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殷永江专利>正文

依次逐段发光的场致光缆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9641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依次逐段发光的场致光缆线,它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场致发光技术,进行改进和提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有发光芯线,辅导电线及透明外层,特别是:至少有两组发光芯线依次相互绞合成缆,或增设一中心线,至少有两组发光芯线依次螺旋缠绕在中心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抗拉强度高,耗电量低,性能可靠,发光变化多样,特别是具有依次逐段递进追逐发光的动态效果,并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不仅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装饰和灯饰行业,而且可以作为警示或指示路线方向的发光缆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光灯饰产品,尤其涉及一种缆线状发光体。
技术介绍
现有的场致发光线,包括有发光芯线和缠绕在发光芯线上的辅助导电线及透明外层,其中的发光芯线是在一根金属基线圆周的外壁涂敷一层绝缘介质构成发光基线,然后再在发光基线的外壁,涂敷发光粉和一层金属透明电极,即为发光芯线。由于该发光线的金属基线是一根单芯导体,线径一般为0.3-0.6mm,且在金属基线上涂敷的绝缘介质一般为钡盐类介质,整根发光线柔软性和抗拉性差,且耗电量大,其发光为整线闪亮或常亮,不能实现依次逐段递进追逐发光的动态效果。这种依次逐段递进追逐发光的动态效果只有霓虹灯装置或LED线才能实现,但难度大,且成本高,耗电量大,并且难以做成柔性线状发光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耗电量低,性能可靠,发光变化多样,具有追逐发光动态效果,抗拉强度高、柔软性好的依次逐段发光场致光缆线。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方案,根据场致发光线的基本原理,采用巧妙的结构设计而成。方案一本专利技术包括有发光芯线,辅导电线及透明外层,其特征是至少有两组发光芯线依次相互绞合成缆;或增设一中心线,至少有两组发光芯线依次螺旋缠绕在中心线上。方案二本专利技术是直接采用场致发光线,特别是至少由两组场致发光线依次相互绞合成缆;或增设一中心线,至少有两组场致发光线依次螺旋缠绕在中心线上。本专利技术方案一中的发光芯线之基体金属线其横截面可为圆形、扇形、扁条形。本专利技术方案一中的发光芯线或方案二中场致发光线的发光芯线只有向外的部分表面上涂有发光粉和粘结剂的混合层及金属透明电极层。而绞合向里的部分表面不被视觉所见,故无需发光,可降低生产成本。为增强发光视觉效果,增加花样变化,本专利技术方案一中的每组发光芯线,包括有1-9根发光芯线,方案二中的每组场致发光线包括有1-9根场致发光线。本专利技术方案一中的发光芯线或方案二中的场致发光线,其金属基线,当为圆断面时,其线径为0.03至0.20mm,当为扇形或扁条形时,其厚度为0.03至0.15mm,涂敷在金属基线上的绝缘介质为二氧化钛与聚氨酯混合物。这种绝缘介质层具有良好的介电和绝缘性能。其附着力和抗磨、抗拉性能均优于钡盐类介电绝缘层,该介电绝缘层的发光线的耗电量是钡盐类介电绝缘层的发光线的1/2左右。组成本专利技术缆线的数根金属介电绝缘圆导线,其线径为0.03至0.20mm,这样小的线径缠绕缆芯纤维线组成的发光缆线,轻便柔软抗拉。本专利技术使用时采用特别的驱动器,内设专用程序控制芯片,使本专利技术中的每组发光芯线周期性导电、断电(一般为0.30秒至0.80秒)。由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发光芯线采用绞合或螺旋缠绕之特殊结构,使整根缆线有逐段或逐点依次递进追逐发光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抗拉强度高,耗电量低,性能可靠,发光变化多样,特别是具有依次逐段递进追逐发光的动态效果,并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不仅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装饰和灯饰行业,而且可以作为警示或指示路线方向的发光缆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螺旋缠绕中心线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螺旋缠绕中心线结构之一的断面放大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螺旋缠绕中心线结构之二的局部断面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螺旋缠绕中心线结构之三的局部断面放大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螺旋缠绕中心线结构之四的局部断面放大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相互绞合结构的主视图。图中1、2、3、4、5、6-发光芯线,7-辅助导电线,8-透明塑料层,9-中心线,10-填充物,11-金属基线,12-绝缘介质层,13-发光粉及粘结剂混合层,14-金属透明电极层,15-塑料管,16-扇形断面金属基线,17-绝缘介质层,18-发光粉及粘结剂混合层,19-金属透明电极层,20-场致发光线,21-中心线,22-金属基线,23-绝缘介质层,24-发光粉及粘结剂混合层,25-透明电极层,26-透明塑料层。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参见图1、图2,本专利技术采用一束纤维线作中心线9;采用现有技术场致发光线中的发光芯线作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芯线,本专利技术中设计有三组发光芯线,每组两根,共计六根,图中所示1、2、3、4、5、6,六根发光线,依次螺旋缠绕在中心线9上,再在发光芯线外绕装两根辅导电线7,最外层包裹透明塑料层8,即构成本专利技术结构之一。使用时,每组中两根发光芯线通过一根导线与驱动器连接。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之二,基本结构同例1,具有一束纤维中心线9,其上依次螺旋缠绕有六根发光芯线,发光芯线外绕装有一根辅助导电线7,外裹有透明塑料层8。其不同之处在于,发光芯线的结构不同,且在发光芯线之间加有介质填充物10,使之缠绕更牢靠。参见图3,本专利技术中的发光芯线,不同现有技术,具有金属基线11,其上涂敷有一层绝缘介质12,构成发光基线,特别是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发光芯线只在向外的部分表面上涂发光粉和粘结剂的混合层13及金属透明电极层14。实施例3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之三,参见图4。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细塑料管15作中心线,在塑料管15外依次螺旋缠绕有三组(每组一根)发光基线,该发光基线,其金属基线16为扇形断面,其厚度可在0.03mm-0.15mm之间选取,金属基线17的外壁涂敷有一层绝缘介质17,该绝缘介质为二氧化钛与聚氨酯混合物;再在三组发光基线的外层涂敷发光粉和粘结剂混合层18,混合层18外溅射金属透明电极层19,最后在金属透明电极层19外壁绕装一根辅助导电线7及包裹一层透明塑料层8,即构成本专利技术结构之三。本实施例的结构实质上同例2结构,只是金属基线由圆形改为扇形,其三根发光芯线的发光粉和粘结剂混合层18与金属透明电极层14连成了一体,生产工艺有所不同。实施例4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之四,参见图5,它是直接采用三根发光线20依次螺旋缠绕在中心线21上构成,所述的发光线20是由圆形金属基线22(线径为0.03mm至0.2mm)、绝缘介质层23(选用二氧化钛与聚氨酯混合物),发光粉及粘结剂混合层24,金属透明电极层25,辅助导电线7,透明塑料层26构成。上述实施例中,也可省略上述中心线,直接将发光芯线或发光基线,或发光线进行组与组之间相互绞合成缆,如实施例4,参见图6之结构,它是由三根场致发光线21相互绞合成缆。权利要求1.一种依次逐段发光的场致光缆线,包括有发光芯线,辅导电线及透明外层,其特征是至少有两组发光芯线依次相互绞合成缆,或增设一中心线,至少有两组发光芯线依次螺旋缠绕在中心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依次逐段发光的场致光缆线,其特征是发光芯线的基体金属线其横截面可为圆形、扇形、扁条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依次逐段发光的场致光缆线,其特征是发光芯线只有向外的部分表面上涂有发光粉和粘结剂的混合层及金属透明电极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依次逐段发光的场致光缆线,其特征是每组发光芯线包括有1-9根发光芯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依次逐段发光的场致光缆线,其特征是所述发光芯线中涂敷在金属基线上的绝缘介质为二氧化钛与聚氨酯混合物。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依次逐段发光的场致光缆线,其特征是所述发光芯线中的金属基线,当为圆断面时,其线径为0.03至0.20mm,当为扇形或扁条形时,其厚度为0.03至0.15mm。7.一种依次逐段发光的场致光缆线,具有场致发光线,其特征是至少由两组场致发光线依次相互绞合成缆,或增设一中心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依次逐段发光的场致光缆线,包括有发光芯线,辅导电线及透明外层,其特征是:至少有两组发光芯线依次相互绞合成缆,或增设一中心线,至少有两组发光芯线依次螺旋缠绕在中心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永江
申请(专利权)人:殷永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