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涡旋压缩机和调温设备,包括机壳、动涡旋盘、静涡旋盘、曲轴和电机组件,所述动涡旋盘、静涡旋盘、曲轴和电机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部,所述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配合形成压缩腔,所述机壳内部于所述压缩腔的吸气侧形成吸气腔,所述机壳上设有与所述吸气腔相通的吸气管,所述机壳内于所述压缩腔的排气侧形成排气腔,所述机壳上设有与所述排气腔相通的排气管,所述排气腔中设有风轮,所述风轮用于引导所述压缩腔排出的制冷剂与所述排气腔的内壁碰撞后实现油气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减少吸气含油量,减少压缩机的吐油量,提高换热器的换热能力,更加适用于对吐油量有严格限制的特殊气体的压缩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涡旋压缩机和调温设备
本专利技术用于压缩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和调温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低压腔涡旋压缩机,吸入的制冷剂经过整个低压腔体,导致制冷剂带入润滑油,排气时直接排出压缩机,没有更大的空间进行油气分离,导致压缩机排气吐油量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和调温设备,减少吸气含油量,减少压缩机的吐油量,提高换热器的换热能力,更加适用于对吐油量有严格限制的特殊气体的压缩机。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方面,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机壳、动涡旋盘、静涡旋盘、曲轴和电机组件,所述动涡旋盘、静涡旋盘、曲轴和电机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部,所述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配合形成压缩腔,所述机壳内部于所述压缩腔的吸气侧形成吸气腔,所述机壳上设有与所述吸气腔相通的吸气管,所述机壳内于所述压缩腔的排气侧形成排气腔,所述机壳上设有与所述排气腔相通的排气管,所述排气腔中设有风轮,所述风轮用于引导所述压缩腔排出的制冷剂与所述排气腔的内壁碰撞后实现油气分离。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静涡旋盘与所述机壳密封连接,所述机壳内于所述静涡旋盘的上方限定出所述排气腔,所述静涡旋盘上设有排气口,所述风轮位于所述排气口的上方,所述机壳于所述风轮的外围设有环形内壁,所述排气管位于所述风轮的背侧。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轴孔,所述曲轴穿过所述轴孔并通过轴承支承,所述静涡旋盘顶部设有第一油槽,所述机架上设有第二油槽,所述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通过回油孔连通。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回油孔设有滤网。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内管壳,所述内管壳位于所述机壳内部并与所述机壳连接,所述内管壳套在所述曲轴外侧,所述内管壳内部限定出电机腔,所述电机组件位于所述电机腔,所述电机组件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转子与所述曲轴连接,所述定子与所述内管壳连接。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内管壳的两端外扩形成喇叭口结构,所述内管壳的两端与所述机壳连接,所述内管壳与所述机壳之间限定出环形腔体,所述吸气管与所述环形腔体相通,所述内管壳下端的喇叭口结构上设有网孔,所述转子上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机壳的底部形成油池,还包括挡油部件,所述挡油部件罩在所述油池上方。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机壳底部设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上设有支承所述曲轴的轴承,所述挡油部件安装于所述轴承座,所述挡油部件中部设有曲轴过孔,所述挡油部件的边缘向下弯曲,所述挡油部件的外周开设径向切缝。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风轮设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第二方面,一种调温设备,包括第一方面中任一实现方式所述的涡旋压缩机。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制冷剂气体由吸气管进入吸气腔内,再由吸气腔进入压缩腔,气体经过各压缩腔压缩后,排出排气腔,高压排气被风轮搅动,排气中细微的液体被风轮引导到排气腔的内壁上,碰撞后失去动能而与气体分离,制冷剂气体从机壳上的排气管排出。本技术方案大大减少吸气含油量,减少压缩机的吐油量,提高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同时降低压缩机的启动负载,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更加适用于对吐油量有严格限制的特殊气体的压缩机。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涡旋压缩机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风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中,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技术特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能够互相通讯;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其中,图1给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参考方向坐标系,以下结合图1所示的方向,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机壳1、动涡旋盘2、静涡旋盘3、曲轴4和电机组件,动涡旋盘2、静涡旋盘3、曲轴4和电机组件设于机壳1内部,动涡旋盘2和静涡旋盘3配合形成压缩腔5,机壳1内部于压缩腔5的吸气侧形成吸气腔6,机壳1上设有与吸气腔6相通的吸气管7,机壳1内于压缩腔5的排气侧形成排气腔8,机壳1上设有与排气腔8相通的排气管9,电机组件驱动曲轴4转动,曲轴4的偏心部驱动动涡旋盘2相对静涡旋盘公转,动涡旋盘2和静涡旋盘3配合形成压缩腔5,不断将由吸气管7吸入的制冷剂压缩后经排气管9排出,进入下一个制冷或制热循环。参见图1、2,排气腔8中设有风轮10,风轮10具有转轴和翼片,翼片由风轮的中部向外延伸,起到导流和扰动的作用,风轮10用于引导压缩腔5排出的制冷剂与排气腔8的内壁碰撞后实现油气分离。压缩机工作时,制冷剂气体由吸气管7进入吸气腔6内,再由吸气腔6进入压缩腔5,气体经过各压缩腔5压缩后,排入排气腔8,高压排气被风轮10搅动,排气中细微的液体被风轮10引导到排气腔8的内壁上,碰撞后失去动能而与气体分离,制冷剂气体从机壳1上的排气管9排出。本技术方案大大减少吸气含油量,减少压缩机的吐油量,提高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同时降低压缩机的启动负载,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更加适用于对吐油量有严格限制的特殊气体的压缩机。其中,风轮10可以在气流的作用下旋转或者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而旋转,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涡旋压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动涡旋盘、静涡旋盘、曲轴和电机组件,所述动涡旋盘、静涡旋盘、曲轴和电机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部,所述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配合形成压缩腔,所述机壳内部于所述压缩腔的吸气侧形成吸气腔,所述机壳上设有与所述吸气腔相通的吸气管,所述机壳内于所述压缩腔的排气侧形成排气腔,所述机壳上设有与所述排气腔相通的排气管,所述排气腔中设有风轮,所述风轮用于引导所述压缩腔排出的制冷剂与所述排气腔的内壁碰撞后实现油气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动涡旋盘、静涡旋盘、曲轴和电机组件,所述动涡旋盘、静涡旋盘、曲轴和电机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部,所述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配合形成压缩腔,所述机壳内部于所述压缩腔的吸气侧形成吸气腔,所述机壳上设有与所述吸气腔相通的吸气管,所述机壳内于所述压缩腔的排气侧形成排气腔,所述机壳上设有与所述排气腔相通的排气管,所述排气腔中设有风轮,所述风轮用于引导所述压缩腔排出的制冷剂与所述排气腔的内壁碰撞后实现油气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涡旋盘与所述机壳密封连接,所述机壳内于所述静涡旋盘的上方限定出所述排气腔,所述静涡旋盘上设有排气口,所述风轮位于所述排气口的上方,所述机壳于所述风轮的外围设有环形内壁,所述排气管位于所述风轮的背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轴孔,所述曲轴穿过所述轴孔并通过轴承支承,所述静涡旋盘顶部设有第一油槽,所述机架上设有第二油槽,所述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通过回油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孔设有滤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相玲玲,凡沁,彭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万宝集团压缩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