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氧氟沙星或其药物可接受盐在制备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7794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左氧氟沙星或其药物可接受盐在制备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首次发现左氧氟沙星或其药物可接受盐在制备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将左氧氟沙星或其药物可接受盐用于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减小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障碍,保护血脑屏障功能,是适用于卒中预后恢复期的药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左氧氟沙星或其药物可接受盐在制备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
,具体涉及一种左氧氟沙星或其药物可接受盐在制备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由脑部血管阻塞或血管破裂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疾病。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且盛行不健康生活习惯的情况下,脑卒中目前已成为我国成年人的首位致死致残病因,同时也是全球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在我国,平均每年新发卒中病例270万,其中50%的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瘫,30%的患者不能独立行走,而15%-30%的患者存在永久性残疾。因此,脑卒中给患者家庭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脑卒中患病人数中约有75%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或有血栓形成,使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脑部血流完全阻断5分钟,神经细胞就会开始死亡。因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急性期(3.5至8小时以内)的主要治疗手段是疏通血管,使受损脑组织及时恢复血流。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机械式血栓去除术是目前临床上主要的血管再通方法。相比于未能接受血管再通治疗的病人,血管再通治疗可显著减少病人的脑组织损伤,改善病人的预后并降低残疾和死亡率,但是也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对脑组织形成二次损伤,即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njury)。当闭塞的血管再灌注时,线粒体不再能有效地中和血液中的活性物质,进而引起活性氧释放增加。此外,坏死的细胞碎片会引起脑缺血级联反应发生,这些级联反应通常发生在数小时至数天后(亚急性期)。亚急性期病理过程继发于最初的缺血损伤,如受到损伤较轻的梗死边缘区域的细胞延迟细胞凋亡。若能控制或减轻上述血管再通治疗后的副作用,将可以最大化血管再通治疗的收益,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预后。寻找药物的重定位,即研究开发现有药物的新用途、“老药新用”,被证明是目前新药研发的一条捷径。相比与传统的新药发现,由于现有药物在药效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药物重定位在现有药物的基础上开发其新用途能够节省大量前期研发投入,同时大大缩短药物研发的周期。基于药物重定位的新药开发方式已经成为国际上被广泛采用的新药研发策略。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VFX)为第三代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已经使用多年,是世界卫生组织“必需药品清单”药品之一,临床上主要适用于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等敏感菌引起的慢性感染、难治感染等。其作用机制为直接抑制细菌DNA的合成,对革兰氏阴性菌、青霉素敏感或不敏感的细菌活性最强。左氧氟沙星于1987年被专利保护,1996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临床(专利已于2011年到期),其化学结构式如下:但其在制备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或保健品。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左氧氟沙星或其药物可接受盐在制备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左氧氟沙星或其药物可接受盐在制备改善神经功能障碍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优选地,所述神经功能障碍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本专利技术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左氧氟沙星或其药物可接受盐在制备降低脑梗死体积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优选地,所述脑梗死体积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脑梗死体积。本专利技术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左氧氟沙星或其药物可接受盐在制备防护血脑屏障损伤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优选地,所述血脑屏障损伤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血脑屏障损伤。本专利技术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组合物或保健品,其含有作为活性物质的左氧氟沙星或其药物可接受盐。进一步地,所述药物组合物为静脉注射给药剂型、口服给药剂型。进一步地,所述静脉注射给药剂型的给药剂量为20-60mg/kg/天;所述口服给药剂型的给药剂量为20-60mg/kg/天。进一步地,所述药物组合物的给药时间为再灌注同时给药,此后每24小时给药一次,连续给药3-7天。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首次发现左氧氟沙星或其药物可接受盐在制备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将左氧氟沙星或其药物可接受盐用于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减小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障碍,保护血脑屏障功能,是适用于卒中预后恢复期的药物。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左氧氟沙星对小鼠神经行为功能(A)和前肢抓握能力(B)的影响。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左氧氟沙星对小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其中(A)为小鼠脑切片TTC染色照片,(B)为脑梗死体积统计。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左氧氟沙星对小鼠血脑屏障完整性的影响,其中(A)为小鼠脑切片伊文思蓝渗漏染色照片,(B)为小鼠脑梗死侧伊文思蓝渗漏浓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试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用实验材料均为市售产品。为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能够用于相关的临床研究,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药效实施例,包括:【实验例1】左氧氟沙星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1、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njury)模型的制备流程及药物处理。取8-10周龄,体重20-30g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即溶剂对照组、左氧氟沙星20mg/kg给药组、左氧氟沙星60mg/kg给药组。以上三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小鼠短暂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模型。首先使用异氟烷气体麻醉(2.5%体积百分数诱导,1.5%体积百分数维持)的方法使小鼠麻醉。麻醉5min后,采取仰卧位的固定方式将小鼠固定于手术板上。接着用弯剪刀剪去小鼠颈部的鼠毛,并用充足的碘伏对小鼠颈部进行消毒。随后,沿小鼠的颈正中线进行切口,采用钝分离的方式沿胸锁乳突肌进行肌肉和筋膜的分离,并进一步分离右侧的颈总动脉(Commoncarotidartery,CCA)、颈外动脉(Externalcarotidartery,ECA)和颈内动脉(Internalcarotidartery,ICA)。在分离出上述动脉之后,使用小动脉夹小心夹住ICA和CCA的近心端。同时,在ECA下埋入一条缝合线用于固定线栓,并将其远心端结扎住。完成上述操作之后,将ECA剪出斜行的切口,并小心谨慎的插入线栓。当线栓进入18mm左右,将其固定。手术完成之后,为了保护小鼠,采用蘸有生理盐水的棉布敷于其颈部,并将小鼠放于电热毯上为其保持体温。当小鼠脑缺血6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左氧氟沙星或其药物可接受盐在制备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左氧氟沙星或其药物可接受盐在制备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2.左氧氟沙星或其药物可接受盐在制备改善神经功能障碍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优选地,所述神经功能障碍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


3.左氧氟沙星或其药物可接受盐在制备降低脑梗死体积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优选地,所述脑梗死体积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脑梗死体积。


4.左氧氟沙星或其药物可接受盐在制备防护血脑屏障损伤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优选地,所述血脑屏障损伤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血脑屏障损伤。


5.一种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畅君雷杨时伦马寅仲朱亚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