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用流体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9471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窥镜用流体控制装置,其包括:送气管路82,其具有流路82i且在中途部具有侧孔82h;操作按钮71,其插入在侧孔82h中并且设置成可在贯穿方向C上进行按下操作,且形成为外径比侧孔82h小;和变形部72,其与操作按钮71相连并且设置在送气管路82内,在操作按钮71为未按下状态时,变形部72将流路82i封闭,在操作按钮71为按下状态时,变形部72使流路82i开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内窥镜用流体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送气管路的内窥镜用流体控制装置,其中,上述送气管路具有用于使气体从上游侧向下游侧流通的流路。
技术介绍
近年来,内窥镜在医疗领域中被广泛使用。医疗领域中使用的内窥镜,通过将细长的插入部插入到作为受检体的体腔内,能够观察体腔内的脏器。而且,能够根据需要使用插入在内窥镜所具有的处置器具插通通道内的处置器具进行各种处置。在内窥镜内,除了上述的插通通道以外,还设置有用于对受检体内供给液体的前方送水管路、用于对设置在插入部的前端面上的物镜输送液体或气体的送气送水管路等,这样的结构是众所周知的。此外,使用插通通道作为吸引管路的结构也是众所周知的,其中,上述吸引管路用于吸引受检体内的体液等液体和气体等流体。而且,为了实现插入部的细径化,在内窥镜内仅设置有1条管路,使用该1条内窥镜管路对受检体内输送气体或吸引受检体内的流体的内窥镜的结构也是众所周知的。此外,作为插入部具有非常细的直径的内窥镜,例如在耳鼻喉科领域中使用的内窥镜是众所周知的。具体而言,下述结构是众所周知的:在插入部内和与该插入部的根端相连的操作部内设置有1条内窥镜管路,在操作部中设置有与送气管路和吸引管路连接的内窥镜用流体控制装置(下面简称为流体控制装置),其能够切换使用1条内窥镜管路对受检体内进行气体的输送或者进行受检体内的流体的吸引。送气管路和吸引管路分别在流体控制装置中与内窥镜管路连通,并且,送气管路与送气装置连接,吸引管路与吸引装置连接。另外,下述结构也是众所周知的:在送气管路中设置阀体而得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中,上述阀体仅在送气管路中从上游侧向下游侧供给气体时使送气管路的流路开放、并且防止液体向流路的上游侧逆流。然而,在如上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的结构中,存在下述情况:在既没有进行送气也没有进行吸引的状态下使用内窥镜的过程中,会因某种原因而导致与送气管路连通的内窥镜管路中的比阀体靠下游侧的位置的压力发生变化。具体而言,在内窥镜管路中,在将注射器插入到设置在比流体控制装置靠下游侧的位置的送液口,经由内窥镜管路对受检体内输送液体时,注射器内不仅含有液体,而且还含有少量气体。因此,在将注射器内的液体全部注射完之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会被注射到内窥镜管路内。此时,在从供给液体变化为供给气体的瞬间,因液体与气体的压力的差异,内窥镜管路内的比阀体靠下游侧的位置的压力断续地有时上升有时下降,具体而言,存在有时比大气压高(正压)有时比大气压低(负压)的情况等。在该情况下,存在因压力降低而导致阀体意外地开放,因压力上升而导致液体向送气管路的上游侧逆流等问题。鉴于如上所述的问题,日本特许第5722510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流体控制装置的结构,其中,在送气管路中,在比上述阀体靠上游侧的位置设置有用于进行吸引指示的吸引按钮,并且吸引按钮本身作为与上述阀体不同的另一个阀体发挥作用。依照上述的结构,即使因比阀体靠下游侧的位置的压力变化而导致阀体意外地开放,吸引按钮也能够与阀体的开放联动而利用下游侧的压力变化来自动地将流路封闭。从而,能够利用吸引按钮来防止液体向送气管路中的上游侧逆流。但是,例如,在如上所述的那样从注射器对内窥镜管路注射了液体和气体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在内窥镜管路内会产生断续地反复出现上升和下降的压力变化。如果吸引按钮因该压力变化而振动,则吸引按钮会变得无法追随断续的压力变化。在该情况下,将无法利用吸引按钮将流路封闭,因此,有可能无法防止液体向送气管路中的上游侧逆流。鉴于如上所述的情况,可以考虑阀体不使用通过压力变化或供给气体来使流路开闭的结构,而使用仅通过操作者的主动操作来使流路开闭的结构。但是,在该情况下,存在构成阀体的部件数量变多,而且开闭结构变得复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用流体控制装置,其具有简单、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并可靠地防止液体向与内窥镜管路连通的送气管路的上游侧逆流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内窥镜用流体控制装置包括:送气管路,其具有用于使气体从上游侧向下游侧流通的流路,且在中途部具有从所述流路连通至外部空间的侧孔;操作按钮,其插入在所述侧孔中并且设置成可在所述侧孔的贯穿方向上进行按下操作,且形成为外径比所述侧孔小;和变形部,其与所述操作按钮相连并且设置在所述送气管路内,在所述操作按钮为未按下状态时,所述变形部与所述送气管路内抵接从而将所述流路封闭,在所述操作按钮为按下状态时,所述变形部在所述贯穿方向上变形从而使所述流路开放。附图说明图1是与送气装置和吸引装置一起概略地表示设置有本实施方式的流体控制装置的内窥镜的外观的内窥镜装置的图。图2是图1中的流体控制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图2中的流体控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将图2中的流体控制装置与内窥镜管路和注射器一起表示的、沿着图2中的IV-IV线的截面图。图5是表示图4中的吸引按钮单元被操作者进行按下操作后的状态的部分截面图。图6是表示图4中的送气按钮被操作者进行按下操作后的状态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注意的是,附图是示意性的,各部件的厚度与宽度的关系、各部件的厚度的比例等与实际情况并不相同,当然在附图之间也存在彼此的尺寸的关系或比例不同的部分。图1是与送气装置和吸引装置一起概略地表示设置有本实施方式的流体控制装置的内窥镜的外观的内窥镜装置的图。如图1所示,内窥镜装置100的主要部分包括:内窥镜1;作为流体控制装置的送气吸引阀20;送气装置32;吸引装置33;送气管42;和吸引管43。内窥镜1包括插入部5和操作部6,其中,插入部5可被插入到受检体内,操作部6与插入部5的插入方向S的根端侧相连。内窥镜1还包括:从操作部6伸出的通用线缆7;和设置在该通用线缆7的伸出端的未图示的连接器。内窥镜1可经由连接器与控制装置、照明装置等外部装置电连接。插入部5沿着插入方向S形成为细长形状,从插入方向S的前端侧起依次包括前端部2、弯曲部3和挠性管部4。弯曲部3可通过后述的弯曲杆11的转动操作,向例如2个方向弯曲,从而能够改变设置在前端部2内的未图示的物镜光学系统的观察方向,或提高前端部2在受检体内的插入性能。此外,也可以是弯曲部3能够向3个以上的方向弯曲。挠性管部4与弯曲部3的根端侧相连。在操作部6上设置有可由操作者抓持的抓持部6h。在操作部6的比抓持部6h靠插入方向S的前端侧的位置,设置有作为送液口的接口6k。接口6k设置在操作部6的比后述的连结部G(参照图4)靠下游侧的位置,且在比连结部G靠下游侧的位置与后述的内窥镜管路90的流路90i(均参照图4)连通。接口6k具有插拔口90c,其用于在经由流路90i向受检体内插入处置器具或从受检体内拔出处置器具时,相对于流路90i插拔处置器具。插拔口90c构成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窥镜用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送气管路,其具有用于使气体从上游侧向下游侧流通的流路,且在中途部具有从所述流路连通至外部空间的侧孔;/n操作按钮,其插入在所述侧孔中并且设置成可在所述侧孔的贯穿方向上进行按下操作,且形成为外径比所述侧孔小;和/n变形部,其与所述操作按钮相连并且设置在所述送气管路内,在所述操作按钮为未按下状态时,所述变形部与所述送气管路内抵接从而将所述流路封闭,在所述操作按钮为按下状态时,所述变形部在所述贯穿方向上变形从而使所述流路开放。/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416 JP 2018-0786831.一种内窥镜用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送气管路,其具有用于使气体从上游侧向下游侧流通的流路,且在中途部具有从所述流路连通至外部空间的侧孔;
操作按钮,其插入在所述侧孔中并且设置成可在所述侧孔的贯穿方向上进行按下操作,且形成为外径比所述侧孔小;和
变形部,其与所述操作按钮相连并且设置在所述送气管路内,在所述操作按钮为未按下状态时,所述变形部与所述送气管路内抵接从而将所述流路封闭,在所述操作按钮为按下状态时,所述变形部在所述贯穿方向上变形从而使所述流路开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形部具有封闭部,该封闭部设置在比所述操作按钮靠下游侧的位置,在所述操作按钮为所述未按下状态时,所述封闭部与所述送气管路的内壁抵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用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新井谦正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