用加压的液压油推动液压活塞杆夹紧工件,利用弹簧进行气动活塞杆和液压活塞杆的复位,通过气液动力转换达到增压和提高夹钳夹持稳定性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夹紧力大,工作平稳,能应用于机加工、装配等工艺过程中工件夹紧要求较高的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液夹钳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液夹钳,属气动夹具

技术介绍
夹钳是一种用于夹持和固定工件的工具,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常用来固定加工对象,使之有正确的位置并承受加工中的作用力,按夹紧动力源分类,夹钳有手动夹钳、气动夹钳、液压夹钳、电磁夹钳等,气动夹钳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推动活塞杆驱动夹钳夹紧工件,具有夹紧速度快、环境污染少的特点广泛用于焊接、铆接、机加工、装配等工艺过程中的工件和产品的夹紧和固定,存在的不足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的气动夹钳通常夹紧力比较小,另外由于空气得可压缩性使得气压变化波动较大,会影响夹钳的夹持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液夹钳,利用气动活塞杆挤压密闭液压腔中的液压油使之加压,达到气液动力转换和增压的目的,再利用加压的液压油推动液压活塞杆夹紧工件,本技术夹紧力大,夹持稳定性好。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液夹钳,包括缸盖、气动活塞、气缸、钳身、液压活塞、螺塞、密封垫I、弹簧I、密封圈I、密封垫II、密封圈II、弹簧II、密封圈III和密封垫III,所述缸盖包括内螺纹I、内螺纹II、气孔和盖端面,所述气动活塞包括活塞柱面、活塞端面I、密封槽I、活塞端面II、活塞杆柱面和活塞杆底面,所述气缸包括气缸端面I、外螺纹I、气动腔、腔底面、气孔I、气缸端面II、密封槽II、气动杆孔和外螺纹II;所述钳身包括液压杆孔、密封槽III、内螺纹III、加油口、油口顶面、液压腔、气口端面、挤压腔和内螺纹IV;所述液压活塞包括活塞顶面、活塞底面和液压杆柱面;所述螺塞包括螺塞端面和外螺纹III;弹簧I和液压活塞设置于钳身的液压腔中,液压活塞的活塞底面与弹簧I的一端贴合,密封圈I设置于钳身的密封槽III中,密封垫I设置在钳身的油口顶面与螺塞的螺塞端面之间,钳身的内螺纹III与螺塞的外螺纹III螺纹连接固定,弹簧II和气动活塞设置于气缸的气动腔中,气动活塞的活塞端面II和气缸的腔底面分别与弹簧II的两端贴合,气缸的气动杆孔与气动活塞的活塞杆柱面间隙配合,密封圈II设置于气缸的密封槽II中,密封圈III设置于气动活塞的密封槽I中,密封垫II设置在钳身的气口端面与气缸的气缸端面II之间,密封垫III设置在缸盖的盖端面与气缸的气缸端面I之间,钳身的内螺纹IV与气缸的外螺纹II螺纹连接固定,缸盖的内螺纹II与气缸的外螺纹I螺纹连接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当压缩空气进入到气缸的气动腔时推动气动活塞工作同时压缩弹簧II,气动活塞杆挤压钳身挤压腔中的密闭液压油,由于气动活塞端面面积大于气动活塞杆底面面积,使得挤压腔中的油压比气动腔中的气压大数倍,达到气液增压的效果,钳身的液压腔与挤压腔连通,油压作用于液压活塞上,推动液压活塞伸出作用于被夹工件,同时液压活塞底面压缩弹簧I,当停止外部供气时气动活塞在弹簧II的回弹力作用下复位,同时液压活塞在弹簧I的回弹力作用下复位,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气液增压使得夹钳夹紧力大,夹紧力变化波动小,工作平稳,能应用于机加工、装配等工艺过程中工件夹紧要求较高的场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形示意图;图3为缸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气动活塞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气缸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钳身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液压活塞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螺塞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为:1-缸盖、2-气动活塞、3-气缸、4-钳身、5-液压活塞、6-螺塞、7-密封垫I、8-弹簧I、9-密封圈I、10-密封垫II、11-密封圈II、12-弹簧II、13-密封圈III、14-密封垫III,101-内螺纹I、102-内螺纹II、103-气孔、104-盖端面,21-活塞柱面、22-活塞端面I、23-密封槽I、24-活塞端面II、25-活塞杆柱面、26-活塞杆底面,31-气缸端面I、32-外螺纹I、33-气动腔、34-腔底面、35-气孔I、36-气缸端面II、37-密封槽II、38-气动杆孔、39-外螺纹II;41-液压杆孔、42-密封槽III、43-内螺纹III、44-加油口、45-油口顶面、46-液压腔、47-气口端面、48-挤压腔、49-内螺纹IV;51-活塞顶面、52-活塞底面、53-液压杆柱面;61-螺塞端面、62-外螺纹III。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的内容并不限于所述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连接关系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连接关系、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材料、仪器或设备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实施例1:如图1-8所示,一种气液夹钳,包括缸盖1、气动活塞2、气缸3、钳身4、液压活塞5、螺塞6、密封垫I7、弹簧I8、密封圈I9、密封垫II10、密封圈II11、弹簧II12、密封圈III13、密封垫III14,所述缸盖1包括内螺纹I101、内螺纹II102、气孔103、盖端面104,所述气动活塞2包括活塞柱面21、活塞端面I22、密封槽I23、活塞端面II24、活塞杆柱面25、活塞杆底面26,所述气缸3包括气缸端面I31、外螺纹I32、气动腔33、腔底面34、气孔I35、气缸端面II36、密封槽II37、气动杆孔38、外螺纹II39;所述钳身4包括液压杆孔41、密封槽III42、内螺纹III43、加油口44、油口顶面45、液压腔46、气口端面47、挤压腔48、内螺纹IV49;所述液压活塞5包括活塞顶面51、活塞底面52、液压杆柱面53;所述螺塞6包括螺塞端面61、外螺纹III62;弹簧I8和液压活塞5设置于钳身4的液压腔46中,液压活塞5的活塞底面52与弹簧I8的一端贴合,密封圈I9设置于钳身4的密封槽III42中,密封垫I7设置在钳身4的油口顶面45与螺塞6的螺塞端面61之间,钳身4的内螺纹III43与螺塞6的外螺纹III62螺纹连接固定,弹簧II12和气动活塞2设置于气缸3的气动腔33中,气动活塞2的活塞端面II24和气缸3的腔底面34分别与弹簧II12的两端贴合,气缸3的气动杆孔38与气动活塞2的活塞杆柱面25间隙配合,密封圈II11设置于气缸3的密封槽II37中,密封圈III13设置于气动活塞2的密封槽I23中,密封垫II10设置在钳身4的气口端面47与气缸3的气缸端面II36之间,密封垫III14设置在缸盖1的盖端面104与气缸3的气缸端面I31之间,钳身4的内螺纹IV49与气缸3的外螺纹II39螺纹连接固定,缸盖1的内螺纹II102与气缸3的外螺纹I32螺纹连接固定。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中外部气管螺纹连接到缸盖1的内螺纹I101上,当压缩空气从缸盖1的气孔103进入到气缸3的气动腔33时气体压力作用于气动活塞2的活塞端面I22上,推动气动活塞2伸出,气动活塞2的活塞端面II24压缩弹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液夹钳,其特征在于:包括缸盖(1)、气动活塞(2)、气缸(3)、钳身(4)、液压活塞(5)、螺塞(6)、密封垫I(7)、弹簧I(8)、密封圈I(9)、密封垫II(10)、密封圈II(11)、弹簧II(12)、密封圈III(13)和密封垫III(14),所述缸盖(1)包括内螺纹I(101)、内螺纹II(102)、气孔(103)和盖端面(104),所述气动活塞(2)包括活塞柱面(21)、活塞端面I(22)、密封槽I(23)、活塞端面II(24)、活塞杆柱面(25)和活塞杆底面(26),所述气缸(3)包括气缸端面I(31)、外螺纹I(32)、气动腔(33)、腔底面(34)、气孔I(35)、气缸端面II(36)、密封槽II(37)、气动杆孔(38)和外螺纹II(39);所述钳身(4)包括液压杆孔(41)、密封槽III(42)、内螺纹III(43)、加油口(44)、油口顶面(45)、液压腔(46)、气口端面(47)、挤压腔(48)和内螺纹IV(49);所述液压活塞(5)包括活塞顶面(51)、活塞底面(52)和液压杆柱面(53);所述螺塞(6)包括螺塞端面(61)和外螺纹III(62);/n弹簧I(8)和液压活塞(5)设置于钳身(4)的液压腔(46)中,液压活塞(5)的活塞底面(52)与弹簧I(8)的一端贴合,密封圈I(9)设置于钳身(4)的密封槽III(42)中,密封垫I(7)设置在钳身(4)的油口顶面(45)与螺塞(6)的螺塞端面(61)之间,钳身(4)的内螺纹III(43)与螺塞(6)的外螺纹III(62)螺纹连接固定,弹簧II(12)和气动活塞(2)设置于气缸(3)的气动腔(33)中,气动活塞(2)的活塞端面II(24)和气缸(3)的腔底面(34)分别与弹簧II(12)的两端贴合,气缸(3)的气动杆孔(38)与气动活塞(2)的活塞杆柱面(25)间隙配合,密封圈II(11)设置于气缸(3)的密封槽II(37)中,密封圈III(13)设置于气动活塞(2)的密封槽I(23)中,密封垫II(10)设置在钳身(4)的气口端面(47)与气缸(3)的气缸端面II(36)之间,密封垫III(14)设置在缸盖(1)的盖端面(104)与气缸(3)的气缸端面I(31)之间,钳身(4)的内螺纹IV(49)与气缸(3)的外螺纹II(39)螺纹连接固定,缸盖(1)的内螺纹II(102)与气缸(3)的外螺纹I(32)螺纹连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夹钳,其特征在于:包括缸盖(1)、气动活塞(2)、气缸(3)、钳身(4)、液压活塞(5)、螺塞(6)、密封垫I(7)、弹簧I(8)、密封圈I(9)、密封垫II(10)、密封圈II(11)、弹簧II(12)、密封圈III(13)和密封垫III(14),所述缸盖(1)包括内螺纹I(101)、内螺纹II(102)、气孔(103)和盖端面(104),所述气动活塞(2)包括活塞柱面(21)、活塞端面I(22)、密封槽I(23)、活塞端面II(24)、活塞杆柱面(25)和活塞杆底面(26),所述气缸(3)包括气缸端面I(31)、外螺纹I(32)、气动腔(33)、腔底面(34)、气孔I(35)、气缸端面II(36)、密封槽II(37)、气动杆孔(38)和外螺纹II(39);所述钳身(4)包括液压杆孔(41)、密封槽III(42)、内螺纹III(43)、加油口(44)、油口顶面(45)、液压腔(46)、气口端面(47)、挤压腔(48)和内螺纹IV(49);所述液压活塞(5)包括活塞顶面(51)、活塞底面(52)和液压杆柱面(53);所述螺塞(6)包括螺塞端面(61)和外螺纹III(62);
弹簧I(8)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瑜瑾何伟李浙昆刘剑雄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