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动汽车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8605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动汽车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及汽车。系统包括控制器和热管理模块,控制器用于控制混动汽车以及热管理模块,热管理模块包括暖风回路、暖机回路、散热回路、缸体回路、缸盖回路、以及旁通回路,散热回路上设置有散热器,缸体回路上设置有发动机缸体,缸盖回路上设置有发动机缸盖,通过信号监控器反馈缸盖回路的当前温度信息,球阀总成基于当前温度信息调节旁通回路、缸盖回路、缸体回路以及散热回路的水流流量。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带有旁通支路的热管理模块,降低系统流阻,提高系统热管理效率,同时,基于缸盖回路中的实时温度信息,调节球阀中各调节阀角度,实现热管理模块的分工况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动汽车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及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热管理
,具体涉及一种混动汽车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变暖、化石能源逐渐减少、臭氧层破环、空气污染、雾霾、沙尘暴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发生,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日益加强,而汽车作为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其节能减排效果对于环保的贡献作用逐步受到各国政府及各大整车厂的关注。近年来,油耗法规的要求越来越严,对于传统车的降排减排已经不能满足法规对于油耗排放更严格的要求,再加上对于新能源车辆的补贴激励政策,势必使得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对于混合动力汽车而言,其介于传统燃油车与纯电动车之间的地位,使其在整车热管理方面有较为特殊的处理方式,目前市面上的混动汽车多采用传统蜡式节温器进行大小循环调节,优化冷却液流动分布,实现整机热管理,从而有效减少整机的排放和燃油的消耗,但是,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热能的分工况管理,无法在发动机不启动时提供暖风、发动机自身暖机速度慢,且整机热管理过程中,流阻力比较大,系统热管理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停机供暖、发动机自身暖机速度慢以及整机热管理效率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控制器和热管理模块,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混动汽车以及所述热管理模块,所述热管理模块包括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球阀总成、发动机缸盖、发动机缸体、散热器、控制阀、加热器和机舱,所述第一水泵与所述球阀总成之间设置有暖机回路、散热回路、缸体回路、缸盖回路、以及旁通回路,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散热回路上,所述发动机缸体设置在所述缸体回路上,所述发动机缸盖设置在所述缸盖回路上,所述发动机缸盖与所述球阀总成之间的缸盖回路上设置有信号监控器,所述信号监控器用于反馈所述缸盖回路的当前温度信息,所述球阀总成用于调节所述旁通回路、缸盖回路、缸体回路以及散热回路的水流流量;所述第二水泵、所述加热器、所述控制阀以及所述机舱依次连通,形成循环暖风回路。进一步的,所述热管理模块还包括EGR冷却器,所述第一水泵和所述球阀总成之间还设置有废气循环回路,所述EGR冷却器与所述控制阀串联连通后设置在所述废气循环回路上,或,所述EGR冷却器与所述控制阀、所述加热器、所述第二水泵、所述机舱依次串联连通后设置在所述废气循环回路上。进一步的,所述球阀总成包括阀体、第一调节阀、第二调节阀、第三调节阀以及第四调节阀,所述阀体与所述EGR冷却器连通,所述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二调节阀、所述第三调节阀以及所述第四调节阀分别调节所述缸盖回路、所述旁通回路、所述缸体回路以及所述散热回路的水流流量。进一步的,所述热管理模块还包括增压器和油冷器,所述增压器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水泵的压力,所述油冷器用于调节所述缸体回路的温度。在一种可实施的方案中,所述信号监控器为PID控制器,所述控制阀为两位四通阀,所述加热器为电加热器。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混动汽车热管理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基于上述所述的混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实施,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汽车的当前驱动模式;判断所述汽车的当前驱动模式是否为纯电动驱动;若所述汽车的当前驱动模式为纯电动驱动,则控制加热器为第二水泵供电,控制循环暖风回路循环供暖;若所述汽车的当前驱动模式不是纯电动驱动,则获取缸盖回路的当前温度信息;根据所述缸盖回路的当前温度信息,调节球阀总成。进一步的,所述获取缸盖回路的当前温度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是否接收到空调制暖信号;若接收到空调制暖信号,则控制EGR冷却器与控制阀、加热器、第二水泵、机舱以及第一水泵依次串联连通;若未接收到空调制暖信号,则控制EGR冷却器、控制阀以及第一水泵依次串联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缸盖回路的当前温度信息,调节球阀总成包括:判断缸盖回路的当前温度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若所述缸盖回路的当前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则控制第一调节阀在第一预设角度内调节,控制第二调节阀开启至最大开启角度,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角度位于零与所述最大开启角度之间;若所述缸盖回路的当前温度不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则判断所述缸盖回路的当前温度是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其中,第一预设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若所述缸盖回路的当前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阀、第二调节阀以及第三调节阀开启至最大开启角度,控制第四调节阀在第二预设角度内调节,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角度位于零与所述最大开启角度之间;若所述缸盖回路的当前温度不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阀、第三调节阀以及第四调节阀开启至最大开启角度,所述第二调节阀关闭。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二调节阀开启至最大开启角度时,控制油冷器启动。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所述的混动汽车热管理系统。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带有旁通支路的热管理模块,降低系统流阻,提高系统热管理效率,同时,基于缸盖回路中的实时温度信息,调节球阀中各调节阀角度,实现不同水路的水量控制,从而实现热管理模块的分工况管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停机供暖、发动机自身暖机速度慢以及整机热管理效率低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混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混动汽车热管理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根据所述缸盖回路的当前温度信息,调节球阀总成的流程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一种工作原理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又一种工作原理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又一种工作原理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又一种工作原理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又一种工作原理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EGR冷却系统的第一连通方式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EGR冷却系统的第二连通方式的示意图;图中,1-第一水泵,2-发动机缸盖,3-信号监控器,4-球阀总成,41-第一调节阀,42-第二调节阀,43-第三调节阀,44-第四调节阀,5-发动机缸体,6-第二水泵,7-加热器,8-控制阀,9-EGR冷却器,10-散热器,11-机舱,12-增压器,13-油冷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控制器和热管理模块,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混动汽车以及所述热管理模块,/n所述热管理模块包括第一水泵(1)、第二水泵(6)、球阀总成(4)、发动机缸盖(2)、发动机缸体(5)、散热器(10)、控制阀(8)、加热器(7)和机舱(11),/n所述第一水泵(1)与所述球阀总成(4)之间设置有暖机回路、散热回路、缸体回路、缸盖回路、以及旁通回路,所述散热器(10)设置在所述散热回路上,所述发动机缸体(5)设置在所述缸体回路上,所述发动机缸盖(2)设置在所述缸盖回路上,所述发动机缸盖(20)与所述球阀总成(4)之间的缸盖回路上设置有信号监控器(3),所述信号监控器(3)用于反馈所述缸盖回路的当前温度信息,所述球阀总成(4)用于调节所述旁通回路、缸盖回路、缸体回路以及散热回路的水流流量;/n所述第二水泵(6)、所述加热器(7)、所述控制阀(8)以及所述机舱(11)依次连通,形成循环暖风回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控制器和热管理模块,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混动汽车以及所述热管理模块,
所述热管理模块包括第一水泵(1)、第二水泵(6)、球阀总成(4)、发动机缸盖(2)、发动机缸体(5)、散热器(10)、控制阀(8)、加热器(7)和机舱(11),
所述第一水泵(1)与所述球阀总成(4)之间设置有暖机回路、散热回路、缸体回路、缸盖回路、以及旁通回路,所述散热器(10)设置在所述散热回路上,所述发动机缸体(5)设置在所述缸体回路上,所述发动机缸盖(2)设置在所述缸盖回路上,所述发动机缸盖(20)与所述球阀总成(4)之间的缸盖回路上设置有信号监控器(3),所述信号监控器(3)用于反馈所述缸盖回路的当前温度信息,所述球阀总成(4)用于调节所述旁通回路、缸盖回路、缸体回路以及散热回路的水流流量;
所述第二水泵(6)、所述加热器(7)、所述控制阀(8)以及所述机舱(11)依次连通,形成循环暖风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模块还包括EGR冷却器(9),所述第一水泵(1)和所述球阀总成(4)之间还设置有废气循环回路,所述EGR冷却器(9)与所述控制阀(8)串联连通后设置在所述废气循环回路上,
或,所述EGR冷却器(9)与所述控制阀(8)、所述加热器(7)、所述第二水泵(6)、所述机舱(11)依次串联连通后设置在所述废气循环回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阀总成(4)包括阀体、第一调节阀(41)、第二调节阀(42)、第三调节阀(43)以及第四调节阀(44),所述阀体与所述EGR冷却器(9)连通,所述第一调节阀(41)、所述第二调节阀(42)、所述第三调节阀(43)以及所述第四调节阀(44)分别调节所述缸盖回路、所述旁通回路、所述缸体回路以及所述散热回路的水流流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模块还包括增压器(12)和油冷器(13),所述增压器(12)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水泵(1)的压力,所述油冷器(13)用于调节所述缸体回路的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监控器(3)为PID控制器,所述控制阀(8)为两位四通阀,所述加热器为电加热器。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宇云非侯丽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滨海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