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渣复合聚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8363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聚碳酸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叶渣的复合聚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茶叶渣的复合聚碳酸酯,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聚碳酸酯45‑53%、改性茶叶渣15‑23%、聚苯乙烯23‑25%、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5‑7%、增塑剂余量。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添加聚苯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改性茶叶渣,使得制备的聚碳酸酯具有较小的内应力,优异的力学性能、组分相容性的优点,而且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可降解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渣复合聚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聚碳酸酯
,尤其涉及一种茶叶渣的复合聚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聚碳酸酯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根据酯基的结构可分为脂肪族、芳香族、脂肪族-芳香族等多种类型。聚碳酸酯是一种强韧的热塑性树脂,无色透明,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耐热性、抗冲击和抗氧化性,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综合性能优良的聚合物。聚碳酸酯在光学、电子电气、汽车、建筑、办公设备、包装和医疗保健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聚碳酸酯材料自身又而有一个固有的缺陷,就是容易在注塑生产时存在较大内应力,在使用过程中如使用不当就会存在应力开裂问题,最终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产品开裂,轻者影响外观,重者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甚至会出现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触电,造成人身安全事故,给用户和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中国作为茶叶故乡,茶业、茶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茶产业生产和消费的世界第一大国,每年制茶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如茶梗、修剪枝、茶末、茶渣等,大部分都当作废弃物丢掉,而茶叶未开发利用的副产物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造成了我国资源的极大浪费。加大对茶叶副产物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解决大量被废弃的茶叶副产品的出路,而且还可以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很少见到将茶叶渣应用到聚碳酸酯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茶叶渣复合聚碳酸酯,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聚碳酸酯45-53%、改性茶叶渣15-23%、聚苯乙烯23-25%、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5-7%、增塑剂余量。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聚苯乙烯聚合度为2000-400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中醋酸乙烯质量含量为5%-20%。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茶叶渣复合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改性茶叶渣的制备;S2.根据原料配比:聚碳酸酯45-53%、改性茶叶渣15-23%、聚苯乙烯23-25%、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5-7%、增塑剂余量;称取,备用;S3.将原料放入高速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混合,搅拌时间为10-20分钟;然后将混合物放入混炼机中混炼6-10分钟,混炼温度为260-300℃;将得到的混炼料放入挤出机中挤出,造粒;得到复合料;S4.注塑成型。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中,包括以下步骤:S1.1研磨茶叶渣,将研磨好的茶叶渣清洗,烘干;S1.2将经过步骤S1.1处理后的茶叶渣浸泡在碱金属氢氧化物溶液中,浸泡20-30分钟;过滤,并水洗后放入5-10mol/L的乙醇溶液中,浸泡10-20分钟;过滤,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烘干;S1.3.将经步骤S1.2处理后的茶叶渣加入羟基烷基酸中,加入浓硫酸,然后回流20-30分钟,冷却,析出固体,滤出。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1中,所述研磨好的茶叶渣的平均粒径为100-300目。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2中,碱金属氢氧化物溶液包括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锂溶液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2中,碱金属氢氧化物溶液浓度为1-5mol/L。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3中,处理后的茶叶渣、浓硫酸、羟基烷基酸的质量比为100∶(3-8)∶(15-25)。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3中,所述羟基烷基酸选自碳原子数为11-20的羟基烷基酸。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茶叶渣复合聚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添加聚苯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改性茶叶渣,使得制备的聚碳酸酯具有较小的内应力,优异的力学性能,组分相容性好,而且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可降解性。具体实施方式参选以下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法的详述以及包括的实施例可更容易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以及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当存在矛盾时,以本说明书中的定义为准。如本文所用术语“由…制备”与“包含”同义。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包含”、“包括”、“具有”、“含有”或其任何其它变形,意在覆盖非排它性的包括。例如,包含所列要素的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不必仅限于那些要素,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此种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所固有的要素。连接词“由…组成”排除任何未指出的要素、步骤或组分。如果用于权利要求中,此短语将使权利要求为封闭式,使其不包含除那些描述的材料以外的材料,但与其相关的常规杂质除外。当短语“由…组成”出现在权利要求主体的子句中而不是紧接在主题之后时,其仅限定在该子句中描述的要素;其它要素并不被排除在作为整体的所述权利要求之外。当量、浓度、或者其它值或参数以范围、优选范围、或一系列上限优选值和下限优选值限定的范围表示时,这应当被理解为具体公开了由任何范围上限或优选值与任何范围下限或优选值的任一配对所形成的所有范围,而不论该范围是否单独公开了。例如,当公开了范围“1至5”时,所描述的范围应被解释为包括范围“1至4”、“1至3”、“1至2”、“1至2和4至5”、“1至3和5”等。当数值范围在本文中被描述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该范围意图包括其端值和在该范围内的所有整数和分数。单数形式包括复数讨论对象,除非上下文中另外清楚地指明。“任选的”或者“任意一种”是指其后描述的事项或事件可以发生或不发生,而且该描述包括事件发生的情形和事件不发生的情形。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近似用语用来修饰数量,表示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该具体数量,还包括与该数量接近的可接受的而不会导致相关基本功能的改变的修正的部分。相应的,用“大约”、“约”等修饰一个数值,意为本专利技术不限于该精确数值。在某些例子中,近似用语可能对应于测量数值的仪器的精度。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范围限定可以组合和/或互换,如果没有另外说明这些范围包括其间所含有的所有子范围。此外,本专利技术要素或组分前的不定冠词“一种”和“一个”对要素或组分的数量要求(即出现次数)无限制性。因此“一个”或“一种”应被解读为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并且单数形式的要素或组分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所述数量明显旨指单数形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茶叶渣复合聚碳酸酯,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聚碳酸酯45-53%、改性茶叶渣15-23%、聚苯乙烯23-25%、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5-7%、增塑剂余量。优选的,所述茶叶渣复合聚碳酸酯,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聚碳酸酯45-53%、改性茶叶渣15-23%、聚苯乙烯23-25%、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5-7%、抗氧剂0.5-1.5%、润滑剂0.2-0.4%、增塑剂余量。为了降低聚碳酸酯的内应力问题,在一些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聚苯乙烯聚合度为2000-4000。聚碳酸酯连续相中加入近似珠粒状结构的聚苯乙烯,使聚碳酸酯的内应力沿聚苯乙烯沿球面分散,进而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叶渣复合聚碳酸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聚碳酸酯45-53%、改性茶叶渣15-23%、聚苯乙烯23-25%、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5-7%、增塑剂余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渣复合聚碳酸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聚碳酸酯45-53%、改性茶叶渣15-23%、聚苯乙烯23-25%、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5-7%、增塑剂余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渣复合聚碳酸酯,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苯乙烯聚合度为2000-40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渣复合聚碳酸酯,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中醋酸乙烯质量含量为5%-20%。


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茶叶渣复合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改性茶叶渣的制备;
S2.根据原料配比:聚碳酸酯45-53%、改性茶叶渣15-23%、聚苯乙烯23-25%、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5-7%、增塑剂余量;称取,备用;
S3.将原料放入高速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混合,搅拌时间为10-20分钟;然后将混合物放入混炼机中混炼6-10分钟,混炼温度为260-300℃;将得到的混炼料放入挤出机中挤出,造粒;得到复合料;
S4.注塑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茶叶渣复合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包括以下步骤:
S1.1研磨茶叶渣,将研磨好的茶叶渣清洗,烘干;
S1.2将经过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健
申请(专利权)人:咖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