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仿电镀粉末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8376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粉末涂料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仿电镀粉末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以重量份计,所述新型仿电镀粉末涂料含有83‑98重量份的环氧树脂、85‑100重量份的聚酯树脂、54‑72重量份的聚乙烯醇缩乙醛、63‑90重量份的聚碳酸酯树脂、1‑3重量份的流平剂、3‑5重量份的增光剂、2‑3重量份的抗氧剂、6‑12重量份的软质高岭土、10‑20重量份的铝粉、2‑5重量份的安息香、5‑8重量份的铝粉定向剂和0.5‑2.5重量份的高光蜡。按照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制备的新型仿电镀粉末涂料的涂层表面分布均匀,仿电镀粉末涂料耐腐蚀性、耐酸碱性、附着性、机械性能、耐磨性和耐冲击性较好,使用时具有明显的金属光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仿电镀粉末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粉末涂料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仿电镀粉末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粉末涂料是一种新型的不含溶剂、100%固体粉末状涂料,具有无溶剂、无污染、可回收、环保、节省能源和资源、减轻劳动强度和涂膜机械强度高等特点,同时粉末涂料还具有节能、无VOC排放的性能、装饰性好、使用安全等特性,近几年粉末涂料技术发展迅速。粉末涂料作为装饰性材料,随着生活的富足,人们不再限制于对粉末涂料涂层单一色彩要求。有金属外观的邦定粉末涂料,被人们公认是粉末涂料领域中高档产品,受到家电、家具和汽车等市场领域的好评,在各个领域内已慢慢推广开来。其中的仿电镀粉末涂料工艺流程的涂层具有优异的镜面效果和靓丽的外观,倍受人们的追捧。现有的的仿电镀粉末涂料工艺流程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在使用时涂层光泽偏暗,光泽度小于100GU,并且涂层上有分布不均匀的暗点和缩孔,机械性能、耐磨性和耐冲击性不好,涂层表面反光镀铬镜面的金属膜效果并不理想,使用时给人们带来一定的麻烦。因此,亟需研发一种可以满足人们使用要求的新型仿电镀粉末涂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仿电镀粉末涂料涂层上有分布不均匀的暗点和缩孔,机械性能、耐磨性和耐冲击性不好,使用时涂层光泽偏暗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仿电镀粉末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特定的组分并优化各个组分的含量配比,同时采用适当的制备方法,极大的提高了仿电镀粉末涂料在使用时的光泽度,能够有效地避免涂层表面分布不均以及缩孔情况的发生,而且得到的仿电镀粉末涂料耐腐蚀性、耐酸碱性、附着性、机械性能、耐磨性和耐冲击性较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新型仿电镀粉末涂料,以重量份计,所述新型仿电镀粉末涂料含有83-98重量份的环氧树脂、85-100重量份的聚酯树脂、54-72重量份的聚乙烯醇缩乙醛、63-90重量份的聚碳酸酯树脂、1-3重量份的流平剂、3-5重量份的增光剂、2-3重量份的抗氧剂、6-12重量份的软质高岭土、10-20重量份的铝粉、2-5重量份的安息香、5-8重量份的铝粉定向剂和0.5-2.5重量份的高光蜡。优选地,以重量份计,所述新型仿电镀粉末涂料含有85-95重量份的环氧树脂、90-100重量份的聚酯树脂、58-65重量份的聚乙烯醇缩乙醛、70-80重量份的聚碳酸酯树脂、1-2重量份的流平剂、4-4.5重量份的增光剂、2-2.5重量份的抗氧剂、8-10重量份的软质高岭土、15-18重量份的铝粉、2-4重量份的安息香、6-7重量份的铝粉定向剂和1-2重量份的高光蜡。优选地,所述环氧树脂为脂环族类环氧树脂或线型脂肪族类环氧树脂。优选地,所述聚酯树脂为不饱和聚酯树脂。优选地,所述聚碳酸酯树脂为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优选地,所述流平剂为异佛尔酮、二丙酮醇、聚二甲基硅氧烷、丙烯酸树脂、脲醛树脂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增光剂为三苯基膦。优选地,所述高光蜡含有聚氯乙烯。优选地,所述铝粉定向剂为QL树脂微球,且QL树脂微球的粒径为20-80um。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备前文所述的新型仿电镀粉末涂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环氧树脂和聚酯树脂多次切片形成颗粒状混合树脂,然后将混合树脂与流平剂在42-46℃下高速混合,得到混合树脂A;(2)将混合树脂A与聚乙烯醇缩乙醛、聚碳酸酯树脂和抗氧剂混合研磨至粒径为50-80um,然后在63-70℃下高速混合,得到混合树脂B;(3)将混合树脂B与增光剂、软质高岭土、安息香、铝粉定向剂和高光蜡在50-60℃下高速混合,得到混合树脂C;(4)将混合树脂C经熔炼槽熔融后进行混炼,然后压片、冷却25-30min,然后利用粉碎机击碎后研磨,然后经过旋风分离器和筛网进行分离,得到树脂粉末D;(5)利用分时、分频、恒温邦定技术将树脂粉末D与铝粉充分混合、粘接,得到具有金属闪烁效果的粉末涂料。优选地,在步骤(3)中,软质高岭土使用前,将其研磨至粒度小于10um;更优选为1-5um。在步骤(4)中,混合树脂C利用粉碎机击碎后研磨至粒径≤20um,更优选为10-15um。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适当比例的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同时配以适当比例的添加剂,适当的软质高岭土和铝粉,再配以恰当的制备方法,能够极大的提高仿电镀粉末涂料在使用时的光泽度,能够有效地避免涂层表面分布不均以及缩孔情况的发生,而且得到的仿电镀粉末涂料耐腐蚀性、耐酸碱性、附着性、机械性能、耐磨性和耐冲击性较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新型仿电镀粉末涂料,以重量份计,所述新型仿电镀粉末涂料含有83-98重量份的环氧树脂、85-100重量份的聚酯树脂、54-72重量份的聚乙烯醇缩乙醛、63-90重量份的聚碳酸酯树脂、1-3重量份的流平剂、3-5重量份的增光剂、2-3重量份的抗氧剂、6-12重量份的软质高岭土、10-20重量份的铝粉、2-5重量份的安息香、5-8重量份的铝粉定向剂和0.5-2.5重量份的高光蜡。本专利技术通过研究发现,将适当比例的环氧树脂和聚酯树脂与聚乙烯醇缩乙醛和聚碳酸酯树脂进行组合,可以改善仿电镀粉末涂料的机械性能和耐冲击性;选用软质高岭土与铝粉进行组合,可以提高仿电镀粉末涂料的金属光泽;同时配合使用流平剂、增光剂、抗氧剂、安息香、铝粉定向剂和高光蜡可以有效改善涂层表面分布不均以及缩孔情况;并且将这些组分通过特定的比例进行组合后,可以提高仿电镀粉末涂料的耐腐蚀性、耐酸碱性、附着性、耐磨性等其他性能。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新型仿电镀粉末涂料含有85-95重量份的环氧树脂、90-100重量份的聚酯树脂、58-65重量份的聚乙烯醇缩乙醛、70-80重量份的聚碳酸酯树脂、1-2重量份的流平剂、4-4.5重量份的增光剂、2-2.5重量份的抗氧剂、8-10重量份的软质高岭土、15-18重量份的铝粉、2-4重量份的安息香、6-7重量份的铝粉定向剂和1-2重量份的高光蜡。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环氧树脂和所述聚酯树脂与所述聚乙烯醇缩乙醛和所述聚碳酸酯树脂可以为本领域的常规选择。为了提高新型仿电镀粉末涂料的附着性和耐磨性,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环氧树脂可以为脂环族类环氧树脂或线型脂肪族类环氧树脂;所述聚酯树脂可以为不饱和聚酯树脂。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新型仿电镀粉末涂料的机械性能、耐冲击性、耐腐蚀性、耐酸碱性等性能,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聚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仿电镀粉末涂料,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所述新型仿电镀粉末涂料含有83-98重量份的环氧树脂、85-100重量份的聚酯树脂、54-72重量份的聚乙烯醇缩乙醛、63-90重量份的聚碳酸酯树脂、1-3重量份的流平剂、3-5重量份的增光剂、2-3重量份的抗氧剂、6-12重量份的软质高岭土、10-20重量份的铝粉、2-5重量份的安息香、5-8重量份的铝粉定向剂和0.5-2.5重量份的高光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仿电镀粉末涂料,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所述新型仿电镀粉末涂料含有83-98重量份的环氧树脂、85-100重量份的聚酯树脂、54-72重量份的聚乙烯醇缩乙醛、63-90重量份的聚碳酸酯树脂、1-3重量份的流平剂、3-5重量份的增光剂、2-3重量份的抗氧剂、6-12重量份的软质高岭土、10-20重量份的铝粉、2-5重量份的安息香、5-8重量份的铝粉定向剂和0.5-2.5重量份的高光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仿电镀粉末涂料,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所述新型仿电镀粉末涂料含有85-95重量份的环氧树脂、90-100重量份的聚酯树脂、58-65重量份的聚乙烯醇缩乙醛、70-80重量份的聚碳酸酯树脂、1-2重量份的流平剂、4-4.5重量份的增光剂、2-2.5重量份的抗氧剂、8-10重量份的软质高岭土、15-18重量份的铝粉、2-4重量份的安息香、6-7重量份的铝粉定向剂和1-2重量份的高光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仿电镀粉末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为脂环族类环氧树脂或线型脂肪族类环氧树脂;
优选地,所述聚酯树脂为不饱和聚酯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仿电镀粉末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树脂为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仿电镀粉末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平剂为异佛尔酮、二丙酮醇、聚二甲基硅氧烷、丙烯酸树脂、脲醛树脂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心一李俊杰阮惬冰陈理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绿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