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减速箱上盖的矫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0138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37
一种用于减速箱上盖的矫正装置,包含行走机构、工作台和矫正机构;行走机构包含行走杆、行走轮、支撑杆和连接杆,行走杆底部面的两端分别设有一行走轮,且行走轮的行进方向与行走杆的轴线方向对应垂直,行走杆顶部面的两端分别垂直设有一支撑杆,两支撑杆之间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底端设有矫正机构;矫正机构包含滑动座和千斤顶,滑动座的顶端与连接杆的底端对应滑动连接,滑动座的底端对应安装有千斤顶,千斤顶的伸缩端对应朝向行走杆的顶部面;工作台的底部面与行走杆的顶部面对应抵触,且工作台的底部面设有多个调平垫脚,调平垫脚和行走轮均放置在地面,本装置既能够提高矫正效率,又能够增强矫正效果,并且还具有节省人力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减速箱上盖的矫正装置
本技术涉及壳体矫正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减速箱上盖的矫正装置。
技术介绍
公知的,减速箱上盖由于形状较为特殊,因此在生产过程中盖体的形状容易变形,使得减速箱上盖的弧顶部分不太平整,从而影响减速箱整体的组装;传统对减速箱上盖进行矫正的方法是人工矫正,首先将减速箱上盖对应放置在矫形型芯上,然后工人通过锤子对减速箱上盖的形变部分进行敲打矫正,该方法的矫正效率较慢,并且由于工人每次敲打的力度不同,使得矫正效果较差,此外,该方法还会导致工人的工作强度较大,耗费人力物力;因此,综上所述,目前市场上需要一种既能够提高矫正效率,又能够增强矫正效果,且节省人力的矫正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减速箱上盖的矫正装置。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减速箱上盖的矫正装置,包含行走机构、工作台和矫正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含行走杆、行走轮、支撑杆和连接杆,行走杆底部面的两端分别设有一行走轮,且行走轮的行进方向与行走杆的轴线方向对应垂直,行走杆顶部面的两端分别垂直设有一支撑杆,两支撑杆之间设有与行走杆对应同轴且平行的连接杆,连接杆的底端设有矫正机构;所述矫正机构包含滑动座和千斤顶,滑动座的顶端与连接杆的底端对应滑动连接,滑动座的底端对应安装有千斤顶,千斤顶的伸缩端对应朝向行走杆的顶部面;所述工作台的底部面与行走杆的顶部面对应抵触,且工作台的底部面设有多个调平垫脚,调平垫脚和行走轮均放置在地面;优选的,所述支撑杆设为槽钢结构,两支撑杆的槽口相对应,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位于一支撑杆的槽内,且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对应支撑杆相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上设有多个对应贯穿两侧壁的连接孔,且两支撑杆上的连接孔相对称,连接杆的端部通过螺栓与对应支撑杆相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有用于驱动滑动座移动的电机;优选的,所述调平垫脚设为四个,且分别位于工作台底部面的边角处;优选的,所述工作台的底部面设有滑槽,且行走杆的顶部面设有与滑槽相配合的凸台。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减速箱上盖的矫正装置,通过控制行走机构的行走轮在地面上移动,来带动矫正机构进行移动,从而调整千斤顶的工作位置,进而不需要工人搬运千斤顶,达到节约人力物力的目的;通过调平垫脚能够对工作台顶部面的水平度进行调整,保证工作台的顶部面与千斤顶的伸缩端垂直对应,从而能够保证矫正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滑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行走机构;1.1、行走杆;1.1.1、滑槽;1.2、行走轮;1.3、支撑杆;1.3.1、连接孔;1.4、连接杆;2、矫正机构;2.1、滑动座;2.2、千斤顶;3、工作台;3.1、凸台;4、调平垫脚。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技术,公开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保护本技术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结合附图1-2所述的一种用于减速箱上盖的矫正装置,包含行走机构1、工作台3和矫正机构2;所述行走机构1包含行走杆1.1、行走轮1.2、支撑杆1.3和连接杆1.4行走杆1.1底部面的两端分别设有一行走轮1.2,且行走轮1.2的行进方向与行走杆1.1的轴线方向对应垂直,行走杆1.1顶部面的两端分别垂直设有一支撑杆1.3,两支撑杆1.3之间设有与行走杆1.1对应同轴且平行的连接杆1.4,使得本行走机构1为“口”字形结构,而工作台3放置在行走杆1.1的顶部面即位于“口”字的内部,行走机构1的行进方向则是沿Y向移动,此外,所述支撑杆1.3设为槽钢结构,两支撑杆1.3的槽口相对应,所述连接杆1.4的两端分别位于一支撑杆1.3的槽内,且连接杆1.4的两端分别与对应支撑杆1.3相连接,通过槽钢结构能够更好得与连接杆1.4进行连接,并且能够方便调整连接杆1.4的高低,根据需要,所述支撑杆1.3上设有多个对应贯穿两侧壁的连接孔1.3.1,且两支撑杆1.3上的连接孔1.3.1相对称,连接杆1.4的端部通过螺栓与对应支撑杆1.3相连接,螺栓连接的方式简单方便,从而使得矫正装置的安装简单,且通过让螺栓连接不同的连接孔1.3.1,即可对连接杆1.4的高度位置进行调整;连接杆1.4的底端设有矫正机构2,此外,所述连接杆1.4的一端设有用于驱动滑动座2.1移动的电机,该电机能够自动对滑动座2.1进行驱动,不需要人工来移动滑动座2.1,从而达到节省人力的目的;所述矫正机构2包含滑动座2.1和千斤顶2.2,滑动座2.1的顶端与连接杆1.4的底端对应滑动连接,使得滑动座2.1能够沿连接杆1.4进行X方向的移动,滑动座2.1的底端对应安装有千斤顶2.2,千斤顶2.2的伸缩端对应朝向行走杆1.1的顶部面,通过千斤顶2.2伸缩端的伸出,来对减速箱上盖进行下压矫正;所述工作台3的底部面与行走杆1.1的顶部面对应抵触,根据需要,所述工作台3的底部面设有滑槽1.1.1,且行走杆1.1的顶部面设有与滑槽1.1.1相配合的凸台3.1,通过凸台3.1和滑道的配合工作,从而让行走机构1能够沿直线进行行走;工作台3的底部面设有多个调平垫脚4,通过调平垫脚4能够对工作台3顶部面的水平度进行调整,保证工作台3的顶部面与千斤顶2.2的伸缩端垂直对应,从而能够保证矫正的效果,特别的,所述调平垫脚4设为四个,且分别位于工作台3底部面的边角处,调平垫脚4和行走轮1.2均放置在地面,让调平垫脚4的调平效果更好。实施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减速箱上盖的矫正装置时,首先将矫形型芯放置在工作台3的顶部面,然后将需要矫正的减速箱上盖配合放置在矫形型芯上,并且对减速箱上盖的边沿焊接在工作台3的顶部面,接下来通过行走机构1和滑动座2.1的配合动作,将千斤顶2.2移动到减速箱上盖需要矫正部分的上方,控制千斤顶2.2伸缩端的伸出,来对减速箱上盖进行矫形操作,待减速箱上盖矫形完成后等待8-10小时,最后再清理减速箱上盖与工作台3顶部面之间的焊点,将减速箱上盖取下,即完成减速箱上盖的矫正作业。本技术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减速箱上盖的矫正装置,其特征是:包含行走机构(1)、工作台(3)和矫正机构(2);所述行走机构(1)包含行走杆(1.1)、行走轮(1.2)、支撑杆(1.3)和连接杆(1.4),行走杆(1.1)底部面的两端分别设有一行走轮(1.2),且行走轮(1.2)的行进方向与行走杆(1.1)的轴线方向对应垂直,行走杆(1.1)顶部面的两端分别垂直设有一支撑杆(1.3),两支撑杆(1.3)之间设有与行走杆(1.1)对应同轴且平行的连接杆(1.4),连接杆(1.4)的底端设有矫正机构(2);所述矫正机构(2)包含滑动座(2.1)和千斤顶(2.2),滑动座(2.1)的顶端与连接杆(1.4)的底端对应滑动连接,滑动座(2.1)的底端对应安装有千斤顶(2.2),千斤顶(2.2)的伸缩端对应朝向行走杆(1.1)的顶部面;所述工作台(3)的底部面与行走杆(1.1)的顶部面对应抵触,且工作台(3)的底部面设有多个调平垫脚(4),调平垫脚(4)和行走轮(1.2)均放置在地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减速箱上盖的矫正装置,其特征是:包含行走机构(1)、工作台(3)和矫正机构(2);所述行走机构(1)包含行走杆(1.1)、行走轮(1.2)、支撑杆(1.3)和连接杆(1.4),行走杆(1.1)底部面的两端分别设有一行走轮(1.2),且行走轮(1.2)的行进方向与行走杆(1.1)的轴线方向对应垂直,行走杆(1.1)顶部面的两端分别垂直设有一支撑杆(1.3),两支撑杆(1.3)之间设有与行走杆(1.1)对应同轴且平行的连接杆(1.4),连接杆(1.4)的底端设有矫正机构(2);所述矫正机构(2)包含滑动座(2.1)和千斤顶(2.2),滑动座(2.1)的顶端与连接杆(1.4)的底端对应滑动连接,滑动座(2.1)的底端对应安装有千斤顶(2.2),千斤顶(2.2)的伸缩端对应朝向行走杆(1.1)的顶部面;所述工作台(3)的底部面与行走杆(1.1)的顶部面对应抵触,且工作台(3)的底部面设有多个调平垫脚(4),调平垫脚(4)和行走轮(1.2)均放置在地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减速箱上盖的矫正装置,其特征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东晓申正彪杨雅琪徐超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科品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