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定子的吸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7570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发电机减振技术领域中电机定子的吸振装置,包括机壳、定子绕组和吸振装置等,当吸振装置在定子绕组和机壳之间受到不规则的挤压,吸振装置可以消耗部分振动能量,从而有效减少了减振导致噪音及机体不稳定运行的情况发生。吸振装置通过介质油和弹簧来实现吸振性能,当定子绕组在机壳内振动时,吸振装置在定子绕组和机壳之间受到不规则的挤压,此时移动板在第一滑槽内移动,移动过程中介质油给予移动板一定的移动阻力。从而消耗振动所带来的能量,效减少了减振导致噪音及机体不稳定运行的情况发生;同时弹簧呈现反复被压缩的状态,弹簧的压缩和回弹消耗部分振动能量,进一步减少了减振导致噪音及机体不稳定运行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定子的吸振装置
本技术涉及发电机减振
,具体领域为电机定子的吸振装置。
技术介绍
发电机是指将其他形式的能源转换成电能的机械设备,发电机在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发电机的形式很多,但其工作原理都基于电磁感应定律和电磁力定律。因此,其构造的一般原则是:用适当的导磁和导电材料构成互相进行电磁感应的磁路和电路,以产生电磁功率,达到能量转换的目的。发电机通常由定子、转子、端盖和轴承等部件构成,通过转子在定子中旋转,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从而产生感应电势,通过接线端子引出,接在回路中,便产生了电流。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因转子不圆度以及部分机组偏心较大造成气隙不均匀而造成的定子振动现象,导致噪音及机体不稳定运行的情况发生,为减少此类情况,提出一种电机定子的吸振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电机定子的吸振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电机定子的吸振装置,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内部设置有定子槽楔,所述定子槽楔的外侧壁上架设有定子绕组,所述机壳的内侧壁与所述定子绕组的外侧壁之间均匀设置有吸振装置;所述吸振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的侧壁分别与所述机壳的内侧壁和所述定子绕组的外侧壁螺钉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板的侧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外管和内管的一端,所述外管的另一端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内管的另一端外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移动板配合使用的第一滑槽,所述移动板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移动板上开设有小孔,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设置有介质油,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组成伸缩管,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且位于所述伸缩管内固定连接有弹簧。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为弧形板。优选的,所述内管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密封夹套,所述外管的下部滑动连接于所述密封夹套内。优选的,所述外管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密封夹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槽内。优选的,所述弹簧的外侧壁与所述内管的内侧壁接触。优选的,所述吸振装置的设置个数至少为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吸振装置在定子绕组和机壳之间受到不规则的挤压,吸振装置可以消耗部分振动能量,从而有效减少了减振导致噪音及机体不稳定运行的情况发生。吸振装置通过介质油和弹簧来实现吸振性能,当定子绕组在机壳内振动时,吸振装置在定子绕组和机壳之间受到不规则的挤压,此时移动板在第一滑槽内移动,移动过程中介质油给予移动板一定的移动阻力,从而消耗振动所带来的能量,效减少了减振导致噪音及机体不稳定运行的情况发生;同时弹簧呈现反复被压缩的状态,弹簧的压缩和回弹消耗部分振动能量,进一步减少了减振导致噪音及机体不稳定运行的情况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吸振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中:1-机壳、2-定子槽楔、3-定子绕组、4-吸振装置、401-连接板、402-移动板、403-外管、404-内管、405-第一滑槽、406-弹簧、5-密封夹套、6-第二滑槽、7-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关于方向的描述(上、下、左、右、前、后),是以说明书附图图1所示的结构为参考所进行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际使用方向并不限于此。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请参阅图1,电机定子的吸振装置,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的内部设置有定子槽楔2,所述定子槽楔2的外侧壁上架设有定子绕组3,所述机壳1的内侧壁与所述定子绕组3的外侧壁之间均匀设置有吸振装置4,当所述定子绕组3在所述机壳1内振动时,所述吸振装置4在所述定子绕组3和所述机壳1之间受到不规则的挤压,所述吸振装置4可以消耗部分振动能量,从而有效减少了减振导致噪音及机体不稳定运行的情况发生;请参阅图2,所述吸振装置4包括对称设置的连接板401,两个所述连接板401的侧壁分别与所述机壳1的内侧壁和所述定子绕组3的外侧壁螺钉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板401的侧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外管403和内管404的一端,所述连接板401用于将所述外管403和所述内管404固定在所述机壳1的内侧壁与所述定子绕组3的外侧壁之间,所述外管403的另一端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移动板402,所述内管404的另一端外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移动板402配合使用的第一滑槽405,所述移动板402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405内,所述移动板402上开设有小孔,所述第一滑槽405的内部设置有介质油,所述外管403和所述内管404组成伸缩管,当所述定子绕组3在所述机壳1内振动时,所述吸振装置4在所述定子绕组3和所述机壳1之间受到不规则的挤压,此时所述移动板402在所述第一滑槽405内移动,移动过程中介质油给予所述移动板402一定的移动阻力。从而消耗振动所带来的能量,效减少了减振导致噪音及机体不稳定运行的情况发生;两个所述连接板401之间且位于所述伸缩管内固定连接有弹簧406,所述吸振装置4在所述定子绕组3和所述机壳1之间受到不规则的挤压,此时所述弹簧406呈现反复被压缩的状态,所述弹簧406的压缩和回弹消耗部分振动能量,进一步减少了减振导致噪音及机体不稳定运行的情况发生。请参阅图2,具体而言,所述连接板401为弧形板。所述弧形板401的设置与所述机壳1的内侧壁和所述定子绕组3的外侧壁方便连接,所述机壳1的内侧壁和所述定子绕组3的外侧壁均为弧形壁,因此所述连接板401为弧形板与两者的连接面积较大,连接稳固。请参阅图3,具体而言,所述内管404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密封夹套5,所述外管403的下部滑动连接于所述密封夹套5内。所述密封夹套5的设置用于密封所述外管403和所述内管404支架的滑动连接处,所述第一滑槽405的内部设置有介质油,所述密封夹套5可防止介质油的泄露。请参阅图3,具体而言,所述外管403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滑槽6,所述密封夹套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滑块7,所述滑块7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槽6内。所述滑块7在外力作用下可在所述第二滑槽6内滑动,此结构方便于所述外管403和所述内管404做相对滑动运动。请参阅图2,具体而言,所述弹簧406的外侧壁与所述内管404的内侧壁接触。当所述定子绕组3在所述机壳1内振动时,所述吸振装置4在所述定子绕组3和所述机壳1之间受到不规则的挤压,此时所述弹簧406呈现反复被压缩的状态,所述弹簧406的压缩和回弹消耗部分振动能量,有效减少了减振导致噪音及机体不稳定运行的情况发生。请参阅图1,具体而言,所述吸振装置4的设置个数至少为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机定子的吸振装置,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的内部设置有定子槽楔(2),所述定子槽楔(2)的外侧壁上架设有定子绕组(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内侧壁与所述定子绕组(3)的外侧壁之间均匀设置有吸振装置(4);/n所述吸振装置(4)包括对称设置的连接板(401),两个所述连接板(401)的侧壁分别与所述机壳(1)的内侧壁和所述定子绕组(3)的外侧壁螺钉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板(401)的侧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外管(403)和内管(404)的一端,所述外管(403)的另一端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移动板(402),所述内管(404)的另一端外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移动板(402)配合使用的第一滑槽(405),所述移动板(402)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405)内,所述移动板(402)上开设有小孔,所述第一滑槽(405)的内部设置有介质油,所述外管(403)和所述内管(404)组成伸缩管,两个所述连接板(401)之间且位于所述伸缩管内固定连接有弹簧(406)。/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机定子的吸振装置,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的内部设置有定子槽楔(2),所述定子槽楔(2)的外侧壁上架设有定子绕组(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内侧壁与所述定子绕组(3)的外侧壁之间均匀设置有吸振装置(4);
所述吸振装置(4)包括对称设置的连接板(401),两个所述连接板(401)的侧壁分别与所述机壳(1)的内侧壁和所述定子绕组(3)的外侧壁螺钉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板(401)的侧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外管(403)和内管(404)的一端,所述外管(403)的另一端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移动板(402),所述内管(404)的另一端外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移动板(402)配合使用的第一滑槽(405),所述移动板(402)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405)内,所述移动板(402)上开设有小孔,所述第一滑槽(405)的内部设置有介质油,所述外管(403)和所述内管(404)组成伸缩管,两个所述连接板(401)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才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炬力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