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拉链结构,包括设有相互配合的链牙的左基部及右基部、控制链牙咬合或分开的拉头,所述右基部上设置有右上止部及位于右上止部上方的脱离部,所述左基部上设置有左上止部,所述左上止部包括呈上下关系设置的限位卡片及基座,所述基座与右上止部抵合,且与右上止部厚度相同,所述拉头两侧设置有供链牙卡入的通槽,所述拉头左侧的通槽上方设置有一与限位卡片配合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卡片随着拉头的运动而进入或脱离限位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快速拉链结构能在使拉链保有良好的锁止性能的同时,实现拉链的快速脱离,有效提升了拉链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拉链结构
本技术涉及拉链
,尤其是涉及一种快速拉链结构。
技术介绍
拉链是依靠连续排列的链牙,使物品并合或分离的连接,大量在服装、箱包、帐篷等生活领域使用,基本可以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件。在拉链设计中,拉链的两末端通常设有拉链上止组件和拉链下止组件。上止主要用于在拉头将左右拉链拉合时使拉头固定在拉链的顶端,防止拉头脱离布带。现有技术中的上止通常包括左上止件和右上止件,左上止件和右上止件分别设置在左拉链带和右拉链带的顶端,在左右拉链拉合时,左上止件和右上止件的宽度之和大于拉头内腔最宽处的宽度,以在拉头拉至拉链最顶端时,防止拉头自拉链顶端拉出而脱离拉链。然而,这种上止结构虽然能够防止拉头脱出。但是,在拉链的脱离过程中,需要手动反向(相对于拉合拉链而言)操作,即一手拉住布带,一手握住拉头,缓慢下拉拉链实现链牙的分开,这个过程不止耗时较长,而且容易使布带卡入拉头内,使链牙无法分开,给人们的使用造成极大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快速拉链结构,使得拉链能快速脱开,且不会出现布带卡入的问题。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快速拉链结构,包括设有相互配合的链牙的左基部及右基部、控制链牙咬合或分开的拉头,所述右基部上设置有右上止部及位于右上止部上方的脱离部,所述左基部上设置有左上止部,所述左上止部包括呈上下关系设置的限位卡片及基座,所述基座与右上止部抵合,且与右上止部厚度相同,所述限位卡片上端宽度小于下端宽度,且上端延伸至基座外侧,所述限位卡片的下端边缘与基座重合或位于基座内侧,所述拉头两侧设置有供链牙卡入的通槽,所述拉头左侧的通槽上方设置有一与限位卡片配合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卡片随着拉头的运动而进入或脱离限位孔。更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及限位卡片下端设置有与链牙配合的弧形槽。更进一步地,所述脱离部上方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远离左基部一侧延伸至脱离部外侧。更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卡片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弧形面及第二弧形面,所述第一弧形面位于限位卡片靠近右基部一侧,并朝着远离右基部一侧弯曲,所述第二弧形面位于限位卡片远离右基部一侧,并朝着靠近右基部一侧弯曲,所述第一弧形面的长度小于第二弧形面的长度。更进一步地,所述拉头靠近左基部一侧设置有一位于通槽上方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设置轨迹与通槽重合,且限位槽靠近左基部一侧设置侧壁,另一侧与通槽连通,所述限位孔设置在限位槽的侧壁上,所述限位槽与通槽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宽度小于通槽的深度,所述基座与限位卡片之间设置有一与隔板相适配的凹槽。更进一步地,所述脱离部与右上止部分体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的快速拉链结构在拉合时,一般拉链相同,直接朝着上方拉动拉头即可,其中,在将拉头拉动到拉链顶部时,拉头上端先与基座、限位卡片的下端接触,此时随着拉头的上移,会对限位卡片造成压迫,使得限位卡片上端内收,而随着拉头的继续上移,限位卡片上端伸进限位孔,此时会有一个明显的卡顿感,便停止拉动拉链,限位卡片便可有效防止拉头自动下移,即能始终保持拉链为闭合状态,而当需要拉开拉链时,稍微用力继续朝着上方拉动拉头,此时限位卡片脱离限位孔,拉头顺利到达脱离部,链牙之间失去锁止力,直接朝着两边扯开拉链即可,无需像一般拉链一样还要一点点下拉拉头,实现了拉链的快速打开,大幅度提升了拉链的使用体验,并且拉开后,拉链能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回到拉链底部与下止部相贴,复位效果好,再次拉合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提供拉链咬合状态左上止部与右上止部配合状态示意图;图2是图1中圈A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基座与限位卡片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拉链咬合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是拉链分离状态结构示意图;图6是拉头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左基部,2-右基部,3-链牙,4-右上止部,5-脱离部,6-限位部,7-基座,8-限位卡片,9-弧形槽,10-凹槽,11-通槽,12-限位孔,13-侧壁,14-拉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通,也可以是可拆卸连通,或一体地连通;可以是机械连通,也可以是电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请参照图1、图2、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快速拉链结构,包括设有相互配合的链牙3的左基部1及右基部2、控制链牙3咬合或分开的拉头14,与一般拉链相同,拉链底部还设置有下止部,左基部1底部为插销,右基部2底部为插槽,在拉链拉开时,拉头14固定在右基部2上,其中,左基部1及右基部2主要起到连接链牙3的作用,材质可以为普通布料、皮料之类,并没有局限;所述右基部2上设置有右上止部4及位于右上止部4上方的脱离部5,所述左基部1上设置有左上止部,所述左上止部包括呈上下关系设置的限位卡片8及基座7,限位卡片8兼具弹性及刚性,可以采用铍铜、弹簧钢或高分子材料等进行制备,所述基座7与右上止部4抵合,且与右上止部4厚度相同,其中,基座7、右上止部4的宽度可与链牙3的宽度相同,所述限位卡片8上端宽度小于下端宽度,且上端延伸至基座7外侧,且上端端点的垂线也位于链牙3外侧,所述限位卡片8的下端边缘与基座7重合或位于基座7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拉链结构,包括设有相互配合的链牙(3)的左基部(1)及右基部(2)、控制链牙(3)咬合或分开的拉头(14),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基部(2)上设置有右上止部(4)及位于右上止部(4)上方的脱离部(5),所述左基部(1)上设置有左上止部,所述左上止部包括呈上下关系设置的限位卡片(8)及基座(7),所述基座(7)与右上止部(4)抵合,且与右上止部(4)厚度相同,所述限位卡片(8)上端宽度小于下端宽度,且上端延伸至基座(7)外侧,所述限位卡片(8)的下端边缘与基座(7)重合或位于基座(7)内侧,所述拉头(14)两侧设置有供链牙(3)卡入的通槽(11),所述拉头(14)左侧的通槽(11)上方设置有一与限位卡片(8)配合的限位孔(12),所述限位卡片(8)随着拉头(14)的运动而进入或脱离限位孔(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拉链结构,包括设有相互配合的链牙(3)的左基部(1)及右基部(2)、控制链牙(3)咬合或分开的拉头(14),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基部(2)上设置有右上止部(4)及位于右上止部(4)上方的脱离部(5),所述左基部(1)上设置有左上止部,所述左上止部包括呈上下关系设置的限位卡片(8)及基座(7),所述基座(7)与右上止部(4)抵合,且与右上止部(4)厚度相同,所述限位卡片(8)上端宽度小于下端宽度,且上端延伸至基座(7)外侧,所述限位卡片(8)的下端边缘与基座(7)重合或位于基座(7)内侧,所述拉头(14)两侧设置有供链牙(3)卡入的通槽(11),所述拉头(14)左侧的通槽(11)上方设置有一与限位卡片(8)配合的限位孔(12),所述限位卡片(8)随着拉头(14)的运动而进入或脱离限位孔(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拉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7)及限位卡片(8)下端设置有与链牙(3)配合的弧形槽(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拉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离部(5)上方设置有限位部(6),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严吁,
申请(专利权)人:张严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