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生产及使用的卷纸式应急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7824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生产及使用的卷纸式应急口罩,涉及口罩领域,包括口罩卷与口罩壳,所述口罩卷包括口罩带,口罩带卷曲呈卷纸状,口罩带包括第一密封层、第二密封层与口罩层,第一密封层与第二密封层上下两边缘位置处通过热熔密封连接,第一密封层、第二密封层与口罩层的内部纵向通过热熔密封连接,第二热熔带中心位置设有第一易撕口;所述口罩层内部纵向设有耳绳孔;所述口罩壳包括壳体、拉线与踏板,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口罩卷置于壳体内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铰接,口罩带分别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压接;拉线顶端与第一壳体连接,拉线底端与踏板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最终克服了卷纸式口罩的密封效果与隔菌效果较差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生产及使用的卷纸式应急口罩
本专利技术涉及口罩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生产及使用的卷纸式应急口罩。
技术介绍
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病毒等物质的作用,以纱布或纸等材料做成。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传统技术手段中,口罩为单片单包装式,具有优良的密封性与隔菌性。中国专利技术专利“2020100830332”(专利名称:一种应急口罩)公开了一种卷纸式口罩,与传统口罩相比极大提高了集成性与生产效率,但是密封效果与隔菌效果大幅下降,而此问题对于卫生产品来讲是致命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中卷纸式口罩的密封效果与隔菌效果较差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生产及使用的卷纸式应急口罩。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不足之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生产及使用的卷纸式应急口罩,包括口罩卷与口罩壳,所述口罩卷包括口罩带,口罩带卷曲呈卷纸状,口罩带包括第一密封层、第二密封层与口罩层,且口罩层位于第一密封层、与二密封层之间;第一密封层与第二密封层上下两边缘位置处通过热熔密封连接,熔融料流形成的横向的带状结构为第一热熔带;第一密封层、第二密封层与口罩层的内部纵向通过热熔密封连接,熔融料流形成的纵向的带状结构为第二热熔带,第二热熔带中心位置设有第一易撕口,且第一易撕口与第二热熔带边缘的距离不小于2mm;所述口罩层内部纵向设有耳绳孔;所述口罩卷还包括耳绳,耳绳与第一热熔带通过第二易撕口连接。所述口罩壳包括壳体、拉线与踏板,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口罩卷置于壳体内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铰接,口罩带分别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压接;壳体与墙体固定连接;拉线顶端与第一壳体连接,拉线底端与踏板连接;踏板位于墙角位置处;踏板与支板固定连接,支板与定滑轮通过轴承连接,定滑轮与拉线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密封层、第二密封层均为塑料材料,如ABS、PP等,塑料密封层具有质轻、密封性高、易于加工与造价低廉的特性;同时塑料的极限轻薄度小,进一步减小了口罩带的整体厚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口罩层包括吸湿层、过滤层与阻水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易撕口与第二易撕口均为引导虚线型通孔带结构,通过将若干紧密的通孔排列成虚线形,基于应力集中的原理,使用时能够沿虚线将通孔撕开,起到引导撕裂方向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使用者踩住踏板,踏板拉动拉线下端(定滑轮起到改变力的传导方向的效果),拉线拉动第一壳体,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夹紧第一易撕口下方的口罩带;使用者用力拉动口罩带顶端,第一易撕口断裂,得到单片口罩;然后将第二易撕口撕开,得到耳绳;撕去第一密封层与第二密封层,露出耳绳孔;将耳绳穿过耳绳孔,口罩组装完成。本专利技术采用曲面化的科学原理,将传统口罩外包装进行曲面变形以适应卷纸式口罩,同时将口罩外包装依次短边相接得到带有易撕口的第一密封层与第二密封层,最终得到优良的密封效果与隔菌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进一步说明:图1为口罩卷结构示意图;图2为口罩带与耳绳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一易撕口结构示意图;图4为口罩带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二热熔带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耳绳与耳绳孔结构示意图;图7为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壳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示意图;图10为口罩盒结构示意图;图11为踏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口罩卷,11-口罩带,111-第一密封层,112-第二密封层,113-口罩层,1131-耳绳孔,12-第一热熔带,13-第二热熔带,14-第一易撕口,15-耳绳,151-第二易撕口,2-口罩盒,21-壳体,211-第一壳体,212-第二壳体,22-拉线,23-踏板,231-支板,232-定滑轮,3-墙体,L-第一易撕口与第二热熔带边缘的距离。具体实施方式依据本申请的上述结构特点,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1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于生产及使用的卷纸式应急口罩,包括包括口罩卷1与口罩壳2,所述口罩卷1包括口罩带11,口罩带11卷曲呈卷纸状,口罩带11包括第一密封层111、第二密封层112与口罩层113,且口罩层113位于第一密封层111、与二密封层112之间;第一密封层111与第二密封层112上下两边缘位置处通过热熔密封连接,熔融料流形成的横向的带状结构为第一热熔带12;第一密封层111、第二密封层112与口罩层113的内部纵向通过热熔密封连接,熔融料流形成的纵向的带状结构为第二热熔带13,第二热熔带13中心位置设有第一易撕口14,且第一易撕口14与第二热熔带13边缘的距离L不小于2mm;所述口罩层113内部纵向设有耳绳孔1131;所述口罩卷1还包括耳绳15,耳绳15与第一热熔带12通过第二易撕口151连接。所述口罩壳2包括壳体21、拉线22与踏板23,壳体21包括第一壳体211与第二壳体212;口罩卷1置于壳体21内部,第一壳体211与第二壳体212铰接,口罩带11分别与第一壳体211、第二壳体212压接;壳体21与墙体3固定连接;拉线22顶端与第一壳体211连接,拉线22底端与踏板23连接;踏板23位于墙角位置处;踏板23与支板231固定连接,支板231与定滑轮232通过轴承连接,定滑轮232与拉线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层111、第二密封层112均为塑料材料,如ABS、PP等,塑料密封层具有质轻、密封性高、易于加工与造价低廉的特性;同时塑料的极限轻薄度小,进一步减小了口罩带11的整体厚度。所述口罩层113包括吸湿层、过滤层与阻水层,此为传统医用口罩的必要结构特征。所述第一易撕口14与第二易撕口151均为引导虚线型通孔带结构,通过将若干紧密的通孔排列成虚线形,基于应力集中的原理,使用时能够沿虚线将通孔撕开,起到引导撕裂方向的效果。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首先,使用者抽动口罩带11顶端,使第一易撕口14从壳体21中伸出;使用者踩住踏板23,踏板23拉动拉线22下端(定滑轮起到改变力的传导方向的效果),拉线22拉动第一壳体21,使第一壳体211与第二壳体212夹紧第一易撕口14下方的口罩带11;使用者用力拉动口罩带11顶端,第一易撕口14断裂,得到单片口罩;然后将第二易撕口151撕开,得到耳绳15;撕去第一密封层111与第二密封层112,露出耳绳孔1131;将耳绳15穿过耳绳孔1131,口罩组装完成。本专利技术采用曲面化的科学原理,将传统口罩外包装进行曲面变形以适应卷纸式口罩,同时将口罩外包装依次短边相接得到带有易撕口的第一密封层111与第二密封层112,最终得到优良的密封效果与隔菌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生产及使用的卷纸式应急口罩,包括口罩卷(1)与口罩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卷(1)包括口罩带(11),口罩带(11)卷曲呈卷纸状,口罩带(11)包括第一密封层(111)、第二密封层(112)与口罩层(113),且口罩层(113)位于第一密封层(111)、与二密封层(112)之间;第一密封层(111)与第二密封层(112)上下两边缘位置处通过热熔密封连接,熔融料流形成的横向的带状结构为第一热熔带(12);第一密封层(111)、第二密封层(112)与口罩层(113)的内部纵向通过热熔密封连接,熔融料流形成的纵向的带状结构为第二热熔带(13),第二热熔带(13)中心位置设有第一易撕口(14),且第一易撕口(14)与第二热熔带(13)边缘的距离(L)不小于2mm;所述口罩层(113)内部纵向设有耳绳孔(1131);所述口罩卷(1)还包括耳绳(15),耳绳(15)与第一热熔带(12)通过第二易撕口(151)连接;所述口罩壳(2)包括壳体(21)、拉线(22)与踏板(23),壳体(21)包括第一壳体(211)与第二壳体(212);口罩卷(1)置于壳体(21)内部,第一壳体(211)与第二壳体(212)铰接,口罩带(11)分别与第一壳体(211)、第二壳体(212)压接;壳体(21)与墙体(3)固定连接;拉线(22)顶端与第一壳体(211)连接,拉线(22)底端与踏板(23)连接;踏板(23)位于墙角位置处;踏板(23)与支板(231)固定连接,支板(231)与定滑轮(232)通过轴承连接,定滑轮(232)与拉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生产及使用的卷纸式应急口罩,包括口罩卷(1)与口罩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卷(1)包括口罩带(11),口罩带(11)卷曲呈卷纸状,口罩带(11)包括第一密封层(111)、第二密封层(112)与口罩层(113),且口罩层(113)位于第一密封层(111)、与二密封层(112)之间;第一密封层(111)与第二密封层(112)上下两边缘位置处通过热熔密封连接,熔融料流形成的横向的带状结构为第一热熔带(12);第一密封层(111)、第二密封层(112)与口罩层(113)的内部纵向通过热熔密封连接,熔融料流形成的纵向的带状结构为第二热熔带(13),第二热熔带(13)中心位置设有第一易撕口(14),且第一易撕口(14)与第二热熔带(13)边缘的距离(L)不小于2mm;所述口罩层(113)内部纵向设有耳绳孔(1131);所述口罩卷(1)还包括耳绳(15),耳绳(15)与第一热熔带(12)通过第二易撕口(151)连接;所述口罩壳(2)包括壳体(21)、拉线(22)与踏板(23),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英伟张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艾博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