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子自动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7716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帽子自动组装方法,将帽体摆放至帽体供料装置内,利用帽体供料装置将单个帽体导出至组装模具内;将帽衬摆放至帽衬供料装置内,利用帽衬供料装置将单个帽衬导出至组装模具内的帽体内;将下额带摆放至下额带供料装置内,利用下额带供料装置将单个下额带的四个安装引脚与帽衬的安装孔与翻边之间的开口内;启动组装装置,将膨胀销穿置在帽体、帽衬的翻边及下额带的四个安装引脚,以实施对帽体、帽衬及下颚带的安装;该帽子自动化组装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安全帽的生产效率,确保安全帽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帽子自动组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全帽组装
,具体涉及一种帽子自动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安全帽在实际作业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骑行或者建筑作业中,因此安全帽需求量很大。结合图1至图4所示,安全帽的帽体A材料多为高分子塑料注射成型,在帽体A内设置有帽衬B,帽衬B与帽体A之间间隙布置,通过间隙能够有效吸收冲击能量,也是安全帽起到安全缓冲作用的关键部件,在帽衬B上设置有下颚带D,通过下颚带D可实现对佩戴者下颚的固定,避免安全帽从佩戴者头部随意的掉落下来,为提高佩戴舒适度,在帽衬的周围设置有吸汗带,利用吸汗带可有效提高佩戴的舒适度。针对于上述结构的安全帽,帽体A与帽衬B之间通过卡扣或者销钉连接为一体,帽衬B与下颚带D之间也多为卡扣式或者销钉连接的方式进行安装,吸汗带C与帽衬B之间也多为卡扣或者销钉的连接方式,由于安全帽结构较为特殊,现有技术中还没有针对与安全帽各个部件进行自动化装配的设备,多采用人工方式对各个部件进行装配,因此导致安全帽生产的效率低下,而且装配品质也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帽子自动组装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安全帽的生产效率,确保安全帽的品质。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帽子自动组装方法,所述帽子自动组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将帽体摆放至帽体供料装置内,利用帽体供料装置将单个帽体导出至组装模具内;第二步、将帽衬摆放至帽衬供料装置内,利用帽衬供料装置将单个帽衬导出至组装模具内的帽体内;第三步、将下额带摆放至下额带供料装置内,利用下额带供料装置将单个下额带的四个安装引脚与帽衬的安装孔与翻边之间的开口内;第四步、启动组装装置,将膨胀销穿置在帽体、帽衬的翻边及下额带的四个安装引脚,以实施对帽体、帽衬及下颚带的安装;第五步、启动转盘,将组装好的安全帽导出。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技术效果为:在实施对安全帽自动化组装时,帽体供料装置将帽体导送至组装模具内进行定位,而后帽衬供料装置将帽衬导送至组装模具内的帽体内,下颚带供料装置将下颚带导送至组装模具内对下颚带进行组装,并且对下颚带与帽衬进行固定即可,上述系统可自动实时对帽体、帽衬、下颚带等多个部件的自动化组装,该帽子自动化组装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安全帽的生产效率,确保安全帽的品质。附图说明图1和图2是安全帽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是下颚带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组装模具位于转盘上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组装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6和图7是帽体供料装置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图8是帽体供料装置的主视图;图9、图10和图11是帽体供料装置的前端位置结构的三种视角示意图;图12和图13是帽衬供料装置、组装装置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图14是帽衬供料装置、组装装置的主视图;图15是帽衬供料装置中的帽衬供料带的结构示意图;图16和图17是接料凹模的三种视角结构示意图;图18、图19和图20是装配凸模及其附件的三种视角结构示意图;图21、图22和图23是装配凸模的三种视角结构示意图;图24是装配凸模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5和图26是组装装置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图27是组装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8和图29是下颚带供料装置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0是下颚带供料装置的主视图;图31和图32是下颚带供料装置中的接料架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3是下颚带供料装置中的接料架主视图;图34和图35是下颚带供料装置的中的接料架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专利技术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如在本文中所使用,术语“平行”和“垂直”不限于其严格的几何定义,而是包括对于机加工或人类误差合理和不一致性的容限;下面详尽说明该帽子自动组装设备的具体特征:结合图1至图35所示,一种帽子自动组装设备,包括帽体供料装置100,所述帽体供料装置100的出口设置有组装模具200,所述组装模具200的旁侧设置有帽衬供料装置300,所述帽衬供料装置300的出口设置在组装模具200的上方位置,所述组装模具200的旁侧还设置有下颚带供料装置400,所述下颚带供料装置400用于将下颚带导出至组装模具200内进行组装;在实施对安全帽自动化组装时,帽体供料装置100将帽体导送至组装模具200内进行定位,而后帽衬供料装置300将帽衬导送至组装模具200内的帽体内,下颚带供料装置400将下颚带导送至组装模具200内对下颚带进行组装,并且对下颚带与帽衬进行固定即可,上述系统可自动实时对帽体、帽衬、下颚带等多个部件的自动化组装,该安全帽自动生产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安全帽的生产效率,确保安全帽的品质;上述的组装模具200可以设置在转盘上,通过启动转盘呈现间断式转动的状态,帽体供料装置100、帽衬供料装置300、下颚带供料装置400及吸汗带供料装置500分置在转盘的周向方向布置,进而实现对上述各个部件的供料,上述的组装模具200也可以设置在水平的流水线上,上述的帽体供料装置100、帽衬供料装置300、下颚带供料装置400沿着流水线长度方向布置,进而实现对各个部件的自动化组装,从而实现安全帽的自动化组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为实施对帽衬及吸汗带自动化安装时,所述组装模具200设置在转运机构上,所述转运机构驱动组装模具200转动且位于帽衬供料装置300的出口及吸汗带供料装置500的出口之间移动;转运机构可以是转盘机构,利用转盘可实施对组装模具200的驱动,使得组装模具200位于各个装置的出口下方转运,进而可有效实施对帽体、帽衬及吸汗带的转运操作,进而实现对各个部件的组装。更为具体地,为实施对帽衬及下颚带与帽体的自动化组装,所述组装模具200的旁侧设置有组装装置600,所述组装装置600用于实施对帽衬及下颚带与帽体的组装操作;当帽体供料装置100将帽体导送至组装模具200上并且进行定位,帽衬供料装置300将帽衬导送至帽体内,下颚带供料装置400将下颚带导送至帽衬内,利用组装装置600可有效实现对帽衬与下颚带与帽体的自动化组装。具体地,所述转运机构包括转盘810,所述组装模具200位于转盘810上等角度分布多个,所述帽体供料装置100、帽衬供料装置300、下颚带供料装置400及吸汗带供料装置500沿着转盘810周向分布;上述的转盘810呈现间断式转动状态,进而将承接有帽体的组装模具200依次转运至帽衬供料装置300、下颚带供料装盒子400的下方位置处,以实施对各个部件的自动化供料,进而完成对各个部件的自动化组装。下面详细介绍各个装置实施对各个部件进行自动化的结构及原理:首先,所述帽体供料装置100包括供料输送带110,所述供料输送带110的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帽子自动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帽子自动组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第一步、将帽体摆放至帽体供料装置(100)内,利用帽体供料装置(100)将单个帽体导出至组装模具(200)内;/n第二步、将帽衬摆放至帽衬供料装置(300)内,利用帽衬供料装置(300)将单个帽衬导出至组装模具(200)内的帽体内;/n第三步、将下额带摆放至下额带供料装置(400)内,利用下额带供料装置(400)将单个下额带的四个安装引脚与帽衬的安装孔与翻边之间的开口内;/n第四步、启动组装装置(600),将膨胀销穿置在帽体、帽衬的翻边及下额带的四个安装引脚,以实施对帽体、帽衬及下颚带的安装;/n第五步、启动转盘(810),将组装好的安全帽导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帽子自动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帽子自动组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帽体摆放至帽体供料装置(100)内,利用帽体供料装置(100)将单个帽体导出至组装模具(200)内;
第二步、将帽衬摆放至帽衬供料装置(300)内,利用帽衬供料装置(300)将单个帽衬导出至组装模具(200)内的帽体内;
第三步、将下额带摆放至下额带供料装置(400)内,利用下额带供料装置(400)将单个下额带的四个安装引脚与帽衬的安装孔与翻边之间的开口内;
第四步、启动组装装置(600),将膨胀销穿置在帽体、帽衬的翻边及下额带的四个安装引脚,以实施对帽体、帽衬及下颚带的安装;
第五步、启动转盘(810),将组装好的安全帽导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帽子自动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帽体供料装置(100)包括供料输送带(110),所述供料输送带(110)的出口设置有导料管(120),所述导料管(120)的下端出口设置有接料凸模(130),所述接料凸模(130)设置在翻转机构上,所述翻转机构用于将接料凸模(130)上的帽体导出至组装模具(200)上;所述供料输送带(110)的出口位置设置有两组滑槽架(111),所述滑槽架(111)上设置有定位板(112),所述定位板(112)的一侧与滑槽架(111)铰接连接且铰接轴水平布置,所述翻转机构设置在升降机构上,所述升降机构驱动接料凸模(130)竖直升降且伸入导料管(120)内以实施对滑槽架(111)上的帽体进行接料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帽子自动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帽衬供料装置(300)包括帽衬供料带(310),所述帽衬供料带(310)上等间距设置有用于支撑帽衬的凸块(311),所述帽衬供料带(310)的出口上方位置设置有接料凹模(320),所述接料凹模(320)用于实施对凸块(311)上的帽衬的承接操作,所述接料凹模(320)的旁侧设置有装配凸模(330),所述装配凸模(330)用于承接接料凹槽(320)的帽衬并且转运至组装模具(200)内进行组装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帽子自动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311)上设置有第一避让孔(3111),所述第一避让孔(3111)沿着凸块(311)周向方向布置多个,所述接料凹模(320)设置在翻转单元上,所述翻转单元驱动接料凹模(320)呈现开口朝上及朝下的两种状态,所述接料凹模(320)朝下时且实施对凸块(311)上的帽衬的接料操作;所述接料凹模(320)上设置有接料爪(321),所述接料爪(321)与凸块(311)上的第一避让孔(3111)构成插接配合,所述接料爪(321)与帽衬顶上的孔构成卡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帽子自动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凸模(330)设置在装配升降机构上,所述装配升降机构驱动装配凸模(330)位于接料凹模(320)及组装模具(200)之间往复移动,所述装配升降机构设置在装配横移机构上,所述装配横移机构驱动装配凸模(330)水平移动且实施对帽衬的水平转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帽子自动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凸模(330)上还设置有定位管(332),所述定位管(332)管长方向水平且设置的数量与帽衬的装配孔位置吻合,所述定位管(332)的管口指向方向与帽衬的装配孔孔口平行且同心布置,所述定位管(332)与装配凸模(330)构成滑动配合,所述装配升降机构驱动装配凸模(3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储金武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润宏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