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凝胶自动化生产线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7864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凝胶自动化生产线及方法,其包括固态料装置,存储有固态配料;上料分配装置,预制有制备罐,以放置对应组分的固态配料;中转装置,承接上料分配装置输出的已配比完成配料的制备罐,并将配料输出;取罐装置,将空载后的制备罐从中转装置上取出;出罐装置,将取罐装置上的制备罐直线输出;下罐装置,将出罐装置的制备罐向下传送;衔接传送装置,将下罐装置的制备罐水平传送;上罐装置,将衔接传送装置的制备罐向上传送;或入罐装置,将上罐装置的制备罐喂入上料分配装置中。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凝胶自动化生产线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凝胶自动化生产线及方法。
技术介绍
水凝胶(Hydrogel)是通过水溶性高分子中的亲水基团与水分子结合,将水分子连接在网状内部,疏水基团遇水膨胀而形成的一类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交联聚合物,它具有含水量高,生物相容性好,是最具应用前景的可注射生物材料之一。根据键合方式不同,水凝胶可分为化学水凝胶和物理水凝胶。化学水凝胶是由化学键交联形成的三维网状聚合物,该类水凝胶性质稳定,但其合成过程复杂。物理水凝胶是通过分子间的氢键、静电和疏水等非共价键作用力形成的一类聚合物,这种凝胶是非永久性的,本身就能够在外界环境微小的变化或刺激下显示出独特的凝胶-溶胶(gel-sol)相转变行为,并且其制备过程简单、不引入有毒试剂,但稳定性较差。当然,水凝胶的分类方式还有很多,如根据合成材料的不同,水凝胶分为天然高分子水凝胶和合成高分子水凝胶。在这里,我们就不一一赘述了。在众多的药物载体中,水凝胶具有的高亲水性三维空间网络结构利于运输氧气、营养成分和一些水溶性的代谢产物,此外它还具有与细胞基质相似的理化性能、低界面能、能够减低蛋白吸附、易降解性和载药不失活等优点。因此,水凝胶在药物控释及运输方面显示出了其特有的优势。CN105534878B-一种双响应性可注射超分子智能水凝胶的制备;CN102247602B-一种超分子水凝胶双重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等现有技术,在制作水凝胶的时候,需要多次沉淀、溶解、析出等辅助工艺。现有工艺流水线长,时间慢,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总的来说是提供一种水凝胶自动化生产线及方法。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凝胶自动化生产线,包括溶解析出装置;溶解析出装置包括第一溶解器及多个第二溶解器;在第一溶解器及第二溶解器之间设置有循环传送带,以实现物料在第一溶解器及第二溶解器之间传送;在第二溶解器一侧设置有析出物池;在第一溶解器的箱体为U型结构,包括中间连接腔室,在中间连接腔室两端连通有左腔室及右腔室;在右腔室中活动设置有活动滤网;循环传送带包括依次循环连接的第一捞出段、第二下吹段、第三捞出段、第三上升段及第四上行返回段;循环传送带为网带且在内侧壁上分布有V型的横隔网板,网孔小于物料外径;第一捞出段浸泡在右腔室中且在活动滤网左侧,以将物料从第一溶解器中捞取;活动滤网网孔小于物料外径;第二下吹段位于右腔室上方,第二下吹段上方设置有第二吹风嘴,从而将第二下吹段上的物料附着的液体下吹入右腔室中;第三捞出段位于第二溶解器中,从而将第二吹风嘴风干后的物料送入第二溶解器中;第三上升段用于将第二溶解器中的物料上行捞取;第四上行返回段,物料通过附着力吸附在其下表面;在第四上行返回段上设置有第五下沉段,为U型结构;在第五下沉段上方设置有上部固定座,在上部固定座下方通过导向杆与升降缓冲弹簧连接有下升降架,在下升降架上设置有电机驱动的偏心压轮,偏心压轮下表面与下升降架上表面压力接触;在下升降架下端设置有下压头,在下压头下表面分布有下吹吸气嘴,在下升降架上设置有与下吹吸气嘴连通的气路管路;在第五下沉段下方且在第二溶解器上方设置有带有条形水槽的析出通道;在析出通道上方设置有析出吹嘴,用于将附着在析出通道中物料的液体,通过析出通道吹入第二溶解器中;在析出通道输出端设置有输出旋转毛刷。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左腔室上端设置有上盖板,在上盖板上具有用于下落物料的开口;在上盖板下端设置有二氧化碳出气嘴,在上盖板上端设置有上部吸气嘴,上部吸气嘴连接有吸气管路,在吸气管路上设置有氧气吸收器,在氧气吸收器中用于活性炭加热器以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溶解析出装置前置有配比装置,配比装置的输出端通过上盖板的开口将物料送入左腔室中。配比装置包括固态料装置,存储有固态配料;上料分配装置,预制有制备罐,以放置对应组分的固态配料;中转装置,承接上料分配装置输出的已配比完成配料的制备罐,并将配料输出;取罐装置,将空载后的制备罐从中转装置上取出;出罐装置,将取罐装置上的制备罐直线输出;下罐装置,将出罐装置的制备罐向下传送;衔接传送装置,将下罐装置的制备罐水平传送;上罐装置,将衔接传送装置的制备罐向上传送;或入罐装置,将上罐装置的制备罐喂入上料分配装置中;固态料装置,包括密封设置的固态箱体、在固态箱体中设置的加热桶体及在加热桶体中设置的搅龙桨复合轴;在搅龙桨复合轴一侧设置升降有清理刷,用于清理附着在搅龙桨复合轴上的附着物;在加热桶体下端切向设置有切向单向出料管,其内置有单向阀板,在搅龙桨复合轴驱动下,将固态配料从切向单向出料管通过单向阀板推出;在固态箱体中预制有冷箱,其内腔中分别有凝结尖端,用于凝结水滴,凝结的水滴滴落到冷箱中汇集以排出;上料分配装置包括水平旋转的第一分配盘,其上具有喇叭口,以喂入或吐出制备罐;在第一分配盘上依次分布有空罐上料工位,以承接空载的制备罐,其具有空罐上导向臂,空罐上导向臂将制备罐拨入;若干固态配料上料工位,以承接下落对应的固态配料;预搅拌工位,具有螺旋桨或振动电机,用于对若干固态配料进行搅拌;重力传感器,至少位于固态配料上料工位下方;螺旋斜坡,沿着第一分配盘旋转方向,从低到高倾斜,其上输出端与重力传感器输入端衔接;制备罐底部沿着螺旋斜坡上升,使得制备罐上端与对应喇叭口升降方向分离;第一中转工位,用于输出已配置固态配料的制备罐到下一道工序;制备罐包括罐体件,其上部具有外边缘,以被喇叭口托载;在罐体件底部铰接有底部盖,具有向下单向开合运动,在底部盖下表面设置有若干底部万向轮,与对应底面滚动接触;底部盖铰接部一侧设置有配重件且另一开合侧设置有铰接压板;配重件用于将底部盖上顶密封制备罐下出口,铰接压板探出于底部盖,其上具有霍尔传感器的传感器及下压舌部;中转装置包括水平旋转的第二分配盘,其上依次分布有第二承接工位,与上料分配装置的第一中转工位,以承接该工位上的制备罐;其下方设置有第一霍尔传感器,用于感应下压舌部是否到位,第一霍尔传感器位于该工位喇叭口内侧;调整工位,其下方设置有第二霍尔传感器,用于感应下压舌部是否到位,第二霍尔传感器位于该工位喇叭口内侧,在该工位具有绕竖直轴心线旋转的调整交底摆臂;当第一霍尔传感器未检测到下压舌部,启动调整交底摆臂旋转,以拨动下压舌部使得下压舌部到达第二霍尔传感器;排出工位,其下方设置有驱动下压拨臂,驱动下压拨臂位于该工位喇叭口内侧,在排出工位下方设置有反应罐,驱动下压拨臂摆动下压下压舌部使得底部盖下摆动与制备罐分离,使得固态配料下落反应罐中;在该工位上方设置有下冲头,用于将制备罐固态配料下压送入反应罐中;上盖板的下落物料的开口在反应罐下方或上盖板的下落物料的开口直接在排出工位下方;清洗工位,具有冲洗头,对制备罐进行冲洗;风干工位,具有风干头,对制备罐进行吹热风风干;第二输出工位,用于输出风干后的制备罐;输出导向升板,位于第二输出工位下方,反应罐在其上上升移动;取罐装置包括F型直线输出臂,其由直线驱动机构驱动从第二输出工位相对于第二分配盘做切向运动;在F型直线输出臂上具有喇叭口,以与第二输出工位做咬合运动,承接第二输出工位输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凝胶自动化生产线 ,其特征在于:包括溶解析出装置(68);/n溶解析出装置(68)包括第一溶解器(69)及多个第二溶解器(78);在第一溶解器(69)及第二溶解器(78)之间设置有循环传送带(70),以实现物料在第一溶解器(69)及第二溶解器(78)之间传送;/n在第二溶解器(78)一侧设置有析出物池(98);/n在第一溶解器(69)的箱体为U型结构,包括中间连接腔室(71),在中间连接腔室(71)两端连通有左腔室(72)及右腔室(73);/n在右腔室(73)中活动设置有活动滤网(74);/n循环传送带(70)包括依次循环连接的第一捞出段(75)、第二下吹段(76)、第三捞出段(79)、第三上升段(80)及第四上行返回段(81);/n循环传送带(70)为网带且在内侧壁上分布有V型的横隔网板,网孔小于物料外径;/n第一捞出段(75)浸泡在右腔室(73)中且在活动滤网(74)左侧,以将物料从第一溶解器(69)中捞取;活动滤网(74)网孔小于物料外径;/n第二下吹段(76)位于右腔室(73)上方,第二下吹段(76)上方设置有第二吹风嘴(77),从而将第二下吹段(76)上的物料附着的液体下吹入右腔室(73)中;/n第三捞出段(79)位于第二溶解器(78)中,从而将第二吹风嘴(77)风干后的物料送入第二溶解器(78)中;/n第三上升段(80)用于将第二溶解器(78)中的物料上行捞取;/n第四上行返回段(81),物料通过附着力吸附在其下表面;/n在第四上行返回段(81)上设置有第五下沉段(82),为U型结构;/n在第五下沉段(82)上方设置有上部固定座(83),在上部固定座(83)下方通过导向杆与升降缓冲弹簧(86)连接有下升降架(85),在下升降架(85)上设置有电机驱动的偏心压轮(84),偏心压轮(84)下表面与下升降架(85)上表面压力接触;/n在下升降架(85)下端设置有下压头(87),在下压头(87)下表面分布有下吹吸气嘴(89),在下升降架(85)上设置有与下吹吸气嘴(89)连通的气路管路(88);/n在第五下沉段(82)下方且在第二溶解器(78)上方设置有带有条形水槽的析出通道(96);在析出通道(96)上方设置有析出吹嘴(99),用于将附着在析出通道(96)中物料的液体,通过析出通道(96)吹入第二溶解器(78)中;/n在析出通道(96)输出端设置有输出旋转毛刷(9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凝胶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溶解析出装置(68);
溶解析出装置(68)包括第一溶解器(69)及多个第二溶解器(78);在第一溶解器(69)及第二溶解器(78)之间设置有循环传送带(70),以实现物料在第一溶解器(69)及第二溶解器(78)之间传送;
在第二溶解器(78)一侧设置有析出物池(98);
在第一溶解器(69)的箱体为U型结构,包括中间连接腔室(71),在中间连接腔室(71)两端连通有左腔室(72)及右腔室(73);
在右腔室(73)中活动设置有活动滤网(74);
循环传送带(70)包括依次循环连接的第一捞出段(75)、第二下吹段(76)、第三捞出段(79)、第三上升段(80)及第四上行返回段(81);
循环传送带(70)为网带且在内侧壁上分布有V型的横隔网板,网孔小于物料外径;
第一捞出段(75)浸泡在右腔室(73)中且在活动滤网(74)左侧,以将物料从第一溶解器(69)中捞取;活动滤网(74)网孔小于物料外径;
第二下吹段(76)位于右腔室(73)上方,第二下吹段(76)上方设置有第二吹风嘴(77),从而将第二下吹段(76)上的物料附着的液体下吹入右腔室(73)中;
第三捞出段(79)位于第二溶解器(78)中,从而将第二吹风嘴(77)风干后的物料送入第二溶解器(78)中;
第三上升段(80)用于将第二溶解器(78)中的物料上行捞取;
第四上行返回段(81),物料通过附着力吸附在其下表面;
在第四上行返回段(81)上设置有第五下沉段(82),为U型结构;
在第五下沉段(82)上方设置有上部固定座(83),在上部固定座(83)下方通过导向杆与升降缓冲弹簧(86)连接有下升降架(85),在下升降架(85)上设置有电机驱动的偏心压轮(84),偏心压轮(84)下表面与下升降架(85)上表面压力接触;
在下升降架(85)下端设置有下压头(87),在下压头(87)下表面分布有下吹吸气嘴(89),在下升降架(85)上设置有与下吹吸气嘴(89)连通的气路管路(88);
在第五下沉段(82)下方且在第二溶解器(78)上方设置有带有条形水槽的析出通道(96);在析出通道(96)上方设置有析出吹嘴(99),用于将附着在析出通道(96)中物料的液体,通过析出通道(96)吹入第二溶解器(78)中;
在析出通道(96)输出端设置有输出旋转毛刷(9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凝胶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在左腔室(72)上端设置有上盖板(90),在上盖板(90)上具有用于下落物料的开口;
在上盖板(90)下端设置有二氧化碳出气嘴(91),在上盖板(90)上端设置有上部吸气嘴(92),上部吸气嘴(92)连接有吸气管路(93),在吸气管路(93)上设置有氧气吸收器(94),在氧气吸收器(94)中用于活性炭加热器(95)以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凝胶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溶解析出装置(68)前置有配比装置(67),配比装置(67)的输出端通过上盖板(90)的开口将物料送入左腔室(72)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凝胶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配比装置(67)包括固态料装置(1),存储有固态配料;
上料分配装置(2),预制有制备罐(4),以放置对应组分的固态配料;
中转装置(3),承接上料分配装置(2)输出的已配比完成配料的制备罐(4),并将配料输出;
取罐装置(5),将空载后的制备罐(4)从中转装置(3)上取出;
出罐装置(6),将取罐装置(5)上的制备罐(4)直线输出;
下罐装置(7),将出罐装置(6)的制备罐(4)向下传送;
衔接传送装置(8),将下罐装置(7)的制备罐(4)水平传送;
上罐装置(9),将衔接传送装置(8)的制备罐(4)向上传送;
或入罐装置(10),将上罐装置(9)的制备罐(4)喂入上料分配装置(2)中;
固态料装置(1),包括密封设置的固态箱体(11)、在固态箱体(11)中设置的加热桶体(12)及在加热桶体(12)中设置的搅龙桨复合轴(13);在搅龙桨复合轴(13)一侧设置升降有清理刷(14),用于清理附着在搅龙桨复合轴(13)上的附着物;在加热桶体(12)下端切向设置有切向单向出料管(15),其内置有单向阀板,在搅龙桨复合轴(13)驱动下,将固态配料从切向单向出料管(15)通过单向阀板推出;在固态箱体(11)中预制有冷箱(16),其内腔中分别有凝结尖端(17),用于凝结水滴,凝结的水滴滴落到冷箱(16)中汇集以排出;
上料分配装置(2)包括水平旋转的第一分配盘(18),其上具有喇叭口,以喂入或吐出制备罐(4);
在第一分配盘(18)上依次分布有
空罐上料工位(24),以承接空载的制备罐(4),其具有空罐上导向臂(25),空罐上导向臂(25)将制备罐(4)拨入;
若干固态配料上料工位(20),以承接下落对应的固态配料;
预搅拌工位(19),具有螺旋桨或振动电机,用于对若干固态配料进行搅拌;
重力传感器(22),至少位于固态配料上料工位(20)下方;
螺旋斜坡(21),沿着第一分配盘(18)旋转方向,从低到高倾斜,其上输出端与重力传感器(22)输入端衔接;制备罐(4)底部沿着螺旋斜坡(21)上升,使得制备罐(4)上端与对应喇叭口升降方向分离;
第一中转工位(23),用于输出已配置固态配料的制备罐(4)到下一道工序;
制备罐(4)包括罐体件(26),其上部具有外边缘,以被喇叭口托载;在罐体件(26)底部铰接有底部盖(27),具有向下单向开合运动,在底部盖(27)下表面设置有若干底部万向轮(28),与对应底面滚动接触;
底部盖(27)铰接部一侧设置有配重件(29)且另一开合侧设置有铰接压板(30);
配重件(29)用于将底部盖(27)上顶密封制备罐(4)下出口,铰接压板(30)探出于底部盖(27),其上具有霍尔传感器的传感器及下压舌部;
中转装置(3)包括水平旋转的第二分配盘(31),其上依次分布有
第二承接工位(32),与上料分配装置(2)的第一中转工位(23),以承接该工位上的制备罐(4);其下方设置有第一霍尔传感器(38),用于感应下压舌部是否到位,第一霍尔传感器(38)位于该工位喇叭口内侧;
调整工位(33),其下方设置有第二霍尔传感器(39),用于感应下压舌部是否到位,第二霍尔传感器(39)位于该工位喇叭口内侧,在该工位具有绕竖直轴心线旋转的调整交底摆臂(40);当第一霍尔传感器(38)未检测到下压舌部,启动调整交底摆臂(40)旋转,以拨动下压舌部使得下压舌部到达第二霍尔传感器(39);
排出工位(34),其下方设置有驱动下压拨臂(42),驱动下压拨臂(42)位于该工位喇叭口内侧,在排出工位(34)下方设置有反应罐(66),驱动下压拨臂(42)摆动下压下压舌部使得底部盖(27)下摆动与制备罐(4)分离,使得固态配料下落反应罐(66)中;在该工位上方设置有下冲头(41),用于将制备罐(4)固态配料下压送入反应罐(66)中;
上盖板(90)的下落物料的开口在反应罐(66)下方或上盖板(90)的下落物料的开口直接在排出工位(34)下方;
清洗工位(35),具有冲洗头(43),对制备罐(4)进行冲洗;
风干工位(36),具有风干头(44),对制备罐(4)进行吹热风风干;
第二输出工位(37),用于输出风干后的制备罐(4);
输出导向升板(45),位于第二输出工位(37)下方,反应罐(66)在其上上升移动;
取罐装置(5)包括
F型直线输出臂(46),其由直线驱动机构驱动从第二输出工位(37)相对于第二分配盘(31)做切向运动;在F型直线输出臂(46)上具有喇叭口,以与第二输出工位(37)做咬合运动,承接第二输出工位(37)输出的制备罐(4);在F型直线输出臂(46)设置有与喇叭口对应的推动工艺通道(47);在F型直线输出臂(46)上具有在水平方向垂直移动有Y型推罐推杆(48),Y型推罐推杆(48)一端具有C型推臂(49),其在推动工艺通道(47)中移动,以将制备罐(4)从第二输出工位(37)中推出;
在第二输出工位(37)出口一侧竖直设置有铰接支轴(51),在铰接支轴(51)上转动有摆动挡板(50)的中部,在F型直线输出臂(46)上设置有旋转摆动臂(52),在旋转摆动臂(52)一端设置有限定挡头(53),以阻挡摆动挡板(50)尾部摆动角度,摆动挡板(50)的端部位于第二输出工位(37)出口;
在旋转摆动臂(52)与摆动挡板(50)尾部之间连接有牵拉弹簧(54),
在旋转摆动臂(52)另一端设置有牵拉导向槽(55),在牵拉导向槽(55)中移动有牵拉导向销(56),Y型推罐推杆(48)的另一支臂与牵拉导向销(56)铰接;
出罐装置(6)包括输出传送条带(57),出罐装置(6)的输入工位,其为F型直线输出臂(46)的输出工位,输出传送条带(57)具有工艺中空豁口(58),在输出传送条带(57)两侧设置有侧挡板(59);
在输入工位,旋转摆动臂(52)外推移动,使得C型推臂(49)推动制备罐(4)离开F型直线输出臂(46)的喇叭口,同时Y型推罐推杆(48)另一支臂推动牵拉导向销(56)在牵拉导向槽(55)中移动,使得限定挡头(53)离开限定位置,摆动挡板(50)通过牵拉弹簧(54)被牵拉旋转摆动臂(52)摆动离开F型直线输出臂(46)的喇叭口进入到出罐装置(6)的输入工位;
下罐装置(7),为提升机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京魏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民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