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基础构造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9512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将预制混凝土基础牢固地固定于地基的混凝土基础构造及其施工方法。混凝土基础构造(10)包括预制混凝土基础(16),预制混凝土基础具有埋入地基(G)的突出部(30)。在设置于地基(G)的挖掘孔(18)的内部配置有锚板(20),由连结构件(22)连结预制混凝土基础(16)和锚板(20)。在挖掘孔(18)的内部,由包含固化材料和土的回填材料(94)构成回填部(24)。在预制混凝土基础(16)与回填部(24)之间,由包含固化材料的填充材料(96)构成填充层(26)。预制混凝土基础(16)具有供连结构件(22)穿通的贯通孔(42),从贯通孔(42)填充构成填充层(26)的填充材料(9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混凝土基础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预制混凝土基础的混凝土基础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用于承受建筑物的荷载的基础,一般使用条形基础、板式基础和独立基础等混凝土制的基础。但是,在对这些基础进行施工时,需要在现场组装模板的工序、按照构造设计装入钢筋的工序、向模板内注入混凝土的工序、使混凝土硬化的工序和拆卸模板的工序等多个工序,因此存在工期变长的问题。此外,这些基础在现场由人的手工作业进行施工,因此存在精加工精度容易产生误差的问题。此外,需要确保熟练的技能者、混凝土泵车等特殊车辆,因此存在施工成本变高的问题。作为能够解决上述各问题的现有技术,具有专利文献1公开的基础构造。该基础构造包括配置在地基的表面的混凝土基础板和打入地下的地下锚,混凝土基础板和地下锚彼此连结。根据该基础构造,由于能够在工厂生产混凝土基础板,所以能够省略现场中的混凝土的浇筑作业等。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1-43027号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基础构造用于承受电热水器等设备的荷载的用途,没有设想用于承受建筑物的荷载的用途。因此,在将该基础构造用于承受建筑物的荷载的用途的情况下,混凝土基础板有可能下沉,或者由于吹到建筑物的风的力量将地下锚拔出而导致混凝土基础板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应对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将预制混凝土基础牢固地固定于地基的混凝土基础构造及其施工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基础构造的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混凝土基础,配置在地基的表面;挖掘孔,通过挖掘所述预制混凝土基础的下方的所述地基而构成;板状的锚板,配置在所述挖掘孔的内部;棒状的连结构件,连结所述预制混凝土基础和所述锚板;回填部,通过将包含固化材料的回填材料回填到所述挖掘孔而构成;以及填充层,通过将包含固化材料的填充材料填充到所述预制混凝土基础与所述回填部之间而构成,所述预制混凝土基础包括:基础主体,构成为从上方覆盖所述回填部;以及突出部,从所述基础主体的外周部向下方突出设置并埋入所述地基。按照这种结构,在预制混凝土基础的下方构成的回填部使用固化材料而凝固,并且在预制混凝土基础与回填部之间构成的填充层使用固化材料而凝固,因此能够由回填部和填充层稳定地支撑预制混凝土基础。此外,通过将与预制混凝土基础连结的锚板埋入回填部,从而使预制混凝土基础与回填部一体化,因此能够通过作用于回填部的外表面与挖掘孔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力,来抑制预制混凝土基础移动。此外,由于预制混凝土基础的突出部埋入地基,所以能够通过作用于突出部与地基之间的摩擦力,来抑制预制混凝土基础移动。因此,能够将预制混凝土基础牢固地固定于地基。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基础构造的其他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在所述基础主体的外周部形成为环状。按照这种结构,由于突出部在基础主体的外周部形成为环状,所以能够由突出部包围回填部的上部,并且能够使地基存在于突出部的整个周围。因此,在水平方向的外力作用于预制混凝土基础的情况下,能够由回填部和地基有效地抑制预制混凝土基础移动。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基础构造的其他特征在于,所述基础主体设置有供所述连结构件穿通的贯通孔,在所述连结构件的从所述贯通孔向上方突出的部分设置有移动阻止部,所述移动阻止部与所述基础主体抵接而阻止所述预制混凝土基础向上方移动。按照这种结构,使埋入回填部的连结构件的上端部穿通基础主体上设置的贯通孔,此后,能够在连结构件的从贯通孔向上方突出的部分设置移动阻止部。因此,在构成回填部时,能够预先使预制混凝土基础从连结构件分离,能够有效地进行构成回填部的作业。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基础构造的其他特征在于,在所述贯通孔的内部填充有与所述填充材料相同种类的填充材料,填充到所述贯通孔的内部的所述填充材料与构成所述填充层的所述填充材料连续而一体化。按照这种结构,能够由连续的一种填充材料包住存在于预制混凝土基础与回填部之间的连结构件的第一部分和存在于贯通孔的内部的连结构件的第二部分,因此能够防止剪切力作用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边界部,能够提高连结构件的耐久性。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基础构造的其他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形成为横截面积朝向下方变小。按照这种结构,由于贯通孔形成为横截面积朝向下方变小,所以在试图使预制混凝土基础从填充层分离时,填充到贯通孔的内部的填充材料钩挂在贯通孔的内表面。因此,预制混凝土基础不易从填充层分离。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基础构造的施工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工序(a),挖掘地基而设置挖掘孔;工序(b),将板状的锚板安装在棒状的连结构件的下端部,并且将所述锚板和所述连结构件配置在所述挖掘孔的内部;工序(c),将包含固化材料的回填材料回填到所述挖掘孔而构成回填部,并且使所述连结构件的上端部从所述回填部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工序(d),准备具有基础主体的预制混凝土基础,所述基础主体设置有用于供所述连结构件穿通的贯通孔;工序(e),将所述预制混凝土基础配置在所述地基的表面,使所述连结构件穿通所述贯通孔;工序(f),将包含固化材料的填充材料填充到所述预制混凝土基础与所述回填部之间;以及工序(g),将与所述基础主体抵接而阻止所述预制混凝土基础向上方移动的移动阻止部安装在所述连结构件的从所述贯通孔向上方突出的部分。按照这种结构,在工序(c)中,由于将包含固化材料的回填材料回填到挖掘孔而构成回填部,所以能够牢固地形成回填部。此外,在工序(f)中,由于将包含固化材料的填充材料填充到预制混凝土基础与回填部之间,所以能够牢固地形成由填充材料构成的填充层。因此,能够由回填部和填充层稳定地支撑预制混凝土基础。此外,在工序(b)中,将锚板和连结构件配置在挖掘孔的内部,在工序(c)中,将回填材料回填到挖掘孔而构成回填部,在工序(g)中,将移动阻止部安装在连结构件的从贯通孔向上方突出的部分,因此能够使预制混凝土基础和回填部一体化。因此,能够通过作用于回填部的外表面与挖掘孔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力,来抑制预制混凝土基础移动。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基础构造的施工方法的其他特征在于,在所述工序(f)中,在所述贯通孔的内部也填充所述填充材料,使填充到所述预制混凝土基础与所述回填部之间的所述填充材料和填充到所述贯通孔的内部的所述填充材料连续而一体化。按照这种结构,能够由连续的一种填充材料包住存在于预制混凝土基础与回填部之间的连结构件的第一部分和存在于贯通孔的内部的连结构件的第二部分,因此能够防止剪切力作用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边界部,能够提高连结构件的耐久性。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基础构造的施工方法的其他特征在于,在所述工序(f)中,将所述填充材料从所述贯通孔填充到所述预制混凝土基础与所述回填部之间。按照这种结构,从用于供连结构件穿通的贯通孔将填充材料填充到预制混凝土基础与回填部之间,因此不需要另外形成用于对填充材料进行填充的贯通孔,能够将预制混凝土基础的制造成本抑制为较低。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基础构造的施工方法的其他特征在于,在所述工序(c)中,对所述回填部进行碾压。...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基础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混凝土基础,配置在地基的表面;挖掘孔,通过挖掘所述预制混凝土基础的下方的所述地基而构成;板状的锚板,配置在所述挖掘孔的内部;棒状的连结构件,连结所述预制混凝土基础和所述锚板;回填部,通过将包含固化材料的回填材料回填到所述挖掘孔而构成;以及填充层,通过将包含固化材料的填充材料填充到所述预制混凝土基础与所述回填部之间而构成,所述预制混凝土基础包括:基础主体,构成为从上方覆盖所述回填部;以及突出部,从所述基础主体的外周部向下方突出设置并埋入所述地基。/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90402 JP 2019-0709441.一种混凝土基础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混凝土基础,配置在地基的表面;挖掘孔,通过挖掘所述预制混凝土基础的下方的所述地基而构成;板状的锚板,配置在所述挖掘孔的内部;棒状的连结构件,连结所述预制混凝土基础和所述锚板;回填部,通过将包含固化材料的回填材料回填到所述挖掘孔而构成;以及填充层,通过将包含固化材料的填充材料填充到所述预制混凝土基础与所述回填部之间而构成,所述预制混凝土基础包括:基础主体,构成为从上方覆盖所述回填部;以及突出部,从所述基础主体的外周部向下方突出设置并埋入所述地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基础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在所述基础主体的外周部形成为环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凝土基础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础主体设置有供所述连结构件穿通的贯通孔,在所述连结构件的从所述贯通孔向上方突出的部分设置有移动阻止部,所述移动阻止部与所述基础主体抵接而阻止所述预制混凝土基础向上方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基础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贯通孔的内部填充有与所述填充材料相同种类的填充材料,
填充到所述贯通孔的内部的所述填充材料与构成所述填充层的所述填充材料连续而一体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基础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形成为横截面积朝向下方变小。


6.一种混凝土基础构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工序(a),挖掘地基而设置挖掘孔;工序(b),将板状的锚板安装在棒状的连结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舩越弓子永山优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璞莱克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