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组件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7598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36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屏幕组件及电子设备,盖板层的边沿区域包括第一透光部和第二透光部,距离感应模组与盖板层的边沿区域在屏幕组件厚度方向上设有第一预设间隔,在光线获取范围一定的情况下,有助于减小第一透光部和第二透光部在垂直于盖板层边沿方向上的宽度。此外,提升了与发射端位置对应的第一透光部以及与接收端位置对应的第二透光部对红外光线的透过率和对其他光线的吸收能力,从而有助于进一步缩小第一透光部和第二透光部在垂直于盖板层边沿方向上的宽度尺寸,提升屏幕组件显示占比、显示效果、距离感应模组的工作性能以及电子设备的整体美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屏幕组件及电子设备
本公开涉及电子
,尤其涉及屏幕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在相关技术中,例如手机等电子设备通常包括距离感应模组,以通过对红外光线的收发对靠近手机正面的物体的位置进行感应,距离感应模组对红外光线的收发需要在电子设备正面设置相应的透光孔,以实现红外光线的传播。然而,相关技术中的电子设备屏幕显示区域应用户需求不断扩大,使得屏幕组件上非显示区域随之变窄,上述透光孔设置空间逐渐减小,影响了距离感应模组的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提供一种屏幕组件及电子设备,以提升屏幕组件的显示占比,同时确保距离感应模组的工作性能。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屏幕组件,所述屏幕组件包括盖板层、屏体和距离感应模组;所述盖板层包括中心区域和自所述中心区域延伸形成的边沿区域,所述边沿区域设有第一透光部和第二透光部;所述屏体配合于所述中心区域;所述距离感应模组与所述边沿区域在所述屏幕组件厚度方向上设有第一预设间隔,所述距离感应模组包括接收端和发射端,所述发射端与所述第一透光部位置对应,所述接收端与所述第二透光部位置对应;所述第一透光部对波长为940nm的红外光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80%,所述第二透光部对波长为940nm的红外光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40%。可选的,所述第一透光部对波长为550nm的红外光线的透过率小于或等于2%。可选的,所述第一透光部包括隐藏油墨层,所述隐藏油墨层对波长为940nm的红外光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80%,所述隐藏油墨层对波长为550nm的红外光线的透过率小于或等于2%。可选的,所述隐藏油墨层的颜色为半透明黑色。可选的,所述第二透光部对波长为550nm的红外光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1.1%且小于或等于2.1%。可选的,所述第二透光部包括基础油墨层和均光油墨层,所述基础油墨层设置在所述边沿区域的内表面,所述均光油墨层覆盖所述基础油墨层。可选的,所述基础油墨层对波长为940nm的红外光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80%,所述基础油墨层对波长为550nm的红外光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4%且小于或等于10%。可选的,所述屏幕组件包括边沿,所述第一透光部和所述第一透光部垂直于所述边沿的宽度小于0.8mm。可选的,所述第一透光部和所述第一透光部垂直于所述边沿的宽度小于或等于0.7mm。可选的,所述第一透光部和所述第二透光部在平行于所述边沿的方向上存在第二预设间隔。可选的,所述第二透光部的雾度大于或等于95%。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所述屏幕组件。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盖板层的边沿区域包括第一透光部和第二透光部,距离感应模组与盖板层的边沿区域在屏幕组件厚度方向上设有第一预设间隔,在光线获取范围一定的情况下,有助于减小第一透光部和第二透光部在垂直于盖板层边沿方向上的宽度。此外,限定第一透光部对波长为940nm的红外光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80%,第二透光部对波长为940nm的红外光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40%,提升了与发射端位置对应的第一透光部以及与接收端位置对应的第二透光部对红外光线的透过率和对其他光线的吸收能力,从而有助于进一步缩小第一透光部和第二透光部在垂直于盖板层边沿方向上的宽度尺寸,提升屏幕组件显示占比、显示效果、距离感应模组的工作性能以及电子设备的整体美观性。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屏幕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屏幕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屏幕组件的局部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屏幕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公开又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屏幕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例。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在相关技术中,例如手机等电子设备通常包括距离感应模组,以通过对红外光线的收发对靠近手机正面的物体的位置进行感应。然而,对红外光线的收发需要在电子设备正面设置相应的透光孔,以实现红外光线的传播。上述透光孔占用的屏幕组件的显示区域,影响了屏幕组件的显示占比、显示效果以及电子设备的整体美观性。本公开提出一种屏幕组件,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屏幕组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屏幕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屏幕组件1包括盖板层11、屏体12和距离感应模组13。盖板层11包括中心区域111和自中心区域111延伸形成的边沿区域112,边沿区域112设有第一透光部113和第二透光部114。屏体12配合于中心区域111,距离感应模组13与边沿区域112在屏幕组件1厚度方向上设有第一预设间隔D1,距离感应模组13包括接收端132和发射端131,发射端131与第一透光部113位置对应,接收端132与第二透光部114位置对应。第一透光部113对波长为940nm的红外光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80%,第二透光部114对波长为940nm的红外光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40%。在上述实施例中,屏体12可以包括触控层121、显示层122等用于实现屏幕显示的功能层,盖板层11的中心区域111覆盖屏体12,以使屏体12的显示内容透过盖板层11的中心区域111形成显示。可以在边沿区域112除第一透光部113和第二透光部114的位置设置遮蔽层,形成盖板层11的黑边,用于遮蔽屏幕组件1或电子设备的部分内部结构,以使屏幕组件1和电子设备获得较好的外观效果。其中,上述遮蔽层可以是涂覆在边沿区域112的黑色油墨层。第一透光部113和第二透光部114可以是设置在盖板层11边沿区域112的透光区域。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的透过率数值以油墨丝印在白玻凭证区域测量值为准。盖板层11的边沿区域112包括第一透光部113和第二透光部114,距离感应模组13与盖板层11的边沿区域112在屏幕组件1厚度方向上设有第一预设间隔D1,在光线获取范围一定的情况下,有助于减小第一透光部113和第二透光部114在垂直于盖板层11边沿方向上的宽度。此外,限定第一透光部113对波长为940nm的红外光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80%,第二透光部114对波长为940nm的红外光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40%,提升了与发射端131位置对应的第一透光部113以及与接收端132位置对应的第二透光部114对红外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屏幕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层、屏体和距离感应模组;/n所述盖板层包括中心区域和自所述中心区域延伸形成的边沿区域,所述边沿区域设有第一透光部和第二透光部;/n所述屏体配合于所述中心区域;所述距离感应模组与所述边沿区域在所述屏幕组件厚度方向上设有第一预设间隔,所述距离感应模组包括接收端和发射端,所述发射端与所述第一透光部位置对应,所述接收端与所述第二透光部位置对应;/n所述第一透光部对波长为940nm的红外光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80%,所述第二透光部对波长为940nm的红外光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4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屏幕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层、屏体和距离感应模组;
所述盖板层包括中心区域和自所述中心区域延伸形成的边沿区域,所述边沿区域设有第一透光部和第二透光部;
所述屏体配合于所述中心区域;所述距离感应模组与所述边沿区域在所述屏幕组件厚度方向上设有第一预设间隔,所述距离感应模组包括接收端和发射端,所述发射端与所述第一透光部位置对应,所述接收端与所述第二透光部位置对应;
所述第一透光部对波长为940nm的红外光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80%,所述第二透光部对波长为940nm的红外光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部对波长为550nm的红外光线的透过率小于或等于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部包括隐藏油墨层,所述隐藏油墨层对波长为940nm的红外光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80%,所述隐藏油墨层对波长为550nm的红外光线的透过率小于或等于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隐藏油墨层的颜色为半透明黑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光部对波长为550nm的红外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竹青黄海霖张尧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