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地内适于蛙类栖息的水塘营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8505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绿地内适于蛙类栖息的水塘营建方法,其在绿地内开挖水塘塘体,并在水塘塘体内铺设防水毯和粘土层作为防水层,所述粘土层上再铺设种植土层;所述塘体底面种植有多种沉水植物,在水陆过渡带栽种当地挺水植物,从而塘体内构造出适合于蛙类等小型水生生物生存的小型生态圈,进而使城市近水绿地、城市开敞绿地等绿地满足蛙类等两栖动物和其他小型水生动物的生长、繁殖要求,从而在上述绿地构建动植物有机结合的小型生态系统,其不但保留了景观水体的观赏性,由于在水体中构建了小型生态系统,能够大大提高绿地内水体的生物多样性,且对绿地周边的微型气候圈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显著提高诸如池塘等水体在绿地内的生态效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地内适于蛙类栖息的水塘营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园林绿化
,具体涉及一种绿地内适于蛙类栖息的水塘营建方法。
技术介绍
绿地作为一种人造景观在城市绿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技术中绿地一般仅仅由多种植物组成,其生物多样性受到限制;同时其观赏性也受到限制,为了提高绿地的观赏性,人们通常会增设诸如喷泉或人造池塘、河流等景观,但是上述景观没有任何的生态功能,同时在不断使用过程中水体会因为吸收大量空气中的氧气和其他微生物而出现富营养化,并最终影响绿地周边的环境;且现有技术中绿地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其不可避免的会对原有的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由此进一步降低了绿地的生态效应。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水体景观单一,生态效应差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绿地内适于蛙类栖息的水塘营建方法,本专利技术为以青蛙为代表的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增加了绿地内部的生态多样性,同时在近水绿地内实现了动植物的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其生态效应。一种绿地内适于蛙类栖息的水塘营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建设规划对指定地点进行土方开挖,开挖后的基坑作为水塘塘体;同时对水塘塘体底部进行夯实作业;S2、在步骤S1中夯实的塘体表面铺设防水毯,防水毯表面铺设粘土并夯实;粘土表面再回填用于栽种挺水植物的种植土层;S3、在步骤S2中除边坡区域外的种植土层表层铺设砾石或卵石;S4、在步骤S3所述塘体底部栽种沉水植物,同时在塘体的水陆过渡带栽种挺水植物;S5、在塘体的水陆过渡带和塘体边沿通过设置石材降低塘体边沿的坡度,同时完成对塘体地形的二次塑造。优选的,步骤S1中需开挖多个水塘塘体时,水塘塘体之间的间距不小于90cm,且相邻水塘塘体之间通过明沟或暗管相互连通。优选的,步骤S2中水塘塘体的横截面呈2-4级梯级结构。优选的,步骤S2中粘土层厚度不小于30㎝,所述种植土层的厚度不小于30㎝。优选的,步骤S4中水塘塘体的水面面积大于10㎡,则在塘体内补种浮叶植物,且浮叶植物的遮挡面积不超过水面面积的一半。优选的,浮叶植物包括睡莲、荇菜、浮叶眼子菜、金银莲花和菱角。优选的,步骤S4中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均采用当地乡土植物种类或广布形植物,其中挺水植物的成苗高度小于1m;且所述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均采用模仿当地植物群落结构的组团式丛植方式进行栽种。优选的,步骤S5中的石材采用表面粗糙的本地毛石或卵石,且石材的粒径不小于20㎝,石材自然堆叠后相邻石材之间应留有不小于5㎝2的间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绿地内开挖水塘塘体,同时在水塘塘体内铺设防水毯和粘土层作为防水层,所述粘土层上再铺设种植土层;所述塘体底面种植有多种当地沉水植物,在水陆过渡带栽种当地挺水植物,从而完成塘体内的小型生态圈构造,营造出适合蛙类生长、繁殖的场所,进而使城市近水绿地、城市开敞绿地、林下、乡村荒野及建筑周边的绿地满足蛙类等两栖动物和其他小型水生动物的生长、繁殖要求,从而在上述绿地构建动植物有机结合的小型生态系统,其与现有技术中的景观水体相比,不但保留了景观水体的观赏性,同时由于在水体中构建了小型生态系统,其不但能够大大提高绿地内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同时对绿地周边的微型气候圈进行调节,显著提高诸如池塘等水体在绿地内的生态效应;其次,由于水塘塘体具有良好的可循环生态系统,其生态条件满足诸如蛙类等小型水生生物的生存需求,因此在生物栖息地因绿地建设而被破坏的情况下,能够继续保证上述物种基本的生存需求,进而确保了绿地周边环境中本土物种的多样性,提高了对本土物种的保护力度,避免绿地建设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其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降低,实现了对土地价值的最大化;同时本专利技术在水塘内构建了稳定的生态圈,因此其能够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保证水质的稳定,其与传统的景观水体相比,不会因景观水体的相对封闭而出现富营养化,水体的质量稳定性更高,进而影响绿地的环境,确保了绿地生态环境的长期稳定,降低了后期的维护成本;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水塘在绿地内还可以作为生态环境的实景教育素材,在满足绿地的休闲功能的同时赋予绿地生态教育功能,提高其对未成年人的吸引力,同时使生态教育更加形象;最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水塘塘体结构简单,其大小及造型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不但实现了绿地景观与本体地域文化有机结合,丰富了绿地景观的可观赏性,同时其建造规模及成本均处于可控范围内,有利于控制绿地的建造成本,进而大面积推广。2、本专利技术在设置多个水塘塘体时,相邻水塘塘体之间间隔至少90cm,同时相邻水塘塘体之间通过明沟或暗管相互连通,上述设置一方面能够保证各个水塘塘体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避免诸如瘟疫或具有高繁殖能力的外来物种快速蔓延,并破坏绿地及水塘内的生态平衡,为绿地及水塘的保护争取时间,提高了水塘的抗风险能力;同时在水塘塘体总面积有限的前提下将水塘塘体尽可能布置于整个绿地内,提高对整个绿地的生态影响力;而通过明沟或暗管相互连通,则能够保证水源在各个水塘塘体之间流转,避免出现死水,保证水塘这一小型生态系统的活力,同时简化整套水塘系统与水源之间的连接。3、本专利技术在水塘塘体的水面面积大于10㎡时需补种浮叶植物,从而提高大型水塘的生物多样性,同时浮叶植物的遮挡作用能够有效降低水塘接收的日照量,为蛙类的两栖动物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提高水塘内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且浮叶植物也具有较高的观赏性,能够有效丰富绿地及水塘的可观赏性。4、本专利技术的水塘塘体的横截面呈2-4级梯级结构,其与弧形的结构相比,其一方面能够为诸如蛙类等两栖动物和小型水生生物提供更多的栖息面积,提高水塘的生物容量;另一方面在方便防水毯铺设的同时能够对防水毯进行有效固定,进而确保水塘的防渗漏能力,保证水塘内水位的稳定。5、本专利技术当地水生植物或广布形植物作为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其能够有效保证水塘内植物对当地气候、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确保水塘生态系统的顺利建立,同时也能够提高其生态稳定性;且采用模仿当地植物群落结构的组团式丛植方式进行栽种,其不但能够进一步提高水塘生态系统的栽种成功率,同时也能够尽可能模仿当地的水生环境,为蛙类和其他小型水生生物创造舒适的生存环境,提高水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6、本专利技术采用表面粗糙的本地毛石或卵石作为水陆过度带的置石,且石材的粒径不小于20㎝,石材自然堆叠后相邻石材之间应留有不小于5㎝2的间隙,方便蛙类等两栖动物往返于水陆之间,改善其生存环境;同时能够堆叠设置的石材能够在空间上构件更多的生存空间,在池塘面积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其生物容量,并更加逼真的模拟生物的生存环境,提高其对水生生物的保护力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水塘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2水塘结构剖视图;附图标记:1、防水毯,2、粘土层,3、种植土层,4、沉水植物,5、挺水植物,6、浮叶植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绿地内适于蛙类栖息的水塘营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根据建设规划对指定地点进行土方开挖,开挖后的基坑作为水塘塘体;同时对水塘塘体底部进行夯实作业;/nS2、在步骤S1中夯实的塘体表面铺设防水毯,防水毯表面铺设粘土并夯实;粘土表面再回填用于栽种挺水植物的种植土层;/nS3、在步骤S2中除边坡区域外的种植土层表层铺设砾石或卵石;/nS4、在步骤S3所述塘体底部栽种沉水植物,同时在塘体的水陆过渡带栽种挺水植物;/nS5、在塘体的水陆过渡带和塘体边沿通过设置石材降低塘体边沿的坡度,同时完成对塘体地形的二次塑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地内适于蛙类栖息的水塘营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建设规划对指定地点进行土方开挖,开挖后的基坑作为水塘塘体;同时对水塘塘体底部进行夯实作业;
S2、在步骤S1中夯实的塘体表面铺设防水毯,防水毯表面铺设粘土并夯实;粘土表面再回填用于栽种挺水植物的种植土层;
S3、在步骤S2中除边坡区域外的种植土层表层铺设砾石或卵石;
S4、在步骤S3所述塘体底部栽种沉水植物,同时在塘体的水陆过渡带栽种挺水植物;
S5、在塘体的水陆过渡带和塘体边沿通过设置石材降低塘体边沿的坡度,同时完成对塘体地形的二次塑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地内适于蛙类栖息的水塘营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需开挖多个水塘塘体时,水塘塘体之间的间距不小于90cm,且相邻水塘塘体之间通过明沟或暗管相互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地内适于蛙类栖息的水塘营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水塘塘体的横截面呈2-4级梯级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无畏刘刚邓曼丹
申请(专利权)人:野趣生境环境设计成都研究院有限合伙四川野趣生境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