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行道树树池盖板结构及树池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8492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行道树树池盖板结构及树池排水系统,包括树池盖板本体,所述树池盖板本体由16块对称设置的第一盖板子体、第二盖板子体、第三盖板子体与第四盖板子体通过各盖板子体侧面设置的凸隼和隼槽之间以相互互嵌的方式进行拼接组成,上述四种盖板子体中,每4块同种盖板子体均可以组成一个直径不同的圆形种植穴。每4块同种盖板子体均可以组成一个直径不同的圆形种植穴,其种植穴的尺寸不仅适用于种植不同直径的行道树,而且满足同一种行道树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空间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道路行道树树池盖板结构及树池排水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市政道路工程
,尤其涉及到一种市政道路行道树树池盖板结构及树池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在市政道路两侧的人行道上经常会栽种各种适宜当地气候的行道树,行道树的栽种对于净化空气、美化市容市貌、防尘降噪等具有重要意义。在行道树的树池中通常会使用树池盖板来保护树池结构,树池盖板又称树池箅子、护树板,广泛应用于当前市政道路两侧行道树的树池中,具有保护树池内土壤不被行人踩踏板结、避免树池扬尘以及防止雨季树池内的土壤流失等作用;然而,现有的树池盖板结构缺乏对树池中行道树径向生长空间的考虑,市政道路两侧的行道树多为乔木,随着时间的推移行道树在长高的同时,其树身直径也会不断增大,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盖板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此外,现有的树池结构缺乏一种有效的排水设施,在遇有雨水季节时经常会发现树池内土壤被雨水浸泡的现象,行道树的树根被雨水浸泡不仅对行道树的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而且树池内的雨水在溢出的同时也会携带大量土壤,造成树池内水土流失的同时污染人行道及行车道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市政道路行道树树池盖板结构及树池排水系统,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市政道路行道树树池盖板结构,包括树池盖板本体,所述树池盖板本体由16块对称设置的第一盖板子体、第二盖板子体、第三盖板子体与第四盖板子体通过各盖板子体侧面设置的凸隼和隼槽之间以相互互嵌的方式进行拼接组成。进一步的,上述四种盖板子体中,每4块同种盖板子体均可以组成一个直径不同的圆形种植穴,其种植穴的尺寸不仅适用于种植不同直径的行道树,而且满足同一种行道树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空间需求;此外,采用凸隼和隼槽相互互嵌的结构形式进行拼接的树池盖板本体,当行道树直径逐渐变粗时,只需由内到外首先回收第四盖板子体,等到后期树体直径再增长时,依次回收第三盖板子体、第二盖板子体即可,操作简单方便,而且采用多个盖板子体进行拼接的结构优点在于:当树池盖板本体因人为因素或其他原因出现局部损伤时,只需替换损坏部分即可,降低了材料成本。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盖板子体、第二盖板子体、第三盖板子体与第四盖板子体的底部均开有贯通的底部排水凹槽,各盖板子体的底部排水凹槽之间的水流相互连通,便于树池内的水流统一排放到树池内设置的竖向排水管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盖板子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盖板子体透气孔,不仅有利于提高树池内土壤的透水透气性,也有利于增加树池外表的美观性。进一步的,所述树池盖板子体的材质优选抗压承重能力强、耐腐蚀、抗磨损的水泥混凝土或玻璃钢。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市政道路行道树树池排水系统,包括埋设于树池内的横向集水管,位于横向集水管上方的竖向排水管,与横向集水管在同一水平面的横向排水管以及盖板排水盲沟;所述竖向排水管与横向集水管之间通过三通排水管接头进行连接;所述横向集水管与横向排水管之间根据树池所处位置的不同相应的采用三通排水管接头或二通排水管接头进行连接,当树池在同一排行道树中分别位于相邻市政道路交叉口两端的位置时,横向集水管与横向排水管之间采用二通排水管接头进行连接,当树池在同一排行道树中处于相邻市政道路交叉口内非两端位置时,横向集水管与横向排水管之间采用三通排水管接头进行连接。上述竖向排水管通过三通排水管接头将沿线各树池内的水搜集排放到下方的横向集水管中,再通过三通排水管接头、横向排水管与二通排水管接头的共同作用下统一排放到现有道路下方的盖板排水盲沟中。进一步的,所述竖向排水管的顶部可设置在任意一个树池盖板子体的底部排水凹槽下方,以便于树池内的水流通过竖向排水管快速排出树池外。进一步的,所述竖向排水管由过滤网塞、竖向排水管管身组成,所述过滤网塞与竖向排水管管身通过螺纹连接形成一个整体,过滤网塞顶部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塞内设置有砂砾石反滤层以及第三透水土工布,以便于过滤来自树池内的落叶、小枯枝等垃圾物的同时可避免树池内土体的流失。进一步的,所述横向集水管上设有透水孔,所述透水孔位于横向集水管管径的上方,透水孔的直径优选5~10mm,横向集水管的开孔率优选在10%~20%之间,所述横向集水管外径上环绕有一层第一透水土工布,所述第一透水土工布通过弹性橡胶圈固定在横向集水管上。进一步的,所述竖向排水管、横向集水管、三通排水管接头、二通排水管接头与横向排水管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各排水管的材质优选PVC排水管、UPVC排水管、PPR排水管或HDPE排水管。进一步的,所述竖向排水管、横向集水管、三通排水管接头、二通排水管接头与横向排水管的径向尺寸和壁厚可根据当地降雨量以及排水管上方的覆土深度进行选取。进一步的,所述树池盖板本体下方铺设有一层2~3cm厚的中、粗砂找平层,用于给树池盖板本体的底部提供一个平整面,树池内填筑有不少于50cm厚的种植营养土,在种植营养土下方铺设一层砂砾石垫层,所述横向集水管、三通排水管接头、二通排水管接头与横向排水管均位于树池底部的砂砾石垫层中。进一步的,所述盖板排水盲沟的盖板上设有盖板透水孔,盖板透水孔上铺设有一层第二透水土工布,第二透水土工布上方铺设有一层10~15cm的砂砾石垫层,以便于排除树池表面渗漏到树池底部的水分,可有效防止树根被水浸泡以及预防周围市政道路、路缘石、树圈石与人行道等的地基土被水浸泡软化。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每4块同种盖板子体均可以组成一个直径不同的圆形种植穴,其种植穴的尺寸不仅适用于种植不同直径的行道树,而且满足同一种行道树在不同阶段的生长空间需求;本专利技术采用凸隼和隼槽相互互嵌的结构形式进行拼接的树池盖板本体,当行道树直径逐渐变粗时,只需由内到外首先回收第四盖板子体,等到后期树体直径再增长时,依次回收第三盖板子体、第二盖板子体即可,操作简单方便;本专利技术当树池盖板本体因人为因素或其他原因出现局部损伤时,对于采用多个盖板子体进行拼接的结构只需替换损坏部分即可,可有效降低材料成本。本专利技术各盖板子体下方设置的底部排水凹槽有利于树池内的水流形成一个连通体,以便于当竖向排水管设置于任一盖板子体底部排水凹槽的下方时,均可将树池内的积水通过竖向排水管等排水系统排放到盖板排水盲沟中。本专利技术设置带有过滤网塞的竖向排水管,在保证树池内土壤不被流失的情况下,通过竖向排水管、三通排水管、横向集水管、二通排水管接头及横向排水管接头的共同作用下可有效排除树池表面的积水;在横向集水管及盖板排水盲沟上设置土工布及透水孔,有助于将已经渗入树池内部的雨水排放到盖板排水盲沟中,上述排水系统的设置有助于及时有效的排除树池内的积水,解决了树根被水浸泡问题的同时也有助于预防周围道路及人行道的地基土被水浸泡软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树池排水系统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树池排水系统中各排水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树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道路行道树树池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树池盖板本体(1),所述树池盖板本体(1)由16块对称设置的第一盖板子体(2)、第二盖板子体(3)、第三盖板子体(4)与第四盖板子体(5)通过各盖板子体侧面设置的凸隼和隼槽之间以相互互嵌的方式进行拼接组成;四种盖板子体中,每4块同种盖板子体组成一个直径不同的圆形种植穴(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行道树树池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树池盖板本体(1),所述树池盖板本体(1)由16块对称设置的第一盖板子体(2)、第二盖板子体(3)、第三盖板子体(4)与第四盖板子体(5)通过各盖板子体侧面设置的凸隼和隼槽之间以相互互嵌的方式进行拼接组成;四种盖板子体中,每4块同种盖板子体组成一个直径不同的圆形种植穴(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行道树树池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子体(2)、第二盖板子体(3)、第三盖板子体(4)与第四盖板子体(5)的底部均开有贯通的底部排水凹槽,各盖板子体的底部排水凹槽之间的水流相互连通;所述第一盖板子体(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盖板子体透气孔(2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行道树树池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树池盖板子体采用抗压承重能力强、耐腐蚀、抗磨损的水泥混凝土或玻璃钢制成。


4.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树池盖板结构的市政道路行道树树池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埋设于树池内的横向集水管(8),位于横向集水管(8)上方的竖向排水管(7),与横向集水管(8)在同一水平面的横向排水管(11)以及盖板排水盲沟(21);所述竖向排水管(7)与横向集水管(8)之间通过三通排水管接头(9)进行连接;所述横向集水管(8)与横向排水管(11)之间采用三通排水管接头(9)或二通排水管接头(10)进行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市政道路行道树树池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排水管(7)由过滤网塞(701)、竖向排水管管身(7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世江廖凯张波冯仲彬李健程振威刘毅朱时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