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8921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通过将触控电极和第一电极部集成在显示面板的封装层内,在实现降低阴极电阻以及触控电极桥接的基础上,可以降低显示面板的厚度;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第二电极部设置成与第一电极部位于同一导电层,因此可以减少一次Mask,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的厚度。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将Touch技术与第一电极部技术集成在封装层中,能够减少膜层数量,降低显示面板的厚度,减少制作工序,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在平板显示面板中,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splay,OLED)显示面板因具有自发光、反应快、视角广、亮度高、色彩艳、轻薄等优点而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将Touch技术与第一电极部技术集成在封装层中,能够减少膜层数量,降低显示面板的厚度,减少制作工序,降低成本。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驱动背板,位于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阴极层,以及位于所述阴极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封装层;所述封装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层、有机层和第二无机层,所述第一无机层与所述阴极层接触,所述第二无机层远离所述阴极层;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和所述有机层之间的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电极部,所述第一电极部通过贯穿所述第一无机层的过孔与所述阴极层电连接;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无机层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绝缘设置的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绝缘设置的多个触控电极;所述第一导电层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极部绝缘设置的第二电极部,至少部分所述触控电极通过所述第二电极部电连接。可选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无机层之间的黑矩阵和彩膜层,所述黑矩阵具有多个开口区域,所述彩膜层位于所述开口区域内;所述第一电极部、所述第二电极部和所述触控电极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均位于所述黑矩阵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范围内。可选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黑矩阵和彩膜层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第二无机层之间。可选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有机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的第一有机层,以及位于所述彩膜层和所述第二无机层之间的第二有机层;至少部分所述触控电极通过贯穿所述第一有机层的过孔与所述第二电极部电连接。可选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黑矩阵和彩膜层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可选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有机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彩膜层之间的第一有机层,位于所述彩膜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的第二有机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第二无机层之间的第三有机层;至少部分所述触控电极通过依次贯穿所述第一有机层、所述黑矩阵和所述第二有机层的过孔与所述第二电极部电连接。可选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阴极层具有镂空区域,所述镂空区域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电极部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可选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均具有网格状结构,所述网格状结构的网孔对应所述显示面板的像素区域。可选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电极部通过贯穿所述第一无机层的过孔与所述阴极层电连接。可选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还包括位于所述驱动背板和所述阴极层之间的阳极层,位于所述阳极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一侧、且具有多个像素开口的像素定义层,以及位于所述像素开口内的发光层。相应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通过将触控电极和第一电极部集成在显示面板的封装层内,在实现降低阴极电阻以及触控电极桥接的基础上,可以降低显示面板的厚度;并且本专利技术将第二电极部设置成与第一电极部位于同一导电层,因此可以减少一次Mask,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的厚度。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将Touch技术与第一电极部技术集成在封装层中,能够减少膜层数量,降低显示面板的厚度,减少制作工序,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相关技术中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相关技术中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第一导电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A-图6G为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图;图7A-图7D为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附图中各层薄膜厚度和形状不反映显示面板的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发光面的不同,OLED显示面板可以分为顶发射和底发射两种。目前OLED显示产品在大尺寸产品中份额越来越高,可以预见未来仍会加速发展。由于底发射技术应用于大尺寸OLED显示产品时,开口率较低,无法满足OLED显示产品的显示效果,因此,需要开发顶发射技术。对于顶发射EL器件来说,为了提高阴极金属材料的透明度,必需降低膜层的厚度,通常为几十纳米的厚度。但是,减薄金属层的同时会极大的增加阴极电阻。对于大尺寸面板来说,高电阻的阴极会导致IRDrop的提高,从而造成屏幕显示亮暗不均,降低显示质量。当前通常采用第一电极部以降低阴极的电阻,从而降低IRDrop。但是现有技术中第一电极部是在封装层之后制作的,如图1所示,必然导致显示面板的厚度加厚。目前,电容感应式触摸面板由于成本低,能够实现真实多点触控和反应速度快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普遍使用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第二电极部、绝缘层、触控电极、保护层。先制备第二电极部,通过搭接的方式制备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各自按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通电后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间形成电容,触摸时电容会发生变化,通过收集该变化信号进行运算,进而实现触控功能。但是目前的触摸面板也是在封装层之后制备,如图2所示,且第一电极部与触控电极分别采用一次工艺制作,工序比较繁琐,增加成本,且显示模组的厚度较厚。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驱动背板1,位于驱动背板1一侧的阴极层2,以及位于阴极层2背离驱动背板1一侧的封装层3;封装层3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层31、有机层33和第二无机层32,第一无机层31与阴极层2接触,第二无机层32远离阴极层2;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第一无机层31和有机层33之间的第一导电层4,第一导电层4包括第一电极部41,第一电极部41通过贯穿第一无机层31的过孔与阴极层2电连接;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第一导电层4和第二无机层32之间、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背板,位于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阴极层,以及位于所述阴极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封装层;/n所述封装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层、有机层和第二无机层,所述第一无机层与所述阴极层接触,所述第二无机层远离所述阴极层;/n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和所述有机层之间的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电极部;/n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无机层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绝缘设置的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绝缘设置的多个触控电极;/n所述第一导电层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极部绝缘设置的第二电极部,至少部分所述触控电极通过所述第二电极部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背板,位于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阴极层,以及位于所述阴极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一侧的封装层;
所述封装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层、有机层和第二无机层,所述第一无机层与所述阴极层接触,所述第二无机层远离所述阴极层;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和所述有机层之间的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电极部;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无机层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绝缘设置的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绝缘设置的多个触控电极;
所述第一导电层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极部绝缘设置的第二电极部,至少部分所述触控电极通过所述第二电极部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无机层之间的黑矩阵和彩膜层,所述黑矩阵具有多个开口区域,所述彩膜层位于所述开口区域内;
所述第一电极部、所述第二电极部和所述触控电极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均位于所述黑矩阵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黑矩阵和彩膜层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第二无机层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的第一有机层,以及位于所述彩膜层和所述第二无机层之间的第二有机层;
至少部分所述触控电极通过贯穿所述第一有机层的过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维高涛郭远征韩永占侯鹏王彦强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