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熔化炉尾气脱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9947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熔化炉尾气脱硫装置,包括净化箱、电机和水泵,所述净化箱的左侧连接有烟气管道,所述净化箱的上方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下方连接有中心管道,所述净化箱的右侧安装有水泵,且水泵与通水管道相互连接,所述通水管道的顶端与中心管道的底端相互连接,且中心管道的外周连接有分流管道,所述分流管道的末端连接有喷淋管,所述净化箱的后侧表面连接有翻转门,且净化箱的内部连接有支撑块。该熔化炉尾气脱硫装置,更适合与熔化炉连接使用,且净化箱内部的喷淋管在中心管道的带动下可以进行转动,从而在脱硫剂的喷洒过程中加快与烟气的反应速度,同时对净化箱的内壁进行冲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熔化炉尾气脱硫装置
本技术涉及岩棉
,具体为一种熔化炉尾气脱硫装置。
技术介绍
岩棉是一种新型的环保型建筑保温材料,广泛填充于建筑的保温墙内部,岩棉采用优质玄武岩和白云石等主要原料,高温熔化后通过离心机高速离心形成纤维体,再对纤维体进行粘结加工和外部处理后,经机器固化切割后方可得到不同规格和用途的岩棉产品。通常采用工业熔化炉对原石料进行加热熔化工作,在熔化炉内部燃料燃烧的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含硫有害烟气,而对此烟气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常规的脱硫塔体型较大成本较高,不适合与熔化炉配套使用,而其他脱硫装置对烟气的脱硫效果有限,在岩棉成批次的生产过程中可能无法保证对烟气完全进行净化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熔化炉尾气脱硫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在岩棉生产过程中会产生部分有害烟气,在对烟气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脱硫塔体积较大成本较高,而小型的脱硫装置无法保证对烟气进行完全净化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熔化炉尾气脱硫装置,包括净化箱、电机和水泵,所述净化箱的左侧连接有烟气管道,且烟气管道的末端连接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下方连接有罩帽,且罩帽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净化箱的上方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下方连接有中心管道,并且中心管道位于净化箱的内部,所述净化箱的右侧安装有水泵,且水泵与通水管道相互连接,并且通水管道与净化箱的内部相互连接,所述通水管道的顶端与中心管道的底端相互连接,且中心管道的外周连接有分流管道,所述分流管道的末端连接有喷淋管,且喷淋管的下方设置有喷嘴,所述净化箱的后侧表面连接有翻转门,且净化箱的内部连接有支撑块,并且支撑块的下方设置有残渣篮。优选的,所述进风管与罩帽构成滑动结构,且进风管的底端结构位于滑槽的内部,并且滑槽的开设长度小于罩帽的长度。优选的,所述中心管道的外周通过分流管道连接有2个喷淋管,且中心管道的外周等角度连接有分流管道,并且中心管道、喷淋管和分流管道的内部均相互连通。优选的,所述通水管道与中心管道的内部相互连通,且通水管道与中心管道构成转动结构,并且通水管道与中心管道与喷淋管构成一体化结构。优选的,所述翻转门与净化箱构成转动结构,且翻转门与净化箱的连接处设置有与净化箱内部结构相卡合的橡胶填充,并且净化箱与翻转门的连接部分设置为“C”型结构。优选的,所述支撑块设置为环形结构,且支撑块与净化箱构成滑动结构,并且支撑块与残渣篮构成一体化结构,同时残渣篮设置为金属网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熔化炉尾气脱硫装置,1.此装置相较于脱硫塔而言体积更小,通过罩帽即可对熔化炉的顶部开口进行封闭,对烟气进行完全的抽取吸收,将烟气引导入净化箱的内部,且此装置对烟气的净化原理与脱硫塔的净化原理相同,当烟气进入到净化箱的内部之后,通过喷洒的脱硫剂与烟气充分接触即可对烟气进行净化,且脱硫剂的量大于烟气的体量,能够确保对烟气进行完全净化;2.此装置中在对脱硫剂进行循环利用的过程中,喷淋管设置为环形管道,脱硫剂进入到中心管道的内部后,通过分流管道可将脱硫剂均匀的分布至喷淋管的内部,使得净化箱各区域内脱硫剂的计量均匀,从而提高对脱硫剂的利用效率,并且喷淋管在中心管道的带动下进行转动,带动脱硫剂飞洒,使得脱硫剂能够充分与烟气产生反应,同时对净化箱的内壁进行冲洗;3.反应后剩余的脱硫剂与固体残渣坠落至净化箱的底端,静置过程中固体残渣下沉至残渣篮的内部,残渣篮不影响脱硫剂液体的流动,同时对固体残渣形成阻拦,能够有效防止固体残渣被吸入管道的内部,从而避免残渣对管道的堵塞情况出现,延长此装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净化箱内部前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进风管与罩帽连接前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净化箱与喷淋管连接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连接块与净化箱连接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净化箱与翻转门连接后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净化箱;2、烟气管道;3、进风管;4、罩帽;5、除雾器;6、电机;7、中心管道;8、水泵;9、通水管道;10、喷淋管;11、喷嘴;12、翻转门;13、支撑块;14、残渣篮;15、滑槽;16、分流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熔化炉尾气脱硫装置,包括净化箱1、烟气管道2、进风管3、罩帽4、除雾器5、电机6、中心管道7、水泵8、通水管道9、喷淋管10、喷嘴11、翻转门12、支撑块13、残渣篮14、滑槽15和分流管道16,净化箱1的左侧连接有烟气管道2,且烟气管道2的末端连接有进风管3,进风管3的下方连接有罩帽4,且罩帽4的内部开设有滑槽15,净化箱1的上方安装有电机6,且电机6的下方连接有中心管道7,并且中心管道7位于净化箱1的内部,净化箱1的右侧安装有水泵8,且水泵8与通水管道9相互连接,并且通水管道9与净化箱1的内部相互连接,通水管道9的顶端与中心管道7的底端相互连接,且中心管道7的外周连接有分流管道16,分流管道16的末端连接有喷淋管10,且喷淋管10的下方设置有喷嘴11,净化箱1的后侧表面连接有翻转门12,且净化箱1的内部连接有支撑块13,并且支撑块13的下方设置有残渣篮14。进风管3与罩帽4构成滑动结构,且进风管3的底端结构位于滑槽15的内部,并且滑槽15的开设长度小于罩帽4的长度,罩帽4与熔化炉的顶端相连接,通常作为熔化炉的顶盖对熔化炉的顶部通风口进行封闭,从而对熔化炉内部燃烧产生的气体进行收集,此装置中将罩帽4与气缸进行连接,将气缸安装于其他平台或是进风管3的外部,通过气缸带动罩帽4进行升降运动,从而控制熔化炉顶部封盖的开合,以更好的对烟气进行收集。中心管道7的外周通过分流管道16连接有2个喷淋管10,且中心管道7的外周等角度连接有分流管道16,并且中心管道7、喷淋管10和分流管道16的内部均相互连通,脱硫剂通过中心管道7进入分流管道16的内部,由分流管道16分流为均匀的水流进入到喷淋管10的内部,再通过喷嘴11向下喷洒而出与烟气产生接触,分流管道16的设置使得脱硫剂被分化的更加均匀,从而使得脱硫剂能够更加充分的与烟气产生接触,提高脱硫剂的利用效率。通水管道9与中心管道7的内部相互连通,且通水管道9与中心管道7构成转动结构,并且通水管道9与中心管道7与喷淋管10构成一体化结构,脱硫剂液体通过水泵8抽出进入到通水管道9的内部,又由通水管道9进入到中心管道7的内部,中心管道7在电机6的带动下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喷淋管10在净化箱1的内部进行转动,以改变喷嘴11喷洒而出的脱硫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熔化炉尾气脱硫装置,包括净化箱(1)、电机(6)和水泵(8),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箱(1)的左侧连接有烟气管道(2),且烟气管道(2)的末端连接有进风管(3),所述进风管(3)的下方连接有罩帽(4),且罩帽(4)的内部开设有滑槽(15),所述净化箱(1)的上方安装有电机(6),且电机(6)的下方连接有中心管道(7),并且中心管道(7)位于净化箱(1)的内部,所述净化箱(1)的右侧安装有水泵(8),且水泵(8)与通水管道(9)相互连接,并且通水管道(9)与净化箱(1)的内部相互连接,所述通水管道(9)的顶端与中心管道(7)的底端相互连接,且中心管道(7)的外周连接有分流管道(16),所述分流管道(16)的末端连接有喷淋管(10),且喷淋管(10)的下方设置有喷嘴(11),所述净化箱(1)的后侧表面连接有翻转门(12),且净化箱(1)的内部连接有支撑块(13),并且支撑块(13)的下方设置有残渣篮(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熔化炉尾气脱硫装置,包括净化箱(1)、电机(6)和水泵(8),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箱(1)的左侧连接有烟气管道(2),且烟气管道(2)的末端连接有进风管(3),所述进风管(3)的下方连接有罩帽(4),且罩帽(4)的内部开设有滑槽(15),所述净化箱(1)的上方安装有电机(6),且电机(6)的下方连接有中心管道(7),并且中心管道(7)位于净化箱(1)的内部,所述净化箱(1)的右侧安装有水泵(8),且水泵(8)与通水管道(9)相互连接,并且通水管道(9)与净化箱(1)的内部相互连接,所述通水管道(9)的顶端与中心管道(7)的底端相互连接,且中心管道(7)的外周连接有分流管道(16),所述分流管道(16)的末端连接有喷淋管(10),且喷淋管(10)的下方设置有喷嘴(11),所述净化箱(1)的后侧表面连接有翻转门(12),且净化箱(1)的内部连接有支撑块(13),并且支撑块(13)的下方设置有残渣篮(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熔化炉尾气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3)与罩帽(4)构成滑动结构,且进风管(3)的底端结构位于滑槽(15)的内部,并且滑槽(15)的开设长度小于罩帽(4)的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春良林春国林心锋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瑞隆节能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